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341节

此战中阵亡的禁卫军数量则是有些恐怖,仅仅是骑兵就损耗了接近两万,余下的步兵合起来也该超过四万。

汉军的总阵亡将士数字暂时定格在七万七千零一十六人,虽说是禁卫军承担了接近八成的损失,但损失真的是有些大。

汉军可以统计的斩获首级数量有十五万那么多,未能统计的敌军阵亡数字该有一万左右,结合俘虏的四十一万人,姚弋仲麾下的人数绝对一度逼近六十万这个恐怖的数量。

姚弋仲带来六十万人看似很夸张,实际上并不是。

胡人征战是携家带口,比如一个参战的士兵极有可能会带着爹、娘、老婆、孩子,那么也就造成十万人可能士兵的真实数量只有两三万。但也必须说明一点,胡人的老人和妇孺在打顺风战的时候一点都不显得仁慈,甚至是妇孺上阵厮杀也是常事。

汉军斩获十五万多的首级并不全然都是男性青壮,老人、妇孺、青少年占了其中的三万左右,而汉军士卒可不是杀降得来的首级,全是在厮杀场斩获。

刘彦回到下密,他并不会在这里待多久,需要转道黄1岛1区亲自主持阵亡将士的祭奠仪式。

差不多是刘彦抵达下密,关于汉军与羌族军的战事最终胜败结果也传遍天下。

首先得到消息的是东晋小~朝~廷,毕竟庾翼就在汉军这边,他除了漯阴一战没有亲眼目睹之外,不管是豫州局部战事或东平郡局部战事,连带最后的收官之战,都是一路跟着观察。他写了很长的信件给自己的兄弟庾冰,庾冰再有选择性地摘出一些禀告朝廷。

哪怕庾冰仅是摘出一些觉得能够说的,对长江以南的震动也远比想象中来得大。

之前纪昌有提过要求娶司马皇室的公主,那个时候被司马一家子想都没想拒绝,得知刘彦获得与姚弋仲大战的结果,司马皇室开始考虑要不要嫁个正牌公主。

门阀和世家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派遣家族子弟前往投效刘彦,最后连犹豫都不用了,一时间长江之上舟船来往频繁,皆是赶往汉部在长江最重要的经营地点江都。

远在冀州作为长史出谋划策的纪昌,他虽然早就知晓本方会获得胜利,可听到消息依然显得激动不已。

“总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纪昌说的是这一战对外国和对国内的深远影响,他笑着对同样感到兴奋的吕泰说:“派去乐陵崔家的人可有什么消息传回?”

别忘记了哟,在刘彦仅有长广一郡时,纪昌可就眼巴巴地盯着崔氏一家子,希望崔氏一族可以嫁个嫡女给刘彦……

第353章:要英雄,不要圣人

之前,刘彦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娶妻想要娶高门被人瞧不上,娶小家小户则是哪怕他愿意部众都会反对。

随着刘彦统治下的地盘越来越大,都到了快要建国的份上,他娶妻则不能是单纯地出于自己的喜好。

所谓君王无家事,每一件事情都会牵扯或是影响到国家,不管是出于政治意义或是为了与他国联姻考虑,君王应该接纳什么样的女子有太多的讲究。

君王的妻子可以吹枕头风,光是这个就显得影响深远。再来谈朝夕相处而出的感情问题,很多时候其他人说干了唾沫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可是君王的女人说不准在哪个不经意间,就能决定君王对某件事情的选择。

美女世人皆爱,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之上早就说了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不是君子也爱美女。

身份到了一定的高度想要美女非常轻易,可能勾勾手指头就有大批美女扑上来。同理的是,有钱人不管长什么样也能招蜂引蝶,那可不能怪美女,男人喜好美色,不缺少女人喜欢物质。

要说之前的汉部显得有些风雨飘渺,到了与羌族军一战结束之后,汉部可算是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强大。

刘彦治下,得知前线捷报后的万众,不管之前是什么样的心态,知晓本方以寡击众获得胜利,那心气和骄傲程度就是蹭蹭蹭地往上涨,再配合官方的可以宣传立刻就有了一种身为强国子民的安全感。

别小看一个国家民众的安全感。

往大了说,叫社会稳定有利于民众接受统治,更能够使得民众对国家产生归属之心,国家在遭遇困难时有了更多万众一心的基础。

往小了说,觉得安全就会有更多的盼头,不担忧突发的意外让自己的规划被破坏,人心稳定发展自然就能上来。

国家的稳定和团结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团结一致的国家和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展现出来的状态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战事频发的角度而言都不能算得上稳定,那么民众对于国家的信心就显得无比重要,那是体现在对外战事的胜败之中,能够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必然是满怀信心,对外战争一直失败不免人心惶惶。

刘彦赶往黄1岛1区的路上,不用刻意观察就能发现一点,各地的民众从之前的惶恐或是惊忧中挣脱出来,除了欢喜大战取得胜利之外,一种狂热正在蔓延。

民众是对战争产生了狂热,但凡有亲人参与大战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在期盼自己的亲人会获得什么赏赐。

当然也不能缺少那些担忧自己亲人已经阵亡的忧虑,可实际上因为汉军抚恤制度的关系,忧虑并不是出于担忧亲人战死家庭失去顶梁柱。既有一种亲人可能战死成神的不安,也有一种莫名的骄傲感,他们谁都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家庭已经为君王和国家尽责。

认真而言,因为汉部结构复杂的关系,实际上光棍一条的人远比有家庭的人多,每战之后采取公祭,阵亡将士的香火和血食,之所以由官方来办,认可这种方式的出发点就是许多阵亡将士没有亲人。

关于建国的消息已经传遍刘彦治下,暂时定都于临淄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守的秘密。这造成了一种现象,能够自由活动的人已经对未来有了规划,他们将会先前往黄1岛1区参加阵亡将士的祭奠仪式,后面则是前往临淄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定居下来。

刘彦治下的人口由来注定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大多数人会被固定限制在某块区域,仅是拥有爵位的人才能够自由活动。

想要获得爵位,途径实际上有许多,不止是参军入伍在战场获取功勋。劳作为国家贡献更多也能获得爵位,只是显得难度更大。在某些领域上为国家产生贡献,比如在工艺技术领域,或是在科学领域,也是能够获得爵位。

前一次蔡优负责统计汉部的功民,数量有两万出头,超过九成是战场获得功民身份。

汉部的功民其实就是至少有公士爵位的人,那代表着超过两万人成为新兴贵族。这是一个并不少的数字,累积起来需要赏赐的田地、财帛、奴仆就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幸运的是扩张期的汉部并不缺乏。

“此次记功,该出现七级以上的勋贵了吧?”

“回君上,尚未可知。”

刘彦已经到了黄1岛1区,该处有着他太多的回忆。

当初那么困难,多次被迫迁移海外岛屿,光是来回奔波的次数都不知道有几次。

曾经黄1岛1区一度被认为会成为暂时的行政中心,英灵殿才会选择此处。

得益于曾经的考虑,刘彦抵达黄1岛1区之后也有下榻的地方,不需要再去住帐篷。

那是先前修建了的住所,名称是叫东宫(不是太子的那个东宫),实际上只是一个庄园。它被修建在黄1岛1区的东北位置,依山而建之下可以看到很远的海景,对内陆的视野也是非常广,唯一的缺点就是海风太大。

汉部采取的是二十等爵制度,每一个等级的爵位都有门槛。

斩获敌军一枚首级就能成为一名第一级的公士。在这里获取第一级公士的门槛实际上是被降低的现状,要是在先秦军队可是需要斩杀敌军的甲士(军官)才能获得该爵位,汉军士卒却只要斩杀任何一名敌军就能获得此爵位。会降低门槛,那是刘彦极度需要一批新型的利益既得者。

相对的,因为第一级的公士爵位获取条件被降低门槛,第二等级的上造爵位就被加高了门槛。

本来的先秦军队士卒在成为公士之后,他们只要参与的大小战事次数累积足够就能够得到爵位上的提升,成为一名二十等爵中第二级的上造。

在汉军这边,公士想要成为上造就需要斩杀一名敌军的军官作为基础,随后还有至少参与一次会战级别的大战、五次会战级别以下的小战。

能够称之为会战级别,那肯定是敌我双方动用的兵力在五万以上,超过十万人的战事则能够称为战役。

事实上,不是天下大乱的期间,双方合起来五万人以上的会战都不会太多,双方合起来十万以上的次数就显得更少。平时有个几十数百人的边境摩擦算正常,数千人的大摩擦都比较少见。

值得那些想要建功立业之人庆幸的是,他们活在乱世之秋,又是身在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这一边,尤其该值得万分幸运的是刘彦这里的功劳统计除非是失误,要不必然是有功必赏。

“几处局部战场的主官、长史、副将,他们的爵位必然会得到提升。”刘彦对谁有什么功劳其实是比较心里有素,他不可能知道所有人的晋升,对某一些人的晋升则是早就定下,可不能说出来。他不得不问:“封邑的安排做得如何?”

首节 上一节 341/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