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17节

还能这样玩?一瞬间除了有交换国书的张氏凉国和拓跋代国,自然还有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一帮汉国的属国,其余国家的人都是一脸的愣神。

阳裕是那个最应该发愣的人,他哆嗦着嘴皮子很久,看向石碣赵国、东晋小朝廷和李氏成汉的人,用着无比荒谬的表情说:“我等可是要小心咯,说不准会被拉出去砍掉脑袋。”

“也不是没可能发生。”吕议面无表情地盯着阳裕,说道:“我王之前派出使节到龙城,不是被燕主杀害?”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刘彦还没有建国,慕容鲜卑也没有独立建国。一方带着友好而去,另一方却杀下手,怎么都不带理,但世界上还真就不存在什么理,尤其是乱世之秋只讲拳头。

“你、你……”阳裕懵了,他完全想不到自己会被针对,求助似得看向了佛图澄和麻秋,至于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压根就没有看,一脸荒唐地呢喃:“怎么能够这样!”

佛图澄在呼声,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却代表着无数的意思,满满都是禅理哇。

麻秋脸色很差,却是没有做什么出头鸟。

在场列国使节有一个算一个内心里都是发怵,汉国是展现出了强大的一面,可他们大多觉得这一次列国汇集奉高,汉国年年征战又面临大战该是想要至少与一方停战来喘口气,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场面很尴尬,该拿着茶杯或是酒杯的人做出专心品尝模样,眼观鼻鼻观心的人更是不少,没人愿意为阳裕的遭遇而惹得一身腥。

“宗主皇帝真是霸气啊!”昔解林是新罗的王室族人,他就是新罗的正使,说话的对象是百济的猪加公孙豹:“看燕国的那个人气的,就是一个字都不敢。”

新罗王室是昔姓。这个国家的尊贵人很喜欢用“解”这个字在名里面,就像是后世的南棒子喜欢什么“恩”什么“熙”在名字里面一样,算是一种潮流,以至于新罗名字里面有个“解”的人贵族多到难以想象。

对于朝1鲜半岛的任何人来说,慕容燕国绝对是一个强横到无解的强国,平时谈起充满忌惮是必然,有人觉得心里哆嗦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一切只因为慕容燕国对于他们来讲真的强大到无法对抗。

公孙豹是百济的诸“加”之一,百济是以六畜名命官名,因此诸加、狗加……什么的听着是怪怪的,可真就是大官,还是世袭的。

目前汉国已经开始在着手藩属改制的事情,也就是属国的国体和制度要向汉国看齐。

高句丽的体制本来就是学西汉和东汉,后面又学曹魏,甚至是西晋的也学,他们向汉国的制度转变不过是一种“复古”。

百济和新罗则不像高句丽,两国离历朝历代的“中央之国”比较远,他们从建国之后就有自己的体制。

新罗的体制虽然与“中央之国”不一样,不过在某些官职上其实有共同点(含名字)。他们得到诏书之后已经开始在向汉国的体制改变,本国之内依然是新罗王,有自己的三公九卿以及各类官职。新罗王面对汉国的时候只能是自称刘彦所封的新罗侯,三公九卿等等官职在邦交上到了则是学习东汉的封国,没有丞相、大将军之类的官职,等于丞相是国相,大将军只能是国尉,也就是一个侯国的体制。

百济当然也得到来自汉国的国书,问题在于百济与“中央之国”的体制就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他们的“六畜官”就是封建大领主,怎么来改制存在很大的利益纠葛,弄了快一年只光是大领主和小领主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结果是体系改制没迈步自己国内先乱了起来。

属国的使节来奉高没可能有自己的什么话语权,他们的理解是自己被喊来给汉国充场面,百济和新罗没有什么特殊想法,倒是高句丽那边老实说有些丧气和郁闷。

南苏原有一句没一句地与昔解林、公孙豹搭着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姓南苏,名原。南苏是高句丽一个城池的名字,他以南苏为姓代表南苏是他们家族的封地。而南苏现在正面临慕容燕国的兵锋,南苏家族为了保卫南苏城可以说是竭尽全力,高句丽的故国原王高钊也是掏家底进行支援,问题是抵挡慕容燕军上面依然是一败再败。

作为东晋小朝廷正使的孙绰一直都是皱着眉头,他很是羡慕汉国这边对待列国的硬气,内心里对阳裕被羞辱也是窃喜,毕竟慕容燕国对待东晋小朝廷真有些无耻。他真正皱眉的原因只有一个,怀疑能不能赎回国丈……

第429章:没一个正常人

刘彦在收服那些属国的时候,过程上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高句丽被慕容燕国征讨了一次,丸都城轻易被攻克,高句丽王室的美川王陵墓被挖,连带的高钊的老母周氏亦是被慕容皝抓去,经济和人口的损失难以计算,光是高句丽军就折损近十四万,然而高句丽全国才多少人口。

慕容燕国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之后,百济和新罗开始对高句丽落井下石。百济方面近期全国之兵北上,恰时逢汉军登陆朝1鲜半岛,虽说有汉军的这个插曲,可百济并没有停止北上的步伐,一路攻取高句丽城池十数座,掳掠的财帛和人口众多。

新罗亦是不甘寂寞。新罗本来是与百济、伽揶在作战,百济北上之后新罗先击败伽揶随后也跟着进攻高句丽。

当时的汉军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等待高句丽真实是招架不住了才出兵拿下东汉时期的带方郡和乐浪郡,甚至是在后面慢慢侵蚀了百济的提奚郡。

有那么一段时间刘彦一直都在朝1鲜半岛用兵,是拿朝1鲜半岛上面的高句丽和百济来锻炼新军,三方混战的时间持续了两年,汉军这边耗得住,高句丽最先耗不住臣服,后面百济也跟着称臣。新罗是等待高句丽和百济先后臣服于汉国之后,汉军入境伽揶轻易击破三部,等待汉军的兵锋临近新罗边境才臣服。

作为朝1鲜半岛上最大的三个国家先后臣服于汉国,汉军的下一个练兵对象就成了伽揶。

伽揶是一个六个部落的联盟国家,先前是作为百济的小弟,与倭列岛上的各国亦是有着扯不断的关系,那么汉军对伽揶动手理所当然就将倭列岛上的各国牵扯了进来。

三年之中,汉军是以轮换的形式不断在朝1鲜半岛用兵,因为是带着练兵性质根本没有下全力,可就是因为这样才让朝1鲜半岛的各国心惊胆战,发展到中原爆发大战之后,各国的一些重要城池实际上都有汉国的驻军,臣服的各国也要出兵听从刘彦驱策。

刘彦对待那些属国是按照复古形式,也就是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子来,册封原有的那些国王作为诸侯,等于是各国国王成了刘彦的下臣,各国原本那些大小领主也是成了刘彦的臣下臣。

“封建”形式的安置大小领主对于中原这边来讲是复古,可是对朝1鲜半岛来说才是当前潮流。恰恰也正是因为这样,汉国在兵锋足够的前提下要消化朝1鲜半岛才显得更为容易,搞到现在都开始在从制度上来进行融合。

至于说在朝1鲜半岛上传播文化之类那是不需要汉国操心,朝1鲜半岛包括倭列岛之上,他们的文字本来就是取于中原,任何一个上层不会汉字不会汉语可是一件极度丢人的事情,汉国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民间的汉化。

都已经到了国体和制度要全面像汉国靠拢的地步,可以想象汉国对朝1鲜半岛的各国控制力是怎么样。事实上刘彦虽然没有将伽揶这个国家灭掉,可伽揶根本就是完全为汉军所掌握,本来是要作为跳板入侵倭列岛,后来中原战事爆发也就搁浅了下来。

作为属国没有自己的外交权力,刘彦更进一步地控制了属国的官员任命权,接下来就该是让各国成为汉国的郡县,那个却是有些急不来。

南苏原是得到示意才跳出去与阳裕争执,说的无非就是慕容燕国入侵高句丽的事情。

高句丽在慕容燕国第一次入侵撤退之后,他们先是尝试在旧有的丸都城附近修建城池试探慕容燕国的反应。当时的慕容燕国正忙着将宇文鲜卑完全灭掉没有去管高句丽的小动作,慕容燕国发动第二次入侵高句丽的理由却是认为国土被侵略。而慕容燕国所谓的国土被侵略,指的就是高句丽重新进入丸都城地界。

真实情况是高句丽在慕容燕国第一次入侵之后早就元气大伤,是征集全国青壮才又弄出一支八万人的军队。高句丽再次面临慕容燕国的入侵,是在丸都城那边抵抗了一下就退到南苏城,后面慕容燕国又攻伐汉国在辽东的那处半岛疆域,慕容燕军分兵之下高句丽总算是守住南苏城,就是情况上显得非常不妙。

“弹丸小国,打就打了!”阳裕的心情早就异常糟糕,他万分轻蔑地仰着脸看着南苏原,说道:“不但要打,打下之后还要屠城。”

南苏原无论表现得多么愤慨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他索性就推金山倒玉柱似得向刘彦的方向拜倒,口呼:“王上,请为小臣做主啊!”

一直在看猴戏的各国使节脸上表情各有不同,他们此时此刻在观察刘彦的脸色,发现刘彦一直含笑。

“自然是要做主的。”吕议才是那个应该说话的人,他挑衅地看向阳裕,一样是仰起了脸:“大汉已经下令三万部队北上,亦是集结各属国军队,他们现在该是已经抵达南苏城下。”

吕议口中的各属国当然是百济、新罗、出云、九州……等等的那些,三万汉军必然是主力,各个属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会有个八万左右,的确是能和进攻南苏城的四万慕容燕军好好较量一番。

一直都在专注倾听的各国使节,他们听说有三万汉军会帮助高句丽抵抗慕容燕国的入侵,每个人多多少少是带着一丝的怀疑或是震惊,一切都是源于中原这边正在爆发大战,汉国是以一国的实力在对抗石碣赵国、慕容燕国、东晋小朝廷,本以为汉国手中的兵力应该枯竭,没想到还能拿出余力去援助他国。

不是没有人算过有多少汉军。

濮阳战场那边是有八万汉军,冀州战场是有五万,辽东战场有四万。这三处合起来就是十七万。

豫州方向已经出现的汉军更多,谢安麾下三万,桓温麾下六万,更有袁乔统率接近二十万,那么光是豫州的汉军合起来就有二十九万。

徐州方面,水军不算的话,长江沿线的驻军少说有三万。

除开各个边境,国家内部肯定是要留驻军队,是多少则是很难算得清,稍微推测怎么也不会少于十万以下。

奉高这边有多少汉军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先前有多少不重要,目前奉高却是汇集着近七万大军。

林林总总地加下来,各国无不是愕然,是汉国青壮真的多,还是刘彦在穷兵黩武?浮出水面的汉军竟然有六十万左右!

好吧,其实不是那么算的,比如袁乔麾下的二十万中,九万是奴隶兵,仆从军接近十万,汉军本部也就是一万。再例如各国猜测汉国腹地有十万,事实上也就是接近四万,还都是新征召起来的义务兵。桓温麾下的六万,其中的四万人是收编自原冉氏秦国。

汉国的战兵部队经过一再增加才有八万,余下的接近二十万只能算是辅兵一级,再来的四万就是禁卫军,合起来就是三十二万军队。

首节 上一节 41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