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26节

  只能等时间拉开跨度,渐渐消磨热度。

  王盛虽然很想扩大高端业务的规模,但奈何广播级设备太贵了,一套几十万,北影厂还要预留几台,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库存全部加起来,抛开租出去的设备,也就刚够满足盛影传媒高端业务现有的配额。

  从其他单位借设备、借人手,王盛压根不考虑,万一有人故意搞点事情,都是对品牌形象不小的打击。

  总之,高端业务不能盲目扩张。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抢占更为广阔的中低端市场。

  ……

  另一边。

  京城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办公室的电话,也成了热线。

  不是咨询婚庆服务的普通市民,而是全国各地嗅觉敏锐的广告同行和产品方。

  在这个“标王”神话再创新高、一则好广告就能让产品起死回生甚至一夜爆红的年代,各大纸媒的报道,已经把头纱吻广告,捧到了业内传说级的高度。

  一条广告占领一个行业的高端市场,撬动全国纸媒为之宣传……甭管是不是风口上的猪,你就说这是不是真的吧。

  “胡主任,敝人是魔都白马广告的客户总监,冒昧打扰。我们看到京城台播的那支婚庆广告,制作水准真是令人惊叹!

  不知道是贵台哪位大导的手笔?能否引荐一下,我们有个重要客户的项目想聊聊合作可能性……”

  “胡主任您好,我是粤东太阳神集团市场部的,我们总经理对贵台播的那个头纱吻广告非常感兴趣!觉得这种电影感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产品升级的理念非常契合,不知能否帮忙联系到创作团队?价格好商量!”

  “老胡,我,老张!省广的啊!你们台是不是藏了个高人?那婚庆广告谁拍的?引荐一下,必须引荐一下!回头去京城请你吃大餐!”

  电话一个接一个,目的惊人地一致:寻找“头纱吻”广告的创作者。

  胡刚接着电话,脸上最初是错愕,然后是职业性的敷衍,接着是越来越浓的惊讶,最后,一种精明的算计浮现在他眼底。

  他没想到,王盛这小子搞出来的动静,竟然能反向冲刷到他的地盘上来。

  这些打电话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潜在广告金主!

  如果能把王盛这股“东风”借过来……

  胡刚有些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刘旭日的电话。

  “喂,旭日啊,我,胡刚。”

  “哈哈,老领导,有何指示?”电话那头传来刘旭日的声音。

  “指示谈不上。你上次引荐的那个王盛,有点意思啊。”

  胡刚语气热络起来:“他搞的那个相亲节目策划案,我仔细看了,又找几个老伙计琢磨了一下,觉得……未必不能操作。”

  刘旭日多精明的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哦?胡主任这是有想法了?”

  “想法嘛,是有一点的。不过电话里说不方便。这样,你中午约一下王总,咱们再找个地方坐坐,详细聊聊?我让人订位置。”

  胡刚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另外啊,现在好多人都打听他拍的那广告,不少还是知名企业,这可是好事,一起聊聊,看看有没有合作的空间嘛。”

  刘旭日心领神会:“明白明白!胡主任,我马上联系王盛。”

  放下电话,刘旭日便下了楼。

  北影音像公司也在主楼办公,不过是在三楼。

  王盛这边正在和选定的培训班老师商量培训计划。

  来到盛影传媒办公室,见到王盛在开会,刘旭日稍微等了会。

  “……”

  “陈良他们和设备晚上到,明天就可以开展培训,行了,就这样,散会。”

  “是,王总……”

  几名从摄影车间跳槽过来的摄影助理,离开办公室。

  “刘哥……”

  看着脸上带着点笑意的刘旭日,王盛问道:“您这是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刘旭日唇角挂着笑:“胡主任刚刚打来电话,约你中午一块吃个饭,他那边订了位置,说是要聊聊你的相亲节目,还有,我听胡主任说,不少人都在打听你那广告,可能是想找你拍广告吧?”

  啧。

  王盛这几天一直等着胡刚回信,愣是没等到,他也不好催着问。

  现在嘛……

  王盛:“刘哥,那就一块去吧,也到中午了。”

  “行……”

  跪求各位读者老爷手中的推荐票,月票

第29章:讨价还价

  中午。

  王盛和刘旭日来到了约定地点,位于京城电视台附近的一家餐馆。

  在服务员的引导下,王盛和刘旭日走进一间安静的包间。

  胡刚已经到了,正悠闲地品着茶,见二人进来,立刻笑着起身相迎。

  “胡主任。”

  “胡主任,您到得早。”刘旭日笑着寒暄。

  “我也刚到,快请坐,尝尝这新到的龙井,味道还不错。”胡刚热情地招呼着,亲自给二人斟茶。

  一番简单的客套和品茶闲谈后,气氛逐渐热络起来。

  胡刚看似随意地夸赞了几句关于“天价婚礼”的报道影响力之大后,随即话锋一转,切入了正题。

  “王总啊,你上次那个相亲节目的策划案,我拿回去之后,确实找几个老伙计研究了一下。”胡刚吹着茶杯里的浮叶,语气不紧不慢:“想法是真好,新颖,有爆点,能抓人。不瞒你说,台里几个年轻编导看了,都觉得很兴奋。”

  王盛没有做声,静待他的下文。

  “但是啊,”胡刚放下茶杯,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为难:“电视台的情况你应该知道,规矩多,流程长。尤其是这种全新的节目形式,编委会那帮老同志,顾虑比较多。怕太出格,怕不好掌控,也怕投入了资源最后收视不达预期。所以啊,这什么时候能有个准信,还真说不准。”

  他抬眼看了看王盛,继续说道:“不过嘛,事在人为。如果能有更充分的理由,比如……嗯,比如这节目背后已经有了明确的、强有力的广告收益预期,证明它的市场价值,那我在会上说话,底气也能更足一些,通过的几率嘛,自然也会大大提升。”

  王盛轻声附和道:“理解,台里也有台里的难处。我们当然希望节目能成,这对我们‘影像记忆’品牌和紫房子品牌的推广,都有不错的益处。”

  胡刚见王盛接话,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顺势抛出了第二个意图:“说到广告啊,王总,最近可是有不少人打听你那支‘头纱吻’广告是谁的手笔。有几家企业,通过关系找到我们广告部,点名希望由制作那支广告的团队来为他们操刀新广告片。”

  他目光平静,用笑容释放善意道:“我听说你们公司刚起步,扩张又快,资金方面肯定不宽裕。制作广告的活儿,要是王总这边能接,那可是能解燃眉之急啊。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就想着,不如外包给王总你们来做,怎么样?”

  王盛心知对方打的什么主意。

  想用相亲节目的“可能性”来换自己低价甚至“表示”性地接下制作广告的活儿,空手套白狼的心思未免太明显了。

  “胡主任,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王盛脸上露出诚恳又略带歉意的表情:“不瞒您说,最近公司业务确实太忙了。高端业务的订单排到了下下个月,其他业务也刚铺开,设备、人员培训、日常运营,千头万绪。

  我真是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这拍广告最耗心神,尤其是创意,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来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现阶段,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和时间来接额外的项目啊。总不能为了接新活,耽误了已经签了合同的客户,您说是不是?”

  胡刚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没想到王盛拒绝得这么干脆,还把创意价值抬了出来。

  过去几年,国内广告是以投放渠道为王,制作方面很粗放,并不追求高质量,只要突出产品作用就行,眼下虽然仍是以投放渠道为王,但随着近两年外国广告企业进入内地,推动广告精品化后,国内广告企业也不得不注重起广告制作质量,好创意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胡刚轻轻敲了下桌面:“王总,合作是相互的嘛。台里如果能看到实打实的广告收益,比如你拍摄制作的广告,依旧能引爆市场,那就说明你的团队能力和市场吸引力是经过验证的,这对推动相亲节目的立项,至关重要。这是个良性循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再者说,王总你的‘盛影传媒’,主业婚庆录像,市场主要在京城地界。以后的发展,少不了要和本地电视台打交道,宣传推广、口碑建设,这些都离不开台里的支持。婚庆行业,地域性很强啊。”

  话里话外,已经带上了点提醒和暗示。

  包间里的气氛瞬间显得有些凝滞。

  刘旭日见状,赶紧端起茶壶给两人续水,笑着打圆场:“哎呀,胡主任,王总,都是自己人,有话好商量,和气生财嘛!胡主任说得对,王总以后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台里的支持。不过王总说的也是实情,他们公司现在业务爆满,人手紧张也是客观困难。”

  他看看胡刚,又看看王盛,提议道:“您看这样行不行?胡主任您那边呢,也体谅下王总的难处。让王总先接一个试试水,也算是支持台里工作,积累个合作经验。

  王总呢,也挤出点精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做出彩,就当是给胡主任、给台里交一份漂亮的投名状。

  胡主任您这边,也多在编委会上使使劲,争取让这相亲节目哪怕先在子频道有个试点播出的机会?咱们一步一步来,怎么样?”

  王盛知道刘旭日这是在给双方找台阶下,他也不想彻底得罪胡刚,毕竟电视台的渠道确实重要。

  他顺势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刘哥说的是。胡主任,并非我不愿意接,实在是精力有限。这样吧,为了表示诚意,我可以先接一个项目。但我也有个原则,保健品广告我是不做的。这点还请您理解,也麻烦您跟企业那边沟通一下。”

  胡刚看着王盛态度有所软化,又划下了底线,知道今天想强压他低价接下广告制作是不可能的了。

  他沉吟片刻,脸上重新挂起笑容,只是这笑容淡了不少:“行吧,既然王总确实有难处,那也不能强求。一个就一个吧。至于不做保健品……这个要求我能答应。具体跟哪一家合作,什么产品,我回去琢磨琢磨,看看哪家更符合你的要求,也更有合作诚意。”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算是为这次略显艰难的谈判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最迟明天下午,我给你个准信儿。”

  “好,那就有劳胡主任费心了。”王盛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一下。

  三人又闲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气氛看似恢复了融洽,但底下的波澜却各自心知肚明。

  简单吃过午餐,又坐了一会儿,王盛和刘旭日便起身告辞。

  跪求各位读者老爷手中的推荐票,月票

第30章:护城河

  与胡刚的午饭吃得算不上尽兴,但总算有了个初步的结果。

  王盛和刘旭日走出餐馆,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盛子,”刘旭日拍了拍王盛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长辈的关切,也透着些生意场上的精明道:“胡主任那人就那样,位置坐得高了,总喜欢拿着捏着。不过话糙理不糙,以后你的‘盛影传媒’要想在京城地界把名头打得更响,确实少不了跟电视台打交道。”

  这个年代的主要宣传渠道,就两个,电视、纸媒,互联网在此时的中国还处在婴儿期。

  刘旭日抽出两支烟,递去一支,王盛摆手谢绝,他便自己点上,吸了一口道:“拍广告这事儿,要是真定了,有什么需要我们广告部支援的,尽管开口。别的不说,设备、熟手,咱们这儿都有现成的。不瞒你说,我们广告部一多半的活儿,其实都是接京城台的外包,自家揽的活儿反倒不多。”

  这也是京城台广告部主任之位含权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些品牌在进行全国扩张的时候,会在重点城市的地方台进行广告投放,并制作符合本地特色的广告版本。

  很多本土企业也更倾向于直接与投放渠道合作,由电视台的广告部或下设的制作部门来承制广告,因为这样往往可以捆绑获得更优惠的广告播出时段。

  京城台自己做不完的单子,或者干脆自己不做,为了多赚差价,就会外包出去,刘旭日便靠着这个渠道和优势,才当上了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主任。

  王盛点点头:“谢了,刘哥。真要有需要,我肯定不跟您客气。”

  他心里明白,这是刘旭日释放的善意,也是在为未来的合作铺垫。毕竟,盛影传媒如果能持续从电视台拿到广告制作订单,对同样依托北影厂制作资源和京城台渠道资源的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来说,也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

  回到北影厂。

  两人在北影厂门口分开,刘旭日回了音像公司,王盛则径直走向厂区深处的剪辑车间。

  虽说首单“金禧典藏”的拍摄素材昨天就已交付后期,由孙主任安排的剪辑师傅操刀,但王盛还是习惯性地要亲自盯一盯进度和质量。

  一进剪辑车间,熟悉的胶片和机器运行的味道扑面而来。

  找到对应的剪辑台,小马正全神贯注地在设备上操作着。

  王盛没有打扰,而是看向监视器。

  广播级设备拍摄的画面质感确实非凡。

首节 上一节 26/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