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72节

常璩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以目前的平均寿命来讲能够称为高寿。他的样貌看去已经尽显老态,身子骨看着却还算硬朗,有着读书人该有的斯文气,现在却是一脸的忿怨正在与一个看上去同样老迈的人交谈。

“伪汉乃虎狼之国,若是蜀地为之统治必然要遭受更多的苦难。”常璩对面的人叫龚壮,龚壮是一名巴西隐士。他向着东南边一阵做鞠,说:“相比伪汉,晋室才是正朔,若是蜀地非要易手,晋室才是良主。”

常璩的忿怨有很多原因,在李期、李寿在位时,他是作为史官,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的常氏一族因为在蜀地有威望的关系先后受到李期和李寿的善待,倒是让常璩对李氏成汉有不少的归属感。李势登位之后他被晋升为散骑常侍常,可升官并没有给他多少快乐感,理由是李势表现出一个昏君该有的所有品质,与他相知相熟的大多数清流被李势清洗,再加上蜀地的大量士族利益受损,可以想象他是多么不待见李势。

东晋小朝廷那边是世家分割自治的实际情况,别提同样是世家出身的常璩屁股会选择往哪靠。相比起东晋小朝廷统治后世家的利益会得到保证,汉国对待世家的举动早被传的沸沸扬扬,那么蜀地的世家要能选的话,肯定是选择东晋小朝廷成为蜀地的主人,不会是汉国将蜀地纳入统治范围。

十分明白地讲,常璩就是一个“哈晋派”,向往着东晋小朝廷疆域内世家的权力,能够跻身进去只会感到愉快而不会有什么不情愿。之前李寿还在的时候,鉴于常氏一族没少被照应,他当然是不好直接表现出“哈晋派”的一面,李势登位之后荒唐到没边也不好表现出来,等到汉军入侵而前线一败再败再表现出来,那就是为了蜀地世家全员的着想了。

宕渠郡现在就在遭遇殷浩所率的汉军入侵,汉军是上庸方向杀来,先攻取了巴东一带,而巴东其实是属于东晋小朝廷疆域。

殷浩所部在攻打巴东时并没有遭遇到多么顽强的抵抗,原因是东晋小朝廷现在最重视的是寿春到京口的沿线,位处东晋小朝廷版图的西北疆域事实上已经是被放弃和抛弃,理由是能将寿春到京口一带防御下来,那么现在失去西北版图上的疆域以后也能拿回去,一旦寿春到京口一带丢了,那肯定是一切皆休。

巴东郡就在长江水道范围之内,殷浩所部能够快速且轻易地拿下,那是因为汉军的内河舰队完全发力,偏偏巴东的长江河段自先秦就已经被开发得相当完善,再有东晋小朝廷放弃的因素,殷浩所部想慢都慢不下来。

与常璩一样,龚壮事实上也是一个“哈晋派”,后者“哈晋”还能“哈”得理直气壮,原因是龚壮的父亲和叔叔都为李特所杀,因实力相差悬殊无法复仇。直至李寿驻守汉中与李期争斗时,以龚壮善谋多次前往礼聘请教。龚壮虽不出仕,但教其先出手取成都,称藩于晋之计。李寿依计发兵夺位,然功成却改国号称帝,更以龚壮之功聘其为太师但仍不就。

如果说常璩是站在世家的角度希望蜀地被东晋小朝廷所统治,龚壮想得更多的是百姓,不过龚壮的为百姓则是以自己的思想和出发点来做考虑。

这年头有清晰民族观念的文人不多,毕竟不管是孔老夫子还是后面的绝大多数大儒都是教导“有教无类”,简单点的说就是“信我者,就是自己人”,文明点则是“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别期望有这种观念的人会有明确的民族观念,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

李氏成汉是一个由氐人和羌人作为统治阶层的国家,不过这个国家在汉化上的进程其实还算不低,奇怪就怪在真正的汉家苗裔却从来不缺被凌辱的经历,也就是一些实力足够或是有名声、有实力的家族才得到当权者的“惯着”。

在龚壮眼中,新出现的汉国是一个奇怪又不伦不类的国家,尤其是常年征战和各项大工程体现出了不体恤民力的情况非常严重,深切认为百姓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压根就是遭罪。

“以我们的威望,联络晋军入蜀必定会被欣喜。”龚壮不想当的是李氏成汉的官,对于成为东晋小朝廷官员一份子还是有兴趣的。不过他觉得引晋军入蜀可不是为了当官,是像曾经的张松引刘备入川那样,一样是为了百姓的同时也可以在青史上重重地留下一笔。他问:“想必晋室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伪汉攻夺蜀地?”

蜀地对外交通不容易,常年处于信息封闭的现状,别人不下大工夫不会清楚蜀地是个什么模样,同样蜀地的人想知道外面的事情也不容易。不管是常璩,还是龚壮,哪怕是汉军攻占巴东都以为是晋军一时不防,他们根本就不清楚东晋小朝廷目前面对的是什么局面。

第480章:国已不国

晋室衰弱,可是天下间的读书人尤其是世家依然大部分视之为正朔。理由其实简单到可怕,那是由屁股来决定脑袋思想的一个定律,屁股坐在哪里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利益,天然上就会进行靠拢。

一度有那么个时候,在读书人的各种观念下,入主中原的胡人也将晋室视作正朔,胡人是占了晋室的地奴役晋人,一方面又对晋室的册封很感兴趣,结果是但凡有点身份的胡人大多数是晋室册封的官员,也就拓跋一族对这个才没有什么兴趣。

汉国的崛起有一段时间令天下的读书人有些无所适从,直至汉国表现出不待见老牌世家,汉军每到一地必然重新洗牌,等于是逼迫那些世家提前进行站队,要么是牺牲家族利益融合进入汉国,再来就是使用各种手段阻扰汉国对版图的吞并。

中原的人会对汉国的强劲崛起更有直观印象,封闭的蜀地对汉国大多是来自道听途说,蜀地的世家知道汉国很强,可是他们对于汉国有多强没有亲眼目睹,保证家族利益的前提下必然是要挣扎一番。

在常璩和龚壮的观念中,东晋小朝廷才是比较强大的那一个,他们哪怕知道新晋崛起的汉国打得石碣赵国退避只剩下两个州,也不愿意承认汉国的强大。他们就是听说东晋小朝廷已经虚弱到一定份上,也只会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根深蒂固的判断,那就是东晋小朝廷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还有一点,今一次入侵李氏成汉的汉军合起来只有六万不到。这个数量真心让常璩和龚壮无法感受到强大的一面,哪怕是汉军一路攻城拔寨而来,那也只是说明李氏成汉的军队太弱。在他俩的世界里,强大的国家用兵起码就是该十万以上,少于这个数量都不算强大。

李氏成汉的汉中郡显得岌岌可危,类似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宕渠郡。

从巴东方向入侵李氏成汉的殷浩所部,他们受于雨季的关系暂时停顿下来,常璩和龚壮还没有能够亲眼看一下汉军的兵锋。

“子伟是在野……”常璩称呼着龚壮的表字,一脸殷切地说:“便由子伟前往建康,如何?”

常璩的正职是散骑常侍,副职是李福的幕僚,很明显是无法脱身离开李氏成汉前往东晋小朝廷。

“也好。”龚壮答应得十分痛快,说道:“壮走都江堰入灵渠的水路。”

蜀地的世家其实不多,最有实力的蜀地世家与东晋小朝廷的世家相比起来也就是到二流的阶段,众多的世家在汉国入侵前已经形成共识,李氏成汉注定要亡就引晋军入蜀,常璩作为一个有名望的人,一些事情是由他亲自主持。

后面常璩和龚壮又谈到了一些事情,该怎么来出谋划策让李氏成汉的军队竭力抵抗汉军,为晋军的入蜀争取更多的时间。再来是两人不得不谈到关于王嘏的事情,与两人相同的是王嘏也是投降派,不过王嘏并不是“哈晋派”,是站在保住李势一家子的立场上。

李氏成汉目前的投降派真心不少,尤其是解思明、马当、等等一些国之干城冤死之后,看不到国家未来前提下,谁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思。

王嘏与常璩交情不错,最近的一封来往信件中提到了汉军的进军速度,给了常璩很强的危机感。

龚壮是在隔天就出发,他在水路辗转了一个多月,倒是相对顺利地荆州转走陆路。他觉得奇怪的是,沿途看不到晋军水师,倒是汉军的舰船经常能够遇到,而汉军设立关卡仅仅是进行一些排查,登记身份之类的就放行。

荆州给予龚壮的印象很矛盾,各地百姓似乎丝毫不关心即将爆发的战争,世家层面上则是一派紧张。

“唔?”龚壮入了荆州一定是要找熟人,到了地头虽然被好生安置却没能见到该家族的家主:“长生去了长沙?”

很明显“长生”是某个人的表字。

招待龚壮的是张家的家老,也就是管家。管家认识龚壮,知道与自己的家主是知交,解释道:“国丈在全面动员,所有世家皆要出力。”

龚壮一路都是在急赶快赶,接触的人不多,信息上面仅限于社会底层,知道东晋小朝廷在备战,还真不知道已经到了所有世家都要动员的地步。

身份层次不同,龚壮矜持地没有询问管家更多的事情,内心里少不得却是急切想要了解东晋小朝廷究竟是面对什么样的危机。

主人不在,女眷当家,客人暂时的落脚没问题,可是长久借住则会显得很不像话,龚壮短暂停留了一天就重新启程。

再次花了半个多月,龚壮抵达了长沙,他刚刚进入长沙郡地界立刻发现到处都充满紧张的气氛,道路之上随时随地能够看到各种武装人员,晋军士卒和家族私兵还算比较寻常,可是看到越人和蛮人也能挟枪带棒大摇大摆地乱晃悠则就不太正常了。

李氏成汉是一个氐人政权,可是对于蛮人的防范远要比对汉家后裔要高得多,同样的是东晋小朝廷对诸越和蛮人的防范也一点都不低。这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管诸越还是诸蛮都属于“浪漫自由”,代表着根本就不服管束,时不时还要没事找事地乱闹腾,对于这样的人不严防那就奇怪了。

一直被严防的诸越和诸蛮,他们竟然能够携带兵器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说相对重要的长沙郡,龚壮不得不感到吃惊。

龚壮来长沙是要找友人,他不能就那么出现在建康,哪怕是去了没有人引荐也见不到足够份量的人。

目前东晋小朝廷处理国政的是太后褚蒜子,国丈褚裒和征讨大都督谢石主管军事,蜀地世家最想接触的是谢石,一切只因为谢氏怎么都是四大门阀之一。如果无法接触到谢氏门阀,那么王氏门阀、庾氏门阀、桓氏门阀,乃至于是张、顾、陆、朱这四个早在东吴时期就是大世家,等到了东晋时期也是一流世家的家族也行。

想要让晋军入蜀,需要有东晋小朝廷足够份量的人出面,他们这些要将李氏成汉卖个好价钱的世家人士也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

龚壮非常认可常璩判断,只有同样出身的人才会有共同的语言。而他也相信东晋小朝廷不会任由李氏成汉这么一块肥肉被汉国吞了,只要蜀地世家邀请东晋小朝廷肯定会派军入蜀,到时候蜀地世家作为内应,晋军怎么也该比需要一路攻城拔寨的汉军更早攻入成都。

每一个城池都会有城门,想要入城自然是走城门处,正思考得入神的龚壮以及一干随从刚刚靠近城门,前方却是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发生了什么事?”

“有百姓与蛮人厮打。”

“为什么厮打?”

“听闻是蛮人糟蹋了百姓的细君。”

不止是一个百姓和一个蛮人在厮打,是至少三四十个百姓与十来个蛮人在搏斗,看模样百姓是来自同一个村庄,蛮人从刺青图腾来看肯定是来自同一个部落。

接近五十人的厮打很快就引得城门处一片混乱,城头之上先是出现喊叫声,后面鼓声响彻了起来。

龚壮尽量靠近一些观看,不管是百姓或是蛮人已经被晋军给围了起来,地上躺着几个人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首节 上一节 472/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