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93节

因为裴世矩久历宦海,出仕后历经北齐、北周、隋文帝、隋炀帝,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皇位更迭,这只老狐狸都做出了最准确的判断,这份眼力实在非凡。

仅仅是隋朝两次登基,北周灭齐的时候,裴世矩就准确的扒上了杨坚这只大粗腿,等杨坚篡位建隋,年轻的裴世矩曾经一度以给事中的身份主持内吏省……这個机构在唐朝改名为中书省。

之后杨广伐陈,裴世矩担任元帅府记室,极得杨广尊崇,后一路升迁,成为天下闻名的选曹七贵之一。

但入唐数载,年过七旬,朝中夺嫡局势不明,裴世矩还要拼一把,有这个必要吗?

“裴弘大本就兼任太子詹事,至于会不会投入太子门下……”崔信深深的看了眼李善,“那就要问你了。”

李善身子一僵,片刻后用力搓了搓脸,苦笑道:“以叔父视之,小侄可是睚眦必报之徒?”

“外人皆言,东山李善怀仁举义。”崔信面无表情的说:“但裴弘大何等人物,如何会留下后患……更何况,你不是赠其皮帽吗?”

那是憋屈而死的郁射设的皮帽,还是崔信自代州回京后亲自送到裴世矩手中的……意思很明显,伱裴世矩出招,我李善接下了,这顶皮帽不过是见面礼,后面还有厚报!

这如何不让裴世矩心生恐惧?

外人不知内情,但在崔信看来,裴世矩拼这一把,无非是为了李善……此等深仇大恨,李善不可能去报复生父李德武,最可能选择的目标就是裴世矩以及裴世矩的后人。

为了后人着想,裴世矩自然希望在离世之前,彻底解决李善这个仇敌……之前一系列的变故,裴世矩几度将李善驱入死地,不料最终李善死里求活,反而扶摇直上。

在这种局面下,裴世矩如果能襄助李建成稳固太子之位,日后登基,即使不能除掉李善,也能保住后人以及西眷房。

但李善和崔信两人所想的……都不仅仅只是这些。

李善盯着崔信的双眼,“叔父的意思是……小侄当投秦王以自保?”

崔信目光闪烁不定,“太子、秦王夺嫡日久,必有胜负,裴弘大投入东宫,怀仁投入秦王门下,无可厚非。”

“绝不可!”李善正色道:“有平阳公主在,若他日太子登基,即使裴弘大发难,小侄至少安全无虞,但若投秦王,只怕他日阖家归西!”

如果这场夺嫡之争,最终以李建成胜出而落幕,这位太子必定会血洗秦王一脉……即使他不干,齐王也会干,即使齐王不干,东宫幕僚也会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李善投入秦王府,裴世矩只需要一句话,就能顺理成章的砍下李善的脑袋,消除所有的后患。

但如果李善始终保持中立,以其的功勋,加上平阳公主的支持,即使是裴世矩、裴寂联手,登基为帝的李建成也最多只是将李善驱逐或罢官,至少不会被砍下脑袋。

崔信也想得通这个道理,迟疑道:“秦王军功盖世,威望如此之高,但太子未有失德之举,夺嫡之争,秦王胜算不大。”

特么好话歹话,正话反话都让你说完了……李善暗暗腹诽,笑道:“圣人康健,裴世矩已然年迈……”

崔信长叹一声,“是啊,裴世矩已年过七旬,何苦来哉?”

翁婿俩的视线在空中撞了撞,各自移开,两人以言语互相试探,都没发现什么漏洞。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第518章 翁婿试探(下)

官居中书舍人,崔信本人的政治立场是中立的,甚至因为清河崔氏多位族人依附东宫,导致崔信略略偏向秦王,这是世家大族的生存本能导致的。

但如今,李善怀疑,崔信可能已经投入李世民麾下……不然很难解释崔信今日如此反常的试探,以及前言不搭后语的言谈。

其实早在前年清河县,李善就有相关的揣测,不然即使自己在山东战事中分量不轻,崔信也未必会将自己列为选婿之列。

因为当日,李善身边交好的将领……田留安、齐善行、李道玄、薛忠,全都是秦王一脉。

在很多人看来,李善筹谋山东战事,无意间阻止太子亲征河北,这是帮了秦王的大忙……回京后入秦王麾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不料之后,先有李善斩杀崔帛为东宫解围,后以科举入仕,在夺嫡之争中,凭借李渊、平阳公主的撑腰不偏不倚,甚至为了躲开这个漩涡自请出京。

李善心想,若崔信真的是李世民的人,那分量应该也不重……如果是心腹之人,本就是翁婿的关系,李世民怎么也应该透露一二。

“听闻昨日你登门拜会客师,颇多秦王府子弟汇聚一堂?”崔信一直刻意将话题往秦王一脉带,“入京不过三年,倒是好人缘。”

“小侄名善,向来与人为善。”李善笑嘻嘻的说:“但与秦王府子弟,倒是不打不相识……不过昨日在场的,以及后在东山酒楼、平康坊相聚的,尚有他人。”

“听说了,中书令杨公、门下侍中江国公次子均在。”崔信笑道:“此番李德谋得圣人盛赞,只怕其他秦王府子弟都按捺不住了。”

非要把话题往那边带啊,李善打了个哈哈,“秦王麾下,无数文武俊杰,如今正当盛年……德谋兄,亦不过恰逢其会罢了。”

崔信点点头,他也知道,如果不是李楷和李善的私人关系,也不会在东宫面前抢走代县令这个看似不高,实则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落入东宫手中,李建成是能凭此掀起波澜的。

李善努力将话题调开,崔信也没继续发问,两人闲聊了一阵后,张氏出现在门外,身后的侍女端着茶盘。

“朱娘子烹茶手艺堪称妙绝,今日怀仁可一试。”张氏最早因为清河事不喜李善,但这是和局势相关,对李善本人并没有什么排斥,如今未来女婿名扬天下,自然态度缓和下来。

李善起身行礼,眼角余光瞄了瞄崔信,端起茶盏抿了口,眉头舒展,赞道:“岳……呃,叔母此等手艺,不愧武城张氏,研磨精细也就罢了,不知取的何水,别有滋味!”

张氏轻笑道:“后院有几株梅树,腊月大雪,每日从花瓣上取雪,积累月余,也不过一小坛罢了,待会儿怀仁都带回去让朱娘子一品。”

一旁的崔信脸有点黑,女儿每日顶风冒雪亲自取雪,自己这个老父亲至今都无缘品尝……原来是拿来送人的!

李善面露喜色,连声称谢,张氏饶有兴致的问起今日李善携来的礼物,大部分都是中原少见的首饰、珠宝、毛皮之类,有的是在霞市买的,有的是商队在云州等地采购的,每一件都很别致。

年未弱冠,得陛下信重,文武双全,名扬天下,这样的女婿……崔信不喜欢,但张氏这个丈母娘还是挺喜欢的,特别是如此小意,常常送来各类玩物、诗文。

有斩崔帛一事在前,张氏当然知道这个青年如此小意,不是因为清河崔氏的缘故。

这两人聊的开心,崔信坐在一旁……插不上话,偶尔问了句延寿坊的宅子,那边张氏就主动接过话茬,而且话里话外都是……你难道不知道他刚回长安,问这等事作甚?!

“叔母放心,母亲前日还说呢,如此品行,他日必然和睦。”

张氏眉开眼笑,她自然知道李善这番话的意思,朱娘子那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女儿为李善发声,如此刚烈的性情,正合朱娘子心意。

李善做委屈状,摊手道:“母亲好似不是在挑儿媳,而是在选女婿呢!”

“咯咯咯……”张氏掩嘴而笑,嗔道:“胡说八道,小心被人告到朱娘子面前!”

“咳咳咳!”崔信再也忍不住,用力咳嗽几声,“时辰不早了,眼看要宵禁……”

李善无语的看看外间亮堂堂的阳光……

张氏没好气的瞪了眼丈夫,转身离去,还嘱咐李善待会儿别忘了将那坛雪水带回去。

李善好笑的看着崔信,没办法讨好你这个岳父,还讨好不了丈母娘?

回头试试能不能弄出什么香水,呃,难度有点大,但是香皂还是有机会的,到时候送到丈母娘手中……

崔信随意叮嘱了几句,既然不想投入秦王麾下,那在京这些时日,就要谨慎一些,除了平阳公主府之外,最好别去其他府邸拜访了。

李善一一应下,正要起身,崔信低声道:“裴弘大一事……”

“再等等吧。”李善轻笑道:“年过七旬,还能有几日?”

目送李善离去的背影,崔信伫立原地好久都没有动弹,他虽然前隋也曾出仕,但历经官场时日不长,面对面的试探,始终没发现任何端倪……知晓内情的他在这一个月的长思中,隐隐有一种莫名的猜测。

李善,有可能投秦王,甚至有可能已经投入秦王麾下。

崔信去年从代县回京后,曾经去过一次日月潭,正巧遇见休沐的凌敬,他亲眼所见,护送自己回京的朱石头对凌敬极为恭敬,而凌敬对李善身边最亲近的护卫也随意指派。

而凌敬,如今掌天策府日常事务,已经被视为秦王心腹幕僚。

住在日月潭的凌敬和李善之间的关系太过密切,这不能不让崔信心存疑虑。

但这只是次因。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适才最后那句话,裴世矩年过七旬,还有几日?

裴世矩投入东宫门下,可以解释为想为后人扫除李善这个后患,或保住后人以及西眷房不被李善报复……但这是太子是做不到的,只有等太子登基为帝才有可能。

但裴世矩还能活几年?

要知道陛下虽然年过五旬,但依旧能喝酒吃肉,纵马骑射,裴世矩等得到太子登基吗?

如果只考虑自保的话,裴世矩投入秦王麾下,与堂弟裴寂分侍两主,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登基,都能保住后人不被李善用残酷的手段报复。

所以,崔信想来想去,最有可能的是,李善已经投入秦王麾下,所以裴世矩才会选择辅佐太子。

而且裴世矩要的不是后人以及西眷房不被李善报复,而是扫灭李善这个后患。

第519章 大变不远

快马驰回日月潭,李善翻身下马,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吩咐道:“挑一匹好马,再挑一把好弓,送到稚圭府上。”

“是。”

今日虽然将张文瓘做挡风墙,但以两人的交情, 也用不上赠礼赔罪,一把好弓加一匹骏马,这不是个小数字。

李善主要是感念张文瓘那张碎嘴,今日偶尔听见这厮说起崔家表妹扫梅花积雪……以李善那舌头,连井水、江水、雨水都分不出来,哪里能分辨得出雪水。

进了后院, 拜见了母亲, 陪着说了会儿话后,李善沉着脸转身去了书房……其实在这次回京之前, 他曾经考虑过如何对待裴家。

首节 上一节 29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