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59节

  科举之后,吏部选官有四个审核标准,分别是:

  身、言、书、判。

  后三者且不谈,这个为首的身,指的便是颜值。

  前朝宰相蔡确曾向神宗举荐一个叫王迥的人为监司,宋神宗欣然应允。

  并不是因为王迥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王迥这个人人品还比较差,也没念过什么书,时不时还闹个笑话。

  然而宋神宗完全是因为王迥颜值高,才应允了蔡确的举荐。

  史书中对王迥颜值的描述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

  后来蔡确又给哲宗皇帝举荐一人,叫袁应中。

  此人不似王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但这兄台却满脸的麻子,肩胛骨长得还有点歪,肩膀总是斜着。

  哲宗皇帝刚看了一眼,就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由此可见,颜值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当日贾政对贾雨村一见如故,并大力相助,除却因为是妹丈林如海举荐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贾雨村“相貌魁伟”,颜值极高……

  原本贾政心里还有些遗憾,贾琮相貌虽不说奇峻,可着实与好看沾不上边。

  这样的相貌,在日后选官时注定要受到影响的。

  可现在看来,先前竟是走了眼。

  只一转眼,贾琮吃的胖些,相貌竟如此之好。

  成了翩翩公子,还在宝玉之上!

  只是贾政的惊喜没有贯彻到底,面色变了变。

  倒不是为了贾宝玉,而是想起了贾琮缘何会这般俊秀。

  贾琮有一个花魁出身的生母,不怪长的好看……

  虽然贾政没见过,可能当艳绝都中的花魁,想也能想到长的有多好。

  可惜,这个身份实在是……

  若被小人知道了去,怕多有艰难。

  贾政心里叹息了声,随即又打起精神来。

  贾琮母族虽然出身卑贱,可他还是荣国公的子孙,哪个敢小瞧了去?

  又有衍圣公牖民先生的看重,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如今士林中,论德望之高无出牖民先生之右者!

  念及此,贾政心情转好,对三人继续道:“举业一途,路遥且艰,唯有勤学苦读,心无旁骛,方能有所获。

  若是三心二意,心生怠慢,必难成事。”

  三人一起躬身领教后,贾政又对贾环道:“既然你在这静不下心读书,往后还是去学里罢,让学里太爷教你。”

  “噼啪!”

  一道晴天霹雳,就这样落在了小贾环头上。

  那一瞬间眼神的空洞,差点让贾政都心生不忍。

  不过也只那一瞬间,对于这个逆子的顽劣性,贾政心中有数。

  瞥了他一眼后,目光又落在紧紧垂着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的贾宝玉身上。

  不过看着鹌鹑一样低着头的宝玉,贾政只皱了皱眉,到底没说什么,让一旁的贾环大失所望……

  贾宝玉去不去学里读书,决定权并不在贾政手上,这要看老太太的意思。

  哼了声后,贾政看向贾琮,说出了今日来意:“后日是老太太生辰,琮儿与宝玉一起随我待客吧。

  你也渐大了,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只一味的读书,难免成了书呆子,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该做的。”

  贾琮闻言,抬起头看向贾政,眼中闪过一抹讶然,随即便是压抑不住的惊喜……

  ……

  

第五十二章 感激 (求推荐,求收藏)

  

  在贾琮的印象里,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贾政都是一个好人。

  但却是一个有些迂腐的好人。

  一心读书,清谈。

  恪守严父的本分,对宝玉非打即骂,严厉管教。

  他再没想到,贾政会说出这样接地气的话来。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完全意外。

  前世红楼世界中,贾政不就常叫贾宝玉随他一起招待客人么?

  因宝玉不喜,这才有了湘云相劝,反被他讥讽的那一出戏。

  再者,贾政能够强压大房,以幼子的身份执掌荣府大权。

  尽管此事出主力的是偏心的贾母,可若贾政当真对世务一窍不通,那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贾政能说出让贾琮多接触世务的话,并不奇怪。

  念及此,贾琮心下了然,又再生惊喜之意和感激之情。

  贾政此举,分明是要带他分润贾家的人脉啊!

  这也是在向世人展示,贾琮自此成了荣府内的一员,是被贾政认可的一名子弟。

  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自此以后,贾琮有一定资格,在外面代表贾家的意志了!

  如此,也就有资格占用一些贾家的资源和能量。

  这正是贾琮一直以来,所谋划的目标所在。

  当然,他想要的更多。

  因为唯有真正掌控住贾家,成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掌权者,才能更好的动用贾家资源来自保,而后改变贾家中一些人的命运……

  无论如何,这将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前世读红楼,和许多人一样,贾琮也曾疑惑过,身为从五品小官的贾政,为何能够举荐一位正四品的应天府大员?

  他有什么资格,能够跨越官场的森严制度?

  另外,贾家在官场上,除了一个不上朝做官,只在家中陪小老婆喝酒的贾赦外,就只有贾政在朝堂上做着小官。

  如此劣势,又为何能排在四大家族之首?

  贾家一个重孙辈媳妇病逝,缘何能劳动四王八公和如此多的勋贵府第前来吊祭?

  还有,贾母过大寿,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来贺不算,连朝廷礼部都特意来贺,难道只因贾家出了一个贵妃?

  可贾元妃,并不是杨贵妃啊!

  她远没那样受宠,不然也不会在归宁省亲之日,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种种疑惑,直到来到这世上一年多后,贾琮才一点点了解清楚,想明白过来。

  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用后世之事来举例,总设计师家族也只余一个孙辈在官场上了,折算起来,还只是七品小官。

  可又有哪个家族,敢说在其之上?

  想来即使最高层的领导人,都要给他家几分薄面。

  原因无非二字:

  余荫。

  老人家功高社稷,有再造华夏乾坤之德,留下的香火情也够多够重。

  所以即使如今家族在官场不显,也依旧有大把的人去照拂。

  而贾家,同样如此。

  因为特殊的儒教文化,炎黄大地上,从古至今乃至未来,人脉香火的传承,都是社会关系中堪称最重要的一支。

  尽管功绩不同,可贾家一门双公,贾家宗祠有先皇御笔亲书: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且上一代又出了贾代善承袭荣国之位。

  两代三位国公,为以军功起家的贾家留下了深厚的遗泽!

  尤其是在以忠诚为传承方式的军中,更是留下了众多香火情!

  也正是这些“香火情”,才给了贾政以从五品小官,举荐四品知府的资格和底蕴。

  而这些“香火情”,便是贾家最珍贵的财富!

  或许这些“香火情”所形成的力量,不能直接操控朝局风云,改变天下大势。

  也不能让贾家人直接身居高位,因为他们自身难以承重。

  但任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股极有能量的庞大关系力量。

  这股力量就算不能直接翻云覆雨,改变天下局势,却足够影响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譬如贾雨村,和王家。

  若非如此,在这个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的封建时代,王家又怎会连嫁两女入贾家?

  日后的薛姨妈,又怎会将掌上明珠也嫁入贾家?

  趋利避害、捧高踩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大家族生存的根本法则!

  愈是豪门,愈是无情。

  莫非王家就会逆势而行,是这滚滚红尘中的一股清流,连嫁两女入贾家,只为了成全贾政和王夫人还有贾琏和王熙凤的美好爱情?

  呵呵。

  王家连嫁二女入贾家,只能说明贾家有王家所期望的利益。

  那便是贾家三位国公留下的香火余荫。

  正是这些香火余荫,才让王子腾接手了京营节度使,再一路青云直上。

  不可否认,王子腾自身的能力一定出众,远胜贾政、贾赦之流。

首节 上一节 59/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