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71节

实际上此时此刻的汉军的确很忙,士卒连夜去到附近的树林砍伐木材,营内的工匠一刻不停歇地打造相关的攻城器械,甚至是系统农民快速地建造一些建筑物。

“南郑城墙高度三丈?”桓温没有待在中军大帐,是被一帮亲兵护卫着走动在营区四处查看,比较重视的是正在打造攻城器械的这一片。他正在拍着一辆冲车的墙壁,木头发出了厚实的声音,目光打量该是有三丈左右的冲车,用着满意的语气说:“冲车就是运载士卒攻上城墙,只能过高不能太低。”

按照冲车的高度和体积来看,一辆冲车绝对能够容纳二十人以上,里面的构造是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一面厚实并装的木地板,成为“Z”字形的阶梯是在中央位置。它的底部是一些全木的圆形轱辘,数一数两排各自四个,也就是由八个圆形轱辘来作为承重。它的后面是一片空旷,另外三面钉装上了木材墙壁,一些工匠正在为墙壁钉上蒙皮。最顶上看去有一个可以倒扣的咬齿,它被平放下去能够紧紧地咬住女墙,里面的士兵可以经由长方形的通道杀出去。

华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战争史,中原这边的战争史通常是围绕着攻城和守城,长久的历史里面对于攻城器械的利用累积了足够多的知识,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用于进攻或是防守的器械。

正在打造攻城器械的那批工匠干得相当卖力,不止是因为待遇良好,还是汉军从残暴的石碣赵军那边将他们拯救出来,有良好待遇外加有救命之恩没理由还偷奸耍滑。

抵达南郑城下的汉军其实只有两万不到的样子,不是桓温不愿意有更多的部队,是一路攻城拔寨损耗了一批,沿途的一些地点也需要留下部队驻防,能够用于攻打南郑的军队也就只剩下了那么点。

自古以来攻城讲究的是兵力肯定要比守军多,通常是认为攻城远会比守城伤亡更大,没有优势兵力能不打肯定不要打,问题是桓温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

熟读兵法的桓温对于“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一句话有相当的了解程度,可是他又认为兵法是死的,运用兵法的人是活的,活人就不能被死道理给困住,要真的完全依照兵法战争根本就不用打,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南郑城外。

西汉和东汉有一个举世的公理,那就是“一汉当五胡”被普世认可,说明白点就是一名汉军可以抵上五名胡人,那是汉人兵锋最为锐利的年代。

桓温不但读兵书也读史书,西汉和东汉的汉军在兵甲器械上全优于胡人,真正有“一汉当五胡”的自信的来源却是与异族的战争中用胜利堆叠而来。他没有到汉国之前是怎么样不太清楚,到来之后汉军屡次与异族交战,伤亡对比总体来讲是七换一以上。从数据上来推论的话,是不是说当前的汉军要比两汉的汉军更剽悍?

其实不是那么算,该分析西汉和东汉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胡人,当前的汉国又是面对武器装备相差距到什么层次的胡人,不过桓温才不管那么多。他知道南郑城内有五万守军,甚至昝坚可以发动城内居民参与守城,但以他的算法两万汉军战斗力在平原可以抵上至少十四万李氏成汉士兵,就是城池攻防战上面两万汉军也能抵上六万以上的李氏成汉士兵。

城外的汉军营盘一整夜就没有安静的时候,各种“丁零当啷”的动静响了一夜,凌晨时分密密麻麻的炊烟飘向了天空,一阵阵的蒸馒头香气和各种肉香借着风力飘向了南郑城。

一夜没有休息的昝坚鼻子在抽动,他从香味里面闻到了很多种的类别,光是陆地肉味就能闻出牛、羊、猪三种,闻着还有些孜然、姜、花椒的味道。他比较纳闷的是,怎么闻着还有海产的味?

美好的味道会让饥饿的人口中泛出唾液,肚子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咕噜”的动静,那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一种生理反应,值班值了一夜的南郑守军就在频繁地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太多人的肚皮发出动静,以至于昝坚听着就是连续的一大串“咕噜”声。

南郑的守军在凌晨时分也在造饭,士兵的主食是黄豆、黑豆、红豆之类的豆类,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粗粮,战时会分上一碗的杂碎汤,而杂碎汤是动物内脏、骨头、碎肉再加上一些各种菜叶子。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守军士卒其实早就习惯了半生不熟吃了会经常放屁的豆子,能有一碗杂碎汤也会产生满足感,可是闻着汉军那边飘来的各种食物香气,内心里的郁闷感别说有多重。

桓温是用单筒望远镜发现城头守军的动静,那里的守军士卒一边吃着各种豆子一边张望,他吩咐:“将各种食物弄到守军能够看见的位置,量足一些,气味更浓厚一些。”,顿了顿嘴角先勾起来,又说:“再让一些嗓门大的士卒喊话,城内的人尽可以出来共食。”

手法很粗白,甚至可以说很幼稚,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将领都用过这么一招,通常对于被困断粮的敌军很有用。

南郑守军尽管吃得差,可是城内并不缺粮,桓温纯粹就是尝试一下,也是在进行恶作剧。

昝坚看到汉军在城头视线范围摆上那么多的食物,的的确确是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幼稚感,看到那一整只的烤全羊、烤全牛、烤全猪还是忍不住会皱眉。

身为将领对于各种美食肯定能吃到,那是身份带来的便利和特权,士卒却不会有那样的待遇。

城头的守军大多停止吞咽各种豆子,大多数是怔怔出神地看着远处的各种“烤”,闻着空气里面十足的肉香气。

“哈哈哈!”昝坚在一阵大笑,他必需得说点什么:“汉军主将是三岁孩童吗?竟然将全军最好的食物摆出来,自己是在营帐吃糠咽菜吧!”

感谢石碣赵国的一再失败,大量的牛和羊缴获让汉军的伙食一直是非比寻常的丰富,不过这个时候桓温还真的是稻米饭配菜,没吃别的什么肉。

军旅生涯上面,将领吃肉很寻常,可是想要吃新鲜蔬菜可就不容易……

第479章:两个不同的投降派

军队的伙食一般直接关联着士卒的士气,别奢望一群真的吃糠咽菜的士卒能够有多么高昂的士气,但吃好一些总是能够使士卒感到由心的愉悦。作为不知道上阵之后还能不能活下来的士兵,进入到战争状态之后上阵前的每一餐都可能是最后一餐。从华夏的一些风俗来讲,这个也是许多死刑犯临行刑前要吃上一顿好些断头饭的原因。

阵前摆上众多一看就能勾引人胃口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各种“烤”十分地吸引人的目光。

肉类一直是最为吸引人的食物之一,在这个富人都不一定能吃上肉的年代,油滋滋的烤羊、烤牛、烤猪全身泛着仿佛黄金一般的油光就那么摆在眼前,一看就有着寻比寻常的视觉刺激。

后面有汉军士卒当着南郑守军的面,一个个拿着匕首过去割或切来吃,吃的时候还有一种绝对不是伪装的陶醉,刹那间不知道引得多少南郑守军喉咙发出吞口水的声音,碗中那些用清水煮出来的豆子看起来显得令人嫌弃。

条件允许的话,汉军的伙食中的的确确是每一顿都会出现烤羊,肉食类的食物在汉军的菜谱上从来都不缺,不是陆地的肉类就是咸鱼,丰富的营养再加上从不短缺的粮秣使得汉军士卒一个个看去不会显得骨瘦如柴,再加上合理的训练就会使汉军士卒从体格上看出彪悍。

认认真真地算起来,光是看体格的话,当今之世估计也就罗马人的士兵能与汉军士卒比一比。双方在伙食上面都是历来不缺肉类。

说起来很奇怪,一些相离很远的国家其实是在同一时间段崩溃,例如东方的汉帝国是在内乱中走向灭亡,罗马也是在内部的争权夺利中分裂,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帝国直接就是完完全全地消失在历史长河。

没有错,现如今的罗马已经分裂,双方是以希腊为界,欧罗巴部分是西罗马帝国,中亚区域则是东罗马帝国。很快东罗马帝国也将改名称叫拜占庭帝国,他们面对萨珊王朝的时候更多是在勉力招架。而西罗马帝国会被一个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人狠狠地鞭挞,再被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等等一些蛮族给灭掉。

之前那些被蔑称为胡人、蛮人之类的民族,他们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段站上历史舞台的巅峰。东方是南匈奴、羯族、鲜卑族、羌族、氐族在四处肆虐,西方就是北匈奴、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仿佛是冥冥中的某个超然生物觉得以前的那些强盛国家应该消失,手指轻轻一点或是脑中起了个念头,各种自然灾害就那么出现,世界格局来了一次大变动。

所不相同的是,东方的南匈奴和羯族很快消失,鲜卑族风光了两三百年主动全面融合进入汉族,氐族随后也消失,倒是羌族后面真正成为一个民族被延续下去,可这些民族再也没有担任过“主角”。倒是西方的日耳曼人、哥特人、高卢人、撒克逊人等等的一些,他们逐渐成为主宰世界的民族。

世界是一座丛林,里面遵从着一个法则,原始到不进步就该消失的地步,那是每一个猎人之间的竞争。

现在就有两个猎人再一次发生了竞争,块头大又壮的汉国盯上了看去瘦小且虚弱的李氏成汉。汉国就像是一个粗暴的汉子已经骑在李氏成汉的身上,要做的是逐一地剥去李氏成汉身上的铠甲,后面凶狠或是温柔地捅出那致命的一剑。

南郑就是李氏成汉在北部疆域相对坚硬一点的甲胄,兵临城下的汉军摆出磨刀霍霍的架势,可汉军在前三天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对南郑发起。

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汉军是在打造各种器械,每到用餐时刻就继续做幼稚的行为,也就是将各种丰富的食物摆在南郑守军可以看到的地方进行诱惑,还出现了身穿李氏成汉军服却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身影。

“有两百余将士失踪是什么意思?”昝坚其实还是懂的,就是真有守军偷偷摸摸跑去汉军那边投诚了。他脸色非常的难看,声音干涩到一定程度:“城中的情况想必已经被敌军探知。”

所以说有时候看着幼稚却真的有作用……

临战投诚的南郑守军地位不会太高,他们是摸黑在城头绑条绳子下了城墙,为的还真就是吃上一口想念许久的肉,给桓温带去的情报很有限,也就是城中大概有多少守军,局部防御工事是什么,之类的消息。像是有多少存粮,多少军械储备,会不会有援军,之类的消息则根本没希望能够得到准确答案。

桓温让那些投诚者到阵前卖弄,无非就是刺激更多的南郑守军,同样是一种看着有点幼稚的行为,可是对南郑守军造成的心理影响会远比想象中更多。

前一刻还是一样吃那些吃多了会一直放屁的豆子,下一刻身影出现在城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守军内心里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要深切知道这是一个为了一口饭就能卖命的年代,吃上一顿好的再没命会被许多人接受。而很快就真的要面临拼命的局面,缺乏归属感的人会认为一样是拼命,那么怎么拼不是拼?

昝坚是货真价实的当代人,对于现在的底层人物会是什么想法能大概猜出,他下令:“执行连坐,一什有一人侍中斩全什,一队有五人失踪斩全队伍长、什长、队率,再上则斩屯长、曲长……”

仿佛是在开玩笑那般,昝坚这边刚执行连坐惩罚制度,城外的汉军开始喊话,喊的是投诚者不但好吃好喝招待,李氏成汉灭后还会得到归化身份,家人也将被优待,等等一些听着实惠或是纯粹诱惑的话。

昝坚气得哆嗦的是,汉军专门为他的临阵倒戈开出价码,将军什么的是别想了,可以从校尉身份干起,爵位起步是第四级的不更。

事实上桓温开出的价码并不低,冉氏秦国那边在被收编时就是类似的起步,真可以称得上是良心开价。然而昝坚并不知道那些,理所当然就会觉得是侮辱。

“本将不气,一点都不气。”昝坚面对过来劝解的王嘏,说道:“桓温是在激怒本将,想要让本将放弃城池优势出去野战。本将才不上当!”

王嘏看着很平静,他没有告诉昝坚的是,本人已经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南郑要是能坚持下来也就罢了,一旦南郑有失守的迹象就会写信或亲自去劝李势举国归降。

没看错,王嘏就是真的要劝李势别挣扎,认为既然无法避免的亡国的话,那就以举国投降换取李氏一族的保全。历史上,李氏成汉面对桓温率军入侵时,就是他和散骑常侍常璩一块劝李势投降,而李势还真的就投降了。

散骑常侍常璩现在是在宕渠郡的首府宕渠城。

宕渠城就位于不曹水西岸,而不曹水是与宕渠水相连,同时不管是不曹水还是宕渠水都能算是汉水的分流。

首节 上一节 471/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