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293节

  专门负责发推的实习生给开除了!

  对外声称是乌龙事件,是实习生不熟悉业务,所以自作主张以老登的口吻发了预祝“火神”火箭首飞和“游隼号”无人月球着陆器成功的推文。

  好了,虽然给出了理由,但谁都知道这是在甩锅。

  因为这种做法过于经典。

  不提那些上一刻还在狂吹,这一刻就尴尬,然后装作无事发生的精美。

  老中的网友第一时间赶来嘲笑。

  【绝了嘿,当初我看到这条推文的时候就觉得有乐子看,果然吧!】

  【我觉得自从几年前老美把老川选上去之后,它的管理层就越来越不严肃了,搞得越来越像选秀!】

  【本来就是嘛,选举不就是选秀嘛,谁奇葩、谁流量大、谁最会吹牛逼谁就票多。】

  【不,还是有些差别的,正常选秀节目起码明面上不能买票,而选举有竞选委员会,还有众筹的竞选资金,最重要的是有大金主,所以几乎就是明牌拿钱买票。】

  【我还以为老美就老川那一个抽象大统领了,想着老登上来会稳重传统一些,结果他也挺抽象。】

  【老美能选出一个80岁的老头当大统领就很抽象了。】

  【老美跟老登一样,感觉是进入了末期阶段,活力比以前丧失太多了,就拿航天来说,上世纪老美的航天猛的一批,哪像现在啊,一个发射无人月球着陆器的火箭首飞都能推迟两三年。】

  【关键推迟两三年不是结束,有航天爱好者感觉“火神”火箭能跟著名“鸽子火箭”SLS比一比。】

  【好家伙,SLS大火箭可是著名老鸽子了,研发这么多年推迟了那么多次,最终要跟刚刚立项的重型长征十号火箭一样明年首飞了。】

  【话说咱们的重型长十登月火箭真的可以在明年首飞吗?毕竟它立项时间太短了,最重要的是它的总师路云现在可没带队搞研究,而是去拍电视剧了。】

  【很显然上边比咱们有信心,因为上边明知道路云身担华夏千年的登月梦想,还同意他“不务正业”的拍电视剧,肯定知道重型长十的进度没问题。】

  【对啊,要说载人登月,其实咱们就是看热闹,而上边是真做了计划投了钱的,并且关乎国家战略,他们比咱们着急。】

  【那就没事了,等好消息吧。】

  【老美那边也有好消息,虽然火神火箭的首飞推迟了,但路云的商业太空游对手来了。】

  【啊,路神的太空穿梭机商业太空游还有对手?让我看看怎么个事?】

  【我也去看看……】

  其实说对手,还真有,而且是两家。

  分别是世界首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航天公司和带嘤亿万富翁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

  他们的“太空游”票价比路云的太空穿梭机票价还便宜,只要25万美元!

  当然,之所以这么便宜,那是因为他们搞的是亚轨道“太空游”。

  这两家最先搞这个概念的是维珍银河,它零几年就造出了亚轨道飞行器。

  它的造型有点像“两级入轨太空飞行器”,也是一大一小两架飞行器的组合,由大飞行器带入空中,然后小型载人飞行器启动火箭发动机飞往太空。

  只不过维珍银河的亚轨道飞行器无法入轨,只能刚好飞过100公里高的“卡门线”,不是入轨级太空飞行器。

  所以里边的乘客也就是看看地球曲率、深蓝色太空和体验几分钟失重的感觉。

  最初的时候维珍银河制造了大飞机“白骑士”和载人的“太空船一号”。

  “白骑士”飞机造型非常奇怪,像是两架大翼展无人机的机翼对接在了一块,并且在对接的地方装了一个驾驶舱。

  之所以这么搞,是为了留出中间的巨大翼下空间挂载“太空船一号”。

  (白骑士和太空船一号)

  太空船一号并不大,长度和翼展也就5米,而且它的机翼可以撅起来。

  嗯,就是撅起来。

  (太空船一号)

  它的客舱直径也就1.5米,人进去就得弯着腰找座位坐下。

  太空船一号在零四年六月的时候就完成了测试飞行,并在九月底和十月初的一周内带着3名驾驶员两次飞过了100公里“卡门线”。

  然后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安萨里X大奖”。

  这个奖是九六年发起的航天领域创新竞赛,旨在通过1000万美元高额奖金激励民间团队突破私人载人航天技术。

  该奖项要求参赛者造出可重复使用80%以上部件的飞行器,然后在两周内将3名乘客或等重货物运送至100公里太空并安全返回两次。

  而白骑士和太空船一号做到了,然后只飞了三次就当场退役!

  毕竟它主要就是奔着测试和拿奖去的。

  维珍银河拿到奖金和一些投资之后就开始研发更大的“白骑士二号”和“太空船二号”,并且在一零年就行了首飞。

  白骑士二号飞机比一号更大,并且更漂亮,还把单舱结构变成了双舱结构。

  太空船二号和一号的结构也类似,只不过更大更漂亮。

  (白骑士二号和太空船二号)

  它们在一零年首飞成功,之后在一三和一四年又进行了四次20公里高的试飞。

  如果当时能开启商业飞行,那么它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它的一四年最后一次试飞却出了事故,并且是飞行器解体,驾驶员一死一伤。

  然后它一沉寂就是四年,到了一八年才造出了新飞船就行再次试飞。

  到现在又进行了7次有人试飞。

  而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火箭要稍晚一些,一二年才进行无人首飞,然后一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5次无人试飞!

  (造型别致的新谢泼德号火箭)

  这两种亚轨道“太空游”飞行器要是能在一五年的时候开始商业运行,到现在肯定已经赚回本了。

  可是现在,路云搞出来的“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已经在进行真正的轨道级商业太空旅游了,哪怕它们的25万美元比150万美元便宜不少,但顾客源还是比较堪忧。

  毕竟……

  “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玩亚轨道旅游啊?”

  有的,兄弟,有的!

  那就是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

  他们都决定七月份乘坐自己公司的飞行器进入太空。

  当然,是刚刚过100公里高的“卡门线”太空。

  毕竟是自己公司的东西,含着泪也要坐一坐啊!

第442章 轨道级太空旅游被路云垄断!卧槽,这年轻人!

  其实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也没办法,他们是真没想到载人航天技术会在短短几年之内迎来大爆发!

  简直就像是有人作弊一样!

  毕竟前几年就不说了,哪怕在一九年他们的亚轨道飞行器趋近于成熟的时候,马一龙的“载人龙”飞船也只是刚刚完成了无人首飞。

  而路云的“木鸢号”太空穿梭机更只是在测试发动机,首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就算路云搞货运的可回收“万户”火箭很快,但是搞载人,还是跨时代的单级入轨太空穿梭机怎么不得十年八年?

  毕竟“万户”火箭有成熟的“猎鹰九号”火箭可以抄袭,而单级入轨的太空穿梭机可没有现成的东西参考。

  根据他们的计算,马一龙的“载人龙”飞船一张票要5000多万美元。

  相对于毛子载客喊出的八九千万美元一张票的天价,那自然是便宜了很多。

  而路云的“木鸢号”太空穿梭机号称“更便宜”,但是载人航天能便宜到哪去?

  相对于“载人龙”飞船的5000万美元便宜,他们觉得应该不会低于千万,或许3000万美元比较合适。

  毕竟老中自己的神舟载人飞船票价差不多也是5000多万美元一张。

  所以一九年的时候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还打算涨价呢。

  他们觉得自己最初定的25万美元太便宜了!

  这些年通货膨胀了不少,所以票价应该涨一涨,就算涨到50万美元一张票都不为过!

  然后……

  噔!噔!噔!

  “木鸢号”带着150万美元一张票的轨道级商业太空游闪亮登场!

  是千万,但是千万人民币!

  所以当网友们知道他们打算以自家老板的“首次进入太空”为噱头开启自己的商业亚轨道“太空游”的时候,纷纷开始祝福。

  【还是人家老美和带嘤严谨啊,载人太空飞行要试飞七八年才进行商业化,不像路云,几个月就敢开商业太空旅游。】

  【你表述的不准确,人家那是安全的擦边100公里“卡门线”亚轨道太空游,不是路云那个危险的三四百公里高的轨道级太空游。】

  【擦边?哪里有擦边?】

  【好家伙,你是真能准确看到关键词啊!】

  【要我说他们最优的商业化时间就是一五年,结果都拖到了二一年,这个时间的轨道级商业太空游已经被路云的太空穿梭机统治了,并且对于很多有钱人来说25万美元和150万美元的差别不大,但这两个价位代表的“档次”可是千差万别的,有钱人就在意这个。】

  【呃……其实25万美元和150万美元差距还是很大的吧,不过有太空穿梭机专美于前,那么打算花25万美元去100公里高体验几分钟失重的潜在用户肯定会少一大部分,搞不好比花150万美元去太空轨道玩一玩的人还少。】

  【不是搞不好,是一定,现在的最新消息,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会在他们的老板首飞之后每隔几个月进行一次飞行任务,而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会在老板乘坐之后等两年才正式商业运行。】

  【?】

  【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吗?】

  【确实,眼看“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就要度过一月一次的试运行商业太空游航班进入一周一次的正式商业太空游航班了,他们的亚轨道旅游竟然要几个月和几年一次?】

  【还真是,今年上半年“灵机一动号”一个月飞一次,进入七月之后就要执行一周一次的正式航班了,真牛逼!】

  【我路神天下无敌啊!】

  【等下个月他们的老板搞亚轨道太空游的时候我得好好看看,毕竟现在轨道级太空旅游常见,亚轨道太空游可真不常见。】

  【确实,听着就稀奇……】

  此时,天下无敌的路云从《梦华录》剧组请假了,在京城参加载人登月项目重要进度报告会。

  这次报告会是载人登月工程立项之后的第一次综合报告会,就是要看看总体立项后各个子项目的进度和匹配度。

  相对于重型长征十号火箭,奔月飞船和登月舱立项更早,比如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原型试验船在一八年五月就试飞了。

  所以目前的进展很顺利,今年内就可以进行飞船逃逸塔的零高度逃逸试验,明年上半年可以进行飞船的最大动压高空逃逸试验。

  而登月舱的立项时间跟新载人飞船的首飞时间差不多。

  虽然当时载人登月工程还没有立项,但上边一直有这个想法,于是觉得技术积累差不多之后就拨了点款成立了一个小组开始搞技术预研。

  老中没搞老美那样的登月舱项目竞争,因为国内没有多余且实力足够的团队。

  另外老中的目的也很务实,没在这个项目上突出什么“大就是好”的想法,50米高的巨大登月火箭就更不可能了。

  老中要的新时代登月舱只需要比几十年前老美阿波罗登月舱更大更先进一些,能让两名航天员在月表待一个星期就足够了。

  毕竟上世纪最后一次的阿波罗十七号登月舱是在月球表面待了三天多一点,航天员一共在月表活动了22个小时。

首节 上一节 293/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