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590节

  宋允澄默默跟在后面。

  陈天乔在草坪边缘的藤椅上坐下,指了指对面的空位:“陈总,请坐!”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紫砂壶,给杯子里斟上茶,琥珀色的茶汤,冒着袅袅热气,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这茶是老家寄来的雨前龙井,尝尝看。”陈天乔端起自己面前的杯子,轻轻啜了一口。

  同时瞥了一眼宋允澄,但陈延森没介绍,他也懒得问。

  陈延森抿了一口,点头称赞了一声。

  “陈总想买盛大文学,我没意见。

  其实今年7月份时,公司曾计划过IPO,团队为此筹备了不少时日,各项资料也基本准备齐全了。”

  陈天乔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但后来市场环境有了些变化,综合考量之下,就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如今陈总愿意接手,对盛大文学来说,未必不是一条更好的出路。”

  陈延森在启程之前,就对盛大文学做过详尽的调查,自然明白陈天乔所说的市场环境变化是什么。

  无非是马文腾成立了企鹅文学,让盛大文学的上市多了一层不确定性。

  一家盈利水平有限、又面临企鹅挑战的网络文学平台,即便成功上市,也很难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与其在流血上市后沦为笑柄,不如暂且搁置这一计划。

  毕竟对陈天乔而言,盛大带来的收益并不算多,反倒是投资领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这份是森联资本战略投资部拟定的报价书。”

  陈延森递上一份文件道。

  “我就不看了,陈总说个价格,若是在我的心理预期之上,咱们再细谈条款;如果差得太远,也省得浪费彼此的时间。”

  陈天乔说完,端起杯子继续喝着茶。

  陈延森这会也算看出来了,这家伙嘴上虽说着不插手公司事务,可一旦聊到业务细节,却明显又十分了解。

  装货!

  陈延森暗自点评道。

  但盛大文学他势在必得,也就懒得计较这些,当即报出了个数字:“5亿。”

  他从高盛证券部负责人的口中得知,盛大文学的目标估值是6到8亿美币。

  可此一时彼一时,在企鹅创世、千度纵横的夹击下,盛大文学的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

  5亿刚刚好!

  陈天乔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随即陷入了沉思。

  他是复旦的高材生,能在三年内跻身国企高层,足见其能力不凡。

  盛大文学的核心业务和财务数据,都在他的脑子里。

  5亿美币的价格低了点,可他心里清楚,现在的盛大混子,比麦田里的耗子都多。

  这一点,单从停滞不前的业务上就能窥见一二。

  卖了变现,及时止损,还是留着养耗子?

  凭借当前的管理人员,能扛得住企鹅的进攻吗?

  事实上,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否则,也就不会邀请陈延森来家里做客。

  “6亿的价格更合理,如此一来,我也好向其他股东有个交待。”

  沉吟半晌后,陈天乔开口说道。

  陈延森顿感好笑,心想:你在这儿装了半天深沉,演了半天纠结,我还真差点以为你真修成了“人淡如菊”的境界,说到底,不还是想把价格再往上抬抬么。

  人啊,只要还活着,谁能不爱钱?

  于是,陈延森又给陈天乔安了一个‘表演型人格’的头衔。

  但他也能理解,毕竟是一亿美币,不是十块钱、一块钱,说不要就不要了。

  “那就6亿。”

  陈延森爽快答应道。

  此时,盛大文学的价值正处于低谷期,6亿美币的价格仍旧便宜。

  日后企鹅掏钱收购盛大文学时,市场份额还不如眼下,都花了8亿美币。

  陈延森买下盛大文学,一方面是为了斗音、Mimo的内容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奔着打压千度去的,再顺手给小马哥来记响亮的耳光。

  马文腾先抄橙子支付,接着抄余额宝,然后又抄斗音,真当他没脾气?

  陈天乔见陈延森答应地干脆利落,不禁怀疑:难道价格报低了?

  但话都说出了,再讨价还价,真要成小丑了。

  陈天乔点了点头,给陈延森的杯子续上茶水,随后便不再提盛大文学的话题,反倒追着陈延森问起他的创业经历来。

  旁人的转述、记者的报道,终究比不上当事人的亲口讲述来得真实。

  陈延森见对方好奇,挑着讲了几段。

  从狐狸淘到橙子科技、拼呗商城,再到云速、天工和星源科技。

  平铺直叙,听起来毫不波澜,可在这寥寥数语中,他的身家就从20多万变成了6000多亿。

  “陈总算过自己的持股比例,总共价值多少吗?”陈天乔问道。

  “有意义吗?反正也花不了。”陈延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

  陈天乔看着陈延森,感觉像是看到了二十多岁的自己,手里握着花不完的钱。

  只不过,陈延森比自己更成功。

  两人聊着聊着,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陈天乔留陈延森吃了顿晚饭。

  直到晚上九点,陈延森才乘车回到酒店。

  第二天一早,陈延森和宋允澄乘坐湾流550返回虚城。

  来时一行人有十几个,回去时却只剩他、宋允澄,以及两名安保人员。

  其余的人都留在了淡马锡,负责处理Lazada的后续工作。

  与此同时。

  马立云、裴毅和李彦洪三人打着打着也红了眼,四家外卖平台的补贴范围再次扩大,从江浙、苏江、徽安及沪城,蔓延到了整个华东大区。

  四家外卖平台每天烧掉的补贴经费,直接突破了1.6亿!

  三胞集团跟着掺和了两天,第三天就扛不住了,气得破口大骂:“一帮神经病,到底会不会做生意?”

第538章 一天亏两亿?这谁顶得住啊!一亿?哪里够分!

  1月6日,朱仙庄科技园,顶楼的一间会议室内。

  陈延森坐在主位,身前放着一台橙子Magicbook 2,正前方的LED屏幕上,显示着裴毅、萧军、黄征、章旭豪四人的影像。

  孟云挨着陈延森坐下,双手悬在键盘上,时不时敲动几下,负责记录会议要点。

  “……目前筷跑的补贴红包,S级商家承担30%,A级商家承担40%,B级商家承担50%,C级商家承担60%。

  昨日华东大区的订单量为960万,占了六成市场份额,千度外卖280万单,桃点点370万单,但这份数据来源于艾瑞咨询,准确性有待核实。”

  章旭豪不紧不慢地做着汇报。

  筷跑和阿狸、千度之间的外卖大战,从双十二延续至今。

  美团中途参与了十来天,但在亏损三个亿后,三胞集团便骂骂咧咧地退出了争斗。

  如今,三大平台在华东大区已经打出了真火。

  大家都不差钱,联手把原先800多万单的市场,硬生生拉到1600多万单,足足翻了一倍。

  不想点外卖?

  那就免费送券,直接让用户实现0元购!

  “负毛利多少?”陈延森随口问道。

  “从1月2日起,单日亏损在3400万左右,之前补贴范围局限在江浙和沪城时,亏损数字是1500万。”章旭豪立即回道。

  “森哥,筷跑外卖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虽有所下滑,但整体订单量增长了15%以上。

  桃点点的补贴红包面值是14元,千度是15元,可他们在订单密度、配送成本优化上都不如筷跑。

  实际上,桃点点、千度外卖的订单量虽少,营销费用的投放却和我们差不了多少。”

  裴毅开口补充道。

  筷跑的单子多、骑手多、运力充足,能给用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体验。

  同一块区域,筷跑骑手能同时接3到6单,甚至是5到8单。

  因为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骑手和商家的地理位置、目的地等信息,把订单撮合在一起。

  虽然看上去单价比不上桃点点、千度外卖,但送餐难度小了一大截。

  对外卖员来说,不怕单子多,也不怕单子少,最怕不多不少的情况。

  前者收货地集中,派送效率高;后者没单子,自然轻松。

  不多不少就麻烦了!

  单子分散,再遇到几个跑单楼,真是苦不堪言。

  而桃点点、千度外卖就陷入了这种困局。

  即便单价比筷跑高一到两元,兼职骑手也宁愿跑筷跑,也不愿意送桃点点或千度外卖。

  导致这两家在骑手端的补贴成本居高不下。

  “把补贴红包调整为17减15元,剔除一部分羊毛用户,再增加30减18、40减21的满减红包,既然马立云和李彦洪想玩,那就陪他们先打半年再说!”

  陈延森微微点头,冲着裴毅吩咐道。

  筷跑刚在C轮融资中拿到近200亿投资款,别说一天亏3400万,就算一天亏一亿,他也不带皱眉的。

  更何况,筷跑的补贴领取入口涵盖了筷跑、拼呗、高德地图、橙子支付和斗音等内部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外卖的高频消费场景为其他产品引流,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商业生态的正循环。

  耗的时间越久,对筷跑越有利。

  阿狸上市在即,敢砸200亿陪他玩吗?

  而千度不过是强弩之末,李彦洪在O2O市场砸了上百亿,却连个水花都没看到,北美地区的投资人早就有意见了。

  “好的老板,我明白。”章旭豪应道。

  “骑手端也一样,投入上不设限,加快全职骑手的转化速度。另外,森马在线的商业补充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意外险,将在周三上线,先覆盖筷跑和云速的员工,之后在集团内部推行。”

  陈延森对着章旭豪交待完,又转向孟云说道:“你记一下,周三开个高层会议,所有子公司的负责人都要参加。”

首节 上一节 590/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