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球体是节点舱,比例尺不太对,凑合看)
在未来,太空码头的节点舱会安装四台“太空紧急逃生系统”。
“太空紧急逃生系统”的外形类似一个按摩座椅,穿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把一个装了“假人传感器”的舱外航天服按了进去。
如果是航天员的实际逃生中,穿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自己可以坐进去,而再入大气层的时候航天员就是安全的“蜷缩躺姿”。
固定好测试用的舱外航天服之后,航天员就打开太空码头正向的1.2米方形舱门把“太空紧急逃生系统”推了出去。
实际逃生中航天员的胳膊不会被固定住,所以这一系列动作就可以自己做,飞离空间站之后做最后检查的时候才会固定住胳膊。
现在做完这一步,航天员向地面站汇报道:“曙光,洞幺报告,‘太空紧急逃生系统’已离开空间站。”
地面站则说道:“曙光明白,请洞幺关闭太空码头正向舱门。”
“洞幺明白!”
空间站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太空紧急逃生系统”自动减速降轨,然后几小时后再入大气层。
别看几小时的紧急逃生从数字上看不怎么“紧急”,其实要是在400公里高的空间站轨道上不主动减速降轨的话,通过稀薄大气自然减速降轨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候才能再入大气层。
那时候,就算安全穿越大气层着陆到地球上也早成一具冰凉的尸体了。
要真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在大气层内烧毁呢。
从某方面来说还是属于航天员最后的闪光和浪漫。
“希望这次测试能成功,这套航天服还是很有纪念价值的,我可不想看到它被烧毁。”
坐在路云旁边,已经升职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杨立伟说道。
“我们还从来没有回收过舱外航天服呢,之前的第一代‘飞天’舱外服”都随着天宫一号和二号在大气层烧毁了。”
“而这是二代‘飞天’舱外服的第一套航天服,也是我们首次尝试回收,上边还有使用它的航天员们的珍贵签名……”
路云有点理解这种情绪,又不是特别理解。
他知道杨总这么说是在感叹国内这些年航天科技的发展,毕竟神舟载人飞船是没有多少下行能力的,重达120千克,体型比一般人更庞大的舱外航天服肯定带不回来。
如果不是路云造出了太空穿梭机,那么二代航天服用完年限次数之后也会装进天舟货运飞船跟其他垃圾一样再入大气层烧毁。
其实没有太空穿梭机的上一世就是这样。
而路云又不太理解这种情绪的原因则是……他亲自研发出了太空穿梭机,想要运回来航天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必要感叹。
就像钱老说过:“人再笨,还能学不会微积分吗?”
所以路云就认真当了一个倾听者,等杨总说完之后他接话问道:“杨总,咱们现在有第三代‘飞天’舱外服的研究计划吗?载人登月的登月航天服研发进度怎么样了?”
载人登月也属于载人航天的范畴,所以杨总这个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知道不少新消息。
路云虽然也参与了载人登月工程,但他负责的主要是运输工具,要是不参加节点报告会或者他不主动询问,航天服项目的进度是不需要向他汇报的。
而杨总一听到这个,看了看目前一切正常,要好几个小时才会再入大气层的“太空紧急逃生装置”就说道:“有第三代飞天服的研发计划,不过还处于非常前期的论证阶段。”
“现在主要是升级二代飞天服,把在轨储存3年的15次使用期限升级到在轨储存4年使用20次……”
“登月航天服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大概能在明年的航天日上亮相初样产品……”
路云听到这些消息连连点头,登月航天服肯定要在二代飞天服的基础上研制,毕竟一代飞天服的技术有点过于落后了。
相对于现在二代飞天服的在轨储存3年使用15次,每次使用时限是8小时,一代飞天服只能在轨储存1年和使用4次,每次的使用时限也只有4小时。
并且登月航天服的技术进步要更大,相对于近地轨道舱外航天服只需要耐受正负一百度的两百度温差变化,登月航天服要耐受正负一百八十度的三百六十度极端温差变化。
另外飞天服的舱外使用主要是攀爬,所以手部比较灵活,基本不需要考虑腿部活动,但登月航天员要在月球进行下蹲、弯腰等动作,所以腿部活动要灵活。
还因为月球远离地球的磁场保护,且月球自己也没有大气层,所以遭受的辐射会更大,登月航天服相对于近地轨道舱外外服要格外强调辐射防护。
最重要的还是月球上那尖锐锋利且无孔不入的细微月尘……
路云从杨总那里了解到了不少最新消息,中途休息了一次之后充气隔热盾开始带着模拟航天员再入大气层。
“太空紧急逃生装置”拖着长长的火光朝预定落点飞去。
这次的预定落点还是东风着陆场,直升机和车辆搜索队已经发出,路云他们在指挥中心等待好消息。
而老美那边一直熬到凌晨的专家们,他们就不怎么好了……
第461章 “千米太空战舰,太空战机,轨道空降兵,老中这就凑齐了吗?”
老美,NASA总部。
虽然老中的“千米级航天器”早就写进十四五规划了,但从路云嘴里说出来的突然,所以NASA这边除了那些本来就要追路云消息的,其他都是临时薅起来的网络连线。
并且各行各业的都有。
但主要发言的都是军方的人。
毕竟在他们看来,老中造的千米级航天器肯定是太空战舰!
“我们的千米级太空战舰计划进展到哪一步了?能不能抗衡老中的千米级太空战舰?”
“没错,我们的千米级太空战舰比老中更早规划,你们NASA每年拿那么多经费,现在应该有东西给我们看看了吧?”
“就是,我们太空军成立两年了,号称‘第六大军种’,总计有1.5万名军事和文职人员,占军队总编制的1%,可是我们没有哪怕一艘太空战机,更别说太空战舰了……”
老美这一九年底由老川宣布成立的太空军跟科幻作品里拥有大量星际战舰的太空军可不是一回事,它这个太空军主要有航天发射、航天测量跟踪管理、防天监视作战和军事航天员四个职能属性的部队构成。
航天发射部队担负运载卫星和航天器发射的检查、测试、总装、对接、推进剂加注、瞄准发射等任务。
航天测量跟踪管理部队担负轨道测量和控制、航天器内部工作参数测量和航天器控制等任务。
防天监视作战部队担负监视敌对国的航天器和洲际导弹发射及截击敌方导弹和军事航天器的任务。
军事航天员部队是在航天飞机、空间站或宇宙飞船上执行军事任务的航天员队伍,负责战役管理以及监视来自空中、水下和地面发射的洲际导弹,跟踪外层空间的敌方军用航天器。
按照老美的设想,太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独立作战和支援其他部队作战。
太空军通过太空武器打击外层空间的飞行器、卫星或弹道导弹,来致盲对手,瘫痪对手的监视、预警、通信、导航系统,拦截攻击目标等,为其部队创造更有利的作战环境。
说是“太空武器”,其实都是临时用火箭将微小卫星、弹丸、破片等发射到卫星轨道上,然后让它们与卫星碰撞能产生巨大动能,从而击毁卫星。
另外就是正在测试中的X—37B小型无人航天飞机,它可以搭载导弹、激光发射器等先进武器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其作战潜力不可低估。
是的,潜力。
因为它无法独自快速起飞,需要塞进火箭整流罩里进行发射。
并且这限制了它的大小,让它的长度只有8米多,重量只有几吨。
除非需要用它的时候正好碰到它就在轨道上,并且还携带了合适的武器。
老美的科幻版太空军计划有不少,但是没一个实现的。
现在却眼看着老中一个一个的实现了。
但是NASA也有话说。
“先生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太空战舰,因为就目前来说人类的科技还达不到那个标准,老中的千米级航天器也只是用来搞科研的。”
“是的,其实就是一个更大型的空间站,并且越大越脆弱,就像我们的国际空间站,别看它翼展有100多米,实际上可以住人的加压舱室只有核心的一点点……”
他们正聊着呢,监控老中信息的人立刻进行了信息更新。
“先生们,最新消息,老中那边用穿着舱外航天服的模拟航天员完成了一次使用充气隔热盾的再入大气层试验,目前直升机搜索队已经在预定着陆区发现了自主切断降落伞的充气隔热盾,搜索队目视情况良好,正在等待专家组……”
听到这个消息,航天专家们还没来得及感叹,太空军的军官们就跳了起来!
“没错了,老中就是在搞太空战舰!那一千米的航天器就是他们的太空航母,而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就是太空战斗机,现在这个就是轨道空降兵,可以直接从太空航母上实施单兵突入大气层,然后精准空降到联邦境内任何一个地方!”
“想想吧,先生们,老中现在已经有实用的重型动力外骨骼了,那他们给航天服装上动力外骨骼造出动力装甲很难吗?”
“有了动力装甲之后,他们就可以像科幻电影那样玩动力装甲轨道空降突袭斩首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我们当初的设想啊!!!”
其他的不说,这就是老美当初搞充气隔热盾的目的之一。
起初的载人飞船再入大气层靠的是合金防护罩,并且还有特殊的涂层。
当飞船再入大气层的时候特殊涂层会随着烧蚀一点点挥发掉,那样就可以带走热量,保证飞船的温度。
这对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产生的温度来说已经够用了。
但是别看这类防护罩好用,实际上缺点也有很多。
首先在老式防护罩的建造成本上,它是充气式再入减速系统的好几倍。
据美NASA的报价,最便宜的材料每公斤也高达3000美元,这还是当初“真·美金”的价格,而不是现在的美元。
可以说老式防护罩每次再入大气层都是靠“烧美金”来维持的。
并且用一次就扔掉了。
关键在于,它还很重。
重,一方面让防护罩的造价成本节节攀升,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负担。
对于飞船来说,每一公斤的重量都很关键,因为不仅要搭载相关的仪器设备,还要装上许多的燃料。
如果飞船设计得太大、太重,会严重影响太空探索任务的进行。
因此,为了尽可能腾出燃料等必要物品的重量空间,人们不得不在飞船的建造结构上下功夫。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试图减轻飞船外壳的建造重量。
而充气式再入减速系统在重量上的优势也就显露了出来,它以充气式的轻盈材质著称,为人们节省出更多的重量缺口。
并且传统的隔热防护罩由于建造材质的形状问题,经常不能契合飞船自身的设计结构。
所以在前期的建造上,必须用多块材质进行拼接才能覆盖飞船的全身。
但是,拼接过的隔热防护罩总是存在安全隐患。
某一架航天飞机就是脱落了一块隔热板导致热量失衡而爆炸的。
并且老式隔热罩还要适应整流罩的大小,不能比整流罩还大,那就限制了整体飞船的尺寸。
充气式再入减速系统采用的则是合成材料,可以根据飞船的形状,制作出整块材料,根本不用拼接,非常的安全且方便。
并且它发射的时候是收缩的,并不占据多少整流罩空间,而展开之后又是超大尺寸,可以快速的降低飞船速度,然后使用更小的降落伞减速就行。
而小尺寸的降落伞不仅造价低,制造难度也低。
虽然现在有了可复用的龙飞船,可它用的还是某种老式整流罩,重量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最关键的是,未来的充气式再入减速系统足够成熟之后宇航员可以依靠着这个系统直接从太空脱离,降落到地面。
老美的太空军为什么跳着脚的说老中要搞太空航母、太空战机和轨道空降,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以前的时候,老美指责老中的各种烂事,老中做没做过其实它们并不知道,但它们自己肯定是做过的。
所以才那么清楚。
但现在这些……他们真没做过……
第462章 老美:“老中,你竟然用我的‘星球大战计划’来对付我!”
“法克,联邦怎么变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