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470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文远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应该会有吧,包括公司高管都会有一些股份。不过这个比例不会高,不能损害原始股东的利益。”

  方唯知道对方想问什么,就干脆把话挑明。

  发行职工内部股有利于股份改造的完成,同时也是对大家的一种激励措施。但电器集团公司绝不搞管理层收购那一套,集体的利益不容侵害。

  好在张文远也没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打算,整个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反而是不少关键岗位都是方唯的人。

  方唯对于驻外企业管理的相当严格,跳槽没问题,但想要把整个企业归为己有,根本不可能。

  “这我就心满意足了!来,支书,咱们再干一杯。”

  张文远心满意足的笑了,他也不贪心,自己能拥有企业的一点点股份,这辈子就没白干。

  当初要是没有引入港资,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就会很麻烦,毕竟现在还没有出台公司法,从制度层面对于企业的界定很严格。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突破,大家就会一直被这些事情所困扰。

  方唯在香山呆了一周的时间,然后确立羊城。

  家具公司在羊城设有专卖店,其他的一些企业在这边也有销售部门。他走一走看一看,为的就是掌握第一手资料,最直观的了解市场动态。

  等他回到家里,盘莲花也才能够省城回来了。

  “莲花,阿姐和小洁都还好吧?”

  “她俩呀,过得挺好。孩子说不喜欢住校,喜欢现在的生活,看来咱们当初决定在省城买房是做对了。”

  那套小院子距离小洁的学校不算远,也就三站路。

  阿姐给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对方每天都是骑车上下学,很方便。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家里吃饭和睡觉,孩子的精神状态比第一学年好了很多。

  连老师都说小洁这学期的成绩进步明显,具体提升到什么程度还得参考期末考试。

  “那就好!以后咱俩退休了也可以经常在省城住一住,毕竟大城市什么都方便,村里在很多方面都是比不上的。”

  方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农村建设的再好也还是农村。

  和大城市相比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比如像人才、教育、意料、基础设施、就业等等,就是投入再多也还是没法比。

  当然,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所以他才会说等以后有时间了可以两边跑。

  “大城市呆一段时间还可以,呆久了就会感到很憋屈。对了,三哥,最近没事去山里抓几只兔子回来吃呗,我想出去走走。”

  “行啊,等过两天就去山里转转。”

  方唯笑了笑,同意了婆娘的提议。

  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就去了办公室。

  这一天他基本上没出门,直到下午才处理完这些天积压的公务。

  次日一早。

  方唯和盘莲花带上装备进了山,大瑶山上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这个季节,山上的毒虫和毒蛇少了很多,但危险依然存在。

  不过对两人来说,走在山里就和平时散步差不多,并不需要太紧张。

  两人走走停停,没有着急打猎,而是随意的走着逛着,然后来到了一片野生林停了下来。

  “三哥,这一大片野生金丝楠木,拿出去可是很值钱的哦。”

  这不是人工造林的树林,而是自然繁育的树林。一棵棵金丝楠木高大笔挺,其实真实的生长时间并不长。

  这是方唯通过调整属性值而自然繁育出来的一片珍贵林带,这里不仅仅有金丝楠木,还有一些其他的珍贵树木。

  好在受地形所限,山里又异常危险,才没有被人发现。

  既然没人知道这里有如此众多的珍贵树木,自然也就不存在盗伐的情况。想当年的考察热早已过去,如今的大瑶山就连专业的人士都不愿意进来。

  当然,要是这片林子曝光了,估计还是会有很多不怕危险的人来实地考察。

  “值钱也不能拿出去卖,抓住了可不就是在里面呆几年的事情了。走吧,咱们往那边走,看能不能打到猎物。”

  方唯没那么贪心,非要打这些野生珍贵林木的主意。

  就算他想打造高档家具,林业大队不是还有人工种植的各种珍贵树木吗?

  两口子现在的收入都不低,而且每一年他通过采摘野生草药就有大笔的外快进账,对金钱也那么执着。

  “好的,咱们走。”

  盘莲花也就那么一说,随即和方唯一起离开了这片林子。

  到了下午,夫妻俩才从山里出来。

  今儿的收获不错,不仅打到了几只兔子,还带回来一只麂子。山里的大环境变好了之后,动植物的数量都比过去多了很多。

  除了没人见过华南虎和金钱豹,一些不常见的动物都时常出没。

  家里不缺肉食,方唯也是想着换换口味。不过,打猎当消遣的日子也没多久了,等到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之后,能打的猎物就越来越少,以至于到最后连野猪都不让打。

  还有一个就是全面禁(枪)。

  方唯的态度就是等禁了再说,他和盘莲花都不是职业猎人,不让打猎对他们也没啥影响。

  “婶子,一会把这只麂子处理了,晚上烧来吃。”

  方唯把猎物通通交给了大婶,大婶做饭的手艺虽然赶不上阿姐,但也算是不错的。

  起码盘莲花的厨艺就不如人家。

  晚上。

  除了孙道人,郑豹、赵金生等人也来到家里吃饭喝酒,大家也好久没吃到麂子肉了。

  郑豹也是从省城回来没几天,结果就赶上了这么好的野味。

  “支书,最近谣言挺多的,基本上都和新凯奇脱不了干系。他们说咱们的【玉香183】就是吹出来的样子货,等到了明年就会原形毕露,买了咱们的玉米种子会亏死。”

  郑豹现在大部分的时候都呆在省城,他比较善于打探消息,属于消息灵通人士。

  喝了几杯酒之后,他就说了新凯奇最近在背后搞的小动作。

  新凯奇不甘心失败,所以这段时间在四处散步谣言,诋毁【玉香183】玉米种子。

  这种招数虽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恶心人,一切判断力弱的人可能会受到影响。毕竟实打实的效果要等到明年才能看到,谁也不知道真假。

  “随便他们,这种做法对咱们的影响不大,可以不搭理。等到明年第一季的玉米收获之后,对方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到时候就会反噬他们自身。”

  这种事很难讨回公道,搜集证据可不容易,而且当下的法治还不健全。

  所以,方唯不打算走法律程序,而是准备用铁一般的事实进行回击。这么长时间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些不利于新凯奇的传言也可以流传出去。

  现阶段的舆论战就这么简单粗暴。

  “在培育稻种这一块,咱们是国内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在其他作物方面,除了新凯奇之外咱们还有很多强劲的对手。”

  郑豹搜集了不少信息,一边喝酒一边都说了出来。

  在座的人都听得很认真,知己知彼,不能总是蒙着头发展。

  方唯记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司名字,这几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实都是国际巨头们伸进国内市场的触角。

  现在国内已经开始逐渐重视主粮的安全,从育种到生产的一系列环节,都要努力做到自主可控。

  但很多经济作物的育种,比如像大豆种子就正在收到外来种子的挤压。

第418章 种子安全,培育大豆新品种

  方惟有前世的经验,所以在成功培育出【玉香183】之后,就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放到了大豆新品种上面。

  当然,大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因为国内的耕地有限,首先要保证的是主粮安全,即便是有了大豆良种,也不可能占用太多的耕地。

  但有总比没有好。

  在耕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指标,产量的提升就能产出更多的经济作物。

  “慢慢来吧,咱们只是一家规模还不错的农业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来来来,吃菜喝酒,不聊这些沉重的话题了。”

  方唯随即转移了话题,大家说说笑笑,吃饱喝足之后才离开。

  翌日。

  早上在办公室处理了几件公务,方唯随后便去了育种研究所。

  农科院作物所的同志,还在这边进行生物基因技术育种的联合研究。所里给予了积极地配合,并从联合研究项目收获颇丰。

  另外,研究所运用新技术正在筛选更加优质的大豆品种,这也是方唯交给他们的任务。

  “方支书,还得谢谢你!你批准了我们的设备采购清单,等于是如虎添翼,现在我们的研究进行的很顺利。”

  作物所的同志向方唯表示了感谢,毕竟有些设备连所里都没有,而小小的一个育种研究所却全都置备齐全了。

  方唯笑着摆了摆手,他给自己的研究所添置设备,真不用兄弟单位的同志向他表示感谢。

  大家也没有在这些方面多纠结,很快带着他去参观了项目进展。

  参观了一圈,他对项目的进展感到很满意。

  他们正在培育一种新品种的大豆,大豆的产量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一个问题,这种大豆的抗性很差,一旦离开试验田进行大面积推广,产量就难以保证。

  现在研究所和作物所的同志,正在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暂时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方唯没说什么,走的时候让人装了一麻袋大豆种子,随即去了一大队的试验田。

  瑶寨的优势在于作物品种的异变,一大队育种小组的优势在于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良种。

  “你们给我一块单独的试验田,我要尝试一下新技术的运用。”

  基因技术对于方唯没用,属性在作物种子的培育过程中会进行固化,比基因编辑更靠谱。

  在得到了一块单独的试验田之后,方唯调整了属性值,调高了抗性数值,同时也提升了一些生在速度的数值。

  无论是瑶寨的试验田还是一大队的试验田,都早已实现了大棚化,因此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制约,一年四季都可以展开相关的试验活动。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实力的基础之上的。

  方唯做了交代之后,便驾车去了瑶寨。

  车上还有一部分种子,这部分种子就直接在瑶寨的试验田里进行培育,不会刻意针对抗性的问题。

  他要看看,异变的属性对于这种有明显缺陷的品种,究竟会起到什么作用。

  “不需要你们精耕细作,我需要的是速度,尽快培育成熟才是王道。”

  方唯同样给试验田里的几人做了交代,随后他就离开了瑶寨。

  等王松林赶过来的时候,他都已经驾车到了山下了。

  匆匆数日。

  方唯接到了王松林的电话,之前培育的大豆品种,经过几轮种植终于产生了异变。

  只不过这次异变的效果不佳,产量的提升有限,聊胜于无吧。

  “三哥,怎么会这样?明明已经找到了异变品种,但效果却这么差。”

  就连王松林都有些难以接受,询问试验田里的几个人,是不是没有好好做事。

  几个阿哥觉得很冤,他们这些天可是尽心尽力在培育大豆,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首节 上一节 470/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