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合作社的高产黄豆种子是销往全国各地的,即便对黄豆价格会造成间接影响,但那也不是针对他李文和。
因为就李文和乡那么点产量,根本不配方唯出手。
“这个人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废物,关键是为人不正派,当初我真是瞎了眼。”
崔义明指着方唯来之前才收到的举报信,脸色很难看。
举报信应该是了解内幕的人写的,其中例举了李文和和新凯奇的一些勾连,以及对方和杨美娟的婚外情。
当初提拔李文和,可是崔义明点的头,现在这事儿却成了他的包袱。
方唯点点头,很为兄弟郑虎感到不值。当初郑虎就是败在这么一个人的手下,想想都窝囊。不过,他还是很赞同虎子去县里任职,对方不适合呆在乡里。
“崔书记,从现在到明年,黄豆种子和黄豆的价格都会下跌,油菜籽的价格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文和的事情没啥好说的,方唯便主动转移了话题。
崔义明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来,随即询问了很多细节问题,方唯一一作了解答。
这时,他的秘书匆匆走了进来。
“崔书记”
“有话就说,不必背着方支书。”
“李文和的婆娘带着娘家兄弟去抓奸,成功抓住了正在偷情的李文和和杨美娟。他婆娘家人口多,这会儿正拉着两人游街呢。”
秘书三言两语说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崔义明和方唯不禁面面相觑。
有些人真是不经念叨,刚念到晚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胡闹!再怎么着也不能拉着人游街,他们哪有这个权利!赶紧通知就近的单位,让他们赶紧去处理一下,不像话!”
崔义明觉得面上无光,这会儿恨不能狠狠地扇李文和一记耳光。
但这场闹剧不能继续下去,要不然县里的脸面都被李文和丢光了。于是,他赶紧让秘书去打电话,先把事态控制住再说。
方唯很有眼色的告辞离去,他没有去看热闹,因为他知道李文和已经彻底完了。
说实话,他并没有什么成就感,他还没有出大招对付李文和和杨美娟,结果他们自己就暴雷了。
过了节没几天,李文和就被免去了一切职务,前途尽毁。
杨美娟也灰溜溜的返回了公司,同样是遭遇了免职处理。公司对她的私生活不感兴趣,但由于个人问题给公司抹黑肯定不行。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杨美娟在方唯的手底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新凯奇吃了哑巴亏,自然不会再容忍她。
“真特么有意思。咱们还没有真正出手呢,两个对手就自己倒了。”
赵金生等人忙着吃瓜,尤其是李文和的婆娘拉着一对狗男女游街,简直让人津津乐道。
一直以来,合作社受了李文和和杨美娟的不少气,现在大家终于舒服了。
方唯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事儿还没完,李文和与杨美娟倒了,可你们别忘了,咱们今后还得面对新凯奇呢。”
“怕啥?新凯奇的技术没咱们好,产品品种和产量又比不过,迟早要干翻它。”
理事们根本不在乎新凯奇,无论从哪角度上看,合作社都可能败在对方的脚下。这就是大家的自信,自信缘于合作社的实力,也源于自家有方唯这么一尊大神。
方唯摇了摇头,这会儿不好再讲什么,等以后找时间再说吧。
实际上杨美娟和李文和都是小卒子,没了他们对新凯奇的影响不大,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胜利没那么容易。
接下来,方唯和大家说了一下秋收的事情,便宣布散会。
三天后。
合作社、育种中心以及瑶寨,正式拉开了秋收的帷幕。
现在社里的农业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就连山上的瑶寨也达到了半机械化的程度。瑶寨主要是受到了地形地貌的限制,并非买不起农业机械。
【南光四号】稻种和【农优82】稻种的产量依然稳定,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除非是再次出现品种异变,否则的话,是不会有什么惊喜的。
只不过,通过这两年的连续培育,【农优82】稻种有点供大于求了。
在秋收工作结束之后,方唯宣布开售稻种。【南光四号】几乎是一抢而空,然而【农优82】稻种的销售却显得有些缓慢。
方唯并不着急,等到了来年他会调整一下稻种的生产比例,主动减产。
现如今各地的育种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不少优秀的杂交水稻品种脱颖而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
方唯从一开始就没有继续扩大稻种生产面积的打算,他要的是保持技术领先,而不是市场垄断。
他估计今年合作社的总收入会突破15亿元,除去费用成本,净利润起码有6个亿以上。而年底面临的最大一笔开销是分红,估计开销总额在一个亿左右。
合作社早已跨越了资金积累的阶段,没必要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第391章 解除封杀,榨油厂
“我们今后需要通过增产和减产来控制稻种的销售,在基本保证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新品种的研发上面。”
方唯召开了秋收工作会议,说了自己的思路。
大家对于他的思路没什么意见,可如今的合作社不缺土地,要是主动减产、多出来的土地该如何利用?
“支书,我们主动控制稻种的产量,会不会让社里的收益大幅减少呢?”
“减少一部份收益也是可以接受的,土地不会撂荒,咱们可以种植水稻,增加瑶岭大米的供应量。”
年年大批量的稻种上市,现在已经有了积压的前兆。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而不是老盯着效益。种植水稻是最安全的,无论多大的产量都不会造成积压。
另外,可以一方面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另一方面积极扩大育种的品种数量。
新品种的蔬菜的培育工作依然在进行,异变蔬菜的品种已经达到了23种,未来还会增加。有了这些基础,合作社的效益也差不到哪儿去。
大家随后达成了一致意见,授权方唯负责制定来年的生产计划。
方唯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在整个合作社开始了巡视,同时还去了其他乡镇走访签约的种植户,仔细的倾听大家的意见。
“方支书,现在其他地方的稻谷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0.16元,咱们的收购价是不是也应该再涨点?”
“这个好说,等到明年看情况,随行就市不会让大家吃亏的。”
合作社的稻谷收购价比市场价略高,今年秋收过后的收购已经展开,收购价有小幅的上涨。
社里也是做过评估的,所以他对个别人要求的涨价的呼声,听听就算了。社里对于收购有严格的计算公式,既不会让种植户吃亏,也不会让合作社吃亏。
方唯搜集到了足够多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呆在办公室开始制定来年的生产计划。
首先,【农优82】的种植面积要减少,可以适当的扩大一些【南光四号】的种植面积。多出来的土地,可以种植一季水稻。
种植水稻和培育稻种的收益相差很大,但作为一种过渡也是可以接受的。
阳山农场主要以培育高产玉米种子以及高产经济作物种子为主,新林农场可以考虑开辟一万亩的蔬菜育种基地,剩下的3万亩农田则用来种植水稻。
方唯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来年生产计划的制定。不过他没有急于提交给理事会,回头再多考虑一下,等年底之前提交即可。
目前国内的稻种需求总体呈现饱和的额状态,市场上大部分为杂交水稻稻种,也有一小部分的常规水稻稻种。
稻种的价格梯次明显,合作社的两款稻种属于高端的稻种,市面上还有不少中低端的稻种。
这几年的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国内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水稻和小麦的供应还有一少部分缺口,要是加上玉米,肯定是供大于求。
玉米可以作为饲料,所以这两年的养殖业在蓬勃发展。肉食供应的增加,反过来又会降低主粮的消耗,这是一个好现象。
这天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看文件,赵金生从外面走了进来。
“支书,社里的油菜种植已经完成,咱们也可以歇歇了。”
合作社的秋收时间比别的地方早,提前进入了农闲时节。
社里的8万亩的水田加上育种中心的4万亩水田,一共是12万亩农田全部种上了油菜。
今年冬天不休耕,等到了明年年初就可以收获有所收获了。
“新林农场和阳山农场那边情况如何?”
方唯点了点头,随口问了一句。
“两个农场的第三季经济作物,最晚到下个月中旬就可以进行采收。目前一切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赵金生前几天还去了阳山县,他去收购签过约的稻谷,顺便去了阳山农场。
两个农场的生产经营都没什么问题,一年下来给合作社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农工之中有很多的外聘人员,工资体系参照合作社,有工资有奖金,但多数人没有分红。
能拿到分红的基本上都是农场的中坚力量。
“等过段时间我再去看看,老赵,最近你辛苦了,好好歇几天吧。”
方唯给赵金生放了几天假,让对方好好休息一下。
赵金生乐呵呵的走了,没过多久,赵勇就带着李文和的继任者到了合作社。
“方支书,我们乡和你们合作社之前的恩怨就算翻篇了啊。今后还得请你们多多支持,我这边也会积极配合你们的工作,不会再出现之前的那种局面。”
接任李文和的石书记,对于农村工作很熟悉,说话很直接。
赵勇也在一旁帮腔,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让合作社解除针对他们乡的禁令。
这不是什么大事,方唯也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看在赵书记的面子上,我同意你的说法。咱们都是本地人,以后得互相帮衬才行。”
这下子,赵勇有了面子,非要拉着方唯去乡里吃午饭。
方唯知道要喝酒,就带了个司机,一行人就去了瑶岭乡。乡上现在也有不少饭馆,赵勇点了几个菜,然后开了两瓶白酒。
到最后石书记没抗住,喝多了,差点钻到桌子底下。
赵勇的酒量不错,而且他也知道方唯的酒量更可怕。只不过对方没有告诉石书记,也算是给了对方一个下马威。
吃饱喝足之后,方唯就返回了家里休息。
回家睡了一觉,他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起来后就直接去了试验田。
试验田这边将简易的大棚早就拆除了,然后建了钢结构的现代化大棚。这为试验工作带来了便利,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各种试验,实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方支书,我们培育的蔬菜种子,又有7个品种发生了异变。另外,我们最新研究的杂交水稻品种也有了一些进展。”
试验人员都是原二队育种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方唯的指导下,成立了几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蔬菜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小麦育种等试验。
思路和框架是方唯提供的,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开展具体工作即可。
“不错,你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值得表扬。走,去看看新的杂交水稻。”
蔬菜品种的培育问题不大,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就能得到所有的新品种。
现在看起来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还存在一些难点,方唯随即去查看了试验记录,同时还查看了选育出来的稻种实物。
现在的问题是遗传特性不是很稳定,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选择。
方唯一直采用的都是“三系育种法”,大家也都熟悉了这个技术。经过他的判断,不育株的选择还是没问题的,现在需要在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植株选择上下功夫。
研究所已经开始涉及生物基因技术,但目前还不成熟,所以三系的筛选就会很麻烦。
“保持系换一下,用那个B-06植株代替,以我的经验判断,这个植株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等确定了这个植株,剩下就是筛选恢复系的问题,你们就必须要采用海选的方法了。”
方唯能一眼挑选出B-06植株,倒不是撞大运,而是之前的实验数据足够他做出判定。
剩下最后一系的筛选,就只能采用笨办法,通过海量的配对试验来寻找出所需的植株。这个过程有相当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但也能通过时间慢慢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