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509节

关于小朝廷投降的消息很快就散布出去,始作俑是拓跋秀劝导谢道韫被人旁听,一传十百传千,偌大军营很快就陷入欢腾,文武百官也是汇集到王帐。

刘彦后面通报全军,再有迟疑的人也是加入欢腾,作为君王的刘彦下令犒赏全军,使欢腾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酒宴备下,文武百官分为两边坐下,他们是带着喜悦的心情互相低声交谈,聊的无外乎是南侵取胜对于汉国有什么意义。

刘彦是等了一会才从后帐出现,他抱着嫡子刘慎的出场,使很多人下意识看向不足两岁的刘慎,而后才是站起身来行礼。

等待刘彦安坐,众臣少不得是一阵恭贺,得到示意全部落座,很快又有人站起来。

“王上先得传国玉玺,后有伪朝灭亡,足见乃得天命!”纪昌作为左丞相是该先来一场讲话,他再次向刘彦行礼,后面环视百官一小会,重新面对刘彦的时候,洪亮声道:“臣左丞相纪昌,请王上入住宫城。”

霎时间,满帐文武皆是起身,像是事先演练过那样,齐声道:“请王上入宫城居住。”

不是纪昌第一次劝说刘彦入住襄国宫城,百官也是一再地恳请,毕竟身为一国之君王长久居于帐篷,哪怕是帐篷环境没一点比宫殿差,可从来就没有华夏君王有这样的行径。

现在纪昌与百官再提,有小朝廷投降在前,重新提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刘彦是时候称帝了。

迁都早就有进行过商议,对于追求收复全部汉家旧土的汉国来讲,临淄的位置显得太过偏东,并不适合作为汉国的都城。

汉家旧土有多大?北至草原,南抵大洋,东至东海,西达西域,以上这些只是简单地概论,实际上汉家旧土真的是非常大,国家都城应该是安置在哪里需要进行琢磨。

一国的都城考虑的因素太多,一般是以山川地势来作为优先选择,也就是都城要有稳妥的防御链,再来就是都城多少范围之内能够有多少产出,然后是全国赋税运到都城容不容易。

很多时候不会有一个完美的都城,只能从最重视的地方来逐一甄别,大多数皇朝首先看重的是防御链,首先保证都城的安全性才会去考虑其它。这样一来大多数皇朝选择将长安为都城也就能够理解。毕竟长安南面有穷山峻岭,东面有函谷关、虎牢关、潼关、峣关、蓝田关等多处关隘,再则是交通上面其实也有基础。

被汉国中枢列为都城的地方并不算多,长安、洛阳、襄国、邺城就在考虑之中。

长安和洛阳是西汉和东汉的帝都,各自享有两百多年的国运,地势上面也存在优势,不止是防御链,还有刘彦平定东方诸敌国后继续向西扩张的想法,那么长安显然就更合适一些。

襄国和邺城被纳入选项的理由比较简单,石虎在两座城池已经修建起了极其庞大和奢华的宫阙,甚至可以说是刚刚修建好和修建到一半就被汉军所夺,有现成的宫阙不提,以地理位置而言还真的是处于汉家旧土版图的中间位置。

“长安可以先迁徙人口前往,宫阙亦是可以先行修建。”纪昌当然是无条件任由刘彦将都城选在任何敌方,他需要的是讲清楚过程和利弊:“现如今的长安已经全面荒废,需得几年时间来使其复苏。”

没有错了,刘彦已经决定汉国的帝都就该是长安,但目前不说长安破旧不堪也没有多少人,就是整个关中都是废墟处处,不再有秦帝国和西汉、东汉的繁荣。

想要让长安恢复繁荣,迁徙人口仅仅是第一步,建城当然也是必须,最应该做的是恢复秦帝国时期的庞大灌溉系统,将秦帝国修建的郑国渠,西汉修建的成国渠、六辅渠、灵轵渠、白渠、龙首渠,东汉……东汉没修什么水利系统。

总之长安想要成为一座帝都,有太多的预先准确,而那些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搞定。这样一来的话,迁都长安之前是不是该选择除开临淄之外的落脚地,脚下的襄国就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

“王上,襄国是石碣数十年的都城,曾经汇集胡虏超过百万。大汉将此地梳理了一遍,但未免有漏网之鱼。”桑虞刚才已经讲完了怎么去重新将长安建设成为一座帝都该有的样子,后面该力主将襄国作为临时都城:“王上暂居襄国有现成宫城可住,亦可震慑宵小。”

桑氏是魏郡人士,襄国位处魏郡之内。要是襄国成为汉国的临时都城,甭管是多久对于桑氏来讲都是有利,这个是桑虞力主暂时刘彦停留襄国的原因之一。再来是,襄国之前是作为石碣的大本营,哪怕是历经动荡,有石虎带着百万胡虏北迁并州,但真的是遗留下不少胡虏,确确实实是该近一步地融合或是消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东晋小朝廷灭亡,汉国未来主要的战事会发生在并州一线和冀州一线,位于襄国可以起到便利作用。

纪昌清楚桑虞的盘算,以公心而言襄国作为临时都城也不错,他也就没有进行什么反对。

其余百官众臣其实也能察觉桑虞的私心,但想要反对也拿不出什么有利的反驳词语,毕竟刘彦已经明言长安会是都城,襄国仅仅是暂时停留,为了这么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去和桑虞产生冲突很不合算。

桑虞知道刘彦不反对不会有任何人出来反对,他更知道后面是要拿一些利益出来,是感谢能反对的人没反对,也是必须的一种利益让步。

汉国未来的帝都就这么定了下来,暂时将襄国作为都城也顺利通过,百官众臣脸上都是无法掩饰的喜意。

帝都都已经确认,离刘彦称帝也就不远。刘彦在作为大王的时候,朝中的一些职位可以悬缺,成为皇帝之后却是不能,代表着在场很多人将补上那些空缺,也许此刻只是个不那么重要的大夫,未来却将成为某一部的侍郎,是很值得期待和喜悦。

“此战首功为征南将军。”刘彦举起酒樽邀请群臣与之共饮,放下酒樽之后才问:“诸卿以为呢?”

徐正亲率大军在淮水打了一场关键性的战役,远不止是战役获胜,还彻底击碎了东晋小朝廷抵抗的决心,致使小朝廷治下的世家认清现状,无论怎么讲作为实际执行者的徐正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劳,没有谁可以反对。

“得王上运筹帷幄,征南将军身体力行,方有灭伪朝之大业。”纪昌是百官之首,率先站起来提倡:“王上应当厚赏征南将军。”

统兵灭掉一国是武将最大的荣耀,也是作为武人最大的功劳,又分灭小国、中国、大国和帝国。前一段时间桓温作为一路主将率军灭掉李氏成汉,桓温得以得关内侯的亭侯爵位,而在汉国的定义中李氏成汉只能算是小国。

“臣以为,征南将军可晋爵为关内侯,享一县食邑。”纪昌深知东晋小朝廷不是什么帝国,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他又说:“亦可晋职为太尉。”

汉国执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又混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但无比尊贵还属于三公九卿中的职位。

太尉是一国军队的最高武职,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立下灭国之功,成为县侯,再摇身一变成为极为尊贵的太尉,可以说是君王和中枢的厚赏。对于徐正而言,成为县侯当然是好事,可成为太尉对一个喜欢亲自征战四方的人未必就能多快乐了。

纪昌话音一落,文武百官皆是站起身来,齐声道:“征南将军可为太尉。”

以淮南一战来讲,徐正在战术上表现得一塌糊涂,在战略上虽然是中枢的示意,但执行的依然是徐正本人。太尉实际上也就是总参谋长之类的角色,没可能再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会待在中枢当好皇帝的参谋,以外界来看的确适合徐正。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百官会那么统一只在乎一个,有丞相和太尉,补上御使大夫一职之后,中枢的三公九卿就算完整,刘彦称帝的基础就算是完整了。

第515章:也许真的该修生养息一下?

现今各国称帝者不止有东晋小朝廷一家,石虎是在元朔三年的时候又恢复称帝,不过相对于东晋小朝廷在篡夺曹魏之后就是皇帝,作为胡人的石虎在占据中原绝大多数地区称帝算是合理,但石虎目前仅是占据并州和朔州称帝就显得无比的沐猴而冠了。

东晋小朝廷自褚蒜子携小皇帝与宗亲、文武百官而降后,从法理上东晋小朝廷算是已经灭亡,那么东方大陆上称帝的只剩下石虎一人,其余各国皆是称王的王国,不是称帝的帝国。

实际上哪怕是称帝也不一定就是帝国,帝国是强盛而无敌的国家,有一击而轻易灭一国的强大实力,像是曾经的西汉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掉南越、闽越、哀牢、夜郎之类的国家,又像是将地中海视为内海的罗马,连带占据整个中亚半个南亚的安息(帕提亚)也是帝国,而贵霜表面上是帝国实际上只能算是强盛王朝。

天王是胡人用来在王之上设立的尊贵位置,石勒在占据大半中原之后,一些大儒劝进称帝,但他虽然不识字却是一个很明白事理的人,觉得自己是比普通的王更强大,可是依然忌惮东晋小朝廷,寻思一下也就自称天王。

除了石勒自号天王之外,石虎是第二个也称天王的胡人,要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续石虎之后自号天王的还有慕容皝的儿子慕容儁。慕容儁是在慕容皝死掉之后继位,先接任燕王,后面自号天王,不过在公元三五二年就称帝。另外一个天王是冉闵,但冉闵是在死后才被慕容燕国追封,原因是冉闵死后中原爆发大旱又有蝗虫肆虐,经由一些大儒和僧人的提议才被追封为武掉天王。

冉闵这辈子是没有可能再当什么武掉天王了,想要获得王爵的道路也是曲折而又坚信,不是刘彦有多么排斥,是冉闵要立下难以想象的大功劳。

“伪朝灭亡,石碣从东都撤军。”冉闵再次来到襄国,无法掩饰一种失望和晦气:“臣挥军追击,胡虏在汾水北岸四散,只得占据中都罢兵。”

东晋小朝廷灭亡的消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是前后脚就被各国知晓。石碣赵国和慕容燕国的反扑是建立在汉军被牵扯在东晋小朝廷那边的前提,只要东晋小朝廷能够坚持住,两国真的是有反扑的基础。

“谁都没有料到小朝廷会那么快灭亡。”刘彦自己都没有料到,以为会打上数年,毕竟南方多山又水道纵横,真不是那么容易打。他说:“小朝廷请降,消息传至并州与幽州,石碣与慕容鲜卑只知道大汉轻易灭掉小朝廷,被我军的强盛气魄所震慑,是应该出现迟疑。”

慕容燕国还没有解决掉辽东的战事,预备从幽州扑向冀州的燕军是由慕容俊为主将、慕容恪为副将,含慕容鲜卑本族和其余仆从军、奴隶军有个近十万。他们还有接近七万是在高句丽战线与汉军为首的高句丽军、百济军、新罗军、倭列岛各国军、扶余个部落交战。另有就是鲜卑草原和山脉之内也牵扯着三四万慕容燕军。

算起来慕容燕国正在开打的战线一点都不比汉国少,而慕容燕国仅是两州之地,足见慕容鲜卑还是非常强悍。

东晋小朝廷灭亡得太快,不管是汉军强还是小朝廷太弱,对于石碣赵国和慕容燕国都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直接导致的就是反扑变得虎头蛇尾。

“石碣会恢复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散躲避。”冉闵满脸晦气地说:“这样一来战事必将长久化。”

说与石碣赵国战事会长久化还是很有道理的,哪怕是汉国不惜代价猛攻,打下并州还有一个异常广袤又是草原的朔州,更重要的是汉国不惜代价攻打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臣听闻朝中诸公主张停息大型战事?”冉闵就是因为这个消息才急急忙忙跑到襄国:“石碣虚弱如斯,慕容鲜卑四处有敌,正是大汉一举剿灭的时机,怎么能够停息战事呢?!”

首节 上一节 509/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