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211节

戚继光凝视着地图,整整三刻时辰一言不发。

终于,他做出了一个统帅的决断:“传令全军,转道向西再向西南,沿北海畔继续追击俺答汗!”

俞大猷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戚元敬,你疯了?!”

戚继光神神秘秘的说:“我闻到了俺答汗的味道。”

这是一个名帅的直觉。

俺答汗那边。

其实,三娘子和一众部族首领也对俺答汗的一路北逃有异议。

他们逃到北海北滨的时候,三娘子建议别逃了,就地当作鞑靼各部新的定居点。

明军怎么可能追出两三千里?

俺答汗却力排众议,命人继续沿着北海行了四百里,在北海的西北畔扎营。

俺答汗的计划是,鞑靼各部先在北海休养生息两年。

你明军总不能一直驻扎在草原吧?我俺答汗让人给我念过《资治通鉴》的!

无论是卫青、霍去病北伐,还是李靖北伐,徐达、常遇春北伐,蓝玉北伐,朱棣御驾亲征......汉人都是打完了就从草原撤走。

等明军一退,我们就回龙城去。再收拢草原残部,壮大力量。

到那时,跟大明谈归降时就有了本钱!

俺答汗没有料到,戚继光竟真的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追了两千六百里!

又过了五日。

戚继光骑在马上,跟俞大猷并肩而行。

俞大猷心直口快的抱怨道:“元敬,回了京城我就参你徒耗军力。”

戚继光笑道:“那也得回了京不是?找不到俺答汗,你参我,我绝无二话。”

俞大猷道:“难不成你要围着北海转一圈?北海有多大,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戚继光道:“那正好。皇上以前说过,我明军的铁骑是丈量大明疆域最好的工具。

这回正好用五千铁骑量一量北海到底多大。”

俞大猷道:“元敬,你追俺答汗追魔怔了!”

戚继光却道:“追得上是大胜,追不上才是魔怔!”

就在此时,一骑斥候纵马狂奔到戚继光的面前。他气喘吁吁的说:“戚......戚帅、俞帅。在前方二十里处发现鞑靼人的营地。足有几万顶蒙古包!”

俺答汗北撤,除了两万五千骑兵,还带上了八万牧民。

这倒不是俺答汗跟刘备一样仁慈。

在草原,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且牧民也是骑马,并不会拉低行军速度。

俞大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发现什么了?”

斥候道:“发现了几万顶蒙古包!”

戚继光仰天长笑:“哈哈哈!中山王、开平王、蓝公,多谢你们在天之灵保佑!”

俞大猷道:“怎么会有这么多蒙古包?几万顶蒙古包,恐怕得有十几万鞑靼人。难道是军情局的情报有误?”

戚继光道:“我相信军情局的人!老俞,几万顶蒙古包住得不一定都是兵。应该大部分住的都是牧民。

真正的鞑军,不会超过三万!

传令,三团第六营、第七营集中看守全军的走马、驼马、奶马。

其余将士,全部换战马,直奔鞑靼人的营地!

当五千明军骑兵,出现在鞑靼营地外的时候,俺答汗傻眼了!

俺答汗脱口痛骂:“这群明军是闻见血腥味的秃鹫嘛?就算秃鹫也不会跟着猎物飞两千六百里!

长生天保佑的不止是被追击者,还有追击者!

传令,全军列成军阵,准备迎敌!”

第333章 名将的起点(八)顺义王归降

两军对垒!

两万五千鞑靼骑兵VS五千明军骑兵!

俺答汗在跟瓦剌人的作战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千万不要向拥有火器的军队冲锋!

冲锋便是死!

要尽量等敌方冲锋。蒙古铁骑的弓箭才能派上用场。

戚继光见鞑军岿然不动,转头对俞大猷说:“志辅兄,俺答汗学聪明了。”

俞大猷道:“戚帅,咱们也不能老指望鞑军冲锋送死。”

戚继光微微点头:“传令全军!缓马慢跑,向前移动,到五眼神铳射程停止行进,立即齐射一轮。齐射完毕退兵两里!”

俞大猷问:“戚帅,你这是什么意思?”

戚继光道:“皇上临行前叮嘱过我。对俺答汗不能赶尽杀绝。俺答汗全军覆没,以后草原还会蹦出个咱答汗、我答汗。

只有逼迫他归降才是真正的胜利。”

俞大猷道:“明白了!”他下去跟各团千户、营副千户们传达了戚继光的作战意图。

“嘟嘟嘟!”号手吹响了前进号。

明军骑兵开始缓马慢跑。

俺答汗大喜过望,转头对三娘子说:“明军终于动了!弓箭准备!”

明军五眼神铳,经过多次改良,射程要比鞑靼骑手的轻弓远五到八丈。

片刻后,俺答汗察觉到了不对。明军并没有冲锋,只是缓缓向着己方移动。

忽然间,明军全部停止移动!

戚继光大声下令:“五眼神铳,一轮齐射,放!”

“轰轰轰!”铺天盖地的铳子飞向了鞑军。

第一张弹幕之后还有第二张、第三张,一直到第五张。

两万五千枚铳子,射死射伤鞑军两千多人!

三娘子命令弓箭攒射还击,箭矢却大部分都落到了距离明军五六丈远的地方。

三娘子转头问俺答汗:“大汗,冲锋吧,我们不能停在这儿等死啊!我们身后有八万牧民。

那是鞑靼最后的本部子民!”

俺答汗保持着理智:“不要冲动,冲锋也是死!死的更快!”

就在此时,明军阵中吹响了撤军号。全军向后撤了两里。

俺答汗搞不懂明军为何撤军。

两刻时辰后,戚祚国纵马来到了鞑军阵前:“谁是俺答汗?我大明征虏大将军有话带给你!”

俺答汗高喊道:“我就是。”

戚祚国道:“大将军说了,汉蒙本是一家。他不想看到成吉思汗的子孙血流成河!

这五千人只是我军先锋,百里外还有两万骑兵主力!

若你一意孤行,顽抗到底。等待鞑靼的将是灭族之祸!

我们大将军愿与你白帐议和。如拒绝议和,休怪大明铁骑无情!”

俺答汗几乎没有犹豫:“我愿议和!”

半个时辰后,两军中间搭起了白帐。

俺答汗与戚继光进得白帐。

戚继光毫不避讳的从腰间拔出一支簧轮枪:“早就听皇上说过,俺答汗足智多谋,但凡白帐谈判,身上一定会藏一柄匕首。

呵,故而我得做点防备。

七步之外枪快,七步之内枪又准又快。你就不要多生事端了。”

俺答汗说了一句大实话:“我没那么傻,若我杀掉你,便是灭族之祸。”

戚继光道:“你是不是没想到,我明军铁骑竟追了你近三千里?”

俺答汗道:“的确没想到。今时不同往日了,明军的机动能力丝毫不逊于鞑靼。

戚大将军,我想问你一句话。”

戚继光问:“什么话?”

俺答汗道:“灭掉我,对大明就那么重要?”

戚继光摇头:“你说错了。灭掉你不重要。你率部归顺大明才重要。

《大明时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汉、蒙以前是一家,如今是一家,将来也会是一家。”

俺答汗又问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可是,以前我杀过无数汉人。”

戚继光猛然将簧轮枪对准了俺答汗。

俺答汗惊讶:“你要杀我?”

戚继光扣动扳机“咔哒!”那支簧轮枪里根本没有装填弹药。

“为了那些屈死于鞑靼铁蹄下的汉人百姓,这一枪我必须得开!

为了汉、蒙两族的未来。这一枪,我绝不能填上火药!”

说完戚继光将簧轮枪扔到了地上。

俺答汗震惊无比!若戚继光在白帐里杀他,他并不吃惊。

但戚继光却饶过了他!

戚继光道:“我大明远德大皇帝有几句话,让我转告你。

人,有时候必须放下仇恨。草原跟华夏打了近两千年,除了相互杀戮,还得到了什么?”

俺答汗沉默不言。

戚继光又道:“我们的皇上是个睿智的人。

他说过,草原民族之所以不断南下入寇。是因为他们不产棉布、瓷器等等生活必需品。

两族何不化干戈为玉帛?今后并为一国。

草原子民,即大明之子民。

大明会将棉布、瓷器等物,无偿提供给自己的子民。”

首节 上一节 211/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