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爷爷最喜欢的那个葫芦,说是要摆在客厅的,还要请人在上面作画题诗,不过建国也只是稍一犹豫就答应了,拿起剪子就给她摘了下来。
“还有这个。”许情又指了另一个非常标准的葫芦。
建国心里咯噔一声,这也是爷爷非常喜欢的,还说要打磨成酒葫芦呢。
见小情可爱的模样,建国仅仅迟疑片刻就给她剪了下来。
“这个我也喜欢,”许情指着高处,“哎呀,会不会太高了,要不还是算了,摔着建国哥哥就不划算了。”
一听这话,建国立即搬来凳子:“高吗?一点都不高,这不就剪下来了吗,小情拿着。”
三个大葫芦在怀里,许情都有点抱不住了,建国心想小情应该满足了吧。
结果许情又指向一个也相当标准的葫芦:“还有这……”
建国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小情,你想要多少个啊?”
许情道:“我只要凑足七个就可以了。”
“七个!?”
建国惊了,这棵葫芦藤上长得周正的葫芦也就那么六七个,你是一个都不打算给我爷爷留啊!
许情低着头,不好意思道:“是不是让建国哥哥你为难了。”
建国挠挠头:“就是不太理解,你要这么多葫芦干什么啊?”
许情:“我想凑齐葫芦兄弟啊。”
“葫芦兄弟?那是什么?”
许情惊讶道:“这你都不知道,你没订《童话大王》吗,我们班里好多同学都订了《童话大王》呢,《葫芦兄弟》就是魏什么的新故事啊。”
“魏什么?《黑猫警长》的那个魏什么?我昨天还看动画了呢。”
“对,就是他,可有意思了,讲的是一个老爷爷捡到了一颗神奇的葫芦种子,并种出了七个会说话的葫芦,据说都有非常强大的本领呢,哎呀,你想知道就自己去看吧。”
其实这《葫芦兄弟》第一篇趣味性还不算很足,毕竟葫芦崽子们都还没显出人形,也没开始跟蝎子精蛇精正式交锋,不过魏明断的巧妙,断在了爷爷被抓走的那一刻。
这让欲知后事如何的小读者许情觉得很不过瘾,于是盯上了大院里这棵葫芦藤。
听到许情的理由这么充分,建国没再多说什么,乖乖又给许情剪了四个周正漂亮的大葫芦,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为了感谢建国哥哥,许情还答应让建国帮自己把葫芦送回家。
两人就像是蝎子精和蛇精似的,抱着七个大葫芦扬长而去。
而半个小时后,当老爷子回到家,他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葫芦,我的宝贝葫芦啊!”
~
屈育德教授上完课后就去了图书馆,果然在那里见到了魏明。
魏明笑道:“屈教授你看完我的新作了。”
“就那么一点够谁看的。”屈育德不满道。
一听这语气,魏明就知道这是来干嘛的。
“好好,那下午上班我把原稿给您带过来行吧。”
“那就谢谢魏老师了。”说完屈教授又咳了咳,她的身体比去年是大大不如了。
下午屈教授没课,一下午时间就看完了《葫芦兄弟》的故事,同时也明白了这小子原来是化用了“十兄弟”的民间传说啊。
明代万历年间屠本畯《憨子杂俎》记载了最早的兄弟异能故事,这时候就是七兄弟的故事,老大力大无穷,老二脖子坚硬,老三腿长,老四听力好,老五嗅觉灵,老六皮肤坚韧,老七耐高温。
后来经过不断地演化,七兄弟在不同的地区变成了八兄弟,九兄弟,或者十兄弟。
其中十兄弟流传最广,在50年代还有连环画作品诞生,影响深远,香港还拍过一部《十兄弟》电影,钟镇涛、释小龙、郝劭文等众星出演。
而这里魏明创作的《葫芦兄弟》又缩减成了七兄弟,为了适应儿童读者的口味,还让它们成了葫芦之身,在异能上也有所调整。
屈教授看完之后感触良多,晚上对老伴儿金开诚教授道:“咱们传统民间故事里的好东西太多了,但没人关注,也就小魏能从中发掘出宝藏,我看这《葫芦兄弟》又是一部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高口碑作品。”
魏明对《葫芦兄弟》也期待颇高,包括葫芦娃和蛇精、蝎子精等主要角色的人设图都是他亲手操刀的,然后找插画师做剧情插图,为的也是将来能掌握IP的主动权。
这天他下班路过蔚秀园碰见了晓燕婶。
两人默契地同时停车,魏明问:“婶儿,那十万册《童话大王》都发出去了吗?”
吕晓燕爽朗笑道:“谁跟你说我就印了10万册的!”
……
(今天保底,另外问卷调查一下,1黑猫警长,2葫芦兄弟,哪一个才是你的童年最爱?)
第340章 魏什么PK魏明,黑猫警长大战葫芦娃
“那首印是多少?”
吕晓燕伸出两根手指。
魏明惊讶:“二十万啊!一个新刊物你怎么敢的?社长怎么会同意的?”
“我们也是根据邮局订购的数据来的,而邮局订数和书店渠道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经过计算,20万大差不差能卖光。”
现在杂志刚上架不久,肯定没卖光,不过已经出了一半的货,今天一天吕晓燕都在走访京城各大书店和报刊亭,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魏什么和黑猫警长的金字招牌在中小学生心中还是非常坚挺的,不弱于后世的斗罗。
而《童话大王》也机智地把“魏什么”和《黑猫警长》放在了封面,封面设计虽然不如《儿童文学》那么典雅,但更童真有趣,对小读者吸引力更强。
魏明道:“我现在比较好奇《儿童文学》这个月的发行量会是多少。”
吕晓燕:“肯定要主动降下来的,就看降多少了,如果减少的发行量比《童话大王》的总发行量少,那就算没白忙活。”
魏明点点头,如果两本刊物的总发行量之和高于之前的《儿童文学》,那么出版社赚的更多,也给了更多儿童文学作家亮相的机会,而且还增加了岗位,帮市里解决了几个就业指标,皆大欢喜嘛。
晓燕婶是去接喜子和乐乐的,魏明就跟她走了一程,来到了北大附小,喜子和乐乐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
“虽然杂志成绩喜人,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吕晓燕道。
“怎滴?被批评了。”
“主要还是那个《假如历史是群喵》,有几个老同志觉得对历史,对祖先太过戏谑,显得不太严肃,”吕晓燕无所谓道,“不过我今天走访那些书店,不少小朋友拿到书首先翻看的就是那几页漫画,所以我就把他们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好了。”
“年纪小的读者阅读的时候肯定优先看图而不是文字,所以我那几部作品在国外都是做成了绘本,说不定这个漫画系列能让《童话大王》更受读者喜爱呢。”
“哈哈,我觉得也是,反正喜子和乐乐对那个漫画的评价都很高。”
魏明也觉得问题不大,有争议很正常,他的新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这时小学响起了放学铃声,一个个小不点鱼贯而出。
魏明看到喜子跟另一个小女孩手牵手走出来,他差点以为是几天不见乐乐变胖了,仔细一看原来乐乐一个人走在哥哥他们后面。
见到妈妈,喜子对牵着手的女孩道:“小美,我妈妈回来了,明天我再给你讲葫芦娃的故事。”
“喜子哥,我可以跟你回家吗,我想知道三娃后来怎么样了。”
魏明听明白了,原来这小子是利用从自己听来的完整版葫芦兄弟泡妞啊!
果然三岁看老,魏明仿佛又看到了未来喜子家七个葫芦娃围着自己喊大爷大爷的场面。
吕晓燕果断没答应,心想还好自己来接了,要不然这小子真敢把女同学拐到自己家,关键刚入学,这孩子自己也不熟啊。
不多一会儿小美的奶奶就来接她了,果然不是一个小区的,喜子看着小美的背影那叫一个眷恋,而小美也是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对《葫芦兄弟》后续剧情的不舍。
喜子看向魏明:“明哥,《黑猫警长》有歌,《葫芦兄弟》有没有啊?”
“有倒是有,你想干嘛?”
喜子嘿嘿一笑:“黑猫警长让乐乐唱了,葫芦兄弟能不能让我唱啊。”
他觉得乐乐作为《黑猫警长》的主题曲演唱者在班里可拉风了。
一听哥哥要抢行,温柔的乐乐当时就急了。
魏明赶紧安抚小乐乐:“乐乐不怕,这首歌我本来就是想让你们俩合唱的,不过现在说这个还早呢。”
随后魏明和晓燕婶他们分道扬镳,魏明今天没去团结湖,而是在北影厂门口接走了龚樰,今天带她去四合院住一宿,主要她想警长了。
到了地方,门锁着,里面没人,魏明两人赶紧进去反锁。
先是狗子银杏热情地迎了上来,然后就看到黑猫警长正在大战葫芦娃。
这院子的一面墙上种了一棵葫芦,是老魏从某个忘年交老头那里要来的,据说品质相当不错,现在葫芦已经长成了,确实个个饱满又周正。
其中一只葫芦长得矮一些,都快要坠在地上了,警长就拿爪子抓人家,好好的葫芦,破了相了。
魏明去厨房寻摸了一圈,找到了一些鸡肉,靠着鸡肉的腥味让警长放松了警惕,得以撸上一撸,不过龚樰就撸不到了。
除了老魏两口子,也就能勉为其难地让魏明摸两下,其他人免谈。
之后魏明和龚樰进了卧室,因为这里有完整的笔墨纸砚,且品质极高,龚樰正好可以练练手,画上几笔。
魏明就在一旁拿起这个月新出的《十月》看了起来,杂志到手后魏明让龚樰先看了,因为比较难买,魏明手上也就这么一本。
现在《十月》习惯把本期热门作品放在封面上,相比于其他三大名旦算是一大创新。
这一期除了张洁的长篇《沉重的翅膀》,魏明的中篇《阳光灿烂的日子》外,还有贾平凹的短篇《“厦屋婆”悼文》。
当龚樰画完一幅大蜜桃,魏明放下杂志从后面抱住她:“我老家衡州的蜜桃可是出了名的,还曾是皇宫贡品呢,这时蜜桃正是成熟时。”
龚樰红着脸,你说就说,手里就不能老实点,切勿偷桃。
她低头看了一眼杂志,转移话题道:“今天在北影厂还听文学部的同志说起你那篇新小说呢。”
“哦,说什么了。”
龚樰:“说很有改编潜力,拍成电影会是个好故事。”
魏明:“但我不觉得他们能拍好。”
“为什么啊?”
“因为他们的年龄不对,不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大院子弟,拍出来的感觉肯定不对,哪怕是大院子弟的家长拍出来也绝不是我想要的味道。”
“那这部小说想要变成电影估计要有得等了,”龚樰道,“毕竟那代人年纪最大的估计也就刚三十,现在哪有那么年轻的导演啊。”
魏明无所谓道:“那就等喽,我又不差那点编剧费,没有看的上眼的导演我宁愿不拍。”
以前被魏明最重视的编剧稿费,现在他已经不屑一顾了。
~
中戏80级表演班的宿舍里。
18岁的青涩男大姜闻同学已经在宿舍里躺了一天一夜,倒不是睡觉,而是在没日没夜地拜读魏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不时还抽上一根烟吞吐。
舍友刘小宁有些急了。
“老姜,这杂志是我买的,我还没看呢,你拿走一天一夜了也没还给我,你说这合适吗。”
姜闻笑着给他发了根烟:“我这不是急着看完想尽快还给你吗,要不我给你钱,宁哥你再帮我买一本回来。”
刘小宁接过这价格不菲的香烟:“买一本?买不着了,都知道这期《十月》有魏明新作,谁不想看啊,一会儿就卖完了。”
姜闻扭了扭屁股,背对刘小宁道:“要我说你们没必要看,看也看不明白。”
刘小宁气坏了,狠嘬了一口中华道:“我也是高中毕业凭本事考上来的,你别以为我是边远地区来的就当我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