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403节

  《中国文学》这部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份面向西方读者,翻译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国家级大型对外文学刊物就是他筹备创建的。

  他是外文出版社的定海神针,这次外文局两个出国名额里就有他一个。

  而且叶老还参与了伟人诗词的英译工作,联合钱钟书和英国专家历时十年完成了37首诗词的翻译,包括伟人诗里的那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他翻译的。

  只不过翻译的英文太长,作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英文书名不太合适,老头带魏明去找杨宪益夫妇的时候还在讨论这本书的英文译名。

  然后到了杨家,魏明都没来得及跟两位翻译大家寒暄,就眼睁睁看着两个中国老头,一个英国老太就书名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他们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语速还挺快,而且经常从一个问题突兀地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

  魏明虽然能插上嘴,但跟不上他们的节奏,看到厨房里有食材,干脆给他们做了顿午饭。

  直到开饭,两位主人才意识到冷落了魏明这位客人,连忙道歉。

  魏明表示:“大家也都是为了我这部小说的翻译,我开心还来不及呢,翻译工作我不懂,如果有什么关于小说内容的疑惑两位尽快找我,等会儿我把电话和家庭住址留给二位。”

  “那小魏你有没有创作笔记啊?”杨宪益先生我呢。

  “有的,好几个本子,明天我给您送来。”

  “好好好。”

  接着戴乃迭又对魏明的厨艺表示了肯定,对于英国人,这就是佳肴!

  饭后,叶老陪魏明下楼的时候,魏明还是问了一句:“我看两位先生的身体似乎不太好,这种规模的翻译工作会不会对他们不太友好啊?”

  叶老和杨老年龄相仿,戴乃迭要年轻一些,但这对夫妻看着状态可没叶老好。

  叶君健叹息:“不是身体不好,是精神不好,前两年他们的儿子自杀去世了。”

  “啊!?”

  然后叶老讲了一下在那个荒唐年代发生的荒唐事。

  就因为戴乃迭是英国人,这对夫妻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双双收监,无人照顾的一子两女也跟着遭罪,尤其是儿子,经过那十年的折磨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也就是疯了。

  尽管两人夫妻把他送到英国治疗,但最终人还是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肯定难过。

  “这种事有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为了不让他们去想那些事,我给他们安排了很多工作,前阵子刚刚翻译了几篇《聊斋》,听夏老说起《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英译工作,我就想起了他们,让他们多为你的作品操心,就能少一些胡思乱想。”

  魏明也跟着叹息,其实叶老在那些年也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只要跟外国人沾边的都是重灾区,当年外文局死的人太多了,但当魏明问起那些年,他只是一笑而过。

  “向前看吧,我们总算等到了好的结果。”叶老又想到了他的好友老舍。

  接下来两天魏明又跑了两趟杨家,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创作笔记,他见二老只有一本《人间正道是沧桑》平装版,于是又拿了一套精装版送给他们。

  这样魏明自己就不剩多少了,于是吩咐放假无聊的魏红,让她去逛书店给自己抢书,就抢精装版。

  结果书没抢到,倒是抢回了一盒《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磁带。

  “抢这个干嘛,我有啊。”魏明从自己的书房里翻出了太平洋公司送自己的,除了给雪姐霖姐,他这还有一摞呢。

  “我也不想的,我看书店里都在排队,心想应该就是你的书了,结果是磁带,你的书早卖完了,我想着反正都排了那么久,什么都不买岂不是白排了。”

  魏明问:“你还没看这部电影吧?”

  “没有啊。”

  “你怎么不去看,不支持你哥,不支持喜子啊?”

  魏红叹气:“这部电影的票比你的书还难抢,你以为我像你一样啊,一个电话人家就给你留票。”

  这两天关于《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报道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国家级报纸上都在讨论这一热门现象。

  如今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已形成观影狂潮,确实不容易抢票。

  报纸上说有些电影院甚至增加了站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设挂票业务,还有一些影院因为设备连轴转,还破例增设了午夜场,导致机器超负荷工作被烧坏。

  总之一句话,全国观众看疯了!

  魏明道:“是哥疏忽了,明天就给你安排票,出国之前怎么也得看完这部电影啊。”

  “哥,那你能多安排几张不,我舍友们也想看!”

  魏明一口应下,自己和雪姐哭的这么惨,小丫头怎么可以没看过!

  晚上魏明在房间里写东西,为德国之行做准备。

  第二天魏红跟同学去看电影,魏明跟雪姐约在了团结湖。

  路上魏明看到了新出的《大众电影》,走近一看,嘿,是雪姐!

  不过这次的封面是雪姐和喜子两个人,这也是雪姐第二次成为《大众电影》的封面人物了,霖姐是《喜盈门》时有过一次。

  “诶?”

  魏明刚要走,看到《中青报》头版的一篇文章,也是关于《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而且竟然报道了这个故事的原型人物,魏明甚至看到了胡德禄和他妈妈的合影!

  他快速看到最后,发现是转载自《成都晚报》的,这成都媒体动作这么快的吗?

  他买了报纸直接去团结湖,这时雪姐还没到,魏明就仔仔细细看完了这篇文章。

  此时这篇文章已经被十余家媒体转载,其中全国性报纸就有三家,其余也都是各省的报业巨头,发行量很高的。

  然而这是一个跟踪报道,详细介绍了记者和小葫芦认识,并陪他踏上寻母之路的过程,只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把故事讲完,到小葫芦找到荷花妈妈就断了。

  “呸,断章狗!”魏明骂了一句。

  他想了想,当即联系了自己在《中青报》的人脉记者朱伟。

  “魏老师,我正想找你呢!”朱伟激动道,“我想采访你关于《妈妈再爱我一次》原型的故事。”

  “原型我看你们报纸上已经报道了啊,还用得着采访我吗。”

  “所以那是真的啊!真有这么一对可怜的母子?”

  “对啊,”魏明问,“后来呢,我看这篇报道还没结束啊。”

  “后面我们也在等,全国老百姓都在等呢!”朱伟告诉魏明,“报纸是今天早上发的,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有好几通电话打过来询问小葫芦跟荷花妈妈的现状了!估计后续的电话和信件肯定也少不了。”

  电影和现实的交互让这部电影的艺术含量陡增,这个四川记者可是给了电影一记神助攻。

  只是荷花在见到分开几年的儿子真的能像电影里那样恢复神智吗?

  就连魏明这个创作者都为他们母子的命运捏了一把汗,更别说其他观众和老百姓了,运作得当,这几个人估计都能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中午龚樰回来了,她也给魏明带来了两个消息,证明这部电影的热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听一个副厂长说,《妈妈再爱我一次》紧急增加50个拷贝,之前那些不够用了。”

  “啊,又加了50个,这岂不是超过300个了!”

  “比《自古英雄出少年》还多呢。”龚樰得意道,这将是今年拷贝数量第一的电影。

  “这是第一个好消息,第二个呢?”魏明问。

  “第二个嘛,”龚樰轻轻抱着魏明,在他耳边吐气如兰,“我亲戚走了。”

  ~

  当魏明这边正和龚樰白昼宣淫的时候,魏红和几个女同学梨花带雨地走出了电影院。

  几位女同学一致认为电影太好看了,但她们也都后悔跟魏红来看电影了,感觉接下来几天都不会开心了。

  魏红抹着眼泪表示:“我也是!”

  “你才不是呢,等你坐上飞机去了德国,肯定开心到飞起。”

  被她们这么一说,魏红心情大好,说的有道理啊!

  她和哥哥已经从西德大使馆拿到了签证,明天就要启程!

  也是因为明天就要分开了,魏明和龚樰折腾了一天一夜,魏红独自收拾行李到天黑。

  因为大哥不在,而魏红又比较激动,所以很晚才睡。

  第二天还是魏明回来后把她叫醒的。

  “昨晚你怎么夜不归宿!”魏红气鼓鼓道。

  魏明:“我在四合院过的夜。”

  “我打电话了,没人接。”

  “那就是我出去遛弯了,行了别磨叽,准备动身吧~”

  ……

  (今日保底~)

第351章 再见周惠敏,叫爸爸

  这次魏明是准备坐公交车去机场的,没想到刚出小区门就看到了一辆熟悉的轿车,刘师傅对他招招手。

  “师父,你不会是来送我的吧?!这犯错误了啊。”

  刘师傅还没开口,后排车窗落下,魏平安正笑嘻嘻看着他们。

  “叔,难道你也去机场啊?”魏红立即凑过去。

  魏明打开后备箱,把他和小红的大包小包放进去,平安叔现在为了给北大赚钱劳心劳力,经常飞来飞去,赶巧大家同一天去机场也不稀奇。

  上了车,魏平安首先问:“怎么你爸妈也不出来送送你们啊?”

  魏明跟平安叔有日子没联系了,告诉他道:“我爸妈没回京,他们留在四川了。”

  “怎么?嫂子舍不得老家,让你爸入赘四川啦?”

  魏红哈哈笑着:“不是的,我爸现在成熊猫饲养员了。”

  “啊?”魏平安和刘师傅同时惊讶。

  魏明:“师父你认真开车。”

  然后他说了一下钢蛋的事,也提到大概会选择把它送到香港作为香港人民援助四川的回礼。

  聪明的魏平安一下子就想到了魏解放的算计,他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公派去香港跟他亲爹见面啊!

  他和前排的魏明对视一眼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魏红又问:“叔,我们是去西德,那你去哪儿啊?”

  魏平安:“我跟你们一样,去法兰克福。”

  “什么?!”这下轮到魏明兄妹俩意外了。

  魏平安笑道:“故意没告诉你们,就是为了给你们一个惊喜。”

  魏明:“确实很惊喜。”

  魏红:“那你去法兰克福干什么呢?”

  魏明猜测道:“是为了帮方正卖设备吧?”

  魏平安点点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展览的不仅仅是图书,还有全世界最前沿的出版印刷技术,我想试试看我们的产品有没有海外市场,所以这次我会跟你们一起走一趟,算是编外人员,恰好我也会德语。”

  魏红:“叔你还会德语呢!”

  魏明:“你这个年纪不应该会的是俄语吗?”

  魏平安:“俄语也略懂一些,但不如德语精通,有我在还能给你们省一个德语翻译呢。”

首节 上一节 403/4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