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术,秦宣是没对照他们给的文档的,他们给的文档中规中矩,比如这个问题,只说了血腥画面该如何淡化,如何模糊,并没有把格局拉高。
所以秦宣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过去现在未来,在加整个中华民族,调门不可谓不高。
有人看向那穿军装的中年人,见他面上稍微泛红,沉默不语,就知道已经被说服了,没有了问题。
也是厉害,直接就打消了人家的念头。
“你口口声声说尊重历史,但我注意到个情节,平民竭力保护底片,这个并非真实历史事件,如果上映就会给观众造成历史认知偏差,这算不算历史虚无?”一位带着文艺气息的老者问。
这问题尖锐,回答不好就是驳回的点,因为你没有照着史实,在搞历史虚无。
童钢和张红森微微变了脸色,这问题给的文档里是没有的,想也知道,这些人怎么可能完全按既有问题去问。
在场的人不由将目光投向秦宣,见他正低头思索,也就默默等待。
虽然这里没有激烈的情绪交锋,但句句去带刺,文化人不需要用激烈的情绪去压你,只要把你为难住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秦宣说出这话时。
那老者得意,对其他人道:“虚构不能凌驾于历史之..”
“我们的目的不是让观众记住某个人或某个故事,而是记住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抵抗精神,就如您所说,虚构不能凌驾于历史之上,这点我完全认同。”
秦宣打断了那老者要说的话,再道:“但是艺术加工绝非无的放矢,而是以史料结合了人性血肉,史料就是那些一张张的原始照片。
群像就是浓缩了沦陷区20万的隐形抵抗者,不管是邮差冒死传递情报、戏子暗中救助难民、裁缝藏匿地下工作者,设计这些角色的目的是让观众看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也是让观众看到咱们是个有血性,面对外欺有抗争精神的民族,是为了强化记忆,而非弱化历史,我觉得这才是意义根本。”
这些话秦宣是一口气说完,他怕顿一下,那口气就泄掉了。
已经有人被他的话所感染。
“那你是不是在删动民族仇恨呢,违背了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核心导向?”有人追问。
“我不回避有情绪化的一面,也不否认观众看到也会有悲愤,就像刚才我说过,淡化就会让后人对战争的残酷缺少认知。
但是我们是不是正义的呢?”秦宣一手拍在胸脯上,目光直视在场众人。
在场人一时间鸦雀无声。
“既然我们是正义的,为什么就不能喊血债血偿,难道这不是正义的诉求吗?”秦宣情绪有几分激动。
“对呀,我们是正义的!”这句话在所有人脑子里形成,好似火焰般在燃烧。
“首先我不是在删动仇恨,而是要告诉人们和平是以血换血换来的,而不是你放了只和平鸽,世界就和平了,那只是象征,也是为了告诉人们,不让悲剧在华夏大地重演,我们只是在守护和平。”秦宣补充。
他的话让在场的某些人有些动容,那穿军装的中年男子朝口袋摸了摸,想抽根烟缓缓,却发现场合不对又给放下了。
还有人呼了口气,好像憋的慌,就连童钢和张红森也觉得憋的慌。
只能说这人太能调动人的情绪了。
几位领导调整了下坐姿,神色虽然依然严肃,但举动已经说明了有些被他的话所感染。
“你叫秦宣对吧,说话不要那么激动,稍微平和点。”有位领导压了压手,让他收敛下情绪。
说话有感染力,再加言行举止激动,很容易让人头脑发热,不能理性思考。
“对不起领导,我尽量克制。”秦宣抱歉,克制不住那就没办法了。
不激动点,怎么有激情呢,演讲不就是自己有激情,才能感染别人。
“叫人给他倒杯水吧,还不说来我们这里了,连口水都不给喝的,回去还不说你看领导真小气。”领导自嘲的开了句玩笑,看着很亲和。
在场的人都是笑了笑,原本被秦宣弄的严肃压抑的氛围,轻松了几分。
当然领导让他喝水,目的是让他缓缓,放松放松,别那么紧绷着一根神经,也让其他人也放松放松。
“谢谢领导,虽然我们背后可能会说些闲言碎语,但心里还是敬重的。”秦宣笑道。
这话虽然风趣,但透着真诚,意思是背后或许有抱怨,但心里是爱国的。
“那证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要更加努力才行,没有做到心服口服。”领导和善的看着其他人。
在场的人也都是点头附和。
“是啊,最怕的是口服心不服,那就没法了解人们想要些什么,我们也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所以要让人说话,把真话说出来。”另一位领导也是点头赞许。
秦宣只是起了个话头,他们就聊起来了,这个就跟他的身份不相关了。
很快有位秘书倒了杯茶过来,捧着双手递给秦宣,秦宣礼貌道了声:“谢谢!”
第94章 民族基因
被领导这么一协调,现场气氛变的轻松了几分,大家也都放松了下来。
秦宣喝过水之后将杯子递还给了秘书人员,同时那股激情也被这水浇灭了,领导还是高的。
不过只要他想起来,还是能起来的,没别的,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那就继续吧,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领导让他们继续问。
“刚才他说的确实很动人心,我这一把年纪了,也不免被他说的热血,但咱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有位花白老者对其他人说了下,手上玩转着只钢笔,看向秦宣道:“我观你之前的言论,总是站在很高的角度,民族啊,过去未来啊这些,我们现在就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这位发现了秦宣刚才说话的调门老是起的很高,总是站在民族大义来给他们诡辩,所以他把范围缩小到个人。
其他人都是坐正身子听着,秦宣也是严阵以待,人家不让他调门起高了。
“你剧本里面有个角色,是个翻译官,替本子人做事,还谄媚本子,却对妻儿很温情,是不是在洗白汉奸?是不是模糊是非观?跟你之前说的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是不是两回事?”
他说的是原版王传君饰演的角色。
“那就是您的视角不对了,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很多翻译以及伪职员是在本子的暴力胁迫下妥协,其中少数人目睹亲人遇害,同胞遇害后觉醒。
您说的这个角色是个缩影,您可以换个视角去看,这个角色是不是在揭露军国主义除了杀平民以外,还逼迫普通人放弃良知去沦为帮凶。
我杀了你家人,还要你替我做事,你痛不痛苦?是不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不是更能体现军国主义是个异化的冷血机器?”
秦宣看着那位花白老者,再次道:“这个角色最终是以悲剧收场的,体现的是价值观,任何对侵略者妥协,最终反噬的都是自身,而不是您说的单纯模糊了是非,难道这没有警醒意义么。”
这回答有理有据,也有史料支撑,不像刚才那么的激动情绪化,在场的人不由点了点头,随后看向那花白老者。
此时的童钢和张红森对秦宣更有了信心,这一溜答辩下来,一直都是处于上风,怎么都能给你圆回来。
看来看人还是不能太片面了。
童钢看向几位领导神色,虽然看不出他们表现,但应该对目前的答辩还算满意。
那花白老者神态自若,又开始问:“现在的金陵题材电影有《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这些电影都是从不同视角呈现那段历史,你的剧本没有新的历史发现,在我看来就是重复创作,没有其独特的意义。”
他的意思是有其他影片呈现那段历史就够了,拍摄也是多余。
“我不知道在坐的各位上不上网,但是我上,我可以说算是个老网民了,网上有个现象。
就是对历史的认知差异很大,网友经常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到了问候对方亲属的程度,本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历史,都有人去用侵略者视角去洗白”
秦宣说到这停了下,转而道:“我不是在针对您刚才说的某部电影啊!”
在场的人不由有人忍不住发笑,这停的一下真是神来之笔,本来他们没觉得有什么,正常听着的。
但这一停,就让人联想到了某部电影,以本子视角去反思反战,就算那电影没上映,但他们也都算看过那部电影的剧本,成片都快出来了。
只能说这人太聪明了,故意说网上网民,其实在点名批评,还让人发不起火来。
那提问的花白老者被秦宣这一下整的有些面红耳赤,当着那么多人面可以说算是失了颜面。
谁让他拿那两部电影来举例呢!
“我刚才表达的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下阶级对历史都有不同认知,这个现象就是当下那段历史的幸存者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就是活着的记忆正在消失,才让人有机可乘的去胡乱解读。
而这部电影的视角是以年轻人,普通人的视角去阐述,是受害者,是普罗大众,是不是更接近当代年轻人。
电影是什么?电影难道不是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让年轻观众塑造正确的历史观,让普通人铭记历史,让普通人也有义务保家卫国吗?我不明白还要什么意义?”
秦宣最后一句说的轻描淡写。
给当代年轻人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意义;让普通人也有义务去保家卫国,就足以证明了其意义所在。
有个专家微笑,仰靠在椅背上,幸灾乐祸的看着那花白老者,好似在说,看到了没,这就是意义。
其实他们之间意见也有分歧,要不然也不会让秦宣来答辩了。
都保持一致意见,早给他打回去了,答辩的机会都没。
那花白老者将手中的笔一丢,侧过身子,显然有点生气了。
“说事就说事,不要带有个人情绪。”领导把控会议节奏。
这话说出,在场的人都不由正色了几分,那花白老者只得再次坐正。
秦宣看了眼那位花白老者的名牌,上面只写有名字,并没有写什么来头。
不过看是坐在专家席的,就是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有拍板权的是几位领导。
“这位小兄弟口才了得啊,对历史的认知也是有独到见解,如果放到国际交流上,也是一把好手。”穿着正式西装的男子笑道。
应该就是外务部门了,其他部门都基本提问了,就外务部门没有,且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部门。
“您说笑了,我也就是精通这么一段历史而已,对语言上的认识还很狭窄。”秦宣的意思是自己只会中文。
正装男子一笑,问道:“我这也有个问题,就是你这剧本对本子的暴行很直接,基本没什么掩饰,有可能会引起民间对立,甚至影响双方关系,你有没有预判这种风险?准备了哪些应对措施?”
“不好意思,我并没有预判这样的风险,也没有应对措施。”秦宣摇头。
这回答让在场的人都稍显诧异,这不是常识性的问题么?问的也不尖锐,怎么一下子就答不上来了。
正装男子也是有点不适应,刚才他听这位辩论听的很精彩。
就连童钢和张红森都不由面色凝重了起来,搞不定外事部门,那就有点麻烦了。
几位领导神色淡定,但也有几分意外。
“我很好奇,两边关系的基础是什么?难道不是以正视历史为前提吗?”秦宣反问。
正装男子沉默,这个没毛病。
“我是一名文艺创作者,一名中国的文艺创作者,我拍的电影有史料支撑,有金陵审判的官方记录,是站在真实历史的角度去拍这部电影,反对的是一切侵略战争的普世观。
难道就因为他们民间有情绪,咱们就不拍了吗?他们篡改历史,难道有顾忌我们的感受?”秦宣扫视在场众人。
在场众人也都盯着他,等他再说。
“首先我并没有情绪化,我想说的是这段历史已经刻在民族基因里了,理亏的是他们,要反思的也是他们。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正视历史,这样才是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的基础,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国家,它配谈互信吗?
如果今天他们民间反对我们拍,我们放弃,那明天也反对,那渐渐的是不是观众看不到真实历史所发生的电影了?
真相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我们怕什么,我们只是捍卫真相,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什么错?”
秦宣说的慷慨,听的在场人员又有些激动了。
他们还以为这人回答不上来呢,这不回答的挺好的么,有理有据,热血直冲天灵盖。
“其实外事这个问题啊,不必太过深究,这两年拍的金陵题材也不老少,他们要有意见,就让他们有意见好了。”有人帮秦宣说话。
“但是这种风险是存在的。”
“风险固然有,但是不能因为这点风险就去妥协,这是本末倒置,再说了,咱们拍出来了,把这电影推广到海外,不也收获了国际上一些有良知人的好感,有得有失。”童钢也是适时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