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706节

皇帝不按常理出牌,不知道会引起多大、不可预测的后果,这才一天就遇到刺杀,要是真有三长两短,整个大明都将陷入难以预料的危机!

“你睡吧,我出去一趟。”毕自严皱着眉,说着就拉开门,大步的走出去。

刚刚走到门口,一个中年人就快步走来,道:“大人这是要去哪里?”

毕自严看着这个西席先生,稍作犹豫,耐着性子道:“皇上已经提前出宫,我现在去傅府,见傅昌宗。”

西席先生神色从容,给人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微笑道“大人是内阁次辅,有什么事情直接召见即可,哪有大半夜上门的道理?”

毕自严既然停下来,也就顺势定了定心神,摇头道:“傅昌宗是谁你清楚,皇上提前出京,那个‘应急衙门’被魏忠贤掌控,手持尚方宝剑,有着大义在前,本官的话他未必在意。不过,绝不能任由他胡来,现在能压制住魏忠贤的,整个京城也唯有傅昌宗。”

西席神色镇定,道:“大人如何确定傅尚书能压制魏忠贤?如何确定他会出面呢?皇上提前离京,别人或许不知道,傅尚书未必。”

毕自严眼神微变,想起了白天傅昌宗的异样,若有所悟的道:“傅昌宗应该是知道了,不过魏忠贤的动作必须要控制住,一旦超出内阁能够处置的范围,整个北直隶都会彻底混乱……”

西席看着毕自严,沉吟道:“大人,内阁以及六部尚书都是希望朝局稳定,逐步推进新政革新,只是,这未必是皇上的意思。”

毕自严与朱栩接触很多,对他的想法自然有些了解,可还是困惑,看着这西席道:“新政是皇上一手推动,逐步建立的,照理来说,皇上应该明白形势,当前需要稳定才是最重要,可为什么皇上还要用魏忠贤,做出这么激烈,破坏大局的事情,本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西席微笑,道:“怕不止是大人,朝堂上除去傅尚书,其他人都很困惑吧?”

“除去傅昌宗?”毕自严神色思忖,点头道:“傅昌宗确实胸有成竹,可从未说过什么,你能推测出多少?”

西席微微低头,旋即道:“当今皇上,乃是直追太祖太宗的雄主,胸中的韬略外人难以揣度,他的想法要是不说出来,他人很难理解,往往都是事过很久,才能从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以此推断出全貌。虽说这次启用‘应急衙门’是因为有乡绅与建奴细作,匪寇勾结,可也没有必要动用魏忠贤,一旦开始了那就说明皇上是早有谋算,绝不是盛怒之举。”

毕自严会意,道:“皇上目光长远,非我等可及,这点小事情虽然会生气,不至于失去理智,确实应该是早有计划,只是,这计划……到底是什么?”

西席面露一丝不解,道“不管是‘士绅纳税’,还是丈量田亩,重登户籍,无非就是遏制土地兼并,增加朝廷赋税,虽然困难重重,可只要按部就班,慢慢来还是能做到,皇上启用魏忠贤,肯定后面还隐藏更大的目的,只是我们都没有察觉。”

毕自严这会儿也不着急去见傅昌宗了,面露思索的道:“朝局,国势都日趋稳定,外患也都微不足道,新政开启,一切都在向好,皇上到底有什么目的……”

西席看向毕自严,神色微沉的道:“其中之一,应当是清理阉党,魏忠贤这次之后肯定会消失,朝堂上的阉党会彻底被清除。其二,是皇上做事的习惯,往往都急于求成,北直隶的动静越大,给天下震慑也越多,新政推动就会更顺利。其三,皇上可能有意打击现在的官绅窠臼,任用更多的寒门,平衡天下官吏大势。”

毕自严听着西席的三个推测,眉头微皱道:“这些肯定都不是皇上真正在意的目的,不论如何,还是要控制魏忠贤,不能任由他乱来,否则对新政将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对朝局,国势都没有半点好处。”

西席看着毕自严,阻止道:“大人,既然是皇上谋划已久的事情,最好不要去阻止,即便想阻止,大人觉得能阻止得了吗?哪怕是傅尚书,也未必能制得住魏忠贤。更何况,魏忠贤不是傻子,他不会一点都没有察觉。”

毕自严脸色微变,道“你是说,魏忠贤也知道这件事之后,皇上会清算阉党?”

西席神色笃定,道:“魏忠贤不傻,即便他看不出,他身边的那些人也肯定不会全然无所觉。”

毕自严脸色沉凝,接着变幻,而后变成深深的担忧。

魏忠贤是什么人,相信整个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他知道皇帝有意让他‘消失’,绝对不会甘心束手就擒,皇帝不在京城,京城就任由魏忠贤纵横,谁都无法相抗!

毕自严仿佛都已经看到了一片尸山血海在眼前,背景是偌大的京师,刺目的就是安静如深渊的紫禁城!

不行!

他必须要阻止,在魏忠贤没有动手之前控制住他!

毕自严是内阁左次辅,他手里能动用的权利已经很多,刑部,督政院,甚至是兵部的巡防营,只要他下定决心,就能抢先将魏忠贤下狱,阻止这一切!

西席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大约的猜出了毕自严的心思,稍松思索便道:“大人不是崇祯初的老臣,对皇上,朝廷过去的了解不如孙阁老,傅尚书,周尚书等人,想必他们更早一些就猜到了,他们既然都不出声,就是默认了皇上的举动,大人即便开口,只怕从内阁到六部尚书,支持您的,不会超过两个人。”

“两个?”毕自严神色微沉,虽然他不争权夺利,可作为左次辅,‘等同于’首辅的阁臣,支持者居然只有两人!

西席点头,如数到来“一个是袁尚书,他是景正朝入朝,施政理念与大人相合,另一个是来阁老,出自江南,他不希望朝廷颁布‘士绅纳税’这一条,应该会支持大人,其他人都不会。户部尚书是傅昌宗,吏部尚书周应秋,兵部尚书申用懋,都是皇上的老臣,刑部尚书沈珣的态度应该与孙阁老相似,孙阁老不说话他不会开口支持。工部尚书徐大化,听说这位徐尚书最近频频拜访傅府,目的可想而知。”

毕自严一直认为对内阁,六部谈不上控制,至少能够稳住,今天听着西席的一席话才明白,看似稳定的朝局,实则内部也是纷扰不休,派系林立。他这个内阁次辅,根本没有掌握内阁以及六部,想要阻止皇帝的计划,控制魏忠贤,根本行不通!

“您也看出来了,”西席神色认真的道:“皇上对朝局的控制超乎想象,计划向来都是滴水不漏,缜密异常。这件事,大人还是置身事外为好,另外,这未尝不是皇上对朝臣的一个试探,内阁需要补充阁员,六部尚书必然出缺,到时候必然是新的局面,大人若想稳住朝局,必须要与皇上的意志一致,否则……信王就是下场!”

毕自严心里有不甘,神色默然。

这种不甘来至于多年的习惯,文臣的习惯。

文臣把控朝局,为了一件事可以与皇帝正面冲突,哪怕死都无所谓!

从很早以前,尤其是万历一朝,群臣团结一心,无往不利,特别是那件‘国本之争’,朝臣与皇帝对峙了十多年,死了几任首辅,十几个六部堂官依旧寸步不让,结果是朝臣们大胜,万历皇帝不得不退让,令福王出京就藩!

西席怎么会不知道毕自严的心情,再次道:“大人,已经不同了……”

第599章 危机显露

毕自严嘴角微抽,抬头看向他,不知道如何再开口。

崇祯以来,皇帝清洗了朝局,改变了中央朝廷架构,都察院,各道御史,六科给事中都不复存在,内阁空虚,六部握有实权,再也没有什么能制约皇帝的权力,皇帝的意志被贯彻的无以复加。

如果再来一场‘国本之争’,朝臣们如何跟皇帝‘争’?或者说,有几个敢与皇帝争,煌煌天下的舆论都握在皇帝手里,真的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了……

皇帝拥有这样的权势,身为内阁次辅,身为掌握朝政的文官,毕自严心里深深的忧虑。

一个可以肆意妄为,不受约束的英明皇帝,所有事情都可以肆意而来,是不是还不如一个受约束的昏君?

毕自严眉头深深紧锁,眼神忧虑不断加深。

西席先生看着毕自严的表情,还以为他在因为魏忠贤而担心,不动声色的道“大人,魏忠贤这件事,冷眼旁观即可。您当前最重要的是将各省巡抚,总督送出京,而后理清朝政,梳理内阁与六部,地方的关系,稳步推进‘新政’……”

毕自严神色微怔,抬头看向身前的西席先生,他的话跳跃性有些大,旋即他猛的会意,不论是想要制约皇帝胡来还是收拾残局都需要权力,推动‘新政’就是重塑内阁,集中权力,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大好机会!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点头道:“你说的对,我现在去见孙阁老,商议一下推动‘新政’的事情,今天,我会让各省总督,巡抚离京。”

西席笑着点头,而后谨慎道“大人,魏忠贤,该管的还要管,该尽的责任一定要尽到。”

毕自严会意,轻声叹道:“治世之臣果然不容易,你回去休息吧,顺天府的右府丞一直空缺一位,这次事了,我会举荐你去。”

西席神色不变,不喜不悲的道:“谢大人。”

毕自严没有再去傅昌宗府上,转身向孙承宗的府上走去。

孙承宗自是也收到了朱栩提前出宫,不久前遇到一番刺杀的消息。

他起的很早,站在屋檐前,静静的看着蒙蒙天色,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下起了丝丝小雨,倍添一抹清凉。

孙承宗神色平静,手里还有一卷书,望着天色出神。

首节 上一节 706/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