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38节

姐弟二人异口同声,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到了嘴边却只剩下哽咽,再无他言。

毛澄的妻子走了过来,一脸关切地看着柳红姐弟,做最后临别的嘱咐,毛澄则独自离开,到了院中的小亭里。

石桌上布好了一桌酒席,奇怪的是四个方向却空无一人。

毛澄拿起酒壶,将左右两个杯子灌满,又不停地用筷子向左边的碗里夹菜。

最终他颓然的坐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不多时,柳红姐弟也来到了亭外,却也只是默默地看着毛澄,没有言语。

太阳升到半空,毛澄晃了晃酒壶,却连个响都没听到。

他嗟叹一声,将酒壶摆放在桌子一侧,举着空杯,对着前方一礼,目光悠扬仿佛回到了从前。

第58章 兖服章纹

“咚”

朱厚熜从蒲团上起身,侍立在旁的麦福忙上前言语。

“主上,登基大典的礼服,尚衣监制作好了。”

“哦”朱厚聪将手中的金击子放在玉案上,朝一旁的麦福看去。

“那就派人把兖服带到乾清宫,朕亲自看看。”

“遵旨!”麦福躬身一礼,缓步退出乾清宫。

朱厚熜想了想,左手骨节分明的手指,将头上碧绿的玉簪给拨了出来,放在了紫檀木桌上的蝉翼冠旁边。

不多时,麦福身后跟着尚衣监太监,三个少监,手中各捧着一个黄花梨的精雕托盘。

几人先是朝着朱厚熜,长揖一礼。

“奴婢拜见陛下!”

朱厚熜点点头,走到几人跟前,仔细打量着尚衣监准备的礼服。

尚衣监大太监齐元,四五十岁的年纪,面白无须,两侧有些消瘦,正一一为朱厚熜介绍礼服。

“陛下,此冕板由桐木制作,前圆后方,象征博大之意。涂黑漆以示庄重,前后各垂十二旒,意喻不视非,不视邪,两侧垂丝至耳边,耳边各系一块美玉,意为有所闻,有所不闻。”

朱厚熜伸手,轻轻滑过冕下的五色玉珠旒,顺势将冕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麦福等人见状连忙下跪,口中大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熜伸手虚虚一托,众人立刻会意站了起来。

“朕看此冕,仿照太祖皇帝登基时所造,尔等着实有心了!”

“陛下之愿,便是奴婢之所求,必定殚精竭虑,不敢有一丝放松。”齐元心情激动,神色却越发恭敬。

齐元是武宗时期的老人,对衣物制作颇有心得,朱厚熜并没有将他替换,他也越发感恩,此次登极礼服的制度,他更是全程参与,一丝不敢松懈。

朱厚熜转身又去看一旁的衮服,齐元不经意地抬头,正巧看到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纵观明朝历代皇帝,孝宗之前脸型出奇的一致,都是彪悍黝黑的团脸,不得不感慨,老朱家基因的强大,经过数代美女的基因改造,也依旧没有走型。

齐元曾经见过孝宗皇帝,孝宗的脸相偏文气是清秀的瓜子脸,剑眉星目,肤色白皙,以至于后来的武宗皇帝,样貌惊人。

史书上曾经记载,武宗样貌“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

在齐元的印象里,朱厚熜的父亲,也就是兴献王朱佑杬样貌更像朱见深,肤色稍黑一些,眉眼间隐约能够看到一股酷似太宗朱棣的杀伐之气。

可到了朱厚熜,老朱家的容貌就仿佛升华了一般,神仪气清,天人之表。

朱厚熜看着熟悉的衮服,想起了那个威风凛凛的“朱寿”大将军。

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堂哥更适合做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而不是被困在京城的帝王。

他曾见过朱厚照骑马扬鞭的样子,眼前浮现起朱厚照的昔日音容。

“相貌英伟,如日月同辉!”朱厚熜口中喃喃,随即双手将衮服一拉,穿在了身上。

这件衮服整体以黄色为底,主体为龙纹,一共有十二团龙,分别织于两肩和前后襟上。

朱厚熜稍微一甩袖子,恰好阳光斜照乾清宫,两肩日月的图案,在光下熠熠生辉,映衬着两袖的华虫,仿佛活过来一般。

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种古老而神秘的文饰,分别列于前襟团龙两侧。

此刻朱厚熜沐浴在阳光中,通身的气势如仙神帝君一般,凛然不可侵。

威严肃穆的宫殿,神情高远的帝王,还有那万古不变的日光,眼前的这一幕将成为乾清宫内永远定格的一个瞬间。

十二章纹这种由西周时期,古人仰观天下,俯察万物产生的古老图案,在明代得到了继承,出现在衮服的显赫位置,古老悠久的华夏文明,由古至今一脉相承。

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将头上的平天冠,缓缓摘了下来,放在黄花梨托盘里。

将褪下的衮服,郑重的放在木盘里,朱厚熜心下一思。

十二章章纹是华夏帝王之属,昭示华夏传承,浩浩古史巍然。

他的目光一扫,看到衮服上的华虫纹样,华虫者,即锦鸡,象征文采卓着。

朱厚熜并不擅诗文,但决心赓续华夏文脉,让这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永远地在世界中闪烁。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前人未行之举,后人难及之事,不光要藏富于民间,还要藏诗书于民间,文脉应该到最适合的沃土中去。

《永乐大典》他是看过的,不得不说,这倾注了朱棣大半心血的着作,足以让有明一朝光耀千古。

可这部书只是藏于皇宫,高居庙堂,那实在太过可惜,朱厚熜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一睹其风采。

思及此处,他转身朝一旁的麦福问道。

“麦大伴,朕先前下令天工院大规模印制《永乐大典》,现在如何?”

麦福躬身一礼,略一思索,缓声道:“主上,天宫院的方大匠,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大典正本一到,即可开工。”

朱厚熜点点头,朝紫檀木作案迈进一步,顺势提起桌案上放置的朱笔,翻开一旁湛蓝色的册子,在185这一页,画了一个三角堆叠的符号。

尚衣监等人还停留在乾清宫,此刻都异常恭敬地站着。

尽管朱厚熜,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但却真正具备了天子的威仪,让他们在殿内的每一刻都仿佛如履薄冰。

“礼服做得不错,赏!”朱厚熜没有回头,一边批改着奏章,一边对着众人说道:“织工赏银百两,尚衣监赏银九百,允一月探视之期。”

“奴婢,叩谢万岁!”

麦福轻轻拍拍手,乾清宫的外头就走进一群小长随,手中捧着的正是光灿灿的银子。

齐元有些慌乱地从地上站起来,一不小心还差点踩到了胸前的袖袍,他这是太激动了。

同明朝的官员一样,宦官的俸禄也低得可怜,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想给家人寄钱,那更是如白日梦一般。

再加上宫禁森严,明朝的宦官形成了制度,虽然有出宫的机会,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望着红墙外的明月,孤寂一生。

第59章 万里江山

如今朱厚熜所给的赏赐,远远超出了齐元的心理预期。

其余几个手捧礼服的小长随,也是目光惊异,呼吸加重,若不是刻到骨子里的礼仪约束了他们,此刻早就忍不住手舞足蹈了。

麦福轻叹一声,轻轻挥手示意,让他们几人将礼服放下,然后离开。

托着礼服的黄花木盘被换成了装着白银的紫檀木盘,几人在另外一个小长随的指引下,从乾清宫内鱼贯而出。

朱厚熜将朱笔搁在一旁,用两只手托着华美的衮服,他的目光变得极其悠远,透过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仿佛能够看到历史的倒影。

从千年的西周传承至今的衮服,富含寓意的纹样展示璀璨文明的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和力量。

而一个如此热爱美,善于创造和欣赏美的民族,本身就是美得极致。

朱厚熜将手中的衮服轻轻放下,目光变得坚定而富有力量。

他侧身看向墙上挂着的《千里江山图》,口中喃喃:“快了,快了!”

又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他状若无意地朝一旁的麦福问道。

“麦大伴,朕记得元朝疆域图,文渊阁还留了一份。”

麦福略一思索,答到:“回禀主上,太祖爷确实留了一份疆域图,如今封存在文渊阁的东楼。”

“替朕把它拿来。”

麦福躬身,退出了乾清宫。

朱厚熜用手指轻轻敲击玉案,眼神中波光流转。

明朝伐元起家,但朱元璋承认元朝作为中国正统王朝的地位,认同这个庞大的草原王国,是华夏悠久历史的一部分。

朱元璋曾如是说:"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如今元朝残余势力逃亡草原,各各部族分裂,虽然有黄金家族居中调和,但再想完成其祖上一统草原的霸业,已绝无可能。

“主上,疆域图已到。”

朱厚熜朝墙上看去,右侧墙面上挂着的正是如今大明的疆域图。

“把这幅图,挂在大明疆域图的旁边。”

麦福点头,双手托着一个比他半人高的巨型地图,轻轻催动内力,双手虚虚向上一推,仿佛有强大的气流支撑一般,那图纸便飘粘到墙上。

巨大的地图舒展,单凭面积而已,已然盖过了一旁的大明疆域。

大明疆域,大都继承自元朝,这也是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的部分原因所在。

明太宗朱棣,北征蒙古,收复安南,向东南西北四方进攻,将领土扩大到了最大。

史载:“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总面积大致为九百九十七万平方公里。”

这样庞大的领土面积,在整个华夏史上也算得上有数的。

不过他朝一侧的大元疆域看去,心中莫名感慨,也只有纵横无匹的蒙古铁骑,才打得下这震惊世人的疆域。

此刻乾清宫内,只有朱厚熜与麦福二人,朱厚熜提笔上前,在大元疆域图上,将如今明朝的势力范围重新描了一遍。

麦福有些疑惑不解,将目光投向朱厚熜。

朱厚熜凝神片刻,缓声道:“元朝,乃我华夏诸朝之一,其疆域自然为我之固有领土,今日无法追回,但若时机成熟,能力具备,那自然要一并继承!”

麦福略带试探,低声道:“主上,北侧瓦剌,鞑靼,北方诸族,皆不服教化之民,这……”

“三皇开疆,五帝定伦,我悠悠华夏自古而传,岂有不可教化之人?”

朱厚熜一甩龙袍,语气铿锵。

…………

张璁一脸苦恼之色,将手上的奏折打开又合上,如此来回折腾,可终究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先前言及提奉,分地而行,分时而举,但真正要划定具体的措施的时候,却让张璁有些无从下手。

江浙之地富庶,塞外之地苦寒,西北穷困,西南形势复杂,到底要选择哪个地方作为试点,着实让人难办。

思来想去,他笔杆都写秃了好几支,却一点思路也没有,无奈张璁决定去找人商量。

正巧他的邻居桂萼在家中,因为皇帝下旨重调选官外任之法,他还没有被派离出京。

首节 上一节 38/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