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31节

  方涛自然很高兴,单位上想让他尽快出成绩,这不,现成的课题就交到了他的手上,而且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捡便宜算不上,因为后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起码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腾出手的方唯,开始了新一轮的巡视。

  他首先去了工业园区,视察了五金厂、辣椒酱厂、竹器厂的各项工作,并对张楚等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他就去了香山。

  电器集团公司欣欣向荣,第二条生产线已经投产,新一代的电风扇和空调即将上市销售。

  江石月的能量还是很大的,这条生产线基本上可以算作国内最先进的空调生产线,还包括最新的技术转移。

  张文远从一开始就组织了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争取在一年之内吃透新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计划,公司的下一条生产线将自主搭建,并凭着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升级。

  “老张,你还是很有野心的嘛。我会支持你们的技术革新、技术研发,支持你们提高研发经费的提取比例。”

  合作社无条件支持电器集团公司的发展,这些年根本没有进行分红,所有的积累全都投入到了循环发展当中。

  方唯对张文远的锐意进取表示了赞扬,代表合作社给予了企业绝对的支持。

  不过支持归支持,该怎么管理还是要怎么管理。

  接下来,审计团队针对制冷设备厂、电风扇厂以及集团公司进行了财务审计,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一些小问题方唯当场就指了出来,并责令公司限期整改。

  对张文远以及部分当事人进行了处罚,希望他们能引以为戒,并做到举一反三。

  方唯的观点一向是这样,功是功过是过,有功则奖有过要罚。

  张文远等人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处罚,并向社里做了保证,以后会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方唯觉得这些话听听就好,谁还能一点小错误不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处理完就完了。

  要是原则问题,就必须换人。

  方唯在香山呆了10天,然后就返回了社里。

  针对家具公司的巡视有其他的理事去了,他就不用再跑一趟。每一年诸如此类的巡视很多,为的就是加强外地企业的监督,避免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合作社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用制度来约束会更好一些。

  晚上。

  阿姐做了一桌子菜,盘莲花和方唯边吃边聊。

  “三哥,你出去的这些天,姐夫来过一次。问他有什么事,他又说没有。”

  “他能有啥事,还不是蔬菜种子的事情,等明天我抽空去一趟。”

  方唯不以为然,田炳义找他几乎都是为了他们那个小合作社的事儿,也就过年是为了家里人聚一聚。

  他不认为新凯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田炳义合作社培育的蔬菜种子赶尽杀绝,何况自己还给了对方四种变异蔬菜品种的种子。

  第二天。

  方唯一大早就来到了办公室,处理一下积压的公务,看了几份文件。

  随后他召集赵金生等人开了个短会,向各位理事通报了此次外出巡视的情况。

  这是惯例,而且每一次巡视都能或多或少的发现一些小问题,大部分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处罚,只需要进行整改即可。

  与之相适应的,合作社下属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详细。

  实践出真知,经过实践检验的管理制度就是可行的,而且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完善。

  开完会,方唯就驾车去了田炳义合作社。

  “姐夫,我回来了。”

  见到田炳义的时候,他正在和几个蔬菜种植户吵架。

  方唯笑着走上前打了声招呼,吵架的几个人才停了下来。

  “老三,回来了?你先去屋里坐会儿,我和他们把这事儿讲清楚。”

  “还有啥好说的,你给我们把种子退了就相安无事。真的,不是我们不讲道理,实在是种植了你们的蔬菜品种,卖不出去啊!”

  “少在这儿扯淡,你们为了啥事来的你们自己不清楚?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儿,你们愿意当新凯奇的狗腿子随便你们,但不要来恶心人。”

  “你到底退不退钱?”

  “不退!滚!”

  这时,有一些社员围了过来,那几个人明显有点心虚,拔腿就走。

  等走远了才大声喊道:“姓田的,这事儿没完,我们要告你。”

  “你们就是拿了新凯奇的钱,故意来毁坏我们的名声。我记住你们了,回去和家里人说,不要走夜路,免得跌到河里爬不上来。”

  田炳义大怒,表示要收拾这几个人。

  他这句话的意思就和“要搞你全家”差不多,那就是准备实施报复的前奏。那几个人当即变了脸,他们只是想挣点钱,可没想过把把全家搭进去。

  由此可见,田炳义也是急了眼了。

  “你莫要威胁我们,我们不怕。”

  嘴里说着不怕,那几个人却一溜烟跑了。

  方唯全程没说话,但也基本上看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新凯奇利用近郊的菜农始向田炳义合作社泼脏水,这是要彻底败坏对方的名声。

  “老三,走,去屋里坐。”

  田炳义没有去追赶,随即拉着方唯回到了家里。

  此时,方梅正准备做饭,看到三弟来了,连忙去买了一条鱼和两斤肉回来。

  “姐夫,对付那些臭不要脸的,你的方式是管用的。但却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本,就得把咱们的蔬菜品种推出去,让消费者来评判。”

  方唯并不介意田炳义偶尔的犯浑,打嘴炮嘛,谁不会咋滴?

  关键是这种闹腾没有意义,所有事情的幕后黑手肯定是新凯奇,用产品打败对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当然知道要用产品说话,但问题是种植户有很多都被新凯奇给洗脑了,不愿意购进我这边的蔬菜种子,我特么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这会才是田炳义感到最憋屈的地方,实际上凭着四个新品种的蔬菜,绝对能和新凯奇分庭抗礼。

  这四种蔬菜属于异变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味绝佳还耐储存。这就很逆天,如果能成功推广开来,一定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现在的问题是他没有机会,合作社生产的是种子,缺乏蔬菜种植户的支持就没办法打开局面。

  “这倒是个问题!你先别急,等下午我去县里想想办法,咱们恐怕还得有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

  其实这个难题有很多种解法,关键是田炳义合作社的体量太小,产量低就意味着无法开拓县域以外的市场。

  所以他才会被新凯奇拿捏。

  但方唯这边暂时腾不出手来,于是他就想着去找一下县里,看能不能想办法让田炳义合作社再承包一些土地。

  有了土地,就可以自己种植蔬菜。只要蔬菜的品质好价格公道,想必很快就可以有所突破。

  在二姐家里吃了午饭,方唯随后开车去了县里。

  “县里如今哪还有闲置的土地?你这个方案恐怕行不通。”

  崔义明听完方唯的叙述,忍不住摇了摇头。

  现在农民承包的土地不允许流转,县里也没有更多的农田,所以他只能拒绝这个方案。

  “那就算了,我就是来问问。”

  方唯不可能让人家为难,既然这事儿没指望,他坐了一会便告辞离去。

  这条路行不通,他只好从内部想办法,看下一季能不能匀出来部分农田种植一部分蔬菜。

  这件事不能只算经济账,如果不能遏制住新凯奇的进攻势头,后面的麻烦事肯定还有不少。

  回到队里,他把赵金生等人喊过来,让他们也出出主意。

  “没别的好办法了,暂时唯一能利用的就只有蔬菜大棚。当下大棚种植的是板栗南瓜,眼看着就要成熟了,等采摘好之后就可以种植一些蔬菜。”

  现在这个季节利用大棚种植蔬菜其实不合算,毕竟天气越来越热,大量的新鲜蔬菜在不断的上市,价格比较低。

  当然要是应急的话不是不行,就是赚不了什么钱而已。

  “那就先在大棚里种植一批蔬菜,品种就选那四个新品种。”

  方唯当即做了决定,先上市一批变异的新品种蔬菜,等口碑建立起来了,估计田炳义合作社的蔬菜种子就能顺利的卖出去。

  另外,他还存了一个心思。既然有那么多的人倒向了新凯奇,如果机会合适,他也不吝给他们一个教训。

  匆匆数日。

  大棚里种植的板栗南瓜开始采摘,方唯亲自坐镇,陆续种上了那四个变异品种的蔬菜。

  在蔬菜大棚种植农作物,大概能节约一半左右的时间,产出率就很高。

  他也不在乎别人来探求真想,真相就是运用了最新的技术,不服气你也投资上千万元建一座类似的大棚呀。

  蔬菜这玩意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生长期都不一样,有啥好奇怪的。

  他在大棚坚守了十来天,这几个品种蔬菜长势良好,他才放手交给了其他人继续盯着。

第382章 扳回一局,兄弟落难

  “支书,省城那边打来电话,瑶岭大厦即将完工。那边问你要不要搞一个竣工仪式?”

  方唯回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向他汇报了一个情况。

  省城的瑶岭大厦即将建成,比预计的工期提前了一些。

  “我给他们回电话吧。”

  方唯挥挥手,让工作人员去忙自己的事情。

  随后他给省城那边打了电话,表示自己会抽空过去一趟,竣工仪式还是要搞的。

  一周后。

  方唯和另外三名理事,一起去了省城。

  大厦竣工交付是一件大事,要不是走不开,所有的理事都想来看看。

  到了日子,瑶岭大厦举行了盛大的竣工仪式,崔义明大老远的跑过来参加了活动,并在现场讲了话。

  这些素材肯定要带回去,到时候可以在广播站和电视台播放,也算是县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其他几名理事在参加了竣工仪式之后,很快就返回了社里。方唯留了下来,接下来还有不少事情需要他拍板,更需要带一带新人。

  队里没有从事物业管理的经验,一点一滴都需要从头学起。

  方唯虽然也不擅长这方面的事情,但毕竟见多识广,带着大家很快就摸清了其中的路数。

  除了内部招待所之外,其他的楼层都会对外出租。大厦以写字楼为主,另外还有餐饮、一楼的商铺等等。

  招商工作进行的很顺利,第一家入住的企业自然是家具公司,接下来陆陆续续入住了不少别的企业,出租率还还是不错的。

  餐饮和一楼的门店也很快租了出去,方唯当时批下来的这块地绝对是黄金地段,效果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31/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