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他们的理由是“毅力号”火星车携带到火星表面的“机智号”无人机首飞成功,创造了历史。
另外还有火星车自己的事,它成功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了氧气,也创下了历史。
那是一个安装在火星车上被称为“MOXIE”的装置,它利用电和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解。
第一次运行时“MOXIE”产生了5克氧气,相当于一名从事正常活动的宇航员约10分钟所需的氧气量。
目前该装置每小时可产生10克左右的氧气。
也就是运行1小时可以产生一名宇航员从事正常活动20分钟所需的氧气。
“MOXIE”的工程师计划进行更多测试,并尝试提高其氧气输出量,为以后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
至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团队……这次“世界航天奖”就可以忽略了,他们的航天成就实在是有点不够格。
这一点三哥都没得蹭,虽然他们去年宣布了很多重磅航天计划,比如载人飞船试飞、月船三号着陆月球南极等。
但是都推迟了。
其实理论上“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研发团队拿奖的几率是大于小日子“隼鸟2号”和“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无人机团队的,只不过考虑到路云拿个人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团体奖真不好说。
四月最后一天,张亿谋的电影《悬崖之上》上映,他力捧的刘皓存演技再次被吐槽。
说是跟其他主演的演技差距过大,演的女特工气质也对不上,与电影整体格调比较割裂。
但张导无所谓,他就是要力捧刘皓存!
而时间进入五月,马一龙接过路云手里的“流量交接棒”,成了世界流量的中心。
因为在这个航天流量越来越大的时代,马一龙四飞四炸的9米直径“超级猎鹰”火箭二级高级原型机要第五次试飞了。
(网友做的第五次试飞梗图)
而这次,高级原型机的试飞终于成功。
三台发动机全部点火成功,顺利飞至10千米高度,然后关闭发动机并完成姿态调整,执行“腹部翻转”机动动作精准对准着陆台。
最后重新点火发动机实现受控着陆!
整个测试持续约6分钟,着陆后底部出现局部起火,数分钟后火势被自动消防系统扑灭,着陆成功!
(网图,黑色一圈是部分用来测试的隔热瓦)
成功之后马一龙开始在推特上发癫,疯狂攻击之前否定他的人,尤其是正在给他的登月舱合同使绊子的蓝色起源老板贝索斯。
【马一龙:@贝索斯,你踏马人呢!说话!】
第430章 马一龙:“我的超级火箭也明年首飞!”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马一龙:@贝索斯,来看看我的大火箭!】
【马一龙:@贝索斯,我的“月球鹰”原型机试飞成功了,你的蓝月亮着陆器呢,不会还是气球模型吧?】
【马一龙:@贝索斯,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联邦重返月球计划落后,让老中载人登月走在了前边,我看你们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联邦忠臣!】
【马一龙:还有哪些狗屎说我只会炸火箭的,我成功了怎么说?】
【马一龙:出来啊,我看谁还狗叫?】
【马一龙:鉴于“超级猎鹰”的二级火箭高级原型机成功完成高空试飞与着陆,所以我将快速建造“超级猎鹰”的完整火箭!】
【今年年底的时候大家将看到贴满隔热瓦的6台发动机二级火箭和拥有33台发动机的超级助推在发射台上组合成“超级猎鹰”火箭的完全体,它会快速完成各种测试,然后明年首飞!】
航天爱好者们都知道马一龙在推特上说话口无遮拦,不仅说大话,还会说谎话,怼人什么的也屡见不鲜。
但是后边的“超级猎鹰”火箭首飞时间还是吓了众人一跳。
毕竟9米直径的“超级猎鹰”真的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火箭!
它的初期版本,也就是V1版本全高120米,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7500吨,可以在一级和二级完全回收的状态下把100~150吨的载荷运载近地轨道。
而老美历史上的超重型火箭土星五号起飞质量才2820~2970吨,现在同样在研发中的SLS大火箭起飞质量是2600吨。
老毛子那个失败的N1火箭起飞质量是2750吨,成功的能源号火箭起飞质量为2400吨,
这些超重型火箭的一次性极限运力就是100吨左右,跟“超级猎鹰”完全回收状态下的运力类似,可见“超级猎鹰”的强大。
而就是这么牛批的火箭,连炸了好几台原型机之后只成功了一次原型机试飞,结果明年就要让完全版火箭首飞?
【我靠,真的假的?】
【假的吧,我承认马老板带团队很厉害,但他又不是路云,超级猎鹰火箭不可能研究这么快吧?】
【是啊,马老板研发起飞质量500多吨的猎鹰九号火箭用了八年,有猎鹰九号基础之后升级研发CBC构型的重型猎鹰也用了七年,而重型猎鹰的起飞质量也才1400吨,现在起飞质量5000吨的超级猎鹰才研发了几年?】
【超级猎鹰火箭大概研发了四年吧,之前的时候一直在搞概念,方案各种修改,好像一七年才大致确定下来,但是初级原型机和高级原型机一两年前才首飞,所以我感觉以马老板的能力怎么也得再有四年才可能成功,也就是到二五年。】
【合理,马老板虽然不是路云那样的“科研快枪手”,但是他的研发速度对比传统航天国家队还是比较快的。】
【研发八年的话,差不多,虽然猎鹰九号当初也研发了八年,但当时的马老板没有完整的团队,也没有充足的资金,现在他两样都不缺,研发更大的超级火箭也用八年确实差不多。】
【我觉得你们可能搞错了什么,或者说被路云的连续首飞成功影响了,马一龙只是说明年首飞,他可没说首飞一定成功。】
【厚礼蟹,我还真混乱了,确实是这样的,马老板所说的明年首飞很可能会像高级原型机一样四飞四炸,然后第五次成功。】
【伙计,千万别这么说,完整版的超级猎鹰火箭可不是原型机,那东西非常贵,炸了之后别说马老板了,我都会心疼。】
【确实,虽然我也不觉得马老板的超级猎鹰火箭首飞就能成功,但炸两次怎么也该成功了,用不着炸四次。】
【不一定,马一龙一直以来都是走的“快速迭代”路线,用爆炸来获取数据,他肯定不会像传统航天国家队那样“缓慢而稳重”的研发火箭,可能真的要炸掉好几枚火箭之后才会成功。】
【看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可惜路云在忙重型长十火箭的研发,而他设计的10.6米直径“星舰”火箭估计只是在做各个子系统的研发,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看到“星舰”立在发射台上了。】
【老中的科学家就喜欢这样,前期偷偷研发不对外公布,公布之后要么快成功,要么已经成功,重型长十火箭就是这样。】
【那估计“星舰”火箭也是这样……】
确实是这样。
路云把“星舰”需要的各种技术已经分到公司各组和国内各个研究研所了。
跟万户火箭和长征十号火箭一样,路云研发航天飞行器的时候其实都是“举全国之力”,研发成功之后也是国家队和蓝星航天公司都可以使用。
所谓的归属于蓝星航天公司还是国家队,就看研发某种航天器的时候哪边的占比更大了。
目前的航天任务还不太需要“星舰”火箭的参与,毕竟“星斗”星座的子星和主星用不同整流罩大小的基础型长征十号就可以解决。
早期的载人登月任务使用重型长征十号就可以。
而直径10.6米的“星舰”是标准的未来火箭,所以未来组建“太空城市”、“月球基地”和“火星飞船”的时候才需要。
并且它的各个子系统已经在研究中了,按照路云的计算,等到真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在两年之内把各项技术统合起来造出“星舰”火箭。
现在路云的工作中心在登月火箭重型长十上,顺便等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
着陆火星的时间已经确定了,就在五月十五日。
而在十四日的时候,万众期待的《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二季播出了。
不过观众们看了之后发现它对不起万众期待,整季也就《溺亡的巨人》那集有点看头和寓意。
比第一季的质量下滑了不少。
第二季开分就比不上第一季,并且分数还在快速下滑。
正好航天局公布了更加精确的天问一号着陆时间,所以人们干脆不再讨论,而是开始等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消息。
十五日下午五点,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白色进入舱与轨道器分离。
(CG图)
搭载了天问一号着陆器的进入舱此时是依靠气动减速,当减速到两马赫的时候降落伞弹出打开,进一步减速。
抛掉进入舱的沉重隔热大底之后速度进一步降低,最终达到每秒60米。
然后着陆器分离,点燃发动机开始进行动力减速,距离地面100米的时候进行悬停,平移寻找合适着陆点。
最后着陆到火星表面!
(CG图)
由于地球和火星的距离太过遥远,所以天问一号着陆的几分钟是完全自主控制的。
所以最终能不能成,指挥中心是不知道的。
只能默默等待……
第431章 中美在火星都有两辆正在活动的火星车,两国实力的隐喻
上一世的航天国家队在航天直播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因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之后怕造成不好的影响。
或者说各方面怕担责任。
这一世跟上一世不一样了,被路云带着一次又一次的走向成功,所以在直播方面非常开放。
就像现在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直播。
不过说是直播,其实只是探测器着陆的时候指挥大厅的屏幕里播放预制好的CG视频。
毕竟火星距离地球太远了,此时的通讯延迟高达18分钟!
所以当大屏幕上的预制CG播放完毕,CG着陆器成功着陆到火星表面时指挥大厅并没有欢呼,而是依旧冷静的关注各种消息。
18分钟的等待时间可不短,所以直播主持人和嘉宾要说点什么。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由于地球和火星18分钟的通讯延迟,我们无法对天问一号的着陆过程做出任何实指示,所以它的着陆全程都是自动运行……”
“……现在没有任何信息,所以是存在一定失败概率的……”
听到嘉宾这么直言不讳地说到会失败,直播间的观众们就感觉老中确实自信了。
【现在确实不一样了,“会失败”这种话都能在直播间里说出来了。】
【确实,我记得以前的时候咱们的航天直播是非常保守的。】
【没办法,当时咱们的航天实力还不太强,自信心不足,怕失败。】
【何止是怕失败,而是每次直播中出现航天失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直播了。】
【我记得很早的时候有一次信心十足的航天发射直播,还是发射外国卫星,结果火箭直接炸了。】
【对,就是那次爆炸,那次失败对自信心打击非常大。】
【其实有时候也得感谢失败,因为只有失败之后才能总结各种经验,以后不会再犯,也激励航天技术大发展。】
【说到这个我就奇怪,明明路云一直以来都非常成功,但他带项目的时候能总结出很多失败经验,然后让其他人也不踩坑。】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天才是这样的,或许人家在脑海里模拟过各种情况。】
【你当过天才吗?一些东西乱说,想当然!】
【我没当过天才,请问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去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应该算天才,我可以证明是这样的。】
【卧槽,直播间还有这样的大佬!】
【哎哎,指挥大厅有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