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人你打算如何应敌?”一个苏州商人问道。
“我们苏州城内还有几千官兵,收缩兵力在内城之中,他们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攻打下来。等到杭州和南京的大军到来,九州军自然会撤退的。”陈洪谧说出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比较正直苏州知府,如果有可能的话,陈洪谧还真想要守住苏州城看看。
“此事万万不可,外城的也有许多百姓和田地,一旦官兵撤入内城,外城的财物就会成为九州军的囊中之物。而且在场的各位谁也不知道围城会长达多久,万一成为死城,我们在场的人可都活不了。”一个士族代表说道。
不仅仅是商人在担心因为围城造成的损失,士族豪族和大地主们也在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失!苏州城的外城有大片的田地和房产,那都是他们历年的积蓄。繁华的苏州城富可敌国,仅仅是外城来不及撤走的财产都有百万之巨。
“我们苏州城内的粮仓中还有足够一年消耗的粮食,民众数十万,各位不必担心九州军围城之后我们会陷入死局。”陈洪谧说道。
“粮食是一回事,我们苏州官兵平日里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倒还绰绰有余,但是让他们投入惨烈的攻防,恐怕九州军的大炮一轰,官兵立刻作群鸟兽散。”一些豪族对陈洪谧的处置颇为不满。
“没错,一旦我们坚守苏州城,必定引来九州军的不满。我们在场的商人或多或少都与九州军有生意上的来往,要是因此伤了与九州军的和气,以后苏州商人就没脸去找九州军做生意了。商人没法做生意,那我们苏州的纺织工人恐怕就会失去工作,到时候民不聊生,那苏州的府志上就会记下知府大人的所为了。”一个大商人同样表示不满。
“本府为苏州父母官,保苏州一方平安是理所应当的。”陈洪谧见众多势力,甚至自己府衙里面的官员也反对死守苏州城,不由紧闭眉头,“可是我们身为大明臣子,不应投降九州军,成为亡国之臣。”
在场的商人、士族、大地主们都默不作声。虽然谁都知道随着北部京城的两次陷落,正统的大明势力被大顺军和九州军两轮打击,在北方大地已经没有话语权。新建立的南明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十分有限,就局限在江北四镇、扬州府、应天府、苏州府、杭州府一带,连两湖两广的地方明军都还没有承认弘光政权。
不过作为以前大明的利益集团,这些商人、士族、大地主们碍于道德,都不愿意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投降九州军这件事情。
“知府大人,在下有一计,可以让九州军撤兵。”一个苏州府的官员打破了沉默。
“什么办法?”陈洪谧等人问道。
“我们苏州商人素来与九州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在场肯定有商人加入了九州军成立的叫做什么远东贸易公司,是公司里面的股东。这件事情是有的吧?”这个苏州府的官员看向苏州商人代表。
苏州商人本来就富甲天下,这些代表更是苏州商人里面的佼佼者,此时见官府突然打起自己的主意,不由有些不安。
“我们苏州商人确实有人加入了远东贸易公司,而且江南商人还在远东贸易公司的董事局里面拥有一个席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背叛朝廷。我们与九州军的关系只是生意上的关系。”苏州城的商人怕苏州官府迁怒于自己,赶紧说道。
“小官的意思不是要怪罪你们和九州军来往,而是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你们和九州军之间的良好关系,所以我们苏州城和九州军之间那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才有谈判的机会。”苏州府官员说道。
“你这厮在这个关头还卖什么关子?快与本官说来。”陈洪谧催促道。
“是。大人可派我们苏州商人作为使节前去城外与九州军进行谈判,请求他们不再进攻苏州城。”苏州府官员说道。
“如果真能这样做到就好了。我们是九州军的远东贸易公司的会员不假,但是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足以让九州军放弃攻打苏州城的打算。他们军队的事情,不是商人能够插手的。”苏州城的商人们愁眉苦脸,一致觉得让九州军放弃攻打苏州城的战略是天方夜谭。
“确实如此啊,没有好处的话,九州军怎么会顾及我们苏州城的想法。”陈洪谧摇了摇头。
“只要九州军放弃攻打苏州,我们可以给九州军提供三个好处。”苏州府官员伸出三个手指,“第一,他们不会因为攻打苏州城而损失任何兵力。第二,他们进攻苏州城的目的不过是担心我们支援南京城。只要我们承诺九州军不主动支援南京城,也不与九州军为敌,他们想必可以绕过我们苏州城向南京城进发。第三嘛,我们苏州商人可以筹集一批巨资,作为赎城之费用。有如此三大好处,九州军的头目们也得要好好掂量其中的得失才会进攻我们。”苏州府的官员说道。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为何偏偏是我们苏州商人出钱赎城?苏州城是大家的城池,应该要全城募集赎城资金才是。”苏州商人们不约而同地抗议这种做法。
“天下间谁人不知苏州富甲天下,商人们更是富得流油。如果九州军攻城,你们的损失最为惨重。与其因为困城而损失惨重,不如主动献出几十万两白银给九州军作为赎城款,还能挽回一些损失,更是在九州军那里博得好感,一举两得啊。”苏州府的官员看来是打算让苏州商人出定这笔钱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五十万两
带队攻打苏州城的是海军陆战旅的副官,一个叫做冯忠的年轻将官,是最早跟随楚云出身的东江镇士兵,刘汪分给了他两千人。嗯……两千人前去攻打一座几十万人的大城池,这让冯忠压力颇为巨大。
两千人,携带的滑膛野战炮只有四门,其余的火炮都被刘汪留在压力更加巨大的杭州防线。江南地区的明军主力,一部分集中在南京城,还有一部分集中在杭州城。
“搭灶做饭,让士兵在取水的时候注意一下井水里是否有毒,尽量使用活水。”冯忠远远看到了苏州城的城郭,在外郊修整部队。
两千人一部分在外围警戒,剩下的人开始忙碌着扎营、做饭。冯忠看着军部发下的苏州府的简要地形图,苦苦思忖要如何用两千人来攻下偌大个苏州城的战术。
“这地图不是我们九州军地图科的人绘制的吧,这也太难看了,连实际距离的难以判断。”冯忠打量苏州府的地形图,发现和九州军的人亲自绘制的地形图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也是华夏文明绘画历来只重写意不重写实的特点,都带到地图上来了。而楚云在军部成立的地图科,就是要规范地丈量土地,组织人力绘制标准、写实的地图。
“长官,我们只有四门火炮,两千人起码要留几百人充当预备队、几百人保障后勤,不能y-i次忄投入攻城,这样算来正面攻打苏州城的部队可能只有千人。怎么想也不现实。”
“除非是我们的大炮恰好轰塌一段城墙,然后我们的步兵冲上去,不然缺乏攻城器械的我们不可能打下苏州城的。”冯忠手下的几个队长、营官说道。
“强攻不行的话,有没有可能巧取?例如引蛇出洞、围魏救赵?兵法三十六计,总有一计能够对付苏州城内的守军吧?”冯忠见手下们一致认为正面肛不动苏州城,于是又想其他方法。
“三十六计确实能够出其不意,不过要选择时机,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如果苏州城内的明军龟缩在苏州城中坚决不出城的话,恐怕什么计谋都无济于事。”一个营官说道。
“反间计可行不?军主说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如果我们使得苏州城内的官兵不和,以我们大势,肯定会出现叛徒与我们里应外合。”冯忠提议道。
“很快陆军部的人就要被投放到镇江,准备攻打南京城了,恐怕我们来不及离间苏州城内的官兵。我们军部的探子还来不及渗透到苏州城,就是神秘莫测的情报处也不一定有足够分量的探子潜伏在苏州城内啊。”有队长担心道。
冯忠点了点头。江南地区一直都不是九州军的假想敌,这两年情报处、军部探子苦心经营的是北部战场,在大明官僚势力强盛的北部地区进行各种渗透。软弱而繁荣的江南地区,楚云以为是最容易控制的地方,所以就没有精力在江南进行情报上的渗透。
“我们是否可以做出绕过苏州城进攻无锡、南京城方向的举动?如果苏州城要驰援南京城,见我们发兵,一定会想要切断我们的粮道,到时候我们再杀回来一个回马枪,将他们出城的主力给歼灭?”冯忠想出了一个引蛇出洞的方法。
“也许这个方法可行。”众人讨论了好一阵,发现如果放弃强攻,也许冯忠的引蛇出洞方法已经算是一个可行之策。
在一行人苦心孤诣地研究怎样攻下苏州城,完成军部给的困难使命的时候,苏州城内害怕的商人们终究是按照苏州官府的旨意,组成了使节团来到冯忠的军中。
“副旅官,苏州城派来了使节团!”一个传令兵屁颠屁颠地小跑过来。
冯忠和众人面面相觑,不禁疑惑以现在的局势,苏州城派来使节团是什么打算。
“听说苏州知府陈洪谧还是个挺忠于朝廷的官员,说不定他是想要来向我们宣战的。”冯忠说道。
不过当苏州城的商人团说明来意的时候,冯忠等人心里想要骂娘。
刚才他们还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攻打苏州城,没想要繁华苏州城根本就不想参与到这场破坏性的战争,而是直接来找九州军来谈判了。
“我们代表的是苏州知府的意思,也是苏州城数十万百姓的意思。我们苏州城历年来繁荣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希望贵军能够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苏州城。”商人代表对冯忠说道。
“苏州城内有七千明军,对我们九州军造成了威胁,不打下苏州城的话,会影响到我们接下来的行动的,你们可否知道其中的后果?”冯忠装成一副不满的样子。
他身后的一群军官也绷着脸,一脸肃杀之气,吓得商人们瑟瑟发抖。
“苏州城不愿与贵军为敌,我们也是远东贸易公司的成员,受到贵军许多的照顾。正是因为相信贵军照顾百姓,不愿多造杀戮,这才来与贵军和谈。只要贵军放弃进攻苏州城,苏州城的官兵绝对不会出城半步,也不会援助南京城。而且我们苏州城数百商人与全城百姓筹集了五十万两白银,以作赎城之资,希望将军相信我们苏州百姓的诚意。”商人使节团的团长是与九州军打过许多交道的大商人,见识过许多世面,尽管迫于军人的杀气,仍然说明来意。
既可以完成上头拖住苏州城官兵的任务,还能为军部收获五十万两白银!听到苏州府条件的冯忠等人心里兴奋地狂跳!兵不血刃取得这样的战果,估计自己一行人能够得到大量的战功吧!
“咳咳,进攻苏州城是军主交代给我们的旨意,我们岂能轻易违背?”表面上冯忠还是装成一副肃杀的样子。
“将军大人,我在辽南也见过军主,我相信以军主的智慧,一定能够判断其中利弊,怎么想这也是一笔好的交易,军主他一定不会拒绝的。这样,我们再加五万两白银?”苏州商人有点儿着急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明水师
“知府大人,九州军已经撤军了,他们转向攻打无锡县,我们苏州城躲过了一劫!”商人使节团返回苏州城内,给陈洪谧带回来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