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089节

张茂智听出林延潮话里的陷阱,每个庙学明伦堂的卧碑上,都刻着这样几个字,生员不许言政,不许聚众对抗官长。

虽说这样的话,生员从没有听过,反而苏杭那边读书人对抗官府,成为常事。

可是若张茂智说自己是为了百姓请命,告官府禁止买卖田契,那就是言政。林延潮是可以借此禀告提学道,剥去他身上的襴衫的。

张茂智心道雕虫小技,然后道:“当然,学生自幼父母见背,祖父拉扯长大,所幸家里还有十几亩祖田可以赡养我们爷孙二人。”

“但两个月前我祖父有疾,学生无钱医治,只好卖了家里两亩田换钱治病。田宅家产不过是身外之物,若是能将祖父的病治好,就是这十几亩祖田都卖掉也是在所不惜。但是官府禁止田契买卖,学生哪里有道理可说,只求太守恩准,让学生以全孝心。”

说完张茂智眼泪落下两滴,身旁的生员也是抹泪纷纷道:“张兄的事,我们也是知道了,可惜家贫,无钱资助,无能为力,还请太守开恩。”

下面的读书人一片哗然,对于张茂智都是深表同情,也是为他孝心感动。

但实际上,张茂智的事是子虚乌有,纯属瞎编,但他这么说点出林延潮禁止买卖田契的弊病,还用自己遭遇博得了同情。

无数学子道:“百善孝为先!”

“恳请府台垂怜!”

张茂智再一次利用了儒童们的善良,一步一步掌握主动,原先任过推官的马通判当然知道这府里第一名讼师张茂智的厉害,当下在林延潮耳边低声道:“府台,不如先退堂,改日再问。”

马通判的建议也是可以的,暂避锋芒。但千余儒童闹考,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避是避不过了。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你的事本府也是同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本府也是。”

张茂智当下顺着杠子上道:“学生谢过府台。”

但见林延潮伸手一止道:“你这几亩田在哪里?”

“虞城县南三十里。”

啪!

林延潮将惊堂木一拍,喝道:“既是虞城县的事,你到本府这里告状什么?你在消遣本府吗?”

张茂智被惊堂木一惊,然后被林延潮这一喝才反应过来,没错啊,他失误了,这样告状事,应该先禀过州县,州县不受,或对判决不服,再上禀知府,否则就是越级上控。

知府有权力不收你的状纸的。

张茂智心底冷笑,他什么世面没有见过抗声道:“州县哪里敢自定刑律,省里也没有下文令太守不许买卖田契,这一切只是太守的决定,学生不问太守还能问谁?”

“现在事急从权,法不外乎人情,太守若是守此陈规,实在是令我等失望啊!”

张茂智此言一出,众儒童纷纷议论,也觉得林延潮以此理由拒绝,实在也是太不近人情了。

林延潮道:“本府岂是不讲理的人?只是规矩不可乱,本府八县一州,三十万百姓,若是人人都如你这般不经州县来本府这里上控,那本府不说是否分身有术,此举也成了越俎代庖,必遭到州县非议。”

“这样你先去虞城县衙将状纸递了,待虞城县判了,你再到本府这边来,本府到时一定给你一个公道!”

林延潮说完,张茂智连声道:“太守且慢!太守且慢!”

林延潮看张茂智,不悦地道:“怎么还在此呱噪?不是说着急用钱以尽孝道吗?若天黑了关了城门,你的事不又多耽搁一日?如此拖延,身为人子,你于心何忍?”

张茂智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此去虞城县一往一返几十里路,明天能不能赶回来还是两说,他不是怕费这功夫,但好容易纠集起来的千余名士子,难道让他们在府衙门口干等一天一夜?

这些人更多只是来凑热闹的,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家里几亩田的事,等到明天人早就散了,林延潮此举真是好卑鄙啊!

看来此次无法收全功了,但是也要拔下你林延潮一层皮来,让你在全天下读书人面前,颜面尽失。

张茂智咬了咬牙道:“学生岂可因私废公,田契之事改日再来向太守请教!”

“现在学生要说的是,府试舞弊的事,此事发生在商丘县,就在府城之内,太守眼皮底下。此事太守可不能坐视不理吧?”

答书友问

很久没有在书评区里回复书友的留言,不过每条书评我都有认真看过,也想回复,但精力实在有限,回复不过来,向大家说明一下,你们留言我真的都有看。

现在就几个问题一并向大家解答一下,说说自己的观点,节约下时间。

一个是明朝士大夫的问题。

看了下很多书友的观点,都是不怎么样。如士大夫头皮痒,水甚凉等等。

没错,现代民族意识崛起,文化教育的普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深入人心等等,仅从这方面讲,是现代人优势。而明朝灭亡士大夫阶层也有不可推卸责任。

但只从道德而言,具体到一个个人身上,也接受过儒学教育的读书人,我们祖先明朝读书人强,还是现在我们强?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说法,个人认为后天教育会有差别,但人性不会变的太多。大家在史书见过某个人,或许会如见到我们身边某个朋友一样亲切,这也是我们读万卷书,神交古人的意义。

这个说法,大家自己讨论。

二就是主角性格问题。

有的书友说最近变的虚伪,易动气,势利眼等等。但是从书的一开始,主角不就是这样吗?性格有巨变过吗?人设崩塌了吗?

没错,这些都是林三元的缺点。

我也知道会有书友不喜欢,很抱歉。书友们读书会代入主角了,但却忘记了,主角并非完美啊。

完美的主角,很多人会喜欢吧,但我不喜欢啊。

一个人性格就像一枚硬币,正面就是优点,反面就是缺点。

对我来说,林三元就像我一个挚友,一个知己。

我喜欢他,也喜欢他的缺点,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还有孙承宗的事是一个伏笔,这里卖个关子。

第三就是本书多次王安石,司马光了。

首先我的宋史功底肯定是不如明史了,这一点很多书友该都比我强。

我对王安石了解初步是高中课本,然后是《新宋》这本小说,执相公嘛。

然后司马光,就是砸缸,具体也是《新宋》了解一点。

首节 上一节 1089/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