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236节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激动的心情却是慢慢的恢复了一些。

自己这种渣渣根本就不懂工科理科的知识,炼钢炼铁什么的知识根本就不懂,记住的一些知识,也是那些穿越者培训教材中一麟半爪提到的。

沉吟了半天后,崇祯皇帝才道:“密封的问题么,刚才朕已经说过了,徐爱卿尽管去试,反正不怕浪费。

还有就是材料的问题,主要还是在钢铁之上。

不过,朕以为可以试试用高炉来炼铁炼钢。”

徐光启一听到高炉这个词,本能的便感觉到这个词的不简单,当时便问道:“不知道陛下所说的高炉指的是什么?”

崇祯皇帝心道朕知道个屁的高炉是怎么回事儿——大概就是炉子的烟囱特别高一些罢。

斟酌一番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以为炼铁或者炼钢,最为关键的地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再一个便是杂质。”

嗯,你说的真有道理,我也知道好吗。

徐光启心中一边吐糟,一边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臣愚钝,虽然也知道这两个问题,却没有甚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请陛下恕罪。”

崇祯皇帝心想,朕他娘的也不知道,但是朕看过穿越者培训教材,里面总是提到过一些嘛。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道:“先说温度的问题罢。

徐爱卿应该知道用柴火的温度不如木碳的温度,而木碳的温度又不如石碳。

朕曾在一本书中看过,有一种硬碳较之普通的石碳较硬,但是需要先行炼一番才堪使用,其火毒烈无比。”

徐光启却是很好奇崇祯皇帝到底从哪儿看来的这些书了,当时便躬身问道:“启奏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求陛下一定要应允。”

崇祯皇帝却是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问道:“不知道爱卿所求何事?”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很好奇陛下刚才所说的这种硬碳,却未曾见哪本书中提到过,因此想求陛下将那本提到过的书借给微臣一观。”

崇祯皇帝被徐光启几句话给弄的无语。

这让朕上哪儿找这么本书去。

难道朕跟你说朕穿越之前的小时候生活在煤矿的附近,知道有礁碳这么个玩意,火力猛如狗,连钢都能给轻易的烧红烧化?

斟酌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对徐光启道:“徐爱卿倒是把朕也问住了。

朕之前在潜邸之时,颇好看一些杂书。只是朕读书,向来也不求甚解,因此连书名都不曾记住。

等到朕登基之后,那些书也不知道放在哪儿了,因此倒也不太好找。”

见胡子都已经全白了,可以说是为了大明的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徐光启一副失望无比的样子,崇祯皇帝不忍心地道:“这样儿罢,朕倒是记住了那种硬碳长什么样子,朕这便吩咐厂卫人人去寻找一番,找到了一定给徐爱卿弄来可好?”

左右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书借不到,也只能指望崇祯皇帝一定要把这种硬碳找到了。

徐光启只得躬身道:“微臣先行谢过陛下了。”

见崇祯皇帝点头,徐光启又接着道:“刚才陛下说温度的问题,提到了这种硬碳,只是不知道陛下对于铁水之中的杂质有何看法?”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来了精神,这个去除杂质的方法,朕还是知道一些滴。

如此装逼的机会怎可放过?

崇祯皇帝当即矜持地道:“朕以为万物相生相克,既然铁水之中有杂质,其物必然来自于铁矿石之中。

既然如此,不如想办法将之吸附出去便是。”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即便捧臭脚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便说道:“朕于古籍之中见过上古之时的炼铁方法。

凡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炼制之时必然要投入石灰石。

朕虽然不解其意,然则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的质量却是明摆着的,因此,朕以为可以试试投入石灰石一试。”

等到徐光启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为了保险,干脆又加了一句:“不管石灰石扔进去有用无用,哪怕便是立即炼出来比百炼钢还要好的钢铁,徐爱卿不妨多扔些其他的东西进去一试。”

崇祯皇帝想的很简单,多扔些东西,谁知道会得到啥玩意?

后世有多少材料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无意之中掺到一起而得到的?

万一老徐因此而弄出来甚么特种合金钢,那可就牛逼的很了。

想到合金钢,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徐爱卿不妨将两种或者数种不同的材料一起炼制,不管是一起扔进去还是分个先后顺序,总之尽管试。

朕不怕浪费,只要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出来,浪费再多的材料也值得。”

徐光启躬身道:“微臣多谢陛下厚爱。陛下请放宽心,微臣一定多加试制,看看最后能得到些甚么。”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不错,很多东西都是无意之中所得,唯不断试难而已。朕还要向徐爱卿提出一个要求。”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道:“朕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便是这皇家学院中所做的任何一次试验,不管是干什么的,都要有着详细的记录。”

徐光启笑道:“启奏陛下,现今皇家学院中的任何一次实验,其实都是有着记录的。”

崇祯皇帝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才接着道:“朕要的不是大概的记录,而是详细的。

比方说,每次实验所用的材料要精确到钱,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同样要更精确一些。”

想到时间要精确,崇祯皇帝又来了精神。

这可是个装逼的好机会,不能放过。

崇祯皇帝笑道:“徐爱卿肯定是知道的,我大明现如今所用的时辰计量方式,不过是些时辰,刻钟,盏茶,刹那之类的。朕以为颇有不变,尤其是在进行这种炼铁炼钢的一类实验上面,更是不妥当。”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道:“朕以为可以细分一些。比如将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小时。小时划为分,称之为分,分划为息,称之为秒。”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两时,则一时又划为多少分?时拆分为秒,则一分为多少秒?一秒又如何界定?”

首节 上一节 236/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