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830节

如今武士刀还未出现,李之自然不能针对于此而大加吐槽,但至少之前的坚决态度,引起了太平的足够重视。

于是他笑着回道:“只要我在大唐一日,就会一有机会就对倭人实施严酷打击,或许你们会认为我对待这个问题上过于偏执,但历史会验证我所作所为的正确性,或许几十年,或许上百年,倭国会是我东土的心头大患!”

太平像是很理解他的滔滔不休,给他挟过一筷子菜,略表抚慰。

转而举起手里的酒瓶,趁机转移话题:

“彭刺史,明知李先生与我合伙开设了正清文绮堂,我们的酒类可是最先进工艺,无论品质口感都属于上品,你们登州府就拿这类低档货色来招待客人?”

彭作象登时脑门上渗出一层汗意,李之瞬间就觉察到其中的玄机,却不动声色的默然不语。

见彭作象望向自己,李夏无奈地摇摇头:“公主殿下,我们可做不了主,这是方石虎强行安排下来的任务,他手里有东宫皇后手谕,懿旨之下,何人胆敢违抗?”

太平公主大吃一惊:“谁?方石虎?洛阳内务府二总管?紫微宫采办总管?”

这人李之也见过,初次到洛阳,太平引他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这位负责东宫具体事务的执行采办。

“还有哪一个方石虎,就是那位东宫三寺的宦官!这种白酒不比价格昂贵的高度西凤酒低多少,而且所谓的高度酒质只说明它酒精含量高,却绝无品质可言,它的略有口感是因含有更多的香精、香料,饮后不仅呛人还容易上头!”

李夏的牢骚,让李之不由自主地端起一杯品了品,随即丢在一旁:

“还是那种传统的酿造工艺,固态蒸馏方式同样是老法子,配方上更是瞎搞一气,比乡村街面上的散零白酒并无多大差别!也正如你所说,另外添加了不少香精、香料,闻上去醇香扑鼻,引入口却只剩下低劣酒质了!”

太平明显在强忍着心头怒火,“李先生,你是说这种酒远远不如我们的高度酒?而且价格偏高?”

李之点头:“更形象点说,若我们的西凤酒价值八百文,这等白酒也就十八文,几十倍的差距,不仅在价格上,品质上同样有这般差距!”

太平随即把头转向李夏:“整个河南道都是如此?方石虎均有涉及?”

李夏苦笑道:“不止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山南道均是如此!喏,李刺史也来了,他们的幽州也是如此!”

别看仅仅四个道,若按面积来算的话,已占了大唐四成,这么大一片区域的官方采办,方石虎的生意可是做得极大。

打听明白了话由,刚刚赶来的李食是纯粹的军人性子,讲话就比李夏二人直接多了:

“方石虎这个混蛋可是明知如此的,他参加酒宴都会自己带酒的,但酒杯还是这类酒瓶,里面的酒水却是正清文绮堂的西凤!这不是秘密,他自己有了酒意上头,就会主动说出来,看到那张恶心嘴脸,我几次都想抽他!”

太平凝重地道:“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我母后绝不会签署此等手谕,因为相关采办事宜,她根本没从皇室里讨过来,就为的避这份嫌疑。东宫有自己的采办,但仅限于宫内支用,绝没有外涉,而且采办权在内廷大总管何宝泉手里,紫微宫采办总管仅有提请权限!”

众人均是心下一惊,这位方石虎的胆子太大了,这种明显的欺君之罪,严重了可是要灭九族的。

而且牵扯到四个道这样的大范围行为,不可能不令朝廷得到消息,此类明目张胆,若想加以隐瞒,绝非他一人可以做到,至少相关道府有内应,而且他身后有大人物依仗。

不知为何,李之第一时间想到了武家,能在东宫开出手谕版纸,并能完好伪造武后笔迹,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宦官就能做到,势必是与东宫关系相当密切者。

他马上将实现投向太平,太平公主此刻也正向其注目,脸上的一丝担忧之色,证实了她心内也是如此念想。

如此一来这问题就大了,目前高宗正千方百计寻找武家的破绽,而武后也因此处境极为被动,一旦这件事与武家人有关,无疑会令宫内形势再一次紧张起来。

而双方交手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大唐局势的稳固性,难保武后一方因损失过于巨大而选择背水一战,那样的话,大唐就会有战乱之危了。

“这里面的水会很深,牵扯到的人物也不会少了!李夏,你照实说,自己有没有接受方石虎的私下好处?”李之想了想,还是决定参与进去,力求大事化小。

如此决定一出,就需要提前知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山南道四道没有没被腐蚀进去,才好友下一步的举措。

李夏正色道:“其他几位同僚没少在我面前发牢骚,不仅价格奇高,有贵客来到还要另行采办,他们不会有问题。至于我与他们同样心理,明明这是里面存有猫腻,而且这等敛财行为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可不敢从中受些好处,那岂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李食紧跟着表态:“关于这些我也遇到过,我们各自心里都有不同猜测,这件事可大可小,但一但事发就不会是小事情。不是我等下臣对懿旨怀有不敬,而是不认为我们的皇后会这样牟取财物!”

幽州属于特殊性质的存在,虽仅是刺史令制度,其地理位置的紧要性,已等同如一方节度使,不然李隆基上台后,不会将幽州府升格为节度。

闻听二人所言,再有李之的识人之法,他已经明白了当前局势。

于是他说道:“此事我看你们暂时不要理会了,事件的处理是必然的,但更主要的是要首先秘密挖出东宫内的蛀虫,以此才好深入探查出另有之人!”

他转而望向太平:“我看公主殿下恐怕要马上修书一封,快马献谏与武后,只有她老人家才知如何正确处理。”

仅是略略数语,太平已经明白过来,这事必须在大理寺赶到之前知会武后,先行占了先手,才可提早应对接下来的一系列事端。

若武后运作合理,完全能在被高宗知晓之前迅速解决此事,是不是武家人参与其中,也能提前找出替死鬼。

他的本意并非帮助武则天,而是不想因此而导致朝廷另有一番乱象。

既然武后上位之势已不可阻挡,唯有竭力维持表面的局势稳定,高宗两番针对性的打击,已经让武家不复历史上本该有的深厚实力。

还要给她留下些可掌控的实力,若此人意识到大势已去的危机,距离最终撕破脸也相隔不远了,深受其害的还是大唐社稷与百姓。

太平对于李之的打算,心理如明镜似的,无疑这种解决方式才是最稳妥的,她对李之没有首先站在李姓皇族的角度上处理此事,心下很是感激。

此时的她原本仅是为夹在父母之间难做人而苦恼,经由李之一番开导后,已然意识到微妙局势下的危机重重,自然不想近段时间再有大事发生。

于是她很干脆的起身就走,不忘了叫上焦建修这位忠实家臣,有他在无论措辞与内容,都会合情合理,契合武后心境。

她也知道大庭广众之下,不好与李之深入交流,而且他提出来的解决方式,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她更信任李之会帮自己做些善后处理,至少会找借口堵住在场几人的嘴巴,借以防止消息的进一步扩散。

正文 第七百八十二章 李食的机会

李之也正像太平所猜测的那般,在她走后刻意压低了声音,一脸凝重地道:

“我说诸位,把公主殿下支开,就是为着我们之间尽快讨一个商议,此事被牵扯进去可是了不得!”

他的两面派作风使得极为娴熟。

三人都有些惊讶,因为他们一直认为李之与太平公主是一条线上的,无端冒出这句话,一时半会儿竟是无人接茬。

李之呵呵笑道:“反正我认为自己掺和不起此类事,既然你们都不言语,我就自说自话了!”

“李先生请说,我们主要是在消化,这件事的确有些棘手!”彭作象急忙解释。

李之四下寻摸了一番,这才道:“何止是棘手,简直要捅破天了!”

李食大惊失色:“没李先生说的那么严重吧?这事与我们又没多少关系!”

李之叹道:“你我都是李姓,没看出来此事背后极有可能是武家?”

首节 上一节 830/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