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00节

  ‘高祖刚刚起兵之时,大概也经过了这些吧?他老人家那时……为何便不迷茫?’

  迷茫之中,他忽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张良说刘邦实乃天授。

  这么多的建议,这么多的计谋,这么多……的一切一切,如果都放在眼前时,反正他是不知道该怎么选。

  但,高祖刘邦当时却果断选择了一条又一条最好的建议。

  而且还将那一条又一条的或曰给驳斥了。

  这样的能力,这等的决断力……刘备的内心里只有四个字。

  自愧不如。

  当然,作为领导者的他,肯定是不会将这一切暴露出来就是了。

  所以他虽然内心很是迷茫,但他表面上却依旧流露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面对那些建议,他更是大多都会进行听取,而后则是会陷入思索。

  样子,确实是做的足足的。

  至于决断嘛……

  刘备压根就没有犹豫,十分果断地便驳斥了所有人,开口便道:“此刻宜当速行,往当阳!”

  许多人都对此很是失望。

  甚至于,这当中还包括了徐庶。

  哪怕他很清楚,这是陈逢一开始就定下来的策略。

  但他还是有点不愿意相信,陈逢能谋划的那么远。

  就算是相信陈逢的谋划,但他也不相信有人能在数年前便给出最好的出路。

  有那么一瞬间,徐庶甚至想要就此停下来,再不去跑了。

  不过,此时他的母亲却早已上了贼…关羽的大船,他就算是现找理由,却也还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了,这就只是徐庶一瞬间的想法罢了。

  数十万大军就在后面,生出一点其他的想法,那不是很正常吗?

  有其他想法,那是人之常情。

  若是没有,才是有那么一点不对劲了。

  幸好的是,徐庶此时跟历史上完全不一样,他一来掌握了军队,成为了刘备集团真正的核心,二来……他的家小都上了关羽那条大船。

  虽然他很确定,刘备绝对不会拿人家小做文章,但既然跟着走就可以跟家人团聚,又能保持忠贞之杰……又何乐而不为呢?

  像是徐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这其中有一部分的人,甚至本身就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

  相比起来,那些刚刚跟上的人,反倒是无比的干脆利落。

  虽然他们在之前的时候出了很多计策,也给了很多建议,而且还都被驳回了……但他们内心哪怕有所失望,脚步却还是牢牢地跟上了。

  三天时光,转瞬即逝。

  这一天,人们来到了编县境内。

  看着逐渐在望的编县地界,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的内心里,突然就生出了一抹后悔。

  后悔不该跟上。

  因为速度太慢了。

  按照这种速度的话,曹操早晚都会跟上的。

  尤其是如今曹操已经兵出新野,都快要抵达襄阳了。

  如果对方从速行军,他们这些行走缓慢的人,到底还能跑多远?

  大概是跑不了多远的。

  或许到了蓝口聚,曹操的追兵就已经到了。

  到那个时候,他们将如何自处?

  曹操麾下的军卒,恐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了吧?

  如果是在之前,他们就留在了城内,没有直接跟着上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光景?

  毕竟,谁都说曹操打仗很是恐怖,所过之处更是寸草不生……但这年头,谁打仗不是这样啊?

  采食于当地,本就是一种行军打仗的方法啊。

  刘备确实有机会保护他们,可是如果直接被追上了,这种机会恐怕也就没有了吧?

  这般计算下来,似乎留在当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看看吧!

  就再看上几天!

  如果还是如此,那就这般停下来,再也不走了……

  沉没成本起了大作用。

  许多原本想着不再走的人,在消耗了无数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走下去。

  他们付出了太多,绝不能就这么停下。

  起码,在彻底绝望之前,他们不能就此停下。

  刘备也看出了这种苗头,忍不住看向了左右,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疑惑地表情,已是将询问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有人老调重提道:“主公或许可以放弃一部分的百姓,只要……”

  刘备当即大怒道:“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他可不是个好脾气。

  真正的好脾气,也绝对不能在燕赵之地混出名头。

  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后世当中,他可总是以老年热血番主角面目出现的……

  而且事实也是如此,毕竟他的热血还感染了很多人。

  比如,某个之前还在隆中酣睡的家伙。

  再比如,这个家伙在后来所招到的那个可以薪火相传,布一计而杀三士的家伙。

  因此之故,刘备说话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有一股威势。

  那是一种有别于曹操,有别于孙权……几乎跟早期公孙瓒差不多的东西。

  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最为关键的是……

  这种威势一旦爆发出来之后,往往会很吓人,吓得人不敢再度开口。

  就像是此时一样。

  之前老调重提的人,瞬间就低下了头,再也不敢多说了。

  不过跟其他人不同的是,在看到那人羞愧的模样时,刘备直接就将锅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尔等不必羞愧,此皆我之过也!”

  他没有说什么‘陈子吉在,不使孤至此’,而是十分平静的道:“若我听子吉谋划,定不至于此。”

  听到这番话后,众人皆是一脸怪异。

  实在是因为他们听了太多刘备这样的感慨,而且每一次感慨,他都会将陈逢之前的断言说上一次。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都很是震惊,而且满脸都是听到了妖怪的表情。

  但到了现在,他们的脸上便只剩下了奇妙。

  这里面的原因在于,刘备已经把陈逢当成了救星。

  仅这一点而言,当然没有没错的。

  他们对此,也最多只有羡慕,而没有嫉妒恨之类的情绪。

  问题的关键在于。

  这个时候的陈逢,仍然还在竟陵,刚刚发布了檄文……

  便是抵达当阳,恐怕也要一段时间。

  而且,在这期间很可能就会耽误一两日,到那个时候……

  刘备这般念叨的陈逢,又该如何自处?

  “今子吉在竟陵,方借主公名号发檄文于天下,到时……或许会耽误一二时日。”

  石韬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绝对不会!”

  刘备想也没想,直接就反驳道:“当日子吉既然已经料到如今景象,更是给我指明了生路,而今便绝不可能耽误!”

  “我信他!”

  众人:“……”

  这句话一出,他们还能说什么?

  再说的话,就好像有那么一点嫉妒的意思在里面了。

  想想都让人难以开口。

  所以,众人都沉默了。

  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就在下一刻,一直不怎么开口的诸葛亮,忽然开口了。

  “我也信他!”

  他的语气十分之坚定,几乎不下于热血上头的刘备。

  但问题在于,诸葛亮一直以来都表现的很冷静。

  这是他的人设。

  怎么也……突然就热血起来了?

  众人默默地看了看诸葛亮后,同时看向了天空,仿佛看到了鬼一样,表情莫名。

第113章 分歧与…即将到来的曹操追兵!

  刘备跟诸葛亮的开口,众人其实还能接受,毕竟平日里他们三个接触的时间最多,或许他们两个就知道一些比较隐秘的消息。

  比如说,陈逢很可能就对除了孙权兵进江夏、曹操发动南征之外的天下大势有过分析。

  因此大家都还算理解。

  但下一个开口的,他们却不是太理解了。

  “末将亦相信陈郡丞。”

首节 上一节 10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