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135节

关鲁公展颜一笑,“理论就是思想,是关于事物知识理解与论述,而它与实践是统一平行状态,对于你而言就是自然现象演绎推理。换句话说,你的出发点远超常人,身具诸般所长也意味着你身上有莫大气运加身,道法修行与书法合而融一,或许不仅只你在摸索,但毫无疑问,你是最接近者!成功与否旁人帮衬不上,身体力行为你唯一选择,如何取舍,也只有你心自有决断!”

旁人或许对他此言有颇多不理解,但在李之看来,这位老人思想之智睿,竟是洞彻自己心所想。

夏婆婆等人此时却是端着饭菜过来,临淮郡王笑言:“即使我家女婿将来可成就半仙之体,在此之前也离不开五谷杂粮!我们还是尽快进餐,未时一到还要就座枯想半日时间!”

关鲁公笑应,“所谓监考也的确是难熬,大气不敢出,又不能与人作更深交流,而且这些人里又多位年高体弱之辈,与枯想冥想也无二异!李先生,哪一日还请你给老头子我诊断一下身子骨,我看临淮兄弟可是红光满面呀!”

一边给众人端送碗筷,李之一边回道:“那是自然,我也好有会向您老讨教一番!况且我与采兄脾性相投,虽他言谈偶尔会给人带来出其不意的难堪!”

关铭乐道:“愚兄就当你是在赞扬我的耿直了!这一点我随父亲,所有灵气都跑到我小妹身上了,疏于交际仅是借口,特意躲避才是实在话,我知道自己讲话很容易得罪人的!”

“我看你适合生存在明王府那等环境,新老明王我没资格评论,但相比明王府那些同辈们,我参与其间就像是言吐格外琐碎一般,包括效晟兄与方伦兄,多数时间都是在倾听,极少发表意见的,古板得很!”

“我与方伦兄有更多交流,你可不能怪罪他们,再是同辈人,再是思想开明,毕竟人家年岁摆在那里,比我都要大上十几岁,无形代沟还是存在的!”

耳听着两人间交流,关鲁公低声对临淮郡王讨论着:“我这痴儿一向少言寡语,居然与李先生有问有答,实在稀罕之极。”

临淮郡王窃笑,“我这女婿油嘴滑舌在行,一腔正气也把握娴熟,老少他都能谈到一块儿去,不然怎能踏上生意场。”

“我有意交采多跟他交流交流,这孩子与自家娘子也疏于言语流通,难得有一人能教他心扉敞开了。”

“采贤侄任黄门侍郎,近侍之臣,惯于传达诏令,严整面貌本就不可或缺;更因掌管密字,严管口舌乃是必修课程,却是正适合他这性子。但如今圣上圣体难愈,你可要提早为他谋条后路,这种位子,新君喜用新臣,提拔他个人嫡系乃是必然,与其临近被动,不如早下决断!”

“我早有考虑托请圣上为其谋一闲差,看来已不能再耽搁了。若是有空闲位子,我打算命其跟随李先生身边一段时间,或许可以改变一下他略显木讷本性!”

“尚书省缺户部尚书一名,正品,也好趁给他提上一提!虽说一下提升两级有些困难,但以你与圣上之间特殊关系,采又是他身边近臣,或许可行!”

“咦,这主意不错!据我所知,圣上近两日也要与李先生做一次密谈,估计你我也在被邀请之列。不出意料,需要李先生给圣上体察一番身体,若有改善,趁那时提出我看可行!”

二人间低语,李之与关铭也愈加热切,主要在于后者对李之产生巨大兴,这也可以理解,任何人遇到他这类几乎无所不能能力极强者,年轻人会心生崇拜,年长者一样给予另眼相待。

而李之有特别擅长与不同人士交流,再有之前侧面了解,他很懂得如何交流对方更偏好话题。

关铭这人在他看来,绝非表面上那般略显木讷,而是胸另有沟壑,志向远大之辈,但因长期缺乏与人正常交流环境,不小心流露出在自家所经常使用生硬词汇,仅是原因之一,更多在于他耿直纯厚本性。

这种缺陷,只要将他引入相对活跃气氛久了,稍作言语棱角打磨,就会有极明显改观,毕竟此人心思相当灵敏活泛。

关氏父子在朝廷影响力很大,类似于那种他姓重臣里地位超然的另属一派,为各方竭力争取主要目标。

李之与几位王公所密议,将长安城打造为大唐经济心,势必要尽力争取此类间派人士认同,且不论彼此私人交往如何,仅从此点考虑,无疑与关铭提前交好相当关键。

就是在这种微妙错综关系理顺思考,很快就要到午后未时,第轮会考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官婉儿

临至平准署前殿厅堂前,紧随临至身边的关铭暗扯其衣袖,并努嘴向堂阶前一清秀与美艳并济女子。

见李之神情迷顿,才低声道:“此女了不得,乃宰相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被称之谓当朝第一才女。”

李之心下一惊,上官婉儿可并非仅仅为当朝第一才女,后世史册将她学地位抬得极高,赫然名列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但此女一生经历可是精彩纷呈,远非学上之名可以比拟,更涉嫌毒死之后的唐宗李显,但关于此个论点,后世各朝各代史册纷纭,未有统一论点。

祖父上官仪二十年前贵为品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十八年前,上官仪被诛,家产与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此人即为上官婉儿生父。

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上官婉儿一生困于皇宫之,到了出嫁年纪却因命运捉弄,享受不了平常女子该有的幸福,虽在十四岁时深受武则天宠信,下令免其奴婢身份,立为才人,让其掌管宫诏命,但后宫佳丽千,皇帝却只有一个,尽管她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却得不到一份真挚感情。

这是个与武则天一道长留于青史的女人,她于襁褓满门就被武则天诛杀,却终生与武则天爱恨情仇地纠葛在一起。

她与则天皇帝个皇子一道青梅竹马、恩恩怨怨地长大,在政治剿杀下,一个又一个皇太子却相继弃她而去。

史说女皇武则天洛阳称帝后,上官婉儿无比真诚地投入与女帝侄子武思的世俗之爱、与崔湜的精神之爱,却在最关键时候,将他们送入了别的女人帷幄。

尽管亦为众说不一杂传,但此女历经大唐衰落、武周兴盛、李唐光复及丑恶的武韦之乱,却一次次依靠诡计与逃脱灭顶之灾,甚至秉国权衡,在幕后操纵着整个王朝命运,却是不争事实。

据说还有年少李隆基,也就是后世唐玄宗,为了逃避她的控制,毅然决然地刀刃悬于她头顶,却在登基之初就忙不迭地将她诗结集成册。

但这一切不都是李之为之心惊最主要原因,因为在不远处那道出玉立亭亭身影,以及面庞细致清丽几至脱俗的绝美容貌,他竟是隐隐察觉出一丝庞啼身上气息。

那是一种殊异于常人的仙灵之气,虽不如庞啼身上气韵更昭显,但也具有模糊灵韵意味,或许正因为此,她才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

瞬间,他就联想到关于此女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上官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甚是不乐。

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

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的确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关于此点,李之认为,这与前唐大势不无关系,再加上当时武后刻意渲染。

后来,宗李显夫人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臣也明知非帝后亲,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果然“称量天下士”,就因此事的史书传述过于神奇,李之更将其人出身来历,与庞啼之间做了比较。

如今庞啼身上神奇由来尚未搞清楚,使得李之也对这位上官婉儿登时生出戒备心理。

只可惜,未等他心内思量出应对之法,此时那名上官婉儿,竟是款款向他莲步而来。

关铭暗递一眼色,随紧跟前面几位老人,快步进入厅堂。

“小女子在此等候多时了,出现得过于唐突,还望李先生不要心责怪小女子则是!”上官婉儿吐音婉约如琴瑟,配之以柔情绰态,并媚于言表。

“上官才女乃五品女官,何来小女子一谓,叫我这九品县男,一时间竟是不知要如何应对了!”李之暗自心道此女妖孽,自己拥有后世先觉,尽知此人何如,不然不明底细之人,定会被其此时柔情媚态所诱惑。

才人是宫廷女官一种,兼为嫔御,也可被视作帝王、诸侯侍妾与宫女,唐代制度定为宫官之正五品,位比五品官员。

同时亦为太子姬妾最高封号,仅次于正室,像是武则天就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通常为仕宦名家之女颇富才情者,才有资格获此封号,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故而李之有此一答。

“李先生未来岳丈难道未曾给你提及,因你功勋卓著,爵位已被提升至五品开国县男?”上官婉儿微侧着头,使得延颈秀项一角有皓质略露,樱桃小口边撇出一抹含羞笑意。

“略有耳闻,但不曾接到皇诏诰命,算不得准!再说也仅是从五品,较之上官才女正五品还犹有不如!”即使明知此女有诱引之意,李之也不能表现出真实心态,此人将来会得大势,又为武后、韦后身边宠臣,仅是略一施以言语撩拨,他与自己的事业就会横遭厄难。

“没想到李先生年纪轻轻,更拥有诸艺在身,就收得如此谦卑心态,还真是难得呢!这一次诗大会魁首为你莫属,再获皇庭提拔已是板上钉钉之事,瞬间超过了小女子,还不是早晚之事?”上官婉儿眼里媚意更浓。

首节 上一节 135/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