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306节

  “难道我们就这么看着老中开拓太空战场吗?”

  “不看着能有什么用,他们有太空战机和轨道空降兵,甚至未来还会有太空航母,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是啊,别看海军有十一艘航母,可要是战场拉到太空视角的话,海面上的航母就只是移动靶。”

  “哎,别这么说,海军听了该不高兴了。”

  “谢特,我就是从海军潜艇部队调到太空军的,你说的话也只有航母派的人才会不开心,但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联邦快要维持不住11艘航母了,可他们偏偏还要占着大笔军费拨款,那简直就是浪费!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让白房子和议员们意识到太空战场的重要性!”

  “难说,核航母派的实力还是太强大了,他们甚至把必须拥有11艘航母的事写进了法律里……”

  看着跳脚的太空军把话题引到了海军航母派,NASA的人就松了一口气。

  不过也只是暂时的。

  现在老中玩的这些都太狠了,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联邦搞的“高边疆”战略和“星球大战”计划。

  当时的情况是老美和老熊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

  与老熊相比,老美在战略核武器上处于相对劣势,在太空技术上却占上风。

  因为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所以老美就提出了“高边疆”战略。

  它打算利用自己的太空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老熊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基于“高边疆”战略,老美设立了一个名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项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防御系统,采用天基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针对弹道式导弹弹道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四层进行拦截。

  号称总拦截率高达99.999%!

  同时,由于卫星在监视、预警、通信、导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星球大战计划”还包括了“反卫星计划”,主要是部署能够摧毁敌方军用卫星的反卫星武器,使敌方卫星失去作用。

  就在“星球大战计划”正式立项的八五年,老美成立了航天司令部,这可谓太空军的“萌芽”。

  九十年代初,随着老熊两腿一蹬——似了。

  老美也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

  不过它带着冷战思维的“高边疆”战略并未终结,并得以继承和发展,太空军事化也在老美一手推动下愈演愈烈。

  新世纪以来,老美先是组建了太空战研究中心、太空战实验室,制定了太空保护策略。

  先后组建了太空战实验部队和作战部队,验证太空作战和武器系统。

  再就是修订了太空政策,确立了一系列旨在建立绝对太空军事优势的战略目标,NASA则表示将在太空探索领域不遗余力地创新,以期在“太空经济”中使自己一直走在最前面,获得最大利益。

  一直以来,联合国都在呼吁太空非军事化,多次进行相关提案、议案的表决,但老美总是“唱反调”。

  联合国裁军会议曾提出“防止太空军备竞赛条约草案”,要求禁止任何国家在外太空部署任何武器,却遭到老美强烈反对。

  老美反对“防止太空军备竞赛条约草案”是为了给自己未来大规模发展太空军事化提供方便,结果现在老中利用这个事跑到了前边,比老美更早大规模发展太空军事化。

  当然,其实老中并没有发展,就算有发展也不是大规模,目前公开的进度只是各种防御性质的反卫星武器。

  但老美是谁啊,它自己就是想搞太空军事化,那老中肯定也是那么想的!

  毕竟要说之前的“星球大战计划”是半真半假的战略大忽悠,那么老中现在可是真的。

  木鸢级太空穿梭机是民用的,可稍微改装一下不就成军用了吗?

  老美自己也说自己的X-37B是军民两用的呢,既能发射民用载荷,又能搭载太空武器。

  另外就是刚试验成功的“太空紧急逃生装置”,那东西改一改就是单兵突入大气层的特种军用装置。

  更别说后边的千米级航天器了。

  只要是在太空飘着的东西,稍微改一改就能军用。

  人类现在是造不出科幻片中的太空战舰,千米级航天器本身也确实比较脆弱,但人类同样脆弱的太空攻击手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老中是拿着老美当初的各种计划反过来干老美。

  不管是“高边疆”战略也好,或者“星球大战”计划也罢,都成了老中的拿手好戏。

  NASA会议室这边一直吵到了清晨,好在他们吵出了一点结果。

  他们要用最快的时间搞出一个“老中威胁论·太空版”的最新总结,然后交给白房子,让大统领过目。

  核动力航母经费的事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军工复合体的实力比他们强大,但就现在这种情况怎么也得多增加一些航天经费。

  并且太空军也能跟军工复合体搭上线,必须找他们争取一下。

  好在除了这些坏消息,NASA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询问了洛马之后,那边保证单级入轨的X-33新型航天飞机可以在月底首飞!

  这就让NASA松了一口气,好在没有落后老中太多。

  虽然X-33需要靠在塔架上垂直起飞,无法像木鸢级太空穿梭机那样在跑道上水平起飞,所以属于是“高级航天飞机”。

  或者用老中的话说就是“航天飞机巅峰大圆满”、“半步空天穿梭机”。

  但作为世界唯二的单级入轨航天器,那对外就可以号称和“木鸢”一样都是太空穿梭机。

  反正一般人分辨不出来,还不是他们这些航天精英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老美这边有了交代,老中的网友们却在狂欢。

  他们跟老美想的一样,也是第一时间把太空航母、太空战机和轨道空降兵联系起来想了。

  毕竟老中的高层都是玩大战略的,要有战略定力,而民间的网友都是妥妥的鹰派。

  其他的不说,单网络判案就是死刑起步。

第463章 什么,共军真的有高达?老美不甘落后的X33终于来了!

  【卧槽,咱们国家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是啊,这不就是单兵突入大气层吗,什么时候开始玩真的动力装甲轨道空降啊?】

  【动力装甲轨道空降估计悬了,现在的重型动力外骨骼可防不了大气层高温。】

  【那就加一个空投仓呗,多大的事,直接空投仓砸脸,然后动力装甲战士一脚踹开舱门哗啦啦冲出来砍虫子!】

  【有画面了,忠!诚!】

  【那不就跟神舟飞船的闷罐返回舱没区别了吗,这个充气隔热盾显然是冲着低成本去的。】

  【确实,所以更像是高达突入大气层,它里边是真用到充气隔热盾了。】

  (高达突入大气层图)

  【既然现在充气隔热盾有了,也就是说咱们真的要造高达了?】

  【什么,共军真的有高达?】

  【想什么呢,你有太阳炉吗就造高达?】

  【反正咱们既然有了这么多科幻的前置技术,那肯定是憋着什么大东西呢,毕竟咱们的军事装备一直延续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的路线,现在充气隔热盾有了,重型动力外骨骼和航天服有了,空间站和太空工厂有了,真要造什么东西我都不敢想!】

  【哎呀,说的我都热血沸腾了,可惜这事刚出,没办法看老美那边有什么反应。】

  【没事,老美那边快早上了,他们也该起床看新闻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新评论,我一会就给大伙搬运回来。】

  【哈哈哈,多谢老哥,我的推特账号因为跟殖人对线被封了。】

  【算我一个,我平时上推特也就是看看……新闻,等我看到老美那边的反应了也搬运一下。】

  【肯定少不了震惊体,不过别说老外的,就我这个老内也挺震惊的,这几年的航天科技发展太快了,一样一样的都是以前不敢想的高科技……】

  其实这些人的感想也不是凭空来的,现在老中的航天科技发展确实快了很多。

  就拿载人登月来说,之前的时候不是没人做过预测,尤其是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和嫦娥四号着陆月背的时候,载人登月的呼声和预测在网络上到处都是。

  不过当时的预测都是三零年之后了,还有说四零年的。

  谁想到现在官方保守的说最晚二六年,而很多航天爱好者都在传大概率二四年能跟老美中门对狙。

  如果说载人登月的事老美几十年前就搞过了,那么代表绝对尖端航天科技的木鸢级太空穿梭机连老美都没有。

  之前的时候眼看着老美拥有了新一代的可回收载人大飞船,而老中还在用老一代的一次性载人小飞船,连下行能力都只有可怜的50千克,只能带回一些太空种子。

  结果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唰”的一下就飞出来了!

  瞬间让老中的载人航天能力飞升世界第一!

  还是跨时代的第一!

  不过让网友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没等来老美网友对老中成功实施“单兵突入大气层试验”的评论,而是在老美的一大早传来了洛马主导研发的X-33单级入轨高级航天飞机的首飞消息。

  十天后!

  九月最后一天!

  【好家伙,终于来了!】

  【这玩意算是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的前辈了。】

  【这个前辈……又新又旧的。】

  【什么样的前辈比后辈的首飞时间更晚?】

  【这玩意就说来话长了……】

  X-33由洛马公司著名的“臭鼬工程队”研制,它其实是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飞行器“冒险之星”的二分之一比例技术验证机。

  别看它长了一个类似飞机的外形,但起飞还是像火箭那样立在发射架上,所以它的长度就是高度,达到了20米。

  直径不好说,而是分成了翼展22米和宽度5米。

  (X-33、冒险之星和航天飞机比例图)

  X-33的各组件由石墨环氧桁架连到一起,头锥和前缘部分由碳防热段覆盖,上表面使用柔性可复用表面隔热材料和先进柔性可复用表面隔热材料石英隔热毡,下表面由带防热层的因康镍和钛蜂窝板防护。

  它的起飞质量有130吨,作为技术验证机,它可以将一吨多的载荷运往太空。

  而它的最终形态“冒险之星”就大了,各个尺寸放大一倍之后它的起飞重量可以达到近1200吨,近地轨道的设计运力可以达到26吨!

  只可惜别说“冒险之星”了,老美连X-33验证机都没造完,整个项目就下马了。

  X-33试验航天器的研制始于上世纪九六年,是NASA雄心勃勃的下一代航天器研制计划的重要部分。

  NASA希望这一可完全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研制成功能够把卫星送入轨道的成本降低90%,大幅缩减发射费用,从而推进航天业的快速发展。

  按照当时的设想,X-33样机将是一款造型优美的三角形空气动力装置,发射时重量为130吨,其中95吨将是液氢和液氧燃料。

  它将不设任何窗口,也不携带宇航员,并将垂直升空,但着陆时则类似于一架自动驾驶飞机。

  如果X-33研制成功,它将取代火箭和航天飞机成为更廉价更安全的航天器。

  然而X-33项目在九九年下半年遭遇重大挫折,不仅预算严重超支,而且进展大大落后于原定计划,原定于第二年年发射升空的第一架X-33样机的发射日期一再推迟。

  当时这种航天器的一个液氢燃料箱在试验中出现了故障,负责该航天器设计的承包商洛马公司不得不临时修改计划,用更为普通的铝质燃料箱替换原先由轻质层状复合材料制造的氢燃料箱。

  最终X-33项目还是没能逃脱被遗弃的厄运,洛马承认它的技术难度过大,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于是在耗费了十几亿美金之后连试飞都没有的X-33项目就下马了。

  其实洛马也没有完全放弃,后来它自己又给了一些资金搞技术研发,但是X-33项目失去了政府的支持,也就没有了继续研究下去的基础。

  主要是没有投资了。

  洛马有很多项目,能给它投入的资源也有限,某些技术突破了也无法重启项目。

  直到木鸢级太空穿梭机横空出世!

首节 上一节 306/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