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要登月 第319节

  这架新太空穿梭机首飞就带了不少东西,它进入太空之后有两个层级的测试选项。

  第一层级是带了一些植物种子,它们进入太空之后就已经算是开始进行任务了。

  如果这个时候太空穿梭机出了什么故障,经判定不能对接空间站,太空穿梭机把这些太空种子带回去也算没有浪费一次进入太空的机会。

  要是判定太空穿梭机运行良好,可以对接天宫空间站,那么它就会给空间站送一些物资。

  顺便返回的时候再带回一些东西。

  别看这架新太空是首飞,但它一开始就是奔着新纪录去的。

  所以在操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注视下,它仅仅用了一小时五十五分就对接到了天宫空间站!

  直接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之前最快的太空飞行器对接空间站的记录是……天舟飞船,它上次飞行的时候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对接了空间站。

  而其他飞船所谓的“快速对接”都要六个半小时。

  慢的则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多。

  其实最早开发快速对接技术的国家是熊大,更早之前的记录就是联盟号飞船三个多小时对接国际空间站。

  它采用了“快速追踪轨道”技术,这个技术可以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飞船轨道大大缩短追踪空间站的时间,最快仅需三小时就能完成对接。

  老中的两小时快速对接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的实时轨道修正和优化变轨策略,大幅缩短对接时间。

  这是航天飞船技术人员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探索出的一种极限可能性,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大幅提高任务效率。

  但采用这种方案的飞船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实施多次密集变轨,不仅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对各方面保障条件和系统压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并且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同,所以这项技术目前仅在货运飞船上验证,还没有应用于载人任务。

  目前老中的神舟载人飞船用的就是六个半小时的“快速对接”方案。

  这是经过多次神舟飞船载人飞行验证的,技术成熟度高,在各系统配合、应对突发情况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案。

  当然,随着这架新太空穿梭机的首飞,神舟飞船不用再飞六个半小时了。

  不过太空穿梭机超快对接天宫空间站需要两个小时,对接之后平衡气压也要两个小时,颇有一种“跨省坐高铁两个小时”,但“开车进入市区堵车两个小时”的美。

  好在官方对这架新太空穿梭机的要求很高,因为不管是之前的“木鸢号”还是“灵机一动号”,它们都没有两小时超快对接能力。

  而这架新太空穿梭为了得到这个能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如果说另外两架太空穿梭机可以运载6名乘客加200千克货物的话,那么这架新太空穿梭机就只能运载5名乘客和100千克货物,并且客舱的装修和座椅也简配了不少。

  相应的,它得到的好处就是超快对接能力和超快气压平衡的能力。

  当然,后边这个还需要更多测试。

第482章 “仙槎号”太空穿梭机,神舟 天舟再见

  天宫空间站。

  等新太空穿梭机的气压跟空间站平衡之后,三位航天员就通过太空码头的1.2米直径舱门飘了进去。

  “这就是咱们航天局跟路总定制的太空穿梭机吗?真宽敞!”

  “舱内装修比商用版更简……简洁,看起来确实是咱们航天局的风格。”

  “对,这简配座位能看出一些神舟飞船座位的影子,我来坐坐试试……”

  “你们俩怎么跟小孩子似的,快搬东西,它一会还要做快速返回测试呢。”

  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挥员熟人说话了:“哈哈,人家两个对你这个七五年的老同志来说肯定是小孩子啊,阿杰约等于九零后,第三批里边还有真九零后的,差着代呢。”

  “没事,不着急,这次测试的时间冗余不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

  因为不是直播,所以双方的沟通就轻松很多,不像直播时候的一板一眼。

  这种日常的沟通能减轻航天员的精神压力,非常好用。

  如果成员里有东北的航天员,那就更好了,半年下来全员“我寻思我也妹有口音啊”。

  下午的时候,新太空穿梭机载着实验样本返回地球,当它出现在东风太空机场的上空时,迫不及待的记者们已经举起“长枪短炮”猛拍了。

  新太空穿梭机采用无人模式,自动对准跑道,然后精准着陆。

  刹车系统和减速伞同时作用,新太空穿梭机就平稳地停了下来。

  路云也在这里。

  这毕竟是蓝星航天第一架出售的太空穿梭机,并且还是国家航天局,路云肯定要参加一下交付仪式。

  当嗅探小组检查了太空穿梭机没有毒气泄漏之后,路云就跟着专家团来到了跑道上。

  就在太空穿梭机前边,路云把一个象征性的大钥匙交给了航天局长。

  然后局长邀请他揭开了一面红布盖着的铜板,上边就有这架新太空穿梭机的名字。

  “仙槎号!”

  航天局长面对镜头说道:“仙槎是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跟神舟和天舟可以说一脉相承。”

  “它出自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北宋年间成书的《太平广记》也有记载……”

  专家团在跑道上办了重要的仪式和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就回到了航站楼,那里边才是专门召开发布会的地方。

  毕竟东风太空机场位于荒漠戈壁,这边的露天可不是开发布会的好地方。

  到了室内就主要是航天局长和载人工程办公室的人讲话了,他们再次提到了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退役问题。

  而听到这个,坐在路云旁边的一位参加了飞船工程的老院士就跟他感叹起了历史。

  “其实五八年的时候咱们就开始了载人航天的规划工作,那时候我才刚刚二十岁,比你还年轻。”

  “到了六一年,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中科院通过举办星际航行座谈会再次探讨了载人航天的问题。”

  “不过咱们当时的技术水平确实太低了,虽然规划了载两人的两舱结构‘曙光’飞船,但后来还是放弃了。”

  “到了八六年,咱们国家出台了‘863计划’,其中航天技术是七大领域的第二个领域,包括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

  “当时国内讨论了不少构型,甚至还讨论过两级入轨的全回收太空飞机方案,只不过最后还是仿照着毛子的第三代载人飞船‘联盟’进行了研发和升级……”

  “其实当时的神舟就不算先进,偏保守,现在更是老了,确实该退役……”

  这个倒确实。

  神舟飞船系统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

  它的总体长度能达到8米,总质量7.7吨左右。

  而联盟号飞船确实比它小一圈,总体长度只有7米多,总质量也只有6吨。

  另外神舟飞船的返回舱直径有2.5米,三名航天员坐进去空间就有些紧张了。

  联盟号飞船的返回舱直径更是只有2.2米,三名航天员坐进去会非常拥挤。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又称“座舱”,是航天员的“驾驶室”,也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钟型密闭结构。

  不过飞船的钟型是上边有口,下边则是密闭的,要装隔热大底。

  上边的口是连通轨道舱的舱门。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两边都有舱门,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

  它最初的舱门最大直径才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天宫一号和二号实验室都是这样大小的舱门。

  后来才改成直径80厘米,专门用来对接天宫空间站。

  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所以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等航天员乘坐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

  而轨道舱留轨利用是老中飞船的一大特色,熊大和老美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可见老中有多么抠门……呸,节俭!

  至于推进舱就不用说了,它就是神舟飞船的动力系统。

  后边是发动机,内部是推进剂,两边是太阳翼。

  神舟飞船首飞到现在22年了,确实是一款构型很老旧的飞船了,不再适合老中现在和未来的太空任务。

  当然,熊大的联盟飞船更是“老当益壮”,第一艘联盟号飞船是上世纪六七年发射的,到现在已经54年了!

  熊大也在搞新一代的“联邦”飞船,算是跟老中的新一代飞船和老美的猎户座飞船是同一级别,都有深空载人的远航能力。

  只不过熊大的经济状况……反正几年内是见不到什么动静。

  另外说到退役,路云感觉神舟飞船不发射十八号,直接用“仙槎号”太空穿梭机替换是没问题的。

  但想代替天舟货运飞船还是有点难的。

  因为天舟飞船能在太空里……敞篷飞行。

第483章 “给我投票,我将带领联邦航天再次伟大!”

  “我相信,人类文明很快就会从之前的每年几十人进入太空发展到每年上千人进入太空!”

  “当每年都有上千人进入太空之后,所谓的‘太空时代’才算是真正向人类文明打开了大门。”

  国家航天局的局长郑重说道:“而这次大门,将由我们带领全人类一起推开……”

  “哗——”

  这句话太提气了,在场的人纷纷鼓掌。

  路云闻言也鼓起了掌,虽然人类距离“太空时代”还差不少距离,但一些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相对于某些国家、某些人来说,老中还算是说话算话。

  比较著名的就是“世界各国摩拳擦掌”探月,结果只有老中来真的。

  之所以路云会认为这有点场面话,就是因为虽然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很先进,但它主要的问题就是载荷太小了。

  能运输的载荷结构也有很严格的限制。

  没办法,这就是单级入轨航天器要付出的代价。

  不抛掉死重,那就只能被死重占据宝贵的运载能力。

  而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的构型也决定了它的舱室不能太大,装不了太大的载荷。

  “天舟”货运飞船就不一样了,它研制开始于十一年前,一七年的时候才首飞前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执行任务,跟“神舟”载人飞船一比绝对算新飞船。

  “天舟”飞船采用两舱结构,主体由推进舱和货物舱组成,全长10.6米,推进舱直径2.8米,货物舱直径3.35米,太阳翼翼展14.9米,总重13.5吨,载货能力达到了7.4吨。

  它是世界上载货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

  在世界其它现役货运飞船中,运力最强的是太空叉的“货运龙”,它的总重大概是12吨,货运能力可以达到6吨。

  其他的就更小了,只有2、3、4吨的模样。

  当然,之所以“天舟”飞船兼具强大的运力和较优的运载效率,也得益于它的“后发优势”。

  “天舟”飞船充分继承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飞船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制经验,优势得天独厚。

首节 上一节 319/3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