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68节

  王盛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韩三坪打来的。

  他按下接听键:“韩叔,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电话那头的声音颇为疲惫:“刚把迟来的几位厂长安顿好。”

  过去的半个多月里,王盛忙着拍戏,韩三坪也没闲着。

  他先后去了三十家电影厂拜访加邀请。

  这三十家电影厂,有长影厂、西影厂这样的巨头,也有近乎名存实亡的重影厂、豫省厂、冀省厂……这样需要挂靠在大厂下面,才能获得拍电影资质的小厂,还有能混日子的津城厂、峨影厂、珠江厂、潇湘厂等等。

  主打一个饱和式邀请。

  对了,没去上影厂。

  韩三坪曾于1985年,成功主持第五届金鸡奖和第八届百花奖颁奖大会,所以和这些电影厂都有联系。

  王盛问道:“三十家电影厂的负责人全到了吗?”

  “对!”

  韩三坪声音提高了几分,“趁着国庆这个由头,我把能请动的、有合作意向的电影厂头头脑脑,都请到京城来了。珠江厂、西影厂、峨眉厂、潇湘厂……林林总总,来了三十家!厂长、管发行的副厂长,这会儿都住在咱们厂招待所呢!”

  尽管有所预料,王盛还是暗暗吸了口气。

  三十家!

  这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厂,韩三坪这次的动作和号召力,远超王盛之前的预期。

  “厂长,您这手笔太大了!”王盛由衷赞叹,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敬佩:“三十路诸侯啊!能把这么多位神仙请到咱们这一亩三分地,这份面子,圈里没几个人有。”

  电话那头传来韩三坪一声略带得意的轻笑,显然这番恭维很受用:“少拍马屁!人家是冲着发财的机会来的,不是冲我韩三坪个人。

  明天上午九点,厂大会议室,正式碰头谈。

  你小子别想撂挑子,核心思路是你提出来的,具体怎么谈,利益怎么分配,你得拿出个章程来。

  今晚好好捋一捋思绪,明天别在各位老前辈面前掉了链子。”

  “厂长您放心,我明白轻重。”王盛立刻表态:“思路我已经有了初步框架,保证不让您失望。只是没想到您能召集这么齐整,这下咱们的盘子可就真的能做大了。”

  “嗯,”韩三坪语气严肃起来,“机会难得,但也鱼龙混杂。各家情况不同,胃口也不一样,有的想多占便宜,有的怕被咱们吞了。

  明天开会,既要画出大饼让他们看到甜头,也要把规矩立清楚,免得日后扯皮。你年轻,脑子活,但也要注意分寸,该强硬的时候不能软,该让步的时候也要显出处事格局。”

  “明白,厂长。软硬兼施,利益捆绑,大局为重。”王盛总结道。

  “好嘞,您也早些休息!”

  ……

  李晓冉见王盛打完电话,又黏在了他身上,好奇地问:“什么三十家电影厂啊?”

  “韩叔叫了三十家电影厂厂长来北影厂开会,明天我也要出席。”王盛简略的说了下。

  李晓冉不懂:“全国一共有多少家电影厂?”

  王盛蹙了蹙眉头:“大概……四十家多点吧。”

  “哇!”

  李晓冉抱着王盛的脸就嘬了好几口:“我的男人就是厉害。”

  “晓冉……”

  “嗯?”

  “大蒜味还没消呢。”

  “呀!去死!”

  ……

  次日,九月三十日,清晨。

  北影厂食堂比平日热闹了许多。

  来自全国三十家电影厂的厂长、副厂长们,在韩三坪的安排下,在此用早餐,也算是个非正式的碰头会。

  食堂大师傅特意多准备了几个花样,豆浆、油条、包子、炒肝、小米粥,颇具京城特色。

  偌大的食堂里,各地方言交汇,烟雾缭绕,不少老烟枪边吃边抽,气氛热烈中带着一种微妙的博弈感。

  王盛准时来到食堂,一进门就被这阵势稍稍震了一下。

  放眼望去,多是四五十岁、气质各异的中年男子,有的穿着中山装一丝不苟,有的穿着夹克衫随和务实,有的面带忧色,有的眼神精明。

  韩三坪正穿梭其间,热情地招呼着,俨然东道主姿态。

  “哟,王总来了!”

  韩三坪眼尖,看到王盛,立刻招手让他过去,然后对众人朗声介绍起这位北影厂天骄:“各位,这位就是我们北影厂的青年才俊,盛影传媒的总经理,青年科创奖获得者,王盛!婚庆电影那摊子事,还有马上要播的贺岁剧《家和万事兴》,都是他一手搞起来的!”

  刷刷刷,几十道目光瞬间聚焦到王盛身上。

  好奇、审视、赞赏、怀疑……各种情绪夹杂其中。

  王盛瞬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微笑着向四周点头致意:“各位厂长、领导,早上好。我是王盛,欢迎来到北影厂。”

  “哈哈,真是年轻有为啊!”一位带着浓重粤语口音、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率先开口:“王总,你在南边搞的那个‘私人订制’,可是让我们眼热得很啊!”

  “韩厂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另一位操着老秦人口音、面容清癯的厂长,打趣道:“有这么好的发财路子,也不早点招呼兄弟们?非得等小王总把肉吃差不多了,才叫我们来喝汤?”

  西影厂并不在原先的‘十八路诸侯’里。

  众人一阵哄笑。

  韩三坪也不恼,笑着回应:“老张,你这话说的,以前是条件不成熟嘛!现在有王盛这小子闯出路子,咱们联盟的基础也有了,这不立马就把各位请来,有财大家一起发嘛!”

  这时,一位来自东北、嗓门洪亮的厂长插话道:“老韩,你这回可是闹出大动静了!把咱们天南海北三十家兄弟厂的当家都聚到你这北影厂,好家伙,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召集三十路诸侯,进京勤王呢!”

  他说着自己先乐了。

  这话引得众人更是大笑不止。

  有人附和:“就是!老韩,你这么有本事,能把这公多路神仙请动,咋不去部里当个部长啥的,带带咱们兄弟?把那帮省级电影公司统统干死得了。”

  “去去去,少拿我开涮!”

  韩三坪笑骂着摆手,但眼角眉梢的得意却掩不住:“我韩三坪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能把咱们电影系统自家的兄弟拢在一起,做点实事,给厂里职工找条活路,就心满意足了。部长?那是领导们考虑的事。”

  说笑间,众人对韩三坪的号召力又有了新认识,同时对能搅动风云的王盛也更加好奇,不时有人过来和王盛搭话,问些业务细节或表达合作意向。

  王盛从容应对,态度不卑不亢,既展示了对自己业务的熟悉,也保持了晚辈的谦逊,给众人留下了不错的初步印象。

  早餐在看似轻松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

  韩三坪看看手表,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各位老兄,吃得差不多了吧?咱们移步会议室,泡上茶,好好聊聊正事。如何发财,今天就得议出个章程来!”

  “好!”

  “听韩厂长安排!”

  众人纷纷响应。

  韩三坪目光扫过王盛,微微颔首。

  王盛会意,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跟在韩三坪和众多厂长身后,走向北影厂那间承载过无数重要会议的大会议室。

  三十路诸侯已至,能否顺利“会盟”,构建起那张设想中的全国电视剧发行网络,就看今天上午的这场谈判了。

第90章:北影厂天骄

  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上午九点整。

  北影厂颇具历史厚重感的大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

  椭圆形的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来自全国三十家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或分管副厂长,以及北影厂的核心班子成员。

  烟雾缭绕,茶香氤氲,各地口音的低声交谈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韩三坪坐在主位,面色沉稳,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不怒自威。

  王盛坐在他左手边稍次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以及几页提纲,神情专注而冷静。

  “各位老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韩三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现场的嘈杂,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开门见山,没有过多寒暄:“感谢大家百忙之中,从全国各地赶到我们北影厂,共商大事。今天把大家请来,就一个主题——咱们这些老伙计、这些国有电影厂,下一步该怎么走,怎么才能活下去,活得好,甚至等到电影市场春天再次到来的那一天!”

  他语气沉重,直指要害,瞬间引起了在场所有厂长的共鸣。

  在座的都是电影系统的老人,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与市场经济冲击下的阵痛,厂子效益下滑、设备老化、人才流失、创作低迷,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困境。

  “光靠抱怨等不来转机,守着老本行饿肚子也不是办法。”韩三坪话锋一转,指向身旁的王盛:“幸好,我们北影厂出了个王盛,这小子胆子大,脑子活,带着一帮年轻人,硬是从婚庆录像这个没人看好的行当里,杀出了一条血路,给厂里挣来了喘气的机会,也摸索出了一些市场化的经验。”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王盛身上,比起早餐碰头时的好奇,此刻更多了几分审视和期待。

  韩三坪继续道:“但王盛看得很远,他跟我说,婚庆电影这碗饭,吃不长。咱们电影厂的根,还得扎在内容生产上。可现在拍电影风险大、投入高,怎么办?

  他的想法是,先用电视剧练兵,用电视剧赚钱,养活队伍,更新设备,积累资本,等待时机!

  今天这个会,就是请王盛详细给大家讲讲,咱们这三十一家电影厂怎么抱成团,把这电视剧的路子走通,走宽!”

  王盛在韩三坪鼓励的目光中站起身,走到前方预留的一块小白板前。

  他面向三十多位堪称中国电影行业“封疆大吏”的前辈,沉稳开口:“各位厂长、领导,我是王盛。

  韩厂长过奖了,我不过是赶上了一点运气,做了一些尝试。今天站在这里,是向各位前辈汇报一个不成熟的构想,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为我们电影系统找一条生路。”

  他声音清朗,语速不快,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的方案核心,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依托各厂与当地各级电视台的天然血脉联系,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电视剧发行网络。

  第二,由北影厂牵头,整合、调度三十一家电影厂最精华的制作资源——包括设备、技术工人、导演、编剧等,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电视剧生产。”

  他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大圈,一个标着“制作联盟(北影统筹)”,一个标着“发行网络(各厂属地)”,然后用粗线将两者连接起来。

  “为什么是电视剧?”王盛自问自答:“因为市场需要!全国上千家电视台,每天需要海量的节目内容填充,尤其是优质的电视剧,是收视率的保证。

  而我们电影厂,拥有最专业的人才、最成熟的生产流程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

  用拍电影的资源去做电视剧,是降维打击,能轻易制作出远超一般电视剧制作公司水准的精品剧集!”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看到不少人微微颔首,显然认同这个判断。

  ‘降维打击’这个词虽然没有听过,但结合语境,不难理解。

  “但是单打独斗不行。”王盛语气加重:“一家电影厂,或许能偶尔生产出一两部好剧,但无法形成稳定的供给,也无法在发行上获得最大利益。我们必须抱团!形成一个制作共同体和发行共同体!”

  接着,王盛开始阐述具体合作模式:“制作端,由北影厂和盛影传媒共同成立的制片中心负责。我们负责项目策划、剧本开发、组建剧组、承担全部制作成本。

  各位厂长的厂子,只需要根据项目需要,提供两类支持:一是闲置或可调度的设备租赁,按市场价结算;

  二是推荐或派遣优秀的技术工人、导演、演员参与制作,劳务费用由制片中心支付。

  这意味着,各位无需投入一分钱的现金成本,就能让厂里的设备和人员有活干,有钱赚,保持生产状态和技术水平。”

  这话一出,台下响起一阵低议。

  不用出钱就能参与,这无疑降低了门槛,减少了许多厂长的顾虑。

首节 上一节 68/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