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青屏问道劫缘启
“小师弟……”
陈沐回首望去,晨雾缭绕间青山道君负手而立,松风掠过时他鬓角几缕灰发轻轻飘动。
其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青玉令牌上,眼角笑纹如春水漾开的涟漪:“看来这青玉令终是寻到主人了。”
“说来实在侥幸。”
陈沐垂首时,一缕晨光恰好穿过竹叶间隙,在他素白道袍上投下细碎金斑。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令牌边缘的潮纹:“若非最后那盏茶汤映出在下倒影与周遭景致有悖……”
“噫!”
青山道君突然抬手,一枚松针悬停在陈沐眉前三寸。
那松针通体流转青芒,针尖竟凝着半滴将坠未坠的朝露:“你看这滴露珠,在凡人眼中不过是水渍,于修士却能观天地气机流转。”
他指尖轻弹,露珠坠地时竟发出玉磬清音:“师尊设的试炼亦是如此,若道心未至,纵使真相近在咫尺,亦如雾里观花。”
陈沐闻言心下微动,旋即稽首一礼道:“多谢道君指点,陈沐受教了。”
“既入师门,何须拘礼?”
青山道君又问道:“还不知小师弟名讳?”
陈沐拱手回道:“师弟俗名陈沐,道号灵源。”
“灵泉涤心,源启万象,不错,不错……”
青山道君笑着点了点头,而后转身示意:“灵源师弟且随我来吧,我带你先安顿下来。”
陈沐自无不可,当即起身跟上。
二人沿着石阶自另一小道蜿蜒下山,一路绿意盎然,陈沐不时抬眸远望,只觉山远天阔,神朗气清。
一方洞天能如真实界域一般,也唯有仙君才有此等能为了。
片刻后,陈沐眸光轻闪,低声询问道:“敢问师兄,不知师尊门下现有几位弟子?”
青山道君不假思索地一一道来:“四师弟、六师妹,八师弟,九师弟,十师妹……若再加上你我,正好七人。”
长生道人先前言及青山道君排行为三,如此算来,自己又当是排行十一。
陈沐缓缓点首,若有所思道道:“这么多师兄师姐,可都随师尊在此洞天修行?”
青山道君突然朗笑,震得周遭云雾翻涌如沸:“灵源师弟可是不愿在师尊眼皮子底下修行?”
一语道破心中事,陈沐也没有急忙否认,反而坦然轻笑道:“让师兄见笑了,师弟一向自己修持惯了,骤然有所改变,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青山道君故意皱了皱眉:“师弟若是这般想,难道就不怕恶了师尊?”
陈沐正声道:“适才师尊有言留下,让我明日携真我面见,想来是不愿师弟说假话……”
“哈哈哈!”
青山道君脚下一停,侧首望来:“你能谨记此理,想来师尊定会满意至极的。”
言罢,他又继续方才问题回答道:“你且放心,不想在师尊眼皮子底下修行的师弟师妹们比比皆是。”
“就比如四师弟、六师妹二人,他们早年间结为道侣,现下就在沧溟峰玄荇宫一并修持。”
“再着就是八师弟、九师弟,他们二人是孪生兄弟,同样于沧溟峰共居一宫。”
“只有十师妹与师兄我,尚留在抚元洞天,安稳修行。”
“至于师弟你,师尊的意思是在你突破之前,便先留在此间修持,待突破之后,任你是开辟洞天,还是去往沧溟峰,都随你的意……”
原来早有商议……
陈沐稽首一礼:“有劳师兄解惑。”
青山道君皱了皱眉,似在责怪陈沐仍是太过客气,而后摇头一笑,又一次迈出步伐。
陈沐自然跟上,只是心中仍有疑惑不解,眼见路途尚算漫长,他便又出声问道:
“青山师兄,不知浮云界的道果何解?”
虽冠以浮云界之名,但他的问题本意其实就是道果何解。
当年在太玄界时,陆英灵真只与他讲了“上中下”三法成就道果一说,道果究竟为何,显化道果之后又如何修行,他还一概未知。
彼时还想着等魔劫之后再与平阳、虚云等真君请教一番,可眼下来看,他也正好与青山道君道出疑惑。
“所谓道果,通俗来讲便是大道之果……”
青山道君神情同样逐渐肃然:“可其实每个人对大道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也只能与你叙说一番,具体能否为你解惑,或者对你有利,还需看你如何作想。”
“师弟明白。”
青山道君点了点头,缓缓言道:“道果,非采天地灵粹所能得,乃将百年修行、千般因果、万种红尘,尽数熔铸为先天一点灵光。”
“譬如蚌孕珠,必先纳沙砾之痛,蝶破茧,须忍蜕骨之劫……”
“而当我等修士对大道有所感悟之后,便会显化道果,待到那时,周身三百六十处窍穴皆会映现平生因果画卷,若想更进一步,则需斩灭其中虚妄。”
“能斩尽虚妄者,方见真如,也就是成就那真仙之境……”
满山之中,晨雾终是退散,一缕明亮天光照下,浸染漫天朝霞。
陈沐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垂首不再多言,于心中默默推演印证起来。
而见他这副神情,青山道君也没有出声打扰,闷头继续带起了路,甚至逐渐把脚步放缓……
半个时辰后。
二人行至半山腰,青山道君轻咳一声,陈沐立时醒转。
抬眸望去,只见一道斜月状的天然洞窟嵌在峭壁之间,洞口覆满青苔的古松斜刺而出,老根虬结如龙爪,生生抓裂了半片山岩。
数之不尽碗口粗的枝桠向云海探去,针叶上凝着经年不散的寒露,每逢月圆便滴落成珠,在崖底积出三丈见方的玉髓潭。
而洞府石门早被藤萝覆满,仅余两行斑驳的符咒悬在门楣,依稀可辨“青屏”二字。
门内甬道蜿蜒如蛇蜕,两侧石壁嵌着北斗七星状的萤石,青光流转间照亮壁上剑痕,深者入石三寸,浅者仅如发丝,似是多年前曾有剑修在此闭关时随手刻下的残招……
“这里是……”
虽然稍显荒芜,但此处怎么看都不像是无主洞府。
青山道君收起眸中的回忆之色,袍袖一挥,眼前洞府顿时青光闪耀,不出数息之间,便已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妥妥当当。
他伸手一招,将那斑驳符咒拿到手中:“多年不曾来人,此处倒是荒废了许多。”
他侧首看向陈沐,解释道:“抚元山洞府有限,除去四师弟、八师弟、十师妹他们的,便只剩下眼前这处‘青屏洞’尚可容人。”
“此处本是归二师姐所有,师弟若是不嫌弃,便先在此将就一段时间,待你突破至真君后,便再行开辟或者搬出此地。”
“二师姐?”
先前青山师兄可没有言及二师姐……
陈沐没有多问,拱手道:“何谈嫌弃?多谢师兄操劳了。”
青山道君摆了摆手,笑道:“那就先如此,等你明日面见过师尊之后,我再将一应所需之物给你送来。”
看来在抚元洞天,一介道君也需亲力亲为。
“有劳师兄。”
青山道君转身而去,随性灰发飘扬而起,可与最初之时有所不同,现下怎么看,都隐隐带有一股忆往昔的哀愁之感……
陈沐凝然片刻,正要回身入洞,忽闻鹤唳声起,便见一道素影自云霄垂落,却是一只雪白灵鹤。
白鹤振霜翎而下,翅尖掠过松针时溅起青玉碎响,双足点枝的刹那,虬曲老干竟如碧波轻漾,千年古松仿佛忽然活转过来,似在迎接着它的到来。
陈沐双目一凝看去,偏巧鹤首微侧,一双琉璃珠似得眸子映着流云,与他四目相对。
“你是何人,平常怎没有见过?”
白鹤开口,嗓音却是仿若小女孩一般。
陈沐心下暗凛,只因眼前白鹤竟给他极大压力,显然是境界道行超出他不少,至少也在五阶真君之境。
“在下新拜山门不久,敢问道友是?”
白鹤闻言却不再开口了,一双眼睛转了又转。
霞光自穹天斜照,将一人一鹤的影子投在云幕,恍若上古仙人留下的水墨残卷。
陈沐双眉微蹙,正要再开口试探,白鹤却抢先一步振翅而去,鹤唳清越穿云,尾音尚在层峦间回荡,白影就已化作天际一线。
崖畔松风骤紧,满树碧涛簌簌应和,仿佛方才灵禽栖止处,犹悬着惊喜非常的未言语……
陈沐神色不动,稍稍摇了摇头,转身步入青屏洞府。
洞府不大不小,五脏俱全。
他没有多加审量,而是直接进了静室之中,寻了蒲团落座。
明日辰时,抚元仙君正式面见于他,想来是要指点迷津。
可其还有个前提,让他携真我而去。
何为真我?
恰似千年古潭底那枚不随月影晃动的玉髓,凡人见水中倒影便以为真,修士见元婴出窍便称本相,实则皆如寒潭表面浮冰尔。
总的来说,其义太过笼统,具体该如何解释都有三分道理。
可若是算上他与抚元仙君,那方向或许便只剩一处,便是让他以一个真实的自己前去……
此时说来简单,但却与他不怎么适配。
他身负天大玄机,难不成为了在此处修持,便将其全盘托出不成?
此事绝不可能!
所以在明日面见对方之时,还需格外把握好那个度……
……
翌日一早,晨雾重新笼罩起整个抚元洞天,少许金光充斥其中,让此方天地平添了几分生机盎然。
陈沐踱步而出,崖畔风声呼啸,他深深吐了口气,继而纵身而起,朝着峰顶飞去。
未有多时,他便回到了昨日妄境之处,本是消散不见的竹篱小院又重新显现出来,且门扉洞开,不见香炉、奇树阻拦。
“进来吧。”
竹舍内有苍声传出,显然抚元散仙心有所察。
陈沐大步迈入,走进竹舍之中,一眼便瞧见了在炉边盘坐的灰衫老者。
“弟子陈沐,拜见师尊。”
抚元散仙目光扫过,唇边扬起淡淡笑意:“如何,这一夜时间,可让你寻到了真我?”
他虽是询问,但语气却丝毫不显追迫,好似任由陈沐回答,无论是答到何种程度,总有相应结果向后进行。
陈沐理顺袍袖,正容回道:“我即是真,不曾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