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58节

  各生产单位对于人力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这次清理整顿,农业生产人数又下降了10%。

  淘汰的人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比如像林业大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各个工厂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除非自己不愿意好好干,否则在当地是不可能失业的。

  公司的外聘人员,第一次见到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一个个都大为震惊。

  来之前有些人可能还有一些优越感,但看到了人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连住房都分配,他们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

  这是公司各类人员融合的强大基础,平等对话交流才能互相了解,从而互相配合把工作搞好。

  以前合作社的元老,有不少人心里憋着一口气,但经过和这些外聘人员的接触,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打个比方,岁数差不多大的人,外聘人员就有见识的多,学什么都快,而社人员出身的人这方面就差很多。

  而当地人的农业生产经验很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这也让外聘人员很是佩服。

  等春耕结束之后,公司内部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公司的运行开始逐渐走上了正轨。

  春耕过后就是播种、育秧、插秧等环节,现代化的育秧基地让公司新人叹为观止。等插秧之后,公司的下派人员就会返回省城,以后会形成常态化的下派制度。

  毕竟是一家农业公司,起码管理人员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也得经常到基层转一转。

  这一季,公司在瑶岭乡生产基地,培育了8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在育种中心培育了4万亩【农优82】稻种。

  瑶寨则继续培育【南光五号】稻种,田家生产基地还是和以前一样培育蔬菜种子。

  新林农场的生产计划做了修改,这一季要培育4万亩的【南光五号】稻种,而阳山农场则种植了6万亩的【南光五号】水稻。

  其他经济作物种子的培育,公司也都做了安排,大家按照计划生产就行了。

  春播工作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瑶寨的试验田也生产了不少【玉香083】变异种子。山上的旱田在春播来临之际,全都开始培育这种新品种的玉米,其实根本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为新品种还没有命名,现在依然叫做【玉香083】。

  只有公司下派的一个技术人员,孙建国,发现了这种玉米的特殊性。因为新品种玉米的抗性很高,而且出苗的状态和【玉香083】有一点区别。

  也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让孙建国意识到,瑶寨正在培育的育种品种很可能不是【玉香083】。

  于是他就去找王松林,王松林是瑶寨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是他的领导,不找对方找谁呢?

  王松林听完,没有表态,只是让孙建国不要把这件事传出去,他会和公司领导说的。

  “你是说这个孙建国仅凭肉眼就能分辨出新品种的玉米?真厉害!这样,你和孙建国在山上等我,我马上去处理这件事。”

  方唯觉得很惊讶,这个孙建国不简单,他想和对方聊聊。

  于是他就开车去了瑶寨,见到了孙建国。

  这是一个瘦瘦小小其貌不扬的男人,年龄在30岁左右,以前是农校的一名老师,后来去了某地的农技站。

  他在农技站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一怒之下辞职去了省城,最终应聘成功,成为了公司的一名农业技术员。

  “董事长,你好。我发现寨里培育的玉米品种并非是【玉香083】,而是一种不知名的新品种。”

  孙建国见到方唯很惊喜,他连忙汇报了自己的发现。

  方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问道:“这事儿你向王主任作了汇报,还和谁说过?”

  “没有,除了王主任和你,我没有和别的人说过此事。”

  孙建国赶紧回答道,他的确没有和别人说过,因为他也是才确定试验田里培养的玉米,并非【玉香083】。

  “你说的没错,寨里正在培育的玉米种子,并非【玉香083】,而是一种变异品种。

  这件事需要保密,是公司和对手竞争的秘密武器,暂时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方唯微微一笑,简单的给孙建国解释了一句。

  孙建国虽然在有些事情上面认死理,但并非不通人情世故的小白,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对不起,董事长,我不是故意探寻公司的秘密。我可以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将这件事外传,你看可以吗?”

  孙建国的心里很忐忑,他很看重这份工作,因为收入在当下来说算高的。

  他努力想挽回现在局面,一个劲的和方唯说好话。

  “那这样,你先担任瑶寨生产基地的育种小组组长,主要负责育种方面的工作。如果你能做到守口如瓶,你的职位还会更高。”

  吓唬对方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方唯直接给了孙建国一点好处。

  他希望对方能真正的归心,他觉得只要给对方一个合适的舞台,对方就一定能在育种方面大放异彩的。

  这是他的感觉,应该不会错。

  “谢谢董事长,我一定会保守秘密的,并且好好的工作。”

  孙建国不禁大喜,他就害怕被人开除,要是那样的话,本就不宽裕的家里只会雪上加霜。

  现在董事长不仅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而且还升了职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料。

  因为,他一边表决心一边冲着方唯鞠了一躬。

  方唯摆了摆手,把王松林喊进来,说了自己的决定。

  王松林自然没意见,立即照办。

  方唯便返回了办公室,他的办公室还是以前的那间,没有换地方。

  公司来人暂时也是在这边办公,合作社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公司,没必要再重复建设。

  如今的合作社还剩下大小猫三两只,平时也没什么事,最多就是公司董事会开会,派人去参加一下会议。

  到了分红的时候,出面给社员们分钱,仅此而已。

  “支书,有些事我想向你汇报一下。”

  方唯坐下不久,赵金生和往常一样,直接就闯了进来。

  方唯感到很无语,说到:“老赵,工作上的事情你直接向公司汇报就行了,公司有一名副总专门负责这些事情,人家就在隔壁。”

第407章 合适的位置,各司其职

  “哦哦,那我就去找他说说。”

  赵金生这才意识到现在和以往的不同,以往他随时可以来找方唯,但现在似乎有些够不着了。

  其实这事儿也没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分工的原因,所以方唯才不愿意坏了规矩。

  等赵金生转身出去之后,他继续看文件,也没把这当回事。他知道对方还没有适应公司的运行规则,等习惯了就会好的。

  “方支书,忙着呢?”

  临近中午,赵勇突然跑了过来。

  平时他很少到社里来,现在合作社又和别人合并成立了农业公司,他还是第一次来找方唯。

  “赵书记,快进屋,我去给你泡茶。”

  方唯看到赵勇,连忙起身打了个招呼。

  他随即去泡了一杯茶,然后坐到了对方的身旁。

  “各村的村主任该换届了,我来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咱们是不是应该推荐一些能力强的同志?这两年一些村子的计生工作做的不好,自然是村干部不得力。”

  “我觉得一些刚从合作社理事位置上退下来的同志就不错,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在社员中的威信比较高,关键是能做事。”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起了各个行政村的情况。

  方唯之前没有插手过这方面的事情,合作社不能代替乡里、各大队也不能代替行政村,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不过既然赵勇主动上门找他,他自然也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两年,瑶岭乡的计生工作一直在拖后腿,可能是社员们比较富裕的原因,不少人宁可交罚款也要生老二。

  这项工作是有一票否决权的,赵勇想了很多办法都没啥用,只能来找方唯求助。

  方唯帮不上具体的忙,便向赵勇推荐了合作社的一些元老。他们当中有好几个都是当年大队时代的支书,当村主任或者村支书还是绰绰有余的。

  “赵书记,这会儿到晚点了,要不去食堂随便吃点?”

  “不了,我还得赶到县里去,有事。”

  赵勇拒绝了他的邀请,随即起身离开。

  方唯随后回家吃饭,很快就把这事儿扔到了一边。

  匆匆数日。

  一些闲下来的合作社元老,不是成为了各村的支书就是成为了各村的主任。

  乡里要做一些事情很难绕开合作社,可以这样说,没有合作社的支持乡里什么事都办不成。

  这些新上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囔囔着要请方唯喝酒,方唯没有推辞,和大家聚了聚。

  这些人在公司管理方面被边缘化是迟早的事情,要不然公司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额文化水平偏低,看问题的的深度不够。

  但这些人同时又是做农村工作的一把好手,比如像赵金生,在农业生产方面就是一把好手,各种事情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但在其他方面,赵金生就不太行。

  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几个人连赵金生都比不上,赵金生起码还有闪光点,他们在理事会基本上就是摸鱼打酱油。

  所以,公司正式运行之后,他们就无所事事。但是他们几个却很擅长基层工作,这次就任村支书或者村主任,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

  有些人看着很平庸,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现在合作社基本上没有了管理的职能,因此也就不需要太多的理事。现在合作社的最大职能,就是代表了3万多社员的利益,要监督公司的运行,并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中发声。”

  酒过三巡,方唯和大家说了一些事情。

  瑶岭合作社、瑶寨以及田炳义合作社,分别代表了各自社员的利益,是公司的几大股东。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是很正常的,所以大部分理事也就退了下去。

  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像赵金生,依然活跃在农业生产的一线,而适合做基层农村工作的人,纷纷当上了村支书和村主任。

  这就是个人能力的方向不同。

  “支书,我们能理解,谁能把公司做好,就让谁上,我们没意见。”

  木已成舟,除了死脑筋的人,大家肯定都想开了。

  好在这些人当中没有死脑筋的,他们就算离开了公司,其实还是公司股东中的一员。

  “这就对了,来,喝起!”

  方唯哈哈一笑,然后和所有人碰了一杯。

  过了几天,他接到了会议通知,准备去京城开会。

  公司的运行初步走上了正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由公司经理负责全盘工作,倒不至于出什么问题。

  “三哥,我给斌斌带了一点吃的,你要是有空就学校交给他。”

  盘莲花装了几包小吃零食,让方唯带到京城去。

  斌斌和小洁放寒假的时候都回了来,这才开学没多久,倒也没背的什么事情。

  “行!等我开完会去看一下斌斌。”

  收拾随身物品,方唯第二天就赶往了京城。

  这次会议没什么太重要的议题,和他关系好的几个代表反倒是很关注农业公司的运行机制。

  休息的时候,就有代表问方唯:“方支书,你把很多当初创业时的元老都边缘化了,你就不怕他们联合起来和你对着干呀?”

首节 上一节 458/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