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8节

最后杨廷和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

“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天地可表!”

他一下跪在金台前脊梁挺直,仪态端庄。

朱厚熜朗声道:“杨阁老一心为国,于社稷有功。”

朱厚熜此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都跪了下来高呼:“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冷汗,暗道一声不好。

还真的被白公言中了,皇帝要保杨廷和,看来此番必须要弃卒保车。

杨廷和随即大声言道:“有人见臣权重,力推改革,便妄加猜度,疑臣有异心,此大谬也!”

随即他右手用力向下一挥,大声呼喊:“然而,欲使臣放弃改革,实不可行!”

又对着殿上群臣一字一句缓缓言道:“臣恐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天下万民再招祸端,改革成则盛世至,改革败则国危亡,臣岂能动摇整顿吏治之决心,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啊”

他转过身来,对着朱厚璁深深一揖,神色庄重,语气恳切:“大明弊病百生,如舍臣一人换天下安宁,臣何惜此身。”

毛纪也一步跨出神色威严,对着诸位朝臣:“啍,天下之事决于陛下,在于朝堂诸公,岂在于居心叵测之徒。”

随着他的目光扫视,朝堂上一些大臣眼睛躲躲闪闪,心中皆是一震。

气氛烘托到位,心中热血难凉之人都心潮澎湃,恨不能此刻就为国献身以报君恩。

户部尚书杨潭目光深沉,噗的一声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未能顾全大局,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愧对黎明百姓,请陛下责罚”。

紧接着大殿之上三分之二的大臣跪了下去,杨廷和见状不觉失神片刻,费宏更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朱厚熜语气淡淡:“前人有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尔等勉励”

户部尚书闻言,脸上露出二分感激,三分惶恐,余下五分的尊敬,言道:“杨阁老所言甚是,臣并非没有察觉祸患,乃是害怕动摇大明国本,只能暗自铭记于心”

随即他从袖子中拿出一封奏本,高高举起至头顶:“此乃臣心血所书,直言吏治之患,后附一应名单。”

“呈上来”

黄锦脸色严肃从金台之上走了下来,双手接过户部尚书手中的奏本,呈给了朱厚熜。

朱厚熜将奏本拿在手上缓缓展开,心中暗自思索。

奏章乍看之下骇人听闻,名单之上列有官员大大小小几百位。

可若是细细追究,都是一些旁枝末节的小官,真正有分量仅十多人而已。

内阁四位大学士一下子陷入沉默,毛纪神情微变,对方的这一招以退为进,确实让他们有些难以防备。

“朕听闻苏州知府徐赞,尚有贤名,怎么会单列于名单之上?”

杨廷和听闻此言眼前一亮,但他心念转过,看了看金台上神情冷峻的朱厚璁,心情又沉了几分。

他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打算,放弃一些无足轻重的棋子做吏治改革的祭品。

故意放出一些高位的人鱼目混珠,再趁机除去政敌。

这样既留了陛下的面子,又给了内阁交代。

放弃一部分人,摆脱掉了内部尾大甩不掉的局面,再借此铲除对手,计策不可谓不妙,一举多得!

好在皇帝站在了他们这边,话里给出了暗示。

户部尚书杨潭倒吸一口冷气,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他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过去的兴献王世子如今的陛下,竟然能如此洞若观火消息灵敏,这背后的信息让他不由得悚然一惊。

“臣有罪,疏忽大意,没有仔细辨认下方传来的信息,实在有负天恩”

朱厚璁随意自然的言道:“疏忽大意?事关国事岂能如此草率,罢去杨潭户部尚书之职。”

话音刚落,杨廷和精神一震。

他沉声道:“陛下圣明!”,随即长生一揖。

几位阁老见状,也纷纷出言附和。

顺势大殿内众人对杨潭口诛笔伐。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他之前的“党羽”。

他脸色煞白,在这个皇权如天的时代,失了势的自己,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他面对的是刚登基的少年天子。

杨潭浑身的精气神一下就垮了下去,但心里仍存有一丝侥幸,陛下并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但皇帝放过了他,并不意味着被他摆了一手的内阁愿意放过他。

蒋冕神情冷漠道:“陛下,杨潭罔顾圣意,有负社稷,借改革之名行伐异之举,罪不容赦,请陛下重罚!”

随即跪了下去,旁边的三位大学士也一起连同跪了下去。

四位大学士一跪,整个朝堂之上就没有站着的人了,当然皇帝是坐着的。

朱厚熜目光幽深,言道:“朕初登大宝,当广布仁善,念杨潭为政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革去一切职务贬为庶人,发往努儿干都司!”

努尔干都司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为苦寒之地,很适合发配犯人。

清朝为了撇清和明朝的关系,没有提及明朝的疆域到达努尔干都司,但大量史料证明,明朝确实在那里设置了控制东北的机构。

大殿之上,众人山呼“陛下圣明!”

杨潭心如死灰,被禁军拖出大殿。

朝堂斗争就是如此的残酷,看得见的是唇枪舌战,看不见的是博弈权谋。

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一旦下注就要做好身首异处的准备。

刚刚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现在就成了命如草芥的庶民,不禁让人唏嘘万分。

但即便如此,兵部尚书王琼依旧站了出来:“陛下,诸位大人,吏治改革利国利民,但究竟如何施行,却需要细细斟酌,万万不能粗枝大叶!”

但出乎他的意料,紧接着礼部侍郎王瓒跳了出来:“陛下,臣对于改革赞同万分,但诸位阁老不曾体察民情,竟一下子裁撤镇守太监、锦衣卫、违背大行皇帝之命!”

第12章 真正的赢家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容纳了几百人的奉天门里,竟一下子听不到半点声响。

黄锦、麦福,默不作声各自低头,余下的朝臣们噤若寒蝉。

自上一次宦官刘瑾专权,官员和宦官的斗争就愈演愈烈,再加上锦衣卫穿插其间,竟奇妙的达成了一种诡异平衡。

随着朱厚照驾崩,宦官的势力急剧收缩,但有镇守中官还能保持基本盘。

如今杨廷和剑指宦官、锦衣卫,无疑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讳!

杨廷和抬眼看了地上的王瓒,王瓒抓住了事件的要害——皇权和阁权的斗争,要不是他手上还有杀手锏,这次就真的栽了。

这位三朝元老,如今的内阁首辅,缓缓从袖子中掏出明黄色的诏书,双手恭敬地捧上头顶。

“大行皇帝遗诏,裁减锦衣卫、镇守中官,诏书在此又怎会与先帝之意相违?”

杨廷和捧出诏书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跪下,朱厚熜从御座上站起来朝诏书的方向行了一礼。

古代重视法统,朱厚熜是被朱厚照的遗旨立为皇帝,自然要表达对先帝的恭敬。

王瓒的头磕在地上,嘴角却露出一丝冷笑,他双眼通红满是疯狂的神色。

大家都知道,朱厚照并没有立下真正的遗旨,是内阁代替皇帝草拟的诏书,遗旨如果仅仅为了新帝法统的合理性也就罢了。

可如果掺杂了别的东西,那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再多出些别的。

王瓒知道自己会死,无论是对于哪一方,他都已经站在了不可饶恕的地方。

但在这一刻,他却感到无比的快意,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那些他仰望的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

他不后悔自己的举动,宦海沉浮多年,这是他真正被那些大人物看在眼里。

皇帝和内阁之间已经有一道合不上的裂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裂开。

百官们的目光都隐隐聚集在高台那个明黄色的身影上。

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急败坏,也没有预料中的咬牙切齿,朱厚熜神色平静。

他语气温和道:“既是皇兄遗旨,朕自当遵从。”

毛纪精神一振,言道:“今幸天意助我大明,武宗皇帝遗诏,陛下圣意眷顾,此番改革势在必行!”

四位大学士私底下互相看了一眼,此番朝会虽有波澜,但终究目的已经达到!

毛纪露出笑容,他们赢了!

朱厚熜,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百官,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朕决定废除镇守中官,所有太监一律回京!”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鉴于此事牵扯太广,朕决意南京和九边的镇守,暂缓归京。”

杨廷和瞳孔微不可察地猛地一缩,他甚至怀疑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皇帝怎么会废除镇守中官?

朱厚照派太监镇守各地,就是让他们充当自己的手足和耳目,如今朱厚熜此举与自废武功有何异?

杨廷和难以相信,精明的皇帝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毛纪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一张嘴咧了大半,满脸的欣慰和喜悦,大明兴盛有望。

内阁本来只打算废除部分的镇守太监,没想到皇帝竟然一次性送了他们一份大礼。

费宏悄悄地瞥了一眼台上的麦福,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

麦福眼观鼻鼻观心,连神色都没有变化一下,依旧笑眯眯的样子。

大臣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朱厚熜一下子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语气坚定的言道:“朕以为,不历州县,不登台阁,诸卿以为然否?”

虽然是对百官发问,可朱厚熜的语气却是那样的不容辩驳,充满力量。

仿佛滔滔江水从千丈悬崖奔流而下,浩浩山洪由嶙峋怪峰横冲直撞。

杨廷和有些发愣,不知道朱厚熜为什么突然间会提这个问题,不过这确实是如今朝政的一大弊病。

蒋晃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金台,他猜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可能,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朱厚熜绝对称得上雄才大略。

随着朱厚熜眼神示意,麦福异常顺畅地从袖子中掏出一卷明黄色圣旨,大声念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废除镇守中官制,改换监察制,由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监察史,三年一轮换,考核之后改任州县官员……布告天下闻使闻之。”

翰林院的庶吉士听到圣旨的那一刻,喜悦从心间迸发难以抑制,他们多么想发出畅快的大笑。

凡是走上科举之路的,谁不想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惜他们只能在翰林院中当个清贵的学士。

如今朱厚熜此举,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甚至让他们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杨廷和打了个机灵,一下子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他刚想发言。

“咚咚咚”

午门上的钟声再次敲响,下朝的时间到了。

麦福大声呼喊:“退——朝”

首节 上一节 8/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