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40节

第225章 伟大的音律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朱载堉

翌日,陆绎领着朱载堉来到了东宫大殿前。

朱载堉身着布衣,脚穿布鞋。

他获罪之前就穿着朴素,每日穿布衣、吃粗食。

朝廷给他的世子俸,全都让他用来开办义学了。

儿子随爹。郑王未被贬谪时,将藩王王田给无地佃农耕种,所得收成一粒不取。等于变相将王田平分给了无地佃农。

在奢靡无度、压榨百姓、兼并土地的朱明皇族成员中,这对父子简直就是异类。

朱载堉的科学、艺术造诣非常高。后世有位姓戴的老教授,评价他是“明代的科学、艺术巨星”。

陆绎对朱载堉说:“世子,臣先去宫中通禀太子爷一声。你留在此地。”

朱载堉道:“有劳陆同知。”

朱载圳正在大殿内,听取陈洪汇报二月十九皇后册封典礼的准备状况。

陈洪汇报完,拍了一个马屁:“二月十九是太子爷的生日,还是观音诞呢!

观世音化身有男女之相。依奴婢说,太子爷就是观世音菩萨下凡,来拯救大明穷苦百姓的。”

朱载圳笑道:“别胡说八道。只是巧合罢了。”

就在此时,陆绎进得东宫:“太子爷,郑王世子来了。”

朱载圳起身:“啊!我亲自出殿迎我堂哥。”

朱载堉在大明,大致相当于后世黄霑在港岛文化界的地位。

朱载圳也算当了一次追星族。

陈洪在一旁劝阻:“区区藩王世子,何须太子爷亲迎?”

朱载圳瞪了他一眼:“那是我堂哥!”

陈洪知道自己多嘴了,立时噤声。

朱载圳来到东宫大殿前,亲切的呼唤道:“堂哥。可见到你了!”

朱载堉连忙跪倒:“臣拜见太子殿下。”

朱载圳连忙将他搀了起来:“堂哥无须多礼。到了堂弟的东宫,就像回了自己家一样。走,进殿说话。”

朱载堉有些受宠若惊:“太子爷,国礼不可废啊。”

朱载圳笑道:“国礼不可废,那家礼也得行。难道非要让我给堂哥你作揖行礼,你才肯进殿嘛?”

说完朱载圳拉着堂哥,进了东宫大殿。他让陈洪给朱载堉搬来了一把椅子,赐了座。

朱载堉坐定后请罪:“《不足歌》中的确有冒犯圣上的地方。臣不慎惶恐。愿接受一切惩处。”

朱载圳爽朗的大笑:“《不足歌》是劝人知足的善词。冒犯父皇的那四句,删了也就罢了。仍然可以传唱天下。

另外父皇已让我拟旨,恢复皇叔的亲王位,恢复堂哥你的世子位。”

朱载堉闻言起身,跪倒在地:“多谢皇上、太子的恩典。”

朱载圳抱怨:“堂哥你怎么又跪下了?再这么多礼,就是不拿我当兄弟。你跪着不累,我搀你都搀累了。快快请起。”

朱载堉坐回到了椅子上。

朱载圳问:“这两年堂哥在音律上有不少建树吧?”

朱载堉谦卑的说:“建树谈不上。只是创了十二平均律。哦,就是一种音律的律制。”

朱载圳目瞪口呆:“堂哥只比我大一岁。二十七岁就创制了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在世界音乐史中是个很牛皮很牛皮的东西。

后世所有的键盘乐器,使用的音律都是十二平均律。

巴赫被西方人称为钢琴之父,朱载堉则被全世界称为“钢琴理论的鼻祖”。

假如没有十二平均律,帕瓦罗蒂就唱不了《我的太阳》——音转两个八度的问题无法解决。

创制十二平均律,不仅在音乐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数学史上亦然。

朱载堉为了算开方和立方,搞了一个八十一档的超级无敌大算盘。根号二开十二次方的准确数据被算出,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二十五位。

这在十六世纪是一向伟大的数学领域成就!

百年之后十二平均律被传播到西方。巴赫曾称“来自东方的十二平均律解决了自希腊文明以来,音乐领域的最大难题。”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乐器定音,用的都是十二平均律理论。

来自大明的音律,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标准音律”。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朱载堉,后世的所有乐器,演奏出来都不是世人所听的音效。

后世学者还评价:“朱载堉所创十二平均律是中国古代计量学、数学、物理学以及音乐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是音乐物理学的重大革命。是世界科学史的伟大发明。”

朱载圳本来以为,这样一项伟大的学术成果,堂哥怎么也得耗费个几十年光阴。

没想到,他二十七岁就研究出来了。

果然天才都早熟。

朱载圳竖起了大拇指:“堂哥,您真是整个大明最高明的算学家啊!

据我所知,创制十二平均律,最大的难题在于求二根十二方。

您解决了二根十二方的难题,必将青史留名啊!”

朱载堉惊讶:“太子爷竟知道二根十二方?真没想到,太子爷不但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安民,还博学多识,见识广博。

不过,青史留名实在是过誉了。在世人眼里,律学也好、算学也罢,只是拿不上台面的奇技淫巧罢了。”

“啪”。朱载圳一拍书案。

这可把朱载堉吓了一跳。他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呢。

朱载圳怒道:“认为律学、算学是奇技淫巧的,都是一群没有见识的憨货罢了。律学也好,算学也罢,都来源于《周易》。

《周易》乃是与世间万物息息相关的高深学问。怎么是奇技淫巧?

堂哥,我有两件事求你。”

朱载堉连忙道:“太子有事吩咐就是,何言一个‘求’字?”

朱载圳道:“堂哥,第一件事。我希望你今后能以亲王世子的身份,到兵部帮忙。

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解决大明的北部威胁,封狼居胥,将草原永远并入我大明版图。

为了这个目的,我打算在明年大规模建立炮兵。

火炮发射弹丸,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称之为‘抛物线’。我希望你能去兵部造办处那边,通过统计弹着点,算出火炮发射的抛物线规律。

把火炮发射的抛物线研究透彻,我大明炮兵必将如虎添翼。”

朱载堉听罢思索片刻。随后道:“我明白太子爷的意思了。太子爷,请恕我失礼。”

说完朱载堉解下了腰间的香囊放在手掌中,他用力向前一推。香囊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地上。

第226章 军歌与军旗

朱载堉道:“太子爷,我向前推香囊,力道、仰角和香囊所落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

给多大的力道,香囊就能飞多远。

火炮的基本原理我是知道一点的。炮管装多少火药,点燃射出时炮丸就有多大的力。

您让我统计、计算的,就是装药、仰角跟炮弹所落位置的规律。对嘛?”

朱载圳感慨道:“堂哥一点就透,不愧是大学问家。”

朱载堉道:“载堉一个无用之人。若能为朝廷北定草原的大业出一份力,也不枉毕生所学。

太子爷放心,臣以后会在兵部好好办这件事。”

朱载圳道:“好!有劳堂哥。我再说求你的第二件事。军歌,士气也。古来有之。

我准备编练新军。写了一些词。希望能让堂哥谱曲,传唱军中。”

谱曲乃是朱载堉的本行。他自然不会推脱:“那臣就献丑了。”

堂兄弟二人在东宫大殿之中忙活了一夜。朱载圳写词,朱载堉谱曲。到子夜时分,一共写了五首军歌。

第一首军歌,乃是大明军队统一的《大明军歌》。

“大明男儿,大明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朱载圳又当起了文抄公。这首《大明军歌》在后世名为《中国男儿》,创于清末。

华夏上柱国邓稼先十分喜欢这首歌。他的妻子许鹿希撰写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过这首歌。

朱载圳只能大体记住曲调。他哼唱,堂哥朱载堉将音律写在了纸上,又加以改进,让这首歌唱起来更加慷慨激昂。

第二首军歌《大明步兵军歌》,则是《知识青年从军歌》。这首歌的曲调已经失传。只有后世电视剧《我团》里阿译的清唱。

同样的,朱载堉改进了曲调,将音律写在了纸上。

第三首军歌《大明骑兵军歌》,是后世的《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

第四首军歌《大明皇家近卫军第一军军歌》,即戚继光所写《凯歌》。

第五首军歌《大明海军军歌》,则是后世电视剧《潜伏》主题曲《深海》:“在黑夜中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

二人制定好了五首军歌,朱载圳意犹未尽。

他道:“堂哥,干脆我们再设计一面大明军队的军旗如何?”

朱载堉是艺术全才。书画亦是其所长。

二人又是一通忙活,最终画出了一副“大明日月旗”作为明军军旗。

已是后半夜。

朱载圳跟堂哥共用夜宵。

朱载圳道:“堂哥,过个几百年,大明的百姓可能记不住我这个太子的名字。却一定会记住你的名字。

帝王将相终作土,你所创的十二平均律却会被人使用万万年。”

朱载堉道:“多谢太子的夸赞。知音难觅啊。臣创制十二平均律,耗费了整整三年功夫。身边人私底下都说臣不务正业。

在他们看来,身为藩王世子,就该每日吃吃喝喝,喝花酒,赏风尘女,压榨老百姓敛财。那才是正业。”

朱载圳感叹:“如今文人的观念都是歪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十年寒窗成了他们做买卖的本钱。

一招中榜入仕,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想的却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如何捞银子。

入仕、升官、发财变成了文人们的追求。

文人群体本身,也就变成了寄生在大明百姓身上的蠹虫。”

首节 上一节 140/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