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并不复杂。
松子凉油下锅,小火,等到松子微微变色,捞出备用。
黄瓜丁、玉米粒、胡萝卜丁则是先焯一下水。
沥干水分后,另起一锅,倒油,把葱花煸炒出香气,然后下入黄瓜、玉米、胡萝卜。
盐糖调味,勾芡、打明油。
出锅后,再下入炸熟的松子。
这道菜比较关键的地方在于,不能让松子玉米吃起来水唧唧的。
所以,黄瓜是先切条、去瓤,然后再切丁。
还有就是,松子的成本太高了,是如今社区食堂所有食材里面,单价最贵的。
放到小份菜平价的菜谱上,只能略加一点。
陈舟将炸过松子的油也专门利用起来,算是给松子玉米丰富了一些松子的香气。
精品单炒和小份菜的区别也在于此了。
开店经营总要做出一些取舍。
但顾客们没有什么意见。
要想在饭店里吃盘松子玉米,没几十块钱下不来,到小份菜这,不到二十块钱就有品质相当不错的三菜一汤。
最近几天小份菜的经营,也让陈舟看到了很多新客。
像是附近上班的人群。中午来这里吃个便饭。
新客变成回头客,回头次数多了就是熟客。得走个流程。
今天正好是周二,王猛也过来了,他的时间改到了中午。
王队受邀来品尝社区食堂的小份菜。
至于收到谁的邀请.
“今天松子玉米是新上的,你可以尝尝啊。”
“ok。”
王猛跟店里的服务员小姐姐回答道。
所以,他除了点今天中午自己的饭菜,还单独留了一份松子玉米。
“帮我打包。”
“你还要带走一份啊?”小师妹好奇道。
“算是吧。”王猛点了点头,只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熟客。
炒完菜之后,陈舟也跟这家伙聊了聊。
主要是问了问,后续可能把隔壁也租下来,两个店面一起经营时,还要更新食品经营许可的事情。
王猛一边吃饭,一边给陈师傅讲了讲里面的小门道。
末了,王猛把打包好的松子玉米交给了陈师傅。
餐盒唰地一声,推到了陈师傅的面前。
他眼神示意,要让陈舟心领神会一下。
陈舟当然了解这家伙的意思,他不禁吐槽道:“你这不浪费我店里的餐盒嘛!”
王猛让陈师傅小点声,随口扯开话题:
“我看了,你这是可降解的。”
陈舟笑道:“也真有你的啊,王队。”
碰巧小师妹过来,她看两人聊得热闹,表情更是极其丰富,好奇地问两人:
“你们俩在那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王猛笑了笑:“聊了聊生意的事情。”
“行吧。”小师妹皱着眉走开了。
等到员工餐的时候,陈舟也把那盒松子玉米给赵仪琳端了上来。
“尝尝甜吗?”
小师妹当然知道这盒松子玉米哪里来的,毕竟是她亲手帮忙打包的。
于是在几名同事的众目睽睽之下,用小勺子品尝起来。
“咸中带甜,口味适中。”小师妹评价道。
下午,则是陈舟到废品站捡漏的时间。
这个过程还挺顺利的。
至少比买那口铁锅的流程简单多了。
废品站老板是个爱看书的人,现在已经年入百万。
但他的废品站如果收到什么带字的东西,他还是会扫两眼,不会轻易当成废品。
在陈舟说到一本厨师的回忆录时,老板痛快地给他拿了出来。
“是这个吧,我翻了几页,还挺有意思。”
陈舟拿过那个老旧的笔记本,扉页写着王燊的名字。
这肯定差不了。
陈舟回道:“就是这个,笔记的主人,算我一个老前辈,被他一个亲戚小孩当废品卖了。”
“哦哦,”废品站老板不太关注这背后的故事,“那你收好吧。”
“行,”陈舟点点头,“多少钱,老板。”
“不用给钱了!”废品站老板,甚至都没打算要陈舟的钱。
他随后说道:
“收废纸根本不赚钱,现在都是二手家电,里面的电路板、重金属值个价,纸壳子就是个搭头。”
这老板还真大方,商业机密都往外说陈舟只能出于对等补偿心理,也分享给他一个松子玉米的做法。
“.里面的黄瓜也可以换成豌豆”
废品站老板已经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同样只是出于礼貌,才表现出倾听的样子。
陈舟简略描述完松子玉米的食谱,笑着邀请道:
“有空你来阳光城小区的社区食堂,我请客啊。”
废品站老板,这才来了兴趣。
“兄弟,你要是有什么二手的家电要卖,比如冰箱、冷柜之类的,找我。记个电话再走。”
陈舟于是还和对方互存了一下联系方式。
回去之后,陈舟查看起王燊前辈的回忆录。
人与人之间的明显区别是,关注的点不同。
陈舟就很喜欢看做菜方面的内容,他跳过王燊前辈的生平回忆,找起来厨艺知识和经验。
这时候,系统跳出来一条提示:
【翻看大师回忆录,你收获鱼香肉丝的改良做法】
这还没看到“锅之呼吸”呢,先来了意外收获。
陈舟也简单看了看王燊前辈的鱼香肉丝。
这是一道典型的川菜。
但在京海地区流行的过程中,有了演变与适应性地改进。
传统做法里,是酸甜辣咸鲜的复合鱼香口。
在本地做法里,是小荔枝口,辣味更低,偏向糖醋的变体。
食材方面。
川蜀地区笋丝获取方便,是鱼香肉丝当中的重要食材。
而北方地区,用了更常见,更容易获得的青椒丝、胡萝卜丝。
酱料方面,也有所不同。
多了甜面酱和黄豆酱的尝试。
至此,陈舟先对【大师】这一水平,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技艺上的炉火纯青,在创新上也有独特的见解。
第165章 火候控制半步大师水准,重新出发又来探店了
为什么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陈舟看完了这位前辈的笔记之后,有了新的体会。
老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海边可能多盐,盆地因为湿气重可能嗜辣。
长期以来形成的口味偏好,是有区别的。
那么一道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肯定也会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应改良。
继续往后翻,陈舟很快便看到了锅气技巧的上篇。
这里陈舟直接收到了系统的提示。
火候控制的经验条亮了一大截,一直投入积分,水平一直上涨,几乎把陈舟最近积攒下来的好评分数全部用光了。
但,并没像小说那样,感受到洪荒之力在体内奔涌。
反而是一种通透的觉悟,在指尖萌生出来。
陈舟感觉从这一刻起,火候不再是需要揣摩的变量了,而是如臂使指、信手拈来的技艺。
“我这算是半步大师了。”陈舟心想。
笔记本上的,是科学技巧方面的上篇。
下篇的记载更偏向烹饪艺术和玄学,效果应该会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陈舟还是有点抑制不住,要炒两道菜的冲动。
不过今天因为下午有事要办,陈舟已经和老婆说好,由她来接孩子、买饭了。
以后机会有的是,
无论在家里还是店里,陈舟天天炒菜,也不差这一顿半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