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806节

戴逵是世家子没有错,却不是什么官场中人,屡次被征募不出仕,只喜欢画画和雕刻。他这一次来长安,纯粹是有太多的文化人过来,觉得是盛世也就来凑热闹,一点都没有进入官场的打算。

自然了,戴逵可以不入官场,可要是被征募却也是要入官场的。毕竟都已经改朝换代了,之前是一回事,现在是另外一回事,就算是再任性也要考虑家族,他觉得最理想的是家族中另外的人出仕,自己依然专注于画画和雕刻。

孙盛很快就来到一群军人面前,行礼后默默站着。

“本人王永。你是孙盛孙安国?”王永一直盯着孙盛的脸在看,像是要看出一朵花来,得到答案之后点了点头,利索地说:“太尉传话,给你两个选择。”

孙盛还在懵着呢,下意识再次行礼等待下文。

“第一个选择,入太尉署。”王永真的是要将孙盛给瞧仔细了,困惑徐正怎么会去关注这么一个人,还一刻都不耽误地给了指示:“第二个选择便是出国境往平蛮校尉部报到。”

孙盛总算是回过神来,几乎是第一瞬间就大略猜测眼前这一幕是为了什么。他可能有些名气,但绝对没到让太尉派人传话的地步,是不久前天坛那件事带来的后续。

自然是没错了,徐正才不知道孙盛这么一个人物,会派人传话是刘彦的指示。而刘彦这么干无非就是一个意思,欢迎所有有能力的人为国效力。

第785章:陛下圣明

自消灭慕容燕国和拓跋代国之后,刘彦已经很刻意没有再派系统军队到陆地战场,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却是不得不使用庞大的系统舰队。

现如今刘彦可征召的系统部队已经达到八万,阿三洋那边的海军用了一万,关中屯驻了两万,有四万五千的名额用在了农民身上,留下五千的份额作为预备。

在打江山的时候,尤其是早期,刘彦肯定是要好好利用系统部队,可是等到江山基本打了下来,再频繁使用系统部队则是有些不合适了。

很简单的道理,刘彦在世的时候有系统这个金手指,到下一代就没有了。导致刘彦必需有计划地弱化乃至于消除系统部队的存在感,尤其是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少用,仅是用来保证统治的稳固性。不然等待他驾崩了之后,建立的国家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真的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是在危言耸听,刘彦能依靠系统部队打天下,甚至能够横扫世界岛,可是统治却不能只仰仗系统部队,强军是多多益善最好。

一个国家不能单独依靠一支强军,可以没有强军,却是不能所有军队都太烂。再来是国家的男人要得到锻炼,单纯用系统部队去打仗,国家的男人慢慢变成见不得血,这样的国家绝对不会有未来。

尤其是,刘彦希望更多的人能去到国外,见识民族竞争的残酷性是其一,看看世界有多大很重要,发财什么的只是顺带。

事实也证明了刘彦做法的正确性,中南半岛不但获取了庞大利益,也开阔了一部分人的眼光,后面开放西域更是一项一石多鸟的举动。

“向外开拓不能只是国家层面的事情。”刘彦耳朵里听着不断传来的欢呼声,说话的声音就不得不加大:“得让百姓参与进来。”

“陛下圣明无错。”纪昌不是在拍马屁,他作为国家的丞相能见证太多的例子:“开阔眼界为其一,疏导国内不满为其二,以其二为甚。”

其实国内的百姓也没有太多不满的地方,主要是老天爷不给面子来看了个大面积的天灾,不想打破无付出有回报的社会规则,官府无法无偿提供赈灾物资,那只能是劝有能力的百姓去抢,不想或无法去抢的人依靠工作赚钱来购买生活物资。

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个道理,真实的情况就是从上古先秦一直到东汉结束,官府真的没有干过无偿开仓放粮的举动,统治阶层坚信人不能平白无故获得好处,要不然就是鼓励人们去好吃懒做,等着活不下去了有人来施舍。

官府不想好吃懒做和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思想蔓延,因为没有过白得好处的例子使百姓也没盼着凭白获得好处,不管是官府还是百姓都信奉有所劳才有所得的淳朴理念。所以遇到灾年,官府会开放山川河流让百姓自己动手找吃的,百姓也不会什么都不干眼巴巴等着官府来赈灾。

“寡人绝不开此先例。”刘彦以前并不是这样想的,是了解以往的历朝历代为什么不那么干,接受了理念,像是在强调一样地说:“有所劳有所得,国家提供岗位,百姓劳动有所得,挺好的。”

在刘彦自小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里面,对那一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里面最吃苦耐劳”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小的时候没有多想,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信息多了,思想也逐渐成熟,对那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

“官府总是希望百姓能够吃苦耐劳,不要有任何的怨言,老老实实地忍耐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刘彦看到纪昌脸上出现愣住的表情也跟着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才想起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回事:“寡人希望所谓的吃苦耐劳不是那样。相比起那些,寡人更想看到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去抢异国他邦。”

吃苦耐劳?还有那个“最”字?就如刘彦所想的那样,那些品德是官府最想要的,要说美德自然也是,可……

曾经刘彦有和人辩论过,被一句“要说吃苦耐劳,小鬼子才是当之无愧,一代人缩衣节食打造了可以横行亚洲的海军。小鬼子征服中南半岛,屡屡出现出击为了逮住战机而赶路累死的路途上的士兵,那才叫真的吃苦耐劳。咱们的吃苦耐劳?呵,就是无条件的任劳任怨,还特么不能反抗,就该逆来顺受。”给呛得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早先的时候,上古先秦一直到西汉、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愚民现象是有,可真不是太过严重,尤其是以一些朝代压根就没想愚民,相反是统治者拿着皮鞭驱赶民众去了解世界的几个朝代,哪个不是强盛时期?

等待愚民大业被干成之后,统治者的统治也没有稳到哪去,倒是教会了百姓应该逆来顺受,出现了数千万人抵挡不住异族百万人口的征讨灭国,夸张到数十万人就能打服并统治过亿人口。当然了,最惨的其实是阿三。

纪昌不知道刘彦心情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差,对刘彦的一些话也不是全然赞成,只是无比盼望大汉有国富民强的那一天。而他无比的清楚一点,想要办到得有有战斗力的军队,并且不能只有单独的一支能打。

诸夏历史上有多次出现整个国家只有一支强军的情况,该支强军的确是某段时期保证了国防的安全,可是向外开拓却会显得不足。

只有一支强军是那些统治者不愿意更多的强军吗?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是国家真无法提供更多优质的兵源,也可能是国家的财政支撑不了第二支强军的军费,或许是将门世家不希望再有第二支强军,反正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拖后腿,导致整个国家只有一支能够拿得出手的强军。通常情况下是那一支强军在某一场战役被歼灭或是重创,然后国家因为失去那支强军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国家没有优质兵源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尤其是以承平最久又国情懦弱的国家很难找到优质兵源。

纪昌又再一次发愣了,他想了一下自己看的史书,没找到刘彦说的朝代。

“丞相便当寡人是在假设。”

“……”

有那么一个朝代,别说是优质兵源了,就是想找合格的人训练成士兵都难。不是该国家的男人都骨瘦如柴,是这个国家的男人从精神上就已经毁了,有再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与之相符的意志和精神,满脑子想的就是东华门唱名,谁都清楚入了军伍就成下等人,国之重将都能被随意侮辱。

“不能吧?”纪昌是反对国家没恢复过来之前一直打仗,可从来没有想过折腾武人:“如此国家……难道不知‘武’乃一切根本?若是没有武力,昌盛繁荣以何保驾护航?”

刘彦无声的笑了,所以说那样的国家能支撑百年以上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是之前朝代留下了丰厚的民族遗产,也就是最简单的民族大义和华夷之辨使一些人愿意护国,要不然南北合起来能存在三百一十九年简直是违背常理。

刘彦不能让国家太过依赖系统部队,逐渐使系统部队消失在大众视野,他坚持认为这样才是正道,不是用系统部队无视伤亡地横推,培养军方的侵略性,以及使百姓迈脚向外,那样一来向外扩张不会仅是他们这一代,再来是二世而亡的机率也会无限降低。

“陛下(父王)!”

崔婉率众特别来到宫门处,远远地就行礼参见。

此时此刻,城内依然是到处吼着“万岁”之声,尤其是刘彦下令今晚给劳动者加餐,比之前更加热烈。

爱戴天子是一回事,能够吃上一顿好的才是正经事,之前或许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喊上两嗓子,后面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

刘彦一眼看过去,往后以及众妃都带着孩子,他们还特地换上了盛装,显得极其隆重。

在王室成员的后方,众多的臣工以及署僚是整齐地列队,随着前方的王室成员行礼而参拜。

能使百姓欢呼,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原因,肯定是值得统治阶层欢喜的事情。

刘彦要是不出征的话,平时其实是比较宅,像今天首次面对百姓而挥手还是第一次,百姓会欢呼也是在意料之中,内心里多多少少是既欣慰又得意。

汉国完成了驱逐胡虏的大业,复仇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挽救了汉人的心气,重新使汉人恢复了霸主地位,仅是给百姓可以安稳生活的环境已经算是一项功业。

谁都不能否认是刘彦给了万众最起码的安稳,不用像是生活在胡虏统治时期那样时刻会遭到欺辱,或忧虑丢了小命,更不用说为了复仇还灭掉一族,还没有停止灭族大业,根本就是要对曾经欺辱过汉人的异族赶尽杀绝的节奏。

以上是精神上面的层次。

如果说驱除胡虏给予汉人安稳的生活环境是基础,刘彦还打破了司马一家子重新恢复“血统论”的垄断。

所谓的“血统论”初始是在上古时代,老子是官,儿子、孙子、重孙子要是没家出横祸的话也应该是官。不排除有人能从什么都不是也能成为官,可例子真的是少到可以,足以证明其困难程度。

已经被封圣的孔子他老人家,他的祖先是周王室分封诸侯宋国的君主,就和很多诸侯国被人篡位那样,宋国后面也是改了统治者,到孔子父亲叔梁纥这一代其实已经是平民。

首节 上一节 806/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