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248节

说罢,朱由检便识趣了上了后面的马车。

苏谯双目空洞的坐上马车。

很快,车队便缓缓的驶出了京师。

看着车窗外的景象。

苏谯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这是苏谯第一次真正的见到如此末世的景象。

哪怕是洪武朝,也是在泱泱五千年里派的上前几号的盛世。

但是崇祯朝则是与洪武朝截然相反。

空寂的官道与洪武朝的官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本行进不足五里便能见到茶棚的官道,此时只能看到朝廷运粮的车队,跟路旁瘦骨嶙峋逃入山海关的饥民。

甚至在路边还能看到不少冻毙的尸体。

诚然。

朱由检按照苏谯的方法。

稳住了大明的阵脚。

搜罗了大量的粮食,稳住了边关的战事。

但是归根究底。

崇祯这一朝仍旧是王朝末期。

天灾、鼠疫横行。

望着眼前的这一幕,苏谯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唉。”

直到这一刻。

苏谯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为什么古人总是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 ...... 0

辽东的大捷。

西北的大捷。

不过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业。

与这路边倒毙的尸首毫不相干。

辽东胜了。

他们会饿死。

辽东败了。

他们仍旧饿死。

苏谯一行百余人。

仅仅走了一天半的时间,便抵达了所谓的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

在踏出山海关的那一刻。

苏谯这才意识到。

自己之前错了。

自己以为关内的百姓就已经够惨了。

但是苏谯万万没想到。

关外竟然比关内还要惨!

在关内,偶尔碰上过路的显贵、豪绅,还会在路上丢下些粮食,让这些灾民得以苟延残喘。

但是在关外的灾民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如果他们不能靠着身上最后一分气力逃进关。

等待着他们的便是饿死!

不多时。

车队便缓缓的停在了杏山脚下。

从马车上走下来的苏谯。

咬着牙望着远处的朱由检问道

“陛下何不救济于灾民?”

朱由检似乎料到了苏谯的问题。

而后低语道

“先生以为,如无朝廷救济,那些灾民能撑到关内再死吗?”

苏谯整个人都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崇祯这一朝的问题。

已经不是分配上的问题了。

而是随着小冰河期的日渐强大。

蛋糕已经不够这么多人吃了。

即便是分的再公平。

仍旧会有人饿死。

朝廷的军粮都是陈年旧粮。

边关的将士每日吃的都是带着霉味的军粮。

这些百姓又能分到什么东西呢?

意识到自己失态的苏谯不由得一颤。

而后拱手道

“是臣失仪了。”

朱由检倒也没有计较,只是悠悠的说道

“先生生于洪武盛世,没有见过这些自是理所应当。”

直到此时,苏谯才缓缓的抬起头,看向远处的杏山。

哪怕是苏谯早就已然做好了心里准备。

但是当苏谯真正目睹眼前的这一切的时候。

宗室尸骸早已开始分批送回封地安葬。

足足二十万具尸骸!

远不是此时的大明三五天能够运走的!

而就在此时此刻,苏谯仍旧能够见到面前满坑满谷的尸骸!三.

165,苏谯: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劝你别出发!

就在苏谯还在望着眼前的尸骸出神之时。

朱由检兀自跪倒在了苏谯的面前。

远处的王承恩看到这一幕,登时便是一愣,赶忙上前搀扶。

“主子,不可啊!”

朱由检望着远处的尸骸,咬着牙说道

“能救我大明者,为苏先生一人耳啊!”

“先生受朕一拜!”

说罢,朱由检便一脸肃穆的跪倒在了苏谯的面前。

苏谯非崇祯之臣。

亦是受朱元璋之命而来。

看到朱由检的这一跪,苏谯的心中也不由得一愣。

男儿膝下尚有黄金,更何况天子乎!

“陛下,您这是……”

朱由检近乎绝望的说道

“去岁北掳犯边,我大明兵尽粮绝,群臣束手,如无先生计策,我大明恐已是危亡之秋矣!”

苏谯咬着牙看着朱由检道

“陛下,您大可不必如此。”

“我也是汉人,定然不会坐视北掳入寇大明。”

苏谯搀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朱由检。

一直以来。

苏谯面对的都是朱元璋这样的强势天子。

冷不丁的碰见朱由检这样的皇帝。

反而让苏谯慌了手脚。

朱由检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涕泪俱下的指着远处的尸骸道

“若是我朱家死了二十万儿郎,还能让那鞑掳入了关,朕怕是死了也没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了。”

“先生放心,整个京师,您想怎么拆,便怎么拆,只要能让我大明百姓富强。”

“朕必竭力相助!”

听到朱由检的话。

苏谯不由得一愣。

而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

“陛下,今时之大明,非洪武一朝可比。”

“仅靠宅邸,怕是撑不起大明的宝钞。”

听到苏谯的话。

首节 上一节 248/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