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仙尊 第644节

  闻得此言,抚元散仙稍有皱眉,不过仍是点了点头,正要开口回复,却见陈沐继续说道:“只是有一处需要与您提前说个明白。”

  “但说无妨。”

  “吾与一位真仙有怨。”陈沐一字一顿:“想来是不死不休……”

  抚元散仙静静的看了他两眼,眸中忽有星河流转,抚掌大笑,高声道:“好,甚好!”

  他现在突然明白,为何云澜师弟点名要他将此子收入门下,原来是有这么一层关系。

  陈沐对他的反应颇为讶然,只是面上不显,仍自说道:“若是山门意欲避险……”

  不等他把话说完,抚元散仙便拂须笑道:“区区一名真仙,还不足以让我碧落潮生阁心生退却。”

  “至于老道我,更是走上绝境之散仙,终有一死,别说是一真仙,就是仙尊又有何惧?”

  他不怕陈沐身负大因果,反而希望因果至深,如此也能愈发给陈沐动力,好让其高歌猛进,或可在他的有生之年,成就真仙之境……

  旁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他棋差一招,渡劫失败沦为散仙后,真仙之境便成了他余生执念。

  可自己是再不可能有着机会了,于是他便将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

  这也是他为何能够在万余年中,教导出了四位道君,六位真君的缘故。

  只可惜或许是他催促过紧的原因,相继渡劫的大弟子、二弟子皆未能功成。

  其中二弟子侥幸转为散仙,却深感有愧,主动散去道果仙基,轮回投胎而去。

  而大弟子更是刚烈,明明有着转为散仙的机会却不去选择,最后身死道消,死在了飞升劫之下……

  接连经历了两位爱徒的陨落,让他再不敢过度干预弟子的修行。

  可奈何心中执念之所以称作执念,盖因无法压制,且随自己渡劫愈发艰难,说不定便会死在下一重三灾九劫中的情况下越发强盛。

  青山便是感念到他的这份急切,才一心留在此方洞天日夜修持,不敢有丝毫怠慢。

  但渡劫之境又岂是苦修便能圆满的?

  他不曾言明的是,青山的天资终究还是差了一些。

  若假以时日,其或许能够勘至圆满,但是想要在他下一重劫难来临之前有所成就,难难难……

  可是陈沐不一样,其在元婴之境便显化出了道果,一旦突破至真君之位,道果得大道之韵进一步催化凝实,优势将更加明显!

  叩玄关、坐忘尘、历昙华,问道三关,每一关或许都将以数倍乃至十倍之速掠过。

  三花、五气、混元,道之三境,每一境又能拦其多久?

  浮云界曾有最快成仙之记录,是为一千三百余年。

  他却有自信助陈沐,将此记录缩短至千年以内……

  ……

第878章 月魄篆经 松涛鹤唳

  竹舍外垂云漫卷,八卦炉离火吞吐七色。

  千年成仙,非是空谈。

  不过如今尚只是刚刚起步,与其谋划思忖太多,不如先为其着重考虑一下问道之境的具体方向。

  抚元散仙广袖垂落丹墀,眸光闪烁沉吟了半柱香光景。

  忽见炉底坎水蒸腾,与离火相激迸出先天卦象,老道心有所觉,霜眉微挑:“且将道果显化。”

  陈沐不觉其他,闭目跌坐青玉蒲团,紫府内骤现涡旋。

  但见虚空中水光流转,雾气里浮现出尺许鼎器。

  三足如虬龙探渊,双耳似玄鸟振翼,鼎腹隐现坎卦之形,泽水纹自鼎口垂落,竟在竹藤地面凝作九曲流波。

  “善!”

  抚元散仙广袖轻震,引得炉火倏然沸腾。

  “青玉为骨,玄纹作脉,鼎成坎象而孕造化,此乃古籍所载之先天道器!”

  “汝能将道果显化为此,可见走的是无上大道。”

  除却一些特别之人显化特别道果,多数修士的道果皆为物象或者器状。

  物象即是山、河、火、雾、树等等天地灵象,具体优劣之分十分模糊,单是山之一象便有上百种不同分支。

  而器状相较于前者,就要好分辨一些。

  无论五行何属,或剑或旗或矛或箭,显化此等道果之修,多是锐意过人,擅长攻伐之人。

  而或炉或壶或鼓或葫等道果,便多是于某一方面出众之修所显化。

  至于像尊、钟、鉴、鼎等道之重器,就绝非一般之道可以显化的了……

  抚元散仙指尖抚过鼎身水纹,似能触及实体,但见万千涟漪倒映星斗。

  “以水德入道,先天道韵浑然天成,又显化此等统御水泽之鼎……”

  他眼底流光翻涌,终是捻须长笑:“若不是知你为外界之人,老道怕是会将你误认为上古共工氏传人。”

  共工,乃上古水神,于浮云界亦有后人传承,只是近万年以来青黄不接,逐渐退出了浮云八大宗族之列。

  此代之中,倒是有一个后人颇有声名,传闻其所显道果,便是一面碧泽玄鉴,亦有重器之名,同为无上大道。

  “就是不知,若与吾这个徒儿相比,孰胜孰负?”

  抚元散仙微微一笑,广袖轻扬,指尖忽绽千重碧漪。

  但见水光流转间,三尺青芒自虚空凝结,化作游蛟形态悬于空中。

  那蛟首尾相衔处隐现“坎”字古篆,周遭霜雾凝成细密符纹,正是一道极佳的五阶水属道痕,唤作“碧水凝玉髓”。”

  陈沐心下微动,眼中精芒闪过。

  一旁案上茶盏无风自颤,盏中清露竟随玉髓清气凝成八瓣莲纹,彰显着此道痕的不俗。

  抚元散仙见状弹指轻点,茶盏立时复归平静,只余袅袅残香中传来龙吟余响。

  “此道痕为吾早年收藏,是以北冥玄冰淬炼千年为饵,于三重天上垂钓而得。”

  “原意是想以此道痕,来助你成就水元道基,突破至问道之境。”

  抚元子广袖覆住道痕,碧蛟霎时缩作寸许冰晶:“然今日观你大道底蕴,若再以此道痕为引,多少有些浪费你的天资……”

  话音刚落,亭外松涛荡漾,吹动竹窗阵阵。

  陈沐挥手收起泽鼎道果,眸中稍有了然:“师尊是想让弟子亲手垂钓五阶道果,从而最为适配……”

  抚元子抿唇一笑:“看来你已经知道了此间差异。”

  陈沐点首道:“来时听长生道友谈及过。”

  “长生没有说错,此道痕确为佳品,可终究于你少了一分天定之缘,且非只于此……”

  抚元子忽将冰晶挥袖收起,场中水炁陡然一消。

  “问道三关玄妙非常,就拿第一境来说,此境名曰叩玄关,修士以元神为引叩击天地玄关,演化九重因果,每斩一重因果,紫府内便生就一道道纹。”

  “古籍所载,‘玄关九叩见真如,三花聚顶玉京寒’,分别象征着问道境第一关以及道境第一阶之极致。”

  “其意无非表明,斩去九重因果,方为真如大道。”

  “然而七成修士止步于第三叩,便因种种原因匆忙选择渡过,直接进入到下一道关。”

  “此举固然迅疾,可代价却是损耗自身潜力,三叩而进境者,还从未有过成仙之说。”

  “再就是坐忘尘、历昙华,皆与叩玄关大同小异。”

  “坐忘尘须入尘世历百世轮回,每历一世便多一道红尘锁,待百锁尽断时,方能直见‘真我’。”

  “历昙华则须挣脱光阴茧……”

  “三关之艰难,难倒了千古真君,难免会有不如意之处。”

  “就是老道,也在坐忘尘、历昙华两关中都有所保留,前者因寿限之因而未满百世,后者则不敢直面天道诘问……”

  言至此处,抚元子深深一叹:“或许正是因为这两处缺陷,方使老道渡劫不成,从而沦为绝境散仙……”

  此时的陈沐早已听愣。

  原来问道之境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原来化神之境还能未满道行便匆忙进阶?

  他稽首一礼,衣袂间金辉明灭,抬眼清声道:“师尊之意,是要弟子……三关尽至天道极数?”

  此言一出,抚元子收回心神,淡淡一笑道:“怎么,汝可是不愿?”

  陈沐缓缓挺身,形如青松翠柏,眸间神意前所未有的澄澈深邃:“弟子,求之不得!”

  寻常真仙,不足以让他脱身泥潭,也不足以令他率性而为。

  他要做,便自然做那绝顶天仙!

  “哈哈哈!”

  “善,大善!”

  抚元子转身朗笑,足足笑了数息功夫,方逐渐平静下来,踱步走至窗边,负手望天。

  “老道我,可比你还要求之不得……”

  真仙之境,早已不是他一人之念。

  海晏、青屏,他对这两位弟子的喜爱、愧疚,如今皆已尽数融入其中……

  他喃喃一语,继而回首看了陈沐一眼,似像与他解释道:“吾意非是随想,你既得如此底蕴,又以元婴之境显化泽鼎道果,合该效法上古之修,尽力叩绝三关。”

  陈沐点了点头。

  “不过在此之前……”

  抚元子目光炯炯,似能探遍陈沐所有气机:“你原先功法颇为精妙,可境界有限,道韵戛然而止,却是不再适合继续修行下去。”

  他广袖一抹,掌心顿时浮出一枚水玉雕琢的简牍。

  陈沐眸光浅动,但见简面游动着九重篆纹,似有万顷沧波在方寸间涨落,耳畔还隐隐传来潮音。

  抚元子指节叩击玉简,刹那间月魄寒芒自简中迸射,整座竹舍四壁皆映出碧海青天虚影。

  “此乃《太阴月魄潮生篆经》,为我潮生阁水德真仙传承,以周天月相为纲,引四海潮信为脉……”

  他话音未落,玉简上的篆纹忽作银鳞游动,凝成二十四道潮痕。

  “一重境界一重劫,自此法中的‘初澜境’至‘归墟境’,需历经六合潮劫。”

  “且寻常水法主柔守,此诀却要你掌月相圆缺之变,以及潮汐生灭之理。”

  “月满时当如钱塘怒潮摧山裂石,弦月时则化曲江暗流蚀金销骨……”

  陈沐凝神静听,一一记在心中,同时举眸观简,忽见篆纹又化作玄龟负图之相。

  抚元子并指虚点龟甲星图,言道:“此诀最妙处在合天罡地煞之数,三十六主脉暗合周天星斗运转,七十二支脉应地煞潮汐涨落。”

  “待你修至‘天潮境’,也就是问道化神之阶,届时举手投足皆挟四海之力,纵是真龙布雨亦难压过你的浪头。”

首节 上一节 64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