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43节

  对方听到方唯的话,还是不死心,想通过话术让方唯改变主意。

  方唯的心里顿时对这几个人产生了看法,合作社有丰富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经验,销售大米和销售食用油能有多大的区别?

  开口的这人夸大其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厂子正在建设之中,我们不可能因为谁的几句话就改变主意。各位,对不住了啊,让你们白跑一趟。”

  方唯不想再啰嗦,直接端茶送客。

  那人还想说什么,结果被同伴拉住了,三个人便告辞离去。

  方唯和赵金生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可到了第二天,又来了其他的客户洽谈收购油菜籽的事情。

  “支书,油菜籽的价格不是调了吗?怎么大家都盯着这一块呢?”

  “价格的波动有好多种,也可能是短期掉价中长期涨价。我现在严重怀疑是不是食用油减产了,不光是菜籽油,问题还可能出在花生油、大豆油等方面。”

  接待了几波客户,都是正经来洽谈业务的,一看就不是骗子。

  那么对方这么着急签订合同,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方想锁定价格呢?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货源紧张,他们才会到处扫货。

  这年月的资讯不发达,像这种信息很难及时获取,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猜测。

  “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们手里的油菜籽不卖。”

  赵金生也明白了这里面的事情,任何人来了都是坚决不卖油菜籽。

  开玩笑,油菜籽都卖了到时候榨油厂怎么办?

  方唯接下来让人变更了食品公司的名称,新名称为【瑶岭粮油食品公司】,加上了食用油的收购、生产和销售。

  榨油厂隶属于粮油食品公司,生产的菜籽油冠以【瑶岭牌】的商标。

  社里销售部的人员早早就行动了起来,虽然距离菜籽油上市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提前预热是必须的。

  随后还真有人跑来下订单,订购粮油食品公司出产的【瑶岭牌菜籽油】。

  方唯当然不会盲目的和人家签合同,现在油菜籽还没有采收,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都不清楚,价格怎么制定?

  随行就市也行,但方唯怀疑菜籽油的价格在明年会大涨。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为了安这些人的心,方唯创造性的发明了“优先购买权定金”。也就是说,到了来年拥有优先购买权的客户可以优先提货,价格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再确定。

  客户有权放弃优先购买权,但这部分定金是不退的。

  好在定金也不算多,不至于让客户伤筋动骨。

  方唯之所以敢开出这样的条件,就是因为他判断市场的供求关系出了问题。食用油供应不足,不光是牵扯到价格的问题,到时候只怕愿意出高价都买不到。

  过了几天,他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今年的大豆和花生通通大面积减产,这是气候的原因,因为灾害导致的减产,谁都没办法。

  如此一来,菜籽油就成了香饽饽,所以才会有人提前下订单、大量收购菜籽油。

  “支书,这么苛刻的条件,我还以为每人缴纳优先购买权定金呢。结果,这些人毫不犹豫的和公司签了合同,并缴纳了定金。”

  赵金生和几个理事忙的团团转,方唯搞出来的“优先购买权定金”有很多人认缴,都害怕明年拿不到货。

  方唯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到时候会给他们适当的优惠的。

  这天上午。

  他来到了赵勇的办公室。

  “赵书记,有什么指示?”

  “我哪有指示,你先坐,我给你泡杯茶。”

  “不能麻烦了,咱们还是先谈正式吧。”

  “那好!我问你,你们榨油厂的菜籽油都订出去了吗?今天地区那边有人给我打了电话,希望能从咱们这边采购一批菜籽油。”

  两人坐下来就直奔主题,结果赵勇找他还是为了菜籽油的事情。

  地区那边的市场供应已经有了趋紧的苗头,为了保障食用油供应,有关部门就开始四处找货源。

  不知道对方是怎么知道合作社种植了22万亩油菜的,他们和合作社说不上话,所以直接打电话给瑶岭乡。

  “数额是多少?”

  方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了一下相关的细节。

  赵勇告诉了他地区那边的需求量,数额的确不小,但对于方唯来说还是能解决的。

  “行!你可以答应他们,但一定要先付一部分预付款。另外价格可不能按照现在的价格,得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定价,对方要是不同意就让他们找别人去吧。”

  方唯和地区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那些喜欢找茬的朋友都知道,得罪谁也不要得罪方唯。

  毕竟和方唯对着干的人,到最后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他既不会对地区的单位区别对待,但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优待,公事公办即可。

第393章 计划受阻,生命的尽头

  “行!你这边只要答应供货,剩下的事情我和他们说。”

  赵勇很高兴,要是方唯刚才一口回绝了,他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地区想占便宜也不可能,答应供货就已经仁至义尽了,怎么可能还要让利?

  方唯随即离开了赵勇的办公室,去工业园区那边看了看。榨油厂的生产车间目前正在进行改造,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会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

  由于工期很近,所以整件事是一环扣一环的,安排的十分紧凑。

  “方支书,请你放心,厂子在油菜收割之前绝对能投入运行。”

  张楚和榨油厂的厂长再三向方唯做了保证,说绝对不会误事的。

  方唯点点头,随即和张楚一起离开了施工现场。

  张楚现在是粮油食品公司的总经理,辣椒酱厂的厂长由之前的副厂长担任。这家伙现在走到哪里都很牛气,毕竟下属好几座工厂,连乡长见了他都得给面子。

  “老张,接下来你要盯紧一点,务必保证榨油厂按时投入运行。这一次你们可是捡了大便宜,估计能大赚一笔。”

  方唯跟着张楚去公司看了看,然后便返回了社里。和张楚分开的时候,他还专门做了交待,表明这件事很重要。

  现在社里的农副产品加工逐渐走上了正轨,涉及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原材料的来源并非只依靠合作社提供,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其他乡镇甚至是外县的种植户那边收购的。

  不过有一条,收购的农产品必须是合作社提供的种子,其他外来品种一概不收。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合作社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严把质量关,只有自家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才能放心。

  在不知不觉间,围绕着合作社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这肯定是好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方唯继续完善了来年的生产计划,随后便召开了理事会会议。

  “明年春播,社里面临的形势会严峻一些。我是这样打算的,与其造成稻种的积压,不如主动减少种植面积。

  到时候可以在育种中心培育2万亩【农优82】稻种,以及2万亩【南光四号】稻种。等咱们新的杂交水稻研发成功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

  方唯一口气减少了一大半的稻种培育面积,这势必会造成利润的下滑。

  这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一些损失,但总体的上会有一些损失。不过相较于稻种的积压,这些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

  “阳山农场8万亩土地全部用来培育【玉香083】玉米种子,我们需要在对方的主力品种上对新凯奇造成冲击。

  新林农场的4万亩农田用来种植【南光四号】,社里的田地分为两块,其中的8万亩大田可以培育花生种子,3.5万亩旱田坡地全部用来培育蔬菜种子。”

  方唯经过这么多天的修修改改,终于确定了来年的生产计划。

  赵金生等人开始谈论,总觉得这个计划有点太激进。

  “支书,既然菜籽油这么紧俏,咱们为什么不继续种植一季油菜?”

  有人提出了疑问,他觉得继种植油菜肯定能赚钱。

  “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是菜籽油最紧缺的时候,所以咱们越冬的油菜能赚大钱。也是因为这个赚钱效用,明年春播会有很多地方抢种油菜,等到了收获的时候,供大于求,价格会大跌。”

  方唯解释了一下,这种事情需要有前瞻性,等大家都一窝蜂的种植某个品种的作物的时候,距离价格暴跌就不远了。

  所以他选择培育花生种子,应该有不错的收益。

  “支书,种植4万亩的【南光四号】水稻没必要吧?稻谷的价格太低,一斤的价格超不过两毛钱,一亩地的产出才300来块,还不如培育大豆种子呢。”

  赵金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种植水稻,辛辛苦苦种植一季【南光四号】水稻,总产值也不过才1000多万元。

  相反要是培育大豆种子的话,产值会提高好多倍。

  “老赵,咱们新林农场的4万亩上好水田,你还真打算当旱田用啊?”

  水田当旱田用不是不行,但会改变的土壤的构成,而且省里的政策也不允许。

  既然培育稻种占用不了这么多的土地,在捞到了实惠之后,还是要恢复水田种植水稻。这种事没人查就罢了,一查一个准。

  因此,方唯在制定春播计划的时候有些激进,但到了下夏种就会把水田都改过来。

  社里有8万亩水田和3.5万亩旱田,新林农场有4万亩水田,阳山农场有6万亩水田和2万亩旱田。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培育高产经济作物的种子,而占用了大量的水田,这是不可持续的。

  趁着行情好赚一笔就得了,回头还是要按照规定生产。

  “哈哈,是我太贪心了。”

  赵金生有些不好意思,政策他都懂,但在效益面前他选择了无视。

  现在听到方唯的提醒,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总这么干是会出事的。

  方唯摆了摆手,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

  “阳山农场和社里的水田临时改旱田,回头我会向阳山县和新林县报备。如果不批准,那咱们就只能更改生产计划。”

  新林农场和阳山农场拿到手的第一年,农田怎么利用都不需要报备。

  但到了明年也就是第二年,没有特殊的理由水田是不允许改成旱田的。实在要这么做就需要报备,并获得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批准。

  否则的话,一旦查实,会有严厉的处罚。

  这下大家都不吭声了,现在继续培养稻种肯定不合适,稻种一年的需求量就那么大,这么多人分桃子,合作社也没办法占领整个市场。

  生产计划获得了通过,方唯第二天就去了阳山农场。

  “你们这个报备很好办,毕竟从你们购买农场算起,到明年年初还不到一年时间。”

  阳山这边的报备很顺利,方唯根本没费劲就把事情办成了。

  可当他回到新林县去找有关部门报备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方支书,不是我们不给你办,实在是地区农业局那边盯得紧。合作社的水田已经很多年历史了,这突然改成旱田我们没法交代。

  倒是新林农场那边,明年春播可以再当做旱田使用一季,到了夏种的时候必须要改回来。”

  合作社8万亩水田临时改旱田的报备,遭到了拒绝。这件事没什么好商量的,他随后去找了崔义明还是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崔书记,现在全国各地都缺花生种子,我们临时种植一季还不行吗?”

  “这个真不行,要是上面来检查,咱俩都没有好果子吃。听我一句劝,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揪你的小辫子呢,谨慎点,别给自己找麻烦。”

  方唯很无奈的回到了社里,然后和大家一商量,再次更改了生产计划。

首节 上一节 443/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