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84节

  ‘圆华师叔本来已经踏足第五境,但战乱连连,根本没有可以静心闭关的地方’

  ‘他又不愿走明教发泄魔性的路子,日积月累,自然容易走火入魔。’

  ‘如今我已经入主宋州,天鼓寺的德正住持的人品也值得信任,是否可以找个机会,在这里推广龙珠和新法?’

  思绪百转,在外只是十几息功夫。

  穿过孩子们读书的学堂,很快李存孝就见到了净月师太以及天鼓寺的一干高层。

  除了德正,达摩院首座道元、戒律院首座道清、药王院德聪和其弟子圆参同样在列。

  至于罗汉堂首座德明,却是躺在一张胡床上,双脚膝盖以下,空空荡荡,气色也不太好。

  “李师侄,你前日给我的那张丹方,实在精妙!我回去之后两日不眠,才窥得其妙,你看此处调候变化.”

  德聪一看到来人,立刻蹦到面前滔滔不绝,吓得一旁的两位首座上前扯住僧袍,低声怒道:

  “德聪师弟,不可无礼!李师侄李使君他”

  “无妨,各位都是我的长辈,不必拘束。德聪首座痴爱丹术,我亦知之,谈何冒犯。”

  德聪哼了一声,两位首座这才讪讪收手。

  战事之中,丹药尤其贵重,丹师更是稀少,梁国的人也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药王院自德聪首座以下,大都安然无恙。

  但其他几院,或者应对妖魔,或者遭遇巨寇兵匪,都死伤不小。

  令李存孝感到欣慰的是,多年不见,德聪依然是那个纯粹之人,反而不像其他人那般,因为身份变化而变得生疏。

  “净月师太,别来无恙。”

  “李施主”,老尼起身行礼,僧帽下是盖不住的银丝,面容也肉眼可见地苍老。

  太平时节养育孤儿尚且艰难,更不用说战乱年月,纵使净月师太耗竭心力,卑田院中冻死饿死病死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还是天鼓寺来了之后,有了德聪在,情况才好了一些。

  “都坐吧,今日来是有事与各位商议。”

  李存孝坚持之下,德正与他一同坐了上首。

  他开门见山道:

  “奉陛下旨意,明日我便要带兵出征。”

  “城中政务,依旧交由白刺史打理。”

  “至于卑田院,我的意思是要投入钱粮,扩大规模,吸收孤儿。”

  “针对不同年纪的孩子,派老师教授不同的内容,如算数、文法、匠造等等。”

  “不仅要让他们活,而且要给他们一技之长,如果有武学天赋出众的,也可以从军。”

  “这件事,由李光义代我全权处理。”

  说罢,李光义自然地从李存孝身后走出,笑着朝众人拱一拱手。

  “在下忝为宋王麾下司马兼典军,若是天鼓寺僧众有意从军,也可来找我。”

  说罢,便又退了回去,不再言语。

  净月师太倒是没什么意见。

  眼下的年月,孩子基本可以等同于负担,只要给一口饭就是菩萨心肠了。

  别说李存孝还愿意找人来教手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儿一样的好事。

  当然,有所舍必有所求,这些孩子长大了,必然要为自己得到的馈赠付出忠诚。

  不过,忠于李存孝这样的人,难道是一件坏事吗?

  再说了,如今的形势摆在那里,就算想拒绝,也是做不到的。

  “大王有慈悲之心,贫尼在此替那些孤苦孩童谢过大王。”

  “师太德高望重,是我尊敬的长者,天鼓寺的各位也是如此。日后城中事务,还要你们多多帮衬。”

  李存孝满意一笑,之所以特意找人来商量,说白了还是看上德正、净月师太这些人在宋州的影响力。

  龙甲军再是纪律严明,要取信于民也得有一个过程。

  有人背书,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时间,让此地快速转化为他的忠诚领土。

  “我看几位首座,都有伤在身,寺中可是缺少丹药?”

  李存孝感知了一番几人的气息,不等回答,伸手一抓,虚空之中,灵气从无形化为有形,如同漩涡般快速旋转。

  众人都被这一手惊得说不出话,德正更是心头一震。

  ‘对于天地灵气拿捏得这么轻松,果然,李存孝已经是宗师境界!’

  不出盏茶功夫,几枚丹药凝结成形,李存孝一挥手,天鼓寺众僧包括净月师太眼前都多了一颗丹药。

  “一点心意,献丑了。”

  众人面面相觑,虚空成丹的本事实在太唬人,短时间内竟然谁也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德聪第一个带头服了丹药,其他人这才一个接一个跟上。

  一时间,精纯的灵力在房间中逸散开来,效果最为明显的,却是净月师太和罗汉堂首座德明。

  前者满头银发肉眼可见地转黑,脸上皱纹都抚平不少;后者则是裤腿蠕动,两只新生的脚掌从裤子里长了出来。

  德正见此一幕,已经有些说不出话来。

  只能在心中开解自己,毕竟是丹道圣手太乙真人的徒弟,有此表现也实属正常才怪啊!

  虚空之中,化无为有,简直是罗汉神仙手段了!

  “住持,如今我王府中尚缺一长史,不知您是否有意?”

  李存孝笑眯眯地喝了一口茶,补充道:

  “当然,天鼓寺的事,我不会干涉。”

  “实在是人才难寻,您又是当打之年,出来做官,对宗门,对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李师侄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岂有拒绝之理。”

  德正思考了片刻,到底是没拒绝。

  眼看大秦就要收回中原,有熟人照拂,那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他心中也明白,这个王府长史的位置,其实只是相当于客卿供奉一类。

  毕竟李光义都兼着文武职分了,哪还有他插手的地方?

  不过是借他和天鼓寺的名望用一用罢了。

  相应地,李存孝也会为天鼓寺提供丹药,寺中弟子若是投军做官,也能得到关照。

  你有资源,我有人,合则两利。

  谈妥了这件事,李存孝没有久留,又去飞虎镖局看了一眼。

  自从他回到宋州,“飞虎镖局和宋王有旧”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许多有心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此处。

  上次和镖局众人重逢欢聚之后,张力士曾经悄悄找到李存孝,委婉地表示自己对现在生活已经很满足,并不想受到太多关注。

  李存孝本来还想着提拔下故人,也在军中挂个闲职,但也明白老人的顾虑。

  人情这种东西,越用越少。张力士不愿用师徒情谊换取富贵,同时,也大概是厌倦了战乱纷争。

  如今镖局四周,都有龙甲军的精锐专门暗中保护,免得闲杂人等打扰了张力士一家的生活。

  李存孝来,也只是隐去身形,在天上看了一眼。

  嘱咐弟弟时不时来看望并留下一批丹药之后,他便径直出城,来到中路军大营,击鼓升帐。

  该说不说,河东藩镇出身的这些牙兵虽然凶残,但结阵操演并不敷衍,一刻钟内便已经集结完毕。

  看着校场里整齐肃杀的阵列,李存孝这才满意,转头看向点将台下的六位太保。

  李翼圣并不跟随大军出征,应该说,没人知道他现在在哪。

  李翼圣和朱全忠,现在就像是在捉迷藏,就看谁先发现对方。

  一旦其中某人身死,那么活下来的大宗师,将会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

  而六位太保看着点将台上意气风发的李存孝,一个个也是心情复杂。

  曾几何时不被大家放在眼中的老十三,如今已经成为老大、老三之外的第三位封王,修为上更是以宗师战力碾压众人。

  就算当初再怎么看不顺眼,如今却不敢流露出半点小心思,生怕被李存孝抓住小辫子,杀鸡儆猴。

  不过这些人的担心纯粹多余,李存孝如今的心思都放在进攻徐州上,才懒得管他们。

  宗师境界摆在这,收拾几个七境武者,分分钟的事。

  李存孝自己带了一万四千军队,在宋州留下八千,驻守各地要道。

  六个太保麾下名义上各领一军,实则因为连番征战,都不足万人,加起来拢共五万左右。

  因为宗师的存在,攻城时大军压境未必有精兵好用。

  因此进入徐州之后,他直接将兵马分为三路,三面包围彭城,截断守军退路。

  他自己则带着四千御龙直和六千龙甲军,急行军直扑正面。

  沿途州县,看见大秦旗帜,几乎是望风而降,偶有顽抗,也很快被镇压。

  如此只用了七日,李存孝便已经来到彭城外十里处。

  安营扎寨,派出斥候打探,准备打一场硬仗,

  结果出人意料地是,此地守军已经先行撤离,人去楼空,只剩一堆老弱病残。

  在城中查探一番才知道,葛从周知道秦军要来,早就开始打包行李。

  李存孝和此人交过手,猜到对方大概率是有分身在外,一听到风吹草动,立刻开溜。

  “若是继续带军出动,人数众多,反而拖慢速度。”

  李存孝当机立断,带着一千能结阵飞行的应龙军先行,其余诸军随后。

  如此两日之后,终于发现了梁军经过的痕迹。

  第三日的中午,于一处山谷外,发现了梁军人马。

  一车车牛马上,赫然满载着金银和各种天材地宝。

  而领头的大将,双眼白多黑少,俨然便是葛从周!

第361章斩杀鬼子母

  嘎吱~嘎吱~

  满载的马车发出不堪重负的声音,在泥土中碾压出深深的车辙。

  牙兵们神情紧张,握紧了刀剑,也有人趁着周围无人注意,悄悄将手伸向马车中的财宝。

  针尖似的瞳孔转动,清楚地看到这些小动作。

首节 上一节 484/5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