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也没高速,就是大道小道慢慢走,因为还有一些空座,一路上司机还敛了几个去燕京的乘客,算是为车站创收了。
出了平安县就是沧州地界,路过魏忠贤的故乡肃宁县的时候,当乘客听说这群学生是去燕京旅游的,他们甚至对“旅游”这个词都觉得陌生,反正他们都是办事探亲的。
还是胡秋阳老师跟他们解释了旅游的意义。
“那可要花不少钱的吧?”
小胡老师立即指着前面副驾驶位的魏明:“这位是我们平安县的著名作家魏明同志,旅游的钱是他捐的。”
“作家?魏明?”还真有识货的,“是不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那个魏明?”
“对对对,就是他!”
于是乘客们纷纷走到前面跟魏明攀谈,称赞他的义举,魏明也笑呵呵跟他们聊起沧州的武术,都是素材。
有个大叔甚至要在车上表演戳腿绝技,司机师傅忙拦了一下:“别再把我车底盘戳破喽。”
魏明笑问:“大叔你还是练家子呢!”
大叔得意地比划了比划:“都是童子功,这要是在古代,我高低得是个大侠。”
魏明:“那咱们这一道要是遇到劫道的就不用怕了。”
大叔拍着胸脯:“放心,有我呢!”
司机师傅扭头道:“放心吧,咱们这离首都近,而且这条路线我经常走,不会有劫道的。”
听到他这么说,魏明赶紧把自己的手表和大额现金藏了起来,他最怕这种胡乱立flag的了。
果然,flag不能乱立!
走出去两个小时,同学们拿出父母准备的干粮,云云还带头唱起了表哥写的儿歌活跃气氛,然后车停了下来。
在这条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过的道路上,有个带着斗笠的淳朴老头守着一个落下的杆子。
杆子不粗,冲也能冲过去,但容易伤到汽车,而且不知道后面对方会不会有后手。
他上车数了一下人头,一共30多人,然后咧嘴露出一口烂牙:“三块。”
司机师傅心里骂了一声,想要掏出脚下的扳手,而戳腿大叔已经回到自己的座位假装睡觉了。
至于座位上的学生们一个个都义愤填膺,似乎只等魏明一声号令就把老头活埋了,就连小红都是一幅斗志昂扬的样子。
魏明拦了一下司机师傅,他看到路边的树木后面还藏着几个壮汉:“算了,三块钱我来出吧,对了,老伯我看你们这风景不错,这是哪儿啊?”
老伯笑着告诉他这是什么地方,还欢迎他们继续走他们的路。
魏明记住了,重新启程后还跟司机师傅确认了一下,确实是这个地方。
司机师傅脾气挺爆:“魏作家,你就该让我干他,这条线我跑了这么多回,还没人敢收我的过路费!”
“就是,哥我都把兵器准备出来了!”齐德龙从包里掏出一把弹弓,而且还上了一个泥丸。
魏明认真道:“如果不是车里有二十多名小学生,我可以跟他们硬碰硬,但你们的安全胜过一切,而且世界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只有硬碰硬这一条路,小红,笔墨伺候。”
“啊?哦。”魏红把本子和笔递给魏明。
魏明当即写了起来。
“哥你写什么呢?”
魏明:“给河北日报投稿的小文章,写写这一路上游学的见闻和风光。”
重点是自己带着一车小学生,一车祖国的花骨朵,吃着干粮唱着歌,在自己本省的土地上被劫道了!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小胡老师立即心领神会:“魏作家这一手厉害啊,以他的名望和文笔,肯定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取缔这种不良现象,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有时候比拳头还要管用!”
云云听到后立即带头鼓掌,车里立即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魏明却笑不出来,还好这是首都周边,劫道也偏向温和,三块钱也不算什么大数。
如果是一些民风更彪悍的地方,上车搜身,伤人性命,要是真出了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跟父老乡亲交代。
这个小插曲同学们很快就忘却了,看到路边陌生的土地热烈讨论起来。
不过魏明却在思考以后游学还要不要继续搞,如果搞该怎么提高安全性。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汽车进入了燕京地界,一家是都是农田和农村,大家觉得也没什么嘛,随着不断深入,总算有了一些大城市的样子。
孩子们已经觉得很惊艳了,但魏明觉得也就那样。
公交车先把其他乘客放在长途客运站,然后在魏明的指挥下来到了李光富家。
李光富家的四合院现在已经收回了四五间房子,都空着呢,魏明之前跟他提起过暑假带村里学生来首都见世面这件事,他积极踊跃地希望能负责住宿问题。
魏明还以为他也热衷公益,后来他不好意思坦白,其实是希望小朋友们道调皮捣蛋一些,能多闹腾就多闹腾,好让其他那些顽固住户搬走。
有几家确实是没处可搬,但有几户其实是有地方可去的,就是舍不得这租金便宜的房子。
本来魏明还想把学生们安顿在北大呢,不过突然住这么多,就怕超过北招的承受能力,李光富这个坏主意也算是帮了自己的忙。
而且李光富不收钱,还提供凉席和被子,他就一个要求,把农家少年的活泼和闹腾劲儿表现出来。
不过李光富开门把人迎进来后发现,这些学生看着有点害羞内向啊,都很腼腆不怎么说话。
魏明笑道:“还不熟呢,过会儿就好了,叫人啊,叫李老师。”
同学们立即哗啦啦喊:“李老师!”
这些学生从七八岁到十二三,男女差不多各一半,虽然换上了家里最好的衣服,但没有一件是没补丁的。
因为他们的到来,四合院里其他居民纷纷拿着蒲扇出来叽叽歪歪,把老燕京人斜眼看人的本事展现的淋漓尽致。
“怎么什么人都往院里领啊,把这当招待所啦,而且招待所也没怎么随便吧!”一个胖大妈不爽道。
“光富,你哪来这么多乡下亲戚啊!”一个老头杵着拐棍道,“我正睡着午觉呢,你瞅瞅你这动静闹的。”
一个一看就没工作的非主流小年轻嘲讽道:“李叔你不会是组建丐帮吧。”说着还秀了秀自己穿的喇叭裤。
李光富拱拱手带着歉意道:“对不住了老几位,这些都是农村来的学生,接下来这个暑假,下个暑假,还有以后每个暑假都要暂时住在这院子里。”
听到这,四合院里的几户居民炸开了锅,每年都来,还这么多人呢,要了亲命了!
魏明冷眼看着,啧啧,感觉就像是看身临其境版的《情满四合院》。
李光富又道:“他们都是我这个朋友魏明家乡的学生,魏明同志是个作家,相信读过书看过报的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
果然,魏明这个名字一出,喧嚣声顿减,这个名字前段时间确实名声很大,哪怕不看小说也会在报纸上看到他的事迹。
“魏明同志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长长见识,路费吃饭的钱他来出,我也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所以住宿我来负责,这么做也是做善事,响应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号召不是。”
李光富台词功力深厚,声音不大,但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二进四合院,甚至在屋子里没出来的都能听到,而且大帽子扣下来,邻居们的嘴彻底被堵住了。
魏明也换上一脸笑模样:“鄙人魏明,先替我这些老乡谢谢大家了,孩子们淘气,还请大家多担待。”
接下来分配住的地方,魏明叮嘱齐德龙和贾正道两个男孩,让他们尽管闹腾,就当是家里一样别见外。
齐德龙郁闷道:“结果还是打地铺啊。”
魏明:“但这地铺多宽敞啊,德龙啊,明天我们出去玩,你到时候再去爷爷家吧。”
“好吧。”
一路坐下来也挺辛苦的,接下来魏明让大家先休整一下,他带着小红和云云回自己家放行李,认个门。
“等我回来再带你们出去逛逛,还有吃饭。”
听到吃饭,学生们兴奋起来,他们路上就吃了点粗粮,对来燕京的第一顿饭都非常期待,小姑娘小伙子们的活力也渐渐恢复了,叽叽喳喳个不停。
一两个孩子不算什么,二十个孩子每人一点动静都是大动静,院子里的邻居们眉头皱的更厉害了,不满的话只能回屋说,看的李光富一阵暗爽,明面上还得赔不是。
他感觉自己完全收回家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出门之前李光富叫住魏明:“魏兄,你说的四合院房子的事有着落了!”
“哦?”魏明惊喜,这才几天啊,不愧是老燕京。
李光富道:“地段也好,就在故宫旁边,而且就一户人家,听说可以美金交易人家非常积极。”
魏明心道故宫旁边对自己可不算什么好地段,他担心游客太多,不得清净,而且真正的皇城根儿下,就怕改造的时候限制也多。
不过还是看看吧,有得卖就不错了。
“明天我们去故宫游玩,到时候可以抽空去看看。”
“好,那就明天,明天一早我跟单位请个假。”李光富道。
随后魏明带着两个妹妹坐公交来到了华侨公寓。
在门口魏明跟老孙头说清楚:“这个是我妹妹魏红,这个是我舅家的表妹许云云,以后可能要常住这里,回头我跟派出所报备。”
不说清楚就怕老孙头乱想,毕竟之前朱霖就常来。
他让两个妹妹往前走,然后小声问老孙头:“今天我霖姐没来吧?”
“有日子没来了。”
“哦。”那魏明就放心了。
两个女孩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现代化小区,竟然还有草坪,还有花圃,魏红也去过平安叔家,但感觉可远远不如这里。
“哥,你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魏明:“两万多。”
“嘶!”小红和云云都很震惊。
这些天许云云跟着姑姑听广播,也听到了一些关于万元户的传说,感觉能达到万元户的个顶个都是人才,没想到表哥买个房子就花了两个万!
这么多钱在老家能盖多少房子啊!
感觉能把整个村子都翻盖一遍吧!
看到云云良久缓不过来的小脸,魏明笑道:“云云,等回头我找点养殖方面的书籍,你寄回去让大舅、大姨夫、龙小洋他们看看,总好过土里刨食儿,本钱不够我可以提供。”
小红问:“养啥啊?”
魏明想了想:“我觉得养鹌鹑就挺好的。”
他记得离大舅家不远的地方,希望集团的刘家兄弟就是从养鹌鹑起家的。
听到表哥要帮家里脱贫致富,云云激动地挥舞着小手:“明哥不用的,我是说不用你出钱,等我领了工资我可以寄回家里。”
魏明摆摆手:“这个以后再说,你这么大姑娘了也需要用钱啊。”
随后魏明拎着行李带两个女孩上了三楼,恰好看到出门买菜的吴老夫妇,他又想介绍了一下两个妹妹,并特别声明是真妹妹。
两人已经偶遇过朱霖好几次了,知道那个不是真姐姐,都像是情姐姐。
推门进了魏明家,两个女孩再次“哇”出了声,出了空旷的客厅,她们还一眼就看到了那台大!电!视!
“哥,咱们家竟然有电视了!”小红直接扑了过去。
魏明:“还有冰箱,电扇,洗衣机呢。”
他先把吊扇打开,又把卧室的台扇拿出来,然后又从冰箱里拿了三瓶北冰洋,七月的燕京太热了,得好好凉快凉快。
两个小丫头看的目不暇接,接过打开的汽水后抿了一口,只觉生活如此幸福。
原来这就是城里人的生活啊!
难怪哥哥说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了,这确实比村里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