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工地,都不敢说自己的胶合板里面没有猫腻。
这家报价低的,已经是那种能肉眼可见质量有问题了,属实是有些离谱。
好在,颜辉也只是来比价。他这段时间也知道这附近什么地方有加工厂,骑着摩托车很快就去了。
跑了两三家加工厂,都没有胶合业务,颜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找谁。
通过关系人肯定能找到,但是很容易被切一刀。有时候越是熟悉,就越容易被人吃中介费,毕竟颜辉自己就是吃中介费出身的,太懂里面的道道了。
那怎么办?去奉天?
奉天是肯定可以的,奉天的机械加工等方面都很厉害,可以确定那边一定能拿到合适的价格,但是运输又成了大问题。
颜辉现在的资金,完全无法支持压货,更无法支持铁路运输。
他如果有50万,这个事情就变简单了。
思来想去,颜辉还是觉得要从奉天想办法。
晚上,颜辉回到仓库,拿起手机,给四叔打了个电话。
他和四叔关系不算很好,但是四叔应该还是会帮他这个忙。
“你让我帮你找泉城的热压加工厂?”四叔接到颜辉的电话,沉默了一会儿,“你去年的事情,我很清楚。总之你现在能重新开始,真是很不容易。于情于理,这个忙我也得帮你一把。”
“叔,我认识的做木材加工的人里,终究是和你最亲。现在我重新起步,真是麻烦你了。”颜辉恳切地说道。
“麻烦?怎么说这种话!这样,明天,你等我电话。”四叔有些不悦。
颜辉被骗之后,亏了太多的钱,家族里的人别人不清楚,四叔和大伯等人是最清楚的。
最愿意帮自己的,就是大伯,他让二堂哥来找自己,说过“你有多少高利贷我先帮你还上,回头你再还我”这样的话,这是多么大的人情!要知道,堂哥都没问自己亏了多少!
总之,家族成员有难,大家多多少少要帮一把。四叔这个时候接到颜辉电话,就是颜辉要借钱,合理范围内他也得借,不然过年回家都没面子。
颜辉提的这个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帮!
当天晚上,四叔连夜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问了一下奉天的胶合板市场以及价格,接着找了好几个朋友,用了些人情,联系上了泉城的几家比较不错的胶合板工厂。
第二天上午,颜辉忙完韩总这边的工作,刚刚出门不久,就接到了四叔的电话。
“昨天我帮你联系了4家泉城的加工厂,有两家还可以,你回头自己去看。这个事我可是费了不少人情,这两家算是泉城性价比最高的了。”四叔强调了一下。
“谢谢四叔,您真是帮了我大忙!”颜辉感激道。
“嗯,怎么也得帮你一把,你好好干!”四叔接着把电话和地址告诉了颜辉,颜辉也顺便记了下来。
挂了电话,四叔松了一口气。其实这个年节,颜辉发生的事,让他也非常震惊。真没想到颜辉短短两三年能发展这么好,而这个亏又能吃这么大。
做生意的人,听到亲戚朋友吃了亏,一般都会去问清楚、搞清楚,因为这样会避免自己吃同样的亏。四叔是了解这个“亏”的时候,才知道颜辉的生意做得很大,甚至现金流已经超过了他!
总之,帮了颜辉这个忙,以后在家族里,他说话也更硬气一些,和大哥聊起来的时候,可以用来垫话。
这就足够了。
颜辉也不指望四叔能帮自己多大的忙,但是这次的帮忙,他还是会记下人情,等自己这个事做起来,逢年过节还是要多去拜会一下四叔家。
总之,四叔找到这两个加工厂,是肯定值得信赖的。
颜辉没有贸然打电话联系,而是先骑摩托车去了其中一家。
这家加工厂距离颜辉足足30公里,颜辉问了半天路,到中午才找到了这家。
他仔细在周围转了转,看了看这家工厂的规模、进出车的数量、堆放原木的质量、走动工人的素养
看了一下午,颜辉也没有进去找,等到晚上工人下了班,他看着工人出来吃饭,他也跟着去了同一家饭馆。
工人们聊天、扯淡、喝酒,他就在旁边不紧不慢地吃饭,拿了一瓶汽水慢慢陪着喝。
晚上八点,颜辉不声不响地结账离开。
第二天,颜辉打扫完卫生,骑着摩托车去了第二家。
这一家的位置更好一些,距离市区略近,整个工厂的先进程度也更高,颜辉仔细地看了看,等到了中午吃饭,他盯着工人们,又等到了一波出来吃饭的人。
跟着这些人一起去了一家小饭馆,颜辉还是像昨天一样,在旁边桌上慢慢吃饭,慢慢喝饮料。
他倒不是想听什么情报,主要是想看看这俩地方的成本控制分别是什么水平。
大概判断了一下,颜辉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郊区的那一家,成本控制水平更好,也就是说,可以谈到更低的价格。
想到这里,颜辉骑上摩托车就直奔郊区那家。
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颜辉通报了门口的保安,很快就见到了厂长。
看到厂长亲力亲为,一直待在厂里,颜辉觉得稳了不少。
这个厂长是标准的鲁省本地人,听说颜辉的需求之后很高兴,把颜辉喊到了办公室,细致地聊了起来。
“你要的价格,我这边也给不了,”厂长很实在地说道,“咱也不说那些好听的,我这个质量你可以随时来检查。总之,74块钱是我的极限了。”
“那我要是要十万张呢?”颜辉再次问道。
第243章 万事俱备
颜辉说的10万张,如果是一年的量,说起来也不过是一年流水700多万的生意,单月流水60万。
而已。
“颜总…”厂长递上了一根中华烟,“你说十万张,不是我不信,是没有哪个工地能用这么多啊。”
厂长是个本分的人,他很清楚一件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十万张胶合板,不是说他这里不能生产,而是没有哪个工地能用这么多。
工地用的胶合板属于末端产品,几乎不可能被拿走进行二次加工,属于直接到“端”的东西,购买者里几乎没有批发商。
而且,由于工地的特殊性质,这种合同时效性一般也不长,一两年算是久的,不会有哪个工地为了买胶合板专门建厂。
造的人不用、用的人不造,这是一款很特殊的产品。颜辉如果以后搞加工厂,也大概率不会建胶合板加工厂。
“向厂长,来之前,我调查了很多家胶合板工厂,也打听过不少同行,我也就不提找谁问的了,总之我判断您这个厂子是没问题的,值得合作。价格方面我知道还可以谈,但是今天,我没拿着合同过来谈价,也不是我本意。我只需要确认一个事,就是如果我订单够大,74这个价格,还能谈吗?”颜辉算是问了一句废话。
“不知道颜总想要什么样的价格?”向厂长沉吟了几秒钟,只能松了口。
“能谈就成,向厂长,不知道方不方便参观一下?”颜辉问道。
“方便方便,这太方便了,颜总这边几个人?晚上一起吃个饭再走。”向厂长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知道颜辉是骑着破摩托车来的,但是莫名地有些压力。他接触过的老板不少了,对方是不是诓人,他当然有判断能力。
他既不想丢掉这个订单,又不想因为一个极低利润的订单把产能全部占用。
“吃饭先不急,我们先参观一下工厂吧。”
“跟我来。”
向厂长这个工厂,并不是只加工工地用的胶合板,他这里各种型号的胶合板都可以做,主要的加工合同还是家具领域的。
很多人提到的“三合板”等等料子,都是这种工厂生产的。
日常家用的几乎所有家具,都离不开胶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原木很少有那么宽的。
一进入生产胶合板的车间,颜辉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他微微有些皱眉。好在这里还安装了大功率的排气扇,不然味道会更大。
这个车间的工人都戴着简陋的防毒面具,这就已经算是很负责的老板了。
“咱们这里的胶水用的是脲醛树脂吗?”颜辉问道。
“基本上都是这玩意,味确实大,热压胶没有一个没味的。”向厂长笑道。他显然早就习惯了这个味道了。
“向厂长要注意防护啊。”颜辉关心了一句。
“没事,我在车间时间短。咱们这边的味道算轻的,主要是这个排气扇厉害,这俩排气扇加起来2000多瓦,这工厂里面的味我敢说没几个比我小的。”向厂长颇有些自豪。
“咱们工厂的胶合板产能大概有多少?”
“正常情况下,一个月300方没什么问题。”向厂长给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那就是一个月大概一万张板子,”颜辉眉头皱了起来,“说实话,比我想象的要少。”
“如果订单持续,咱们可以招人,夜班也能加工。但是.颜总你也知道,招人得重新培养,要是短时间的单子,就有些不划算了。”向厂长说这话的时候,有些震惊。
一个月1万张的产能,这位颜总还觉得不太够?真的要10万张?干啥用啊?
“确实,我不是说您这边的产能不够,我只是知道您还有其他的订单,不可能只给我产。向总,看得出来您也是实在人,这样,我今天已经看到您的诚意了,我过几天带着合同、订单和现金过来,您也好好核算一下成本,您看如何?”颜辉说得非常直接。
“说实话我还没这么做过生意,但是你这么一说,我也没办法拒绝。颜总,能不能给我交个底,您大概需要多少?真是十万张吗?”向厂长不由得患得患失。
颜辉已经把他的期待感完全拉起来了,遇到这样的客户可真是不容易!
“等看到合同再说吧,我们前期可以先慢慢来,除此之外,向总如果需要便宜的杨木、松木、桉木进货渠道,我也可以帮忙,肯定是源头货。”
“好说好说,颜总这个是我名片。一会儿别走,晚上一起吃个饭,咱们慢慢聊。”向厂长连忙说道。
“向厂长,不着急。我说这些也不是画大饼,我觉得您这边可以,就不会找第二家,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我今天还有事我得先回去,等下周一、周二,有空我再来,到时候肯定不是这样空手来,也希望向厂长到时候给我一个满意的价格。”颜辉到最后,还是没有把话说死。
现在谈底价是不现实的,没有哪个厂长会对着空头订单不断地压价,还是拿着订单再说比较好。
韩总是个说一不二的性格,从韩总的孩子身上,就能看出来韩总对于诚信、家教等诸多方面的重视,颜辉相信,韩总只要想帮自己,绝对是举手之劳!而自己,也一定会帮得上韩总!
告别了向厂长,颜辉回去就联系了老郭,问了问杨木的价格和运费,心里大概有了数。
老郭这方面是不会和颜辉藏私的,尤其是知道颜辉出了事,他很想帮一把。
“杨木你不用找王红军,你要是需要,我给你的价格我可以保证不赚你一分钱,绝对不可能有人的价格比我低!”老郭说得非常自信。
“两码事,该赚还是要赚。不着急,我现在刚刚开始,等需要了我再联系你。”颜辉心里有了底。
今天向厂长能给到74块钱的价格,颜辉如果卖80,一块板子能赚5块左右。(运费差不多一块钱一块)
这个利润率只有6.75%,实在是太低了,他要从多个方面想办法,把利润率维持在12%-20%
拿着本子,颜辉开始一点点地做起了规划。
第244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贵人相助
这几天早上,韩总一直都在,每天都能和颜辉聊会天,颜辉也不断地讲着自己的事情。
他现在和韩总还没有那么熟悉,属于不断地推销自己的过程,他还没资格听韩总的故事。
韩总现在有些喜欢颜辉这个年轻人,也就愿意听颜辉讲些故事,二人越聊越愉快。
周一很快就到了,颜辉早早地过来,把卫生收拾干净,然后就一直在会议室等待。
“不着急,你先过来坐会儿,”韩总喊了一声颜辉。
“来了韩总。”颜辉立刻跟了过去。
“你来我这里,这是多少天了?”韩总坐好后,突然问了一句。
“我没算,大概三个星期。”颜辉回答道。
“我算过,算上今天,一共是21天。我以前看书,书上写,一个人要形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坚持是很难的事情,你做到了,”韩总颇为欣赏地看向颜辉,“看样子你这些年的经历,确实是让你成熟了很多。”
“我们闽南人出门做生意,说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颜辉吹捧了一下自己的家乡。
“嗯。”韩总点了点头,喝了一口茶。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起来,韩总慢慢喝着茶,颜辉就老老实实坐着。
等韩总慢条细理地喝完茶,屋里依然很安静。过了十几秒,韩总轻轻敲了敲桌子:“你只有五万是吧?今天能拿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