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273节

  老登点点头:“那就安排一下跟航天智囊的见面吧,我要跟他们详细聊一下,既然这个任务到了我手里,那我就要完成它。”

  “联邦在我的任期内重返月球,正好。”

  “是,大统领阁下!”

  老登跟航天智囊的见面安排在了下午三点,智囊团的人都在花生屯,所以才能在半天内赶到,他们有附近学校的航天老教授,也有各航天公司常驻花生屯的代表,还有NASA的官员。

  这些人齐聚在办公室内,等着老登的到来。

  顺便自己先聊聊。

  “放心,我来过这个办公室很多次了,这里没有监听设备,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不愧是老教授,那我先说吧,伙计们,这是一个增加航天经费的好机会,我希望我们不要内斗,而是要把主要问题归结到老中那边。”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理论上可以是这样,但这位可是几十年的老政客了,他跟那个粗鲁的地产商不一样,我们不一定能说服他。”

  “那我们就要感谢一下那位地产商人了,他已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借口,并且这位也一定会喜欢,那就是二四年重返月球。”

  “是的,二四年可是在这位任期内的,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功绩。”

  “他初入政坛的时候正是联邦执行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时候,他应该清晰的记得当时大统领的英姿。”

  “那就没问题了……”

  很快,外边有人通知大统领正在过来,他们立刻站起身来等待。

  老登比老特会做人,毕竟当了几十年政客了,所以进来之后先跟熟悉的人寒暄了一下,然后认识了所有人之后才开始聊正事。

  “简报我已经看了,虽然事情是假的,但我们的一个重要备选地点被占,这也确实为我们造成了损失。”

  老登看向NASA的官员:“我发现他们这几年会有多次无人探月计划,可能还会占据我们预选的登陆点,我们能抢在他们前边把最优地点占下来吗?”

  “可以的,大统领阁下!”

  NASA官员确定的说道:“不久之后的七月份我们就有一次无人探测,它可以占据一个有利地点。”

  “而且我们的‘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也有好几个探测器要发射,它们都可以去占点。”

  “并且我们之前选择了13个预选地点,现在只是被老中占据了1个而已,我们还有12个!”

  老登闻言点点头。

  十二对一,显然是优势在我。

  然后他就转头问波音的代表:“那我们的重返月球计划呢,SLS火箭明年到底能不能首飞?”

  波音代表立刻道:“没问题的,大统领阁下,SLS火箭明年一定可以首飞!”

  “猎户座飞船那边呢?”

  洛马代表诚恳的回答道:“猎户座飞船很早就完成了,一直在等火箭。”

  波音代表听到这个就悄悄瞪眼。

  说好的不内斗呢!

  而洛马代表悄悄耸肩。

  老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答,说道:“那就是二二年SLS火箭首飞和猎户座飞船无人绕月,二三年SLS第二次发射,猎户座则是搭载宇航员绕月飞行。”

  “等到了二四年重复二三年的任务,然后搭载宇航员的飞船在月球轨道对接月球空间站,宇航员通过月球空间站进入登月舱,然后乘坐登月舱着陆到月球。”

  “是不是这样?”

  NASA的官员说道:“是的,大统领阁下,重返月球的流程就是这样的。”

  老登点点头:“流程没错就好,不过我看简报说登月舱到现在还没有选出来,它会耽误二四年的重返月球任务吗?”

  “不会的,阁下,”NASA的官员保证道:“因为选拔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了,我们四月份就会公布。”

  说到这个NASA官员坐直了些:“其实我们基本上已经有最终方案了,只是还在最终讨论阶段,而且为了体现联邦的公平选拔,请恕我没办法现在就告诉您。”

  “那就好。”

  老登挥挥手:“不必告诉我,我不是上一届大统领。”

  “我是遵守规则的人,只要能保证联邦的重返月球计划能在二四年完成,那么你们申请各类经费的事我会全力支持。”

  听到这个,会议室的气氛立刻热烈了起来。

  “您真是尊重公平的人!”

  “有您在,联邦的航天科技发展将非常迅猛!”

  “您来了,联邦的天就晴朗了!”

第413章 全球航天大热,《阿凡达》再次重映

  “……在今天早上的六点二十九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之后天问一号会在该轨道上对多个预选着陆点进行详细判定,然后在今年五月份择机着陆……”

  (示意图)

  “吴刚”一号着陆到月球南极的第二天早上,央视的《朝闻天下》节目就播报了天问一号的最新动态。

  并且播完火星新闻就播月球新闻,给那些不看航天信息但是看新闻的人播报一下“吴刚”一号探测器的动态。

  “嚯,现在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真是不得了,这又是月球又是火星的,说去就去,就跟出门买个菜似的。”

  “谁说不是呢,听这语气就跟我每天买菜做饭似的,哎,儿子,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现在比老美怎么样?”

  “我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就是上班听同事们聊过,他们说在月球和火星的技术上还差点,毕竟老美在月球上过宇航员,咱们只上去过机器,他们去火星也好几次了,咱们这才是第一次,不过在载人航天方面咱们比老美厉害多了,连我们老板都买了一张太空旅游航班的票,好像是后年去太空。”

  “嚯,你之前不是说你们公司不怎么赚钱吗,你们老板舍得拿1000万去太空玩五个钟头?”

  “不舍得也不行,因为公司的一个竞争对手老板要去,所以我们老板要跟他打商战。”

  “哦呦,这商战这么费钱啊,怪不得现在生意不好干呢,不过儿子多跟妈说说太空旅游的事,等我跟你王姨、刘姨他们聊天的时候压她们一头……”

  “你可拉倒吧,你们一群老娘们还聊航天?”

  “怎么,就兴你们一群老爷们一边下棋一边聊国际局势,就不兴我们聊聊太空里的事?咱们国家还有女航天员呢!”

  听着老爸老妈又呜呜喳喳了起来,儿子也没阻止,甚至老妈要听航天的事他也会说。

  因为总比俩人联合起来对他催婚强。

  虽说他也三十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进入了新一轮太空竞赛的缘故,人们发现新闻上的航天动态确实越来越多了。

  航天新闻越多,关注的人也就越多,进而带来的巨大流量就又让更多的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开始报道航天新闻,“航天雪球”越滚越大。

  其他的不说,就小破站上的那些航天UP主就乐开了花。

  他们原先的时候只有几千粉、几万粉,一个视频的播放量也就几千上万。

  唯一的航天领域大UP主也就多年积累了二十多万粉,结果因为数据太差,就连最喜欢给小体量UP投广告的“三幻神”都不给他投广告。

  结果近两年这些航天UP主的粉丝量和播放量都蹭蹭地涨,各种品牌都开始找他们投广告。

  有不挑食的就什么广告都接,有长远规划和清晰自我定位的就只接一些科技类产品广告。

  反正不管怎么说,连小破站的航天UP都能凭借航天热度吃上饭了,说明全球的航天氛围确实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单看这几年全球商业航天的发展就能看出个一二三来。

  老美那几个“商业航天公司就是航天国家队”的老牌航天公司不说,以太空叉为首的新兴商业航天公司大量崛起。

  这些公司里领头的太空叉就不用说了,第二出名的就是蓝色起源。

  虽然蓝色起源到现在都没有火箭入轨过,只有在“木鸢”级太空穿梭机阴影下前途迷茫的亚轨道旅游火箭不断的无人试飞。

  但是谁让它的老板是世界首富呢。

  并且蓝色起源的7米直径可回收大火箭确实相当有看头。

  紧接着就是火箭实验室公司,别看它的电子号火箭只有13吨的起飞质量,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也只有300千克。

  不过不妨碍它确实有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射过18次了。

  至于其他的商业航天公司,有的已经发射过火箭但失败了,有的则准备今年发射,还有的只是正在研发,但数量加起来真不少。

  老中这边也差不多,绝对领头的就是蓝星航天。

  按照实力往下排就是深蓝之箭,它的红雀二号可回收火箭已经完成了一级回收,现在正在研发红雀三号。

  那是一款依然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直径4.5米,回收运力18吨的大火箭。

  深蓝之箭的发展策略很清晰,红雀二号比万户火箭小两号,红雀三号比长征十号小两号,专门接“用不着这么大火箭”的载荷。

  而国内其他后发商业航天公司的策略跟老美的火箭实验室公司差不多,都是深耕更小、更灵活的航天载荷市场。

  只不过有研发固体火箭的,有研发液体火箭的。

  甚至还有研发电磁弹射的!

  至于其他国家的,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老美和老中在搞世界性的太空竞赛。

  老中旁边半岛上那两家在搞半岛太空竞赛,它们都在搞近地轨道运力一两吨的火箭。

  像小日子、三哥和欧罗巴各国这种有些航天基础的国家,也都在搞商业航天公司,甚至有的公司今年也有首飞计划。

  说不定也能搞一个大新闻!

  不过今年二月份是没机会了,这个月的大新闻注定是老中和老美的,阿联国首次绕火探测都是一个添头。

  二月二十六日,老中的元宵节,今天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电影《猫和老鼠》在老美和老中同步上映。

  (《猫和老鼠》电影剧照)

  《猫和老鼠》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但加上真人……不少人就摇头了。

  哪怕电影的真人女主是扮演过“超杀女”的科洛·莫瑞兹。

  长征十号火箭与“吴刚”一号探测器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之后路云就暂时专心拍摄《流浪地球2》了,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当然,公众们谈论他的次数可不少。

  到了三月十一日这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称去年通过该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增长,老中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一。

  而在申请名单中,路云和蓝星航天公司的名称排名前列,这再次引起了公众热议。

  十二日,《阿凡达》再次重映,国内院线更是直接给了超过15%的排片,堪比正在热映的大片。

  比如上映了一段时间的大爆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现在是21%的排片。

  它现在的票房已经超过了55亿,并且还有不少观众要看,所以超过20%的排片应该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预测机构预测它的最终票房落点应该会在59亿左右。

  而《刺杀小说家》只剩11%的排片了。

  好在它的票房已经接近20亿了,最后应该会磨到20亿。

首节 上一节 273/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