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叹息:“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我意识到我对这个宇宙的认识似乎出现了缺漏。”
丁仪紧追着问:“你把你的这个分身派那么远干什么?”
罗清解释道:“该分身的主要目的是拦截第一舰队救出云天明,次要目的是威慑三体星系,迫使三体文明退兵……我料想到他可能会在三体文明手里摔个大跟头,但我没想到他连第一舰队的面都没看到就直接失联了。”
“你没给恶清说过四维空间碎片的事情吗?”
“说了。”罗清幽幽一叹,“但我刚刚说了,这个分身,是我自身斩下童稚恶念的存在,本身玩性极重,尤其是在脱离了我的掌控范围之后,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他。他瞧见那四维空间附近出现的空间气泡,不顾我的劝阻直接就冲进去了。”
“重点不是你的分身不听话,而是奥尔特云内会出现四维空间。”丁仪站起来,在房间内来回渡着步子。
罗清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不不不,老罗,你恐怕被我误导了。”丁仪的脸色并不好看,“我们可能被吞食帝国给忽悠了,四维空间很可能是广泛存在于这个宇宙中的,而不是被吞食帝国制造出来的。”
罗清问:“可你不是说,四维空间需要进行大量供能才能保证不会蒸发消失吗?”
丁仪挥手:“不,还有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如果一个四维空间大的离谱,那么它就可以经受住漫长的蒸发而持续存在,恐怕这才是真相。”
罗清:“那么……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四维空间呢?”
丁仪看着罗清:“这件事情或许应该是我来问你才对,你应该是有答案的,你可是和真理祭坛的排险者交谈过的。”
丁仪重新坐回了草蒲上,他取过锤子,抚摸着锤柄,如同在抚摸一只小猫一般,眼睛却一刻不眨的盯着罗清。
罗清:“……”
罗清苦笑:“我确实通过排险者获取了这个世界一部分的真相,比如宇宙的起源之类,但是我确实对高维空间一无所知,要知道四维空间结构和更高维度的空间结构先前一直只处于数学概念中。因此前去获取真理的科学家们,从来没有人问过关于高维空间的问题,我也没问过。
我通过排险者获得了宇宙简史,了解到了宇宙诞生之后的变迁,但排险者很敏感,他在讲述宇宙简史时,背景是直接架空在三维宇宙空间当中的,并没有主动给我提及高维空间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丁仪叹气,“不管怎么说,都是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假设其他四维空间的存在,恶清失联的责任,一半在我。”
罗清则说:“这个责任不必揽在你的身上,是我自己没有做好万全防备,我在跟着远征舰队穿梭巨环时,其实也和善清的魂魄进行了连接,同步了他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吞食帝国的四维空间确实是吞食帝国一直在进行供能才能存在下来的,这也加深了我的刻板印象。不光是你,我也没能想到还会有四维空间存在。”
丁仪哀叹一声,抱着锤子没有说话。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两人对视一眼。
两人继续沉默。
最终还是罗清打破了这份安静:
“在恶清失踪后,我将我的神念搓成了线形,随后这条神念长线直接以光速朝着恶清失踪的位置甩了过去,一个月后,神念抵达了恶清失踪的点位,随后我开始反复扫描那一片空域,最终找到了疑似导致恶清失踪的空间气泡,这些空间气泡应该就是那些四维空间的入口了,我的神念直接探了进去。”
丁仪问:“然后呢?”
罗清给了一个形象的回答:“神念是一根细长的影子,正在反复横扫一个立体的房间,我的神念除了能勉强看清房间内的轮廓形状对其内部的构造和空间一无所知。”
丁仪的脸色并不好看:“就是这样的,它们高一个空间维度,假设一个二维的罗清所释放的二维神念肯定也是无法探知到三维的我们的,只能在平面上无限延伸。”
“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想了一些办法。”罗清又说。
“我在摸索那个四维空间结构时,也渐渐找到了一些规律,又结合数学上的四维空间理论,尽可能的让我探出去的神念编织成四维结构,拥有了一些四维空间的特征……这用了我几乎两个月的时间,我形成了一颗四维神念超球体。
在我将四维神念超球体完全吃透之后,已经发现四维神念可以10倍光速的速度进行延伸了,我趁机开始重新寻找恶清,超球体组成的神念在那个四维空间中四处滚动,……然后我隐约探知到了一个环状结构,像一粒戒指,但下一刻,我的神念就完全断开了。”
“又断开了?”
“是的……在我的感知中整个四维空间都消失不见了,仿佛坠破了虚空,从此之后,我再也没能找到任何恶清的任何痕迹。”
“这宇宙怎么越听水越深了……”
丁仪仔细咀嚼着其中的信息,一旦开始畅想那四维世界广袤的空间维度,顿时感觉自己手里新锤子也不香了。
罗清这才对这个锤子表达出了疑惑:“丁仪,你的这个锤子是?”
丁仪挤出了一个笑容:“你应该还记得善清的白鱼剑,那种白矮星结构的物质组成的剑。”
罗清说:“我记得,但你这个锤子可不像,它的质量是正常的。”
丁仪单手挥舞了一下锤子,说:“这就是技术的魅力了,这个锤子的表面是突破了电子简并压的致密原子结构构成的,只铺了一层原子,锤子的内部是一个力场发生器,是维持致密原子结构的根本。该技术来源是三体文明给我们的分子级力场发生器,但被我用宇宙大一统理论公式推演到了原子级。
内部还有一个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发动机,用来给立场发生器提供能源,需要通过锤柄的位置来定时输入消耗的核燃料。它的表面是绝对光滑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目前人类最坚硬的物质。
——我本来想搞出一个致密原子核结构,突破中子简并压的中子星锤子,但是不行,目前技术还不达标,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力场操纵技术。目前这个锤子很结实了,可以砸坏任何已知人造物质,但仍然扛不住核弹,核爆的力量可以压过内部的力场力。”
罗清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把剑。
“你拿锤子,我拿剑,我们两个练练。”
说罢,罗清爆发出元婴大圆满的气息。
丁仪也爆发出了先天大宗师的气息。
然后丁仪瞬间就萎了。
“算了散了……我这个锤子是孤本,我接下来要研究将这个锤子小型化的技术,并看看能不能扩展到太空战舰上,现在的战舰外壳都太脆了,连一些陨石都扛不住。”
说着,丁仪又一次挥舞了一下锤子,先天大宗师的加持下,锤子甚至激发了音爆。
“但这个锤子肯定能抗住陨石,如果未来战舰的外壳都是我这种锤子的外壳的话,那么人类基本上就可以杜绝太空陨石的烦恼了。”
“加油!”
罗清的心思并不在丁仪那个看起来很棒的锤子上,他只是对未来充满忧虑。
善清已死,恶清失踪,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啊……
罗清并不知道的是,在他和丁仪交谈的功夫,碳基联邦的星际舰队已经完成了第五次太空跃迁,抵达了第二旋臂边缘。
由于第二旋臂与第一旋臂之间的太空距离长达上千光年,且这上千光年中,恒星数量极其稀疏,只能勉强形成一道由数10颗恒星组成的“独木桥”。因此银河系碳基联邦舰队将会陷入长时间的排队等待中,但一旦这段最缓慢的旅程结束之后,100万艘银河级战舰将会快速扑入第一旋臂中央区域,执行摧毁恒星的隔离任务。
有趣的是,在银河系碳基联邦舰队朝着第一旋臂中间区域进发时,一束从吞食巨环中发射,飞行了一光年的中微子束也没入到了一处高维空间锚点中。随后该中微子束被瞬间激发为八维空间速度,瞬间横渡了整个银河系,抵达了银河系的彼端,也就是第五旋臂的区域。
一名常驻在银河系的神级个体收到了这条来自吞食巨环的“求救”信息,祂想要离去,却被另一名神级个体封锁了高维空间线,给完全拦住了。
【想离开,请先投子认输】
祂瞧了瞧代表己方‘子’的完美恒星,实在是不忍‘投子’,投子就意味着需要让自己的这颗完美恒星坠入一旁的大质量黑洞,于是决心继续点子对弈。
【我不认输,我要吃掉你的‘子’之后再走,反正用不了几个时间颗粒……希望我的小环可以坚持住。】
第268章 阋神星(3k)
半年后。
危机纪元203年9月14日
太阳系舰队和吞食舰队的最大规模混战在柯伊伯带爆发了。
人类已经数不清这是与吞食舰队的第几次交锋了,当柯伊伯带外围的吞食舰队再次呈楔形队列交织前进时,柯伊伯带的防御舰队又一次拉响了入侵警报,在泛柯伊伯带防御体系上,无数充当星际烽烟的氢弹点燃了,广泛存在于柯伊伯带的油膜物质在这些氢弹爆炸后持续闪烁着。
一条条星际狼烟在暗黑的背景中燃烧。
油膜物质最初在海王星的星环中被发现的,其核心特性是高温下迅速汽化并扩散为纳米级尘埃,且形成的尘埃云难以被太阳风驱散。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太空画布”——少量物质即可覆盖广阔空间,并且能长期稳定存在。
得益于油膜物质可以折射光波,且无法被轻易驱散的特性,太阳系舰队将其开发成为了星际烽火般的作用,用来标识吞食舰队入侵的区域,直接引导舰队对“狼烟”区域开展火力覆盖。
双方的首次交锋时间是太阳系标准时9点24分。
冥王星方向的柯伊伯带外侧突然亮起橙色的核聚变辉光,能量辉光很快交织成一大片,很快,约三千艘暴君级战舰以0.01倍光速撕裂星际尘埃,朝着柯伊伯带防御区的侧翼斜切进来。
柯伊伯带环内侧的一千艘处于巡航状态的行星级战舰同步进入[前进三],同时以0.01倍光速进行加速巡航,这一千颗金色的星辰压过了吞食舰队的三千颗橙色光晕,随着金色星辰的亮起,星际核地雷的光辉也开始在吞食舰队前锋的方向陆续爆炸,闪耀的核爆球体吞没了一些橙色,但很快又被更多的橙色所填满了。
约15万枚电磁炮弹从行星级战舰群中释放,受限于功率以及电磁加速轨道长度,行星级战舰的电磁轨道炮的初速度只有1%光速。威力逊色于恒星级战舰的电磁炮,但加持了战舰本身的速度叠加,从不同角度射出,以1%~2%光速的不同速度发射而出,错落有致的形成广袤的打击区来拦截吞食舰队前锋。
吞食舰队前锋顶着密集的电磁炮弹雨幕继续向柯伊伯带推进,暴君级战舰大面积的伽马射线炮朝着人类的舰队方向横扫,行星级战舰群同样使用伽马射线炮进行反击,双方在跨越两亿公里的距离展开了大规模的激光对轰,双方各有损伤,但人类的行星级战舰凭借着纳米材料防护的优势和机动防守的机动能力,以远小于吞食舰队前锋的战损打赢了此轮星际堑壕战。
柯伊伯带大型陨石上搭载的的星际核鱼雷开始陆续激发,大量化学工质推进的星际核鱼雷在漆黑的深空中划出上万道交织的银白色轨迹,那是燃烧后的太空烟尘,这些星际核鱼雷的推进器是通过太空爆震发动机推进,其速度同样可以通过四级加速系统来到接近3%光速的速度,且拥有一定变轨能力,每一颗都拥有着人类在21世纪初洲际导弹的威力。
但,夜幕中忽然涌出密密麻麻的灰黑色铁三角锥……这是吞食帝国早先就下令进入1%光速滑行,随后关闭发动机躲过了太空的光学侦察进行静谧突袭的大三角壁垒舰队。
忽然涌现的大三角壁垒组成了在太空阵列中密集的盾墙,掩护着暴君级战斗群持续推进,上万颗星际核鱼雷轰炸在了这些边长10公里,堪比小型城市大小的三角块上,其上搭载的普通氢弹武器未能对这些大三角壁垒造成根本性损伤。
最终还是二十颗恒星型氢弹的爆炸,将这道太空铁壁撕开了一个巨大口子,猛烈的电磁炮弹雨立刻通过这些防御缺口钻入了吞食舰队的阵列之内,砸出团团火光。
人类赢得了这场突袭战开幕的微弱胜利。
但这场小胜利并没有让前线舰队放松下来,太阳系舰队指挥中心的警报声刺破了冥王星前哨站的宁静。太空沙盘上,代表吞食大环的红色光环正沿着黄道面缓慢蠕动,柯伊伯带的陨石已经明显受到了大环引力场的扰动……
大环要来了。
太阳系舰队的三大司令此刻都在冥王星,这其中也包括亚洲舰队司令。
实际上,亚洲舰队司令已经暗中完成了对亚洲舰队内部关于思想钢印加持下太空军的数量排查,其审查部门反馈上来的数据让他感到触目惊心。窥一斑而窥全豹,可以猜到欧洲舰队与美洲舰队的情况只会比亚洲舰队更糟。
但他并没有时间去对舰队内进行人事调整了,也不能去通知两位友军舰队,尤其是在前线的将士都在奋勇作战的情况下,这时候召回前线的亚洲舰队所属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除了审查部的两名低级太空军军官:少尉张挺,少尉李静在万户号恒星级战舰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那一行铅笔写出的疑似逃亡主义字迹之外,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直接指控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是潜在的逃亡主义者。
要知道在前线,已经有不少所谓的‘逃亡主义者’牺牲在了对抗吞食舰队的第一线中,他们都是人类的英雄,也是亚洲舰队司令心中的英雄,让英雄被扣上逃亡主义的帽子,是绝对不行的。
亚洲舰队司令是政治的老手,他知道该怎么做。
一切想法都需暂时按在心底,他需要专心指挥舰队对敌。
通过对引力场的检测,大环那堪比地球的重力已经开始扰动柯伊伯带的卫星群,与此同时,广袤的柯伊伯带战场上,跨越120个天文单位的距离里,有九支规模上万吞食舰队组成了弧形攻击队列,发动了对柯伊伯带防区的全面进攻,类似吞食前锋舰队的规模,又突然暴增了九倍。截至此时,吞食舰队对柯伊伯带防区投入的大型战舰数量已经达到了36000艘。
在这个弧形防线中,986艘恒星级战舰与19100艘行星级战舰分散在柯伊伯带四处,在这个遍布陨石的战场上,对抗、反击、消灭着吞食舰队的分散性进攻。
太阳系舰队很想复现远征舰队的大胜利,但已经全面分散开了的吞食舰队是不可能再给人类这个机会了。而且在吞食帝国与太阳系舰队较量的这一年内,吞食帝国的舰队指挥能力也在急速攀升,其太空战术策略并不比人类差,对于舰队运用也并不比人类少。
毕竟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吞食舰队已经用数量来弥补上了质量的劣势,并始终对太阳系舰队保持着攻势。
这个存在了6000万年的古老帝国已经去掉了所有的傲慢,拿出了全部的精力来应对这个强大的虫虫文明。
吞食舰队可以通过暂时熄灭核聚变发动机来在漆黑的太空中隐藏自己,但大环不行,大环的方向始终在人类舰队的掌控之中。更何况除了光学观察之外,人类还释放了大量基于电磁波的探测波。
但部署在柯伊伯带的太空雷达也有许多缺憾,柯伊伯带的空间尺度极大,以至于人类在柯伊伯带部署的雷达体系中至少由上千颗雷达构成,但这些电磁波雷达信号会按照距离平方衰减,远距离探测时,回波信号极弱,实时性差,难以快速响应动态目标。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只能做到对柯伊伯带内区域吞食舰队的准确定位,对于柯伊伯带之外的吞食舰队很难做到完全掌握。
这些劣势使得太空雷达更适合中近距离探测,在太阳系级别的超远距离探测中,太阳系舰队更倾向于使用光学、射电望远镜。
但此时此刻,太阳系舰队已经清楚了吞食舰队的后续进攻策略,知晓吞食舰队的齿轮攻击并非是大规模的佯攻,而是货真价实的主力突进。
至于情报来源,自然是坐镇在太阳系的面壁者。
这位面壁者虽然神念的半径距离只能持续到冥王星轨道,大概距离地球53天文单位,但他已经学会通过将神念凝成丝线,来进行跨越200天文单位的来回扫描,像是真正的太阳系雷达,每隔半个小时就会向太阳系舰队汇报一次敌人的舰队动况。
因此吞食舰队的大规模突袭一开始,就遭到了人类的针对性的顽强阻击。
大环来袭的方向已经上传到了前线舰队的各处。目前能对大环造成有效伤害的除了恒星级战舰所配备的恒星型氢弹武器。就只有柯伊伯带区域四大矮行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所搭载的超大功率伽马激光射线了。
这四大矮行星所搭载的超大功率激光伽马射线炮的威力不逊色于吞食巨环的那350门伽马射线主炮,由大功率的可控核聚变设施进行直接供能。
但这四颗矮行星都是柯伊伯带带的内侧行星,此刻由于轨道问题,大多都无法直接参与本次作战。
毕竟人类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给这些矮行星制造行星发动机来进行航线控制,人类目前的工业规模虽然很强,但这种强,距离地球越远也就衰减的越厉害,木星轨道是人类地月系统之外,最大的太空工业中心。
但也有一个例外,阋神星。
阋神星是离地球最远矮行星,且阋神星的轨道极为偏心,其远日点距离太阳约97.56个天文单位,换算后约146亿公里,而此刻,阋神星恰巧处于远日点,而阋神星的远日点正是大环的主要进攻方向,这使得距离太阳接近100个天文单位的阋神星直接可以参与对大环的阻击战。
矮行星顾名思义叫矮行星,就是因为体积的原因,‘矮’字意同‘小’字,矮行星阋神星的体积极小,体积约为地球的0.5%,哪怕是和月球比,也仅相当于月球的2%。实际上四大矮行星的体积,阋神星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仅次于冥王星的0.6%个地球。相比之下鸟神星仅有0.3%个地球体积,妊神星更是只有0.17%个地球体积,最小的这个甚至连球体都无法维持,只能是扁圆状。
虽然小,但阋神星的直径也有2000公里了,这种体积下想要承载超大规模电磁炮打击矩阵虽然不够,但整个阋神星已经装载了一门超大功率的伽马激光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