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04节

如实而言,原国现在吞并鲁国显得有些着急,奈何鲁国就是不长眼。

鲁国之前就跟吴国眉来眼去,后来当楚国的舔狗,一面又积极接洽越国。

就问问,谁能容忍自己有这么一个邻居?

更不用说鲁国是一个很喜欢口嗨的国家,着实太难令人心存好感了。

拿战略角度说事,原国能允许鲁国的存在会是一件怪事,有机会不灭掉,还等着鲁国成为联军在中原攻打原国的桥头堡吗?

不解决掉鲁国,届时联军在鲁地集结,能够更轻易地把原国拦腰截断。

如果晋地与齐地遭到截断,原国会不会失去齐地?考虑到齐地纳入原国统治不久,还是极有可能出现反复的。

这一次,齐国旧贵族无法成事,一来是他们有点蠢,更多的是原国对战诸侯处于上风,换作原国落在下风,大乱一波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等诸侯回过神来,联合针对原国是绝对没有可能避免的!”智瑶万般清楚这一点,并且一点侥幸的心理都没有。(APP客户端的彩蛋章有最新势力分布图)

他们踏着冰雪回到“濮阳”了。

因为还是冰天雪地的关系,军队并不会立刻解散,相反会驻营渡过这个冬天。

除开常备军之外,传统部队的纳赋期限早就过去,吃喝都是国家来出,尽管部队有所怨言,怨气则是没有的事情。

智瑶在“濮阳”见到司马穰苴,询问齐地那边的情况。

“得土之民爱戴君上,旧有权贵,乃至仍有恒产‘士’、大夫则心有怨言。”司马穰苴说道。

很合理!

毕竟,既得利益者是最排外的一批人,他们恨不得所有好处都归于自己,并且很讨厌之前什么都不是人成为自己的一份子。

原国现在对那一批人是安抚为主,主要也是原国现在不宜大动干戈,等待整体局势稳定下来,谁再跳就要试一试“铁拳”的打击力度了。

很多事情会随着原国这一次击败诸侯联军而改变,只是需要时间去进行发酵,令那些心有不甘的人看清现实,不是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便是出现逃亡潮,乃至于出现镇压的场面。

智瑶说道:“若无妫姓陈氏,寡人必是齐国遗民首恨之人。”

没错啊,仍旧怀念姜姓吕氏的那些人,他们最恨的就是妫姓陈氏,认为要是没有妫姓陈氏,齐国不至于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这个也是智瑶隐性鼓励妫姓陈氏复国的原因之一。

司马穰苴问道:“今次带回五万楚俘?”

不止楚人,其余参战各方也有被原军俘虏的人,只是相对楚人的数量少很多,显得不是那么起眼。

智瑶说道:“或将重启工程?此些身强体壮之人,便是劳力。”

原国这边对继续开战的意愿不大,更想要的是赶紧平复内部,再把第二个五年计划启动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楚国需要两三年时间舔伤口,就是一旦楚国君臣发狠,他们最终会做的就是拖着原国继续打,再玩没有消停的年年交战。

司马穰苴说起了其它的事情,道:“陈储君恒转达陈君所请,尽出海外,不复逗留东莱。”

智瑶对妫姓陈氏的果决早有清醒的认知,说道:“陈氏三岁便尽占半岛之南,另有安身之处,无意逗留中原。”

说妫姓陈氏把朝鲜半岛的南边全占了有点夸张,那边确实没有人能阻挡妫姓陈氏的扩张脚步,尽占朝鲜的南边半岛是早晚的事情。

司马穰苴说道:“如此,不做干涉?”

智瑶没有功夫搭理妫姓陈氏,乃至于很欣赏妫姓陈氏对中原文明的扩散做了贡献。

“短时既无纷争,示之友好即可。”智瑶说道。

今年爆发的战争不止原国与诸侯联军的那一场,秦军和代军也在攻打原国的西部,同时陈国入侵了杞国。

智瑶听说杞国最近挺不好受的。

陈国对比原国当然是弱国,对上杞国则摇身一变成为强国。

听说杞国被抢夺了近四千人口,杂七杂八的物资也被掠夺了不少?

本来就是小国寡民的杞国,他们一再遭难之后,全国人口不知道还有没有三万。

妫姓陈氏要跑路了?他们的的确确也该跑路,怕的就是原国解除了来自诸侯的威胁,下一步便是对他们动手。

在原国的西部战场,秦代联军尝试攻打“侯丽”没有拿下,先是尝试围城,后来跟韩氏为首的原军野战了一场,随后退兵了。

不太说好是秦国知道宋境的战况才退兵,或是秦国君臣受不了冬季作战的非战斗减员,反正他们很果断的进行了退兵。

冬季出兵啊?非战斗损员很正常,各国都无法避免。

秦国有三支使节团出动,分别选择原国、楚国和越国,三支使节团身负的使命不难猜。

整体局势那样,秦国必然想要跟原国缓和关系,再来就是拉上楚国和越国组建联盟了。

智瑶多少有些头疼地说道:“如今往后,西有西秦,北有赵氏,南有楚国,东有越国。中原唯我独大,天下诸侯唯我独强,合纵连横之势必成。”

司马穰苴补充道:“北有北燕。君上,赵氏之代,北燕,或应先行剪除。”

对!

辽东那边的燕国已经跟原国接壤,令人糊涂的是之前晋国没有去接洽,燕国也不主动来找,双方都当对方不存在。

接下来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原国是必然的事情,诸侯应该不会把燕国给忘了?

智瑶不由陷入了沉思……

第436章 该拿鲁国怎么办?

要不要对燕国动手?肯定会动手,但是需要先派人把山川地理给摸清楚了。

有一张地图能发现原国遭到了包夹,要说四处漏风则是没有这么夸张。

面对秦国那边,原国在泾水构建起一道防线。当地的“侯丽”、“泾阳”、“麻隧”本身就能构成掎角之势,秦国不出动个十万八万的兵力,很难对这一道防线构成威胁。

秦国有十万大军吗?以当前的人口能够拉起十万人参战,军队的素质以及武器装备等等则会非常糟糕,秦人虽然野蛮却还不是能征善战的那支虎狼之师。

等于说,原有在泾水几个城邑驻兵两三万,秦国想夺回泾水一线都有难度,再则原国随时都能再增兵。

其实,原国西部的防线最好设在山林密布的河西,但是都已经扩张到了泾水一线,能够威胁到秦国腹地,哪有主动退后的道理?

原国的南边,需要面对的首要强敌是楚国,并且不能忽视郑国。

现在白公胜死了,楚国令尹换上了公孙宁。

这个公孙宁历来亲善郑国,倒不是说会无条件倾向于郑国,应该说很清楚在与中原的交锋中,郑国能够起到的作用,会更愿意花费代价拉拢郑国。

“考虑到这一次是我获得胜利,哪怕会让诸侯更加忌惮,起码能够吓得郑国三五年内不敢立刻倒向楚国?”智瑶倒是希望楚国能够对郑国使用武力逼迫,然而楚国君臣应该不会那么傻?

在智瑶的估算中,越国同样需要时间消化战胜吴国的果实,保守估计会耗时至少两年。

东南那边在春秋时代很邪性,比如吴国扩张迅猛,很快就能利用当地的人口和资源,纳闷的是为了能够利用四成左右的人力与资源,放弃了其它的六成。

简单说,吴国对治下的人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很低下,偏偏还展现出能够称霸的局面,着实是有点神奇了。

不过,当时晋国和楚国都陷入颓势,好像又能解释吴国怎么有了争霸的资格。

智瑶找来了范蠡,问道:“如卿所见,越国日后当行何策?”

范蠡是原国的客卿。

客卿呀?说白了就是有一定建议权的客人,并不是甚么正儿八经的官职。

以当前贵族的节操,范蠡并不会随意泄露越国的秘密,一些带有猜测性的话题,则是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列出一些认为可行的方案出来。

某种程度上来讲,作为客卿有给出建议其实就是在漏底,利用话术和伪装的态度,实际是欲盖弥彰的作为罢了。

范蠡说道:“盟好楚国,共抗原国。”

这是范蠡已经了解到原国的强大,带上了很强的自主观。

原国那么强大,诸侯没有回过神来也就算了,知道原国的强大还不团结,互相损耗实力,再等来原国发兵灭国吗?

当然了,以为是后世到书店或网络一查,能够找到详尽国家分布图的时代吗?现在好些国家不一定有地图,有地图也不一定准确,他们想知道原国有多大的地盘,基本上全靠猜测。

地图现在是一种战略物品,不是核心高层别想看到国家疆域图。

这样一来,别说是外国的人,本国的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国家疆域有多广才是一种正常情况。

“楚、越未必知晓君上治下之广,屡战皆败则是昭然。”范蠡说道。

是啊,智瑶一直很用心在窥视楚国,一样不知道楚国的疆域分布到底多大,想要模模糊糊有个印象都需要有人经年累月实地走访。

原国刚建立不到一年,之前智氏的扩张速度又太过迅猛,本国的疆域分布图都没有画出来,其他国家能知道原国多大才是有鬼了。

那么,诸侯对原国的认知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比划着手指头,算一算智氏兼并了多少个国家,根据以往的认知来估算原国的疆域大小;第二种则是最直接,拿出原国的战绩来估算。应该说这种分辨方式更有用,远比从疆域大小来猜测实力更合理。

毕竟,有些国家看着很大却是个弱国,有的国家疆域不大却是个强国。

年代越是古老,疆域范围越广就越强,自然是一个真理。牵扯到的是生存空间以及资源占有率,小国连种粮食的地方都不多,养不活太多的人口,怎么强大得起来?(得天独厚除外)

智瑶开始统兵作战起,小小失利或是局部战败并非没有,大战则是屡次获胜。

范蠡又说道:“立国之战,原军人人穿甲。”

智瑶觉得自己一叶障目了,有诸侯会联合的猜测,仅是知道原国太强,说不太清楚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仅仅是原军夸张的着甲率,诸侯就该感到提心吊胆,还用去看其它方面吗?

有那么一件事情,因为原军大批量列装布面甲的关系,一开始联军还以为原军着甲率不高,交战之后才知道布料里面有甲片。

智瑶说道:“如寡人行使邦交,可得成效?”

范蠡想了一小会,答道:“君上鲁地撤兵,归还鲁国之土,或可迷惑诸侯。”

以时间节点来算,好些人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行事作为依旧是用春秋的那一套。

也就是说,席卷天下不是主流,一些时代精英追求的还是一种打服诸侯,成为诸侯老大的理想。

直白点讲,他们玩的是一种争霸,不是大一统。

关于“大一统”的理论,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管夷吾,后来曾子也强调过,更后来吕不韦也提到过,秦国朝堂认同并身体力行。

所以,原国放弃吞并鲁国,也许可能迷惑到诸侯,并且改善世人对原国的印象。

智瑶说道:“鲁国……实难为友。”

到现在智瑶都没有搞清楚鲁国君臣的脑回路,明明以前需要来自晋国的保护,偏偏好几代鲁国君臣就是爱跟晋国过不去。

到近期,摆明了就是原国一家独大,鲁国君臣害怕被吞并是应该的,不加掩饰先后亲近吴国、楚国和越国,跟在吼“原国,来打我啊!”有什么区别吗?

与鲁国形成对比的是郑国。

郑国君臣不知道原国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吗?他们就知道少说多做的道理,一边闷声玩命备战,另一边又没有明确表态,乃至于极力解除来自原国的敌意。

范蠡脸色很奇怪地说道:“灭鲁易,治鲁难也。”

还真是那样!

鲁人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他们能够听到的东西也比他国黎庶多得多,思想历来不是那么“纯洁”的。

到现在,原国还没有全面占领鲁国。

智瑶从一些信息反馈得知一点,实施占领的一些鲁国区域,鲁人倒是没有进行激烈的武力反抗,只是着实太过能说会道了啊!

粗俗点来讲,鲁人不用武力反抗原军的统治,他们就是一再“哔哔”个没完没了。

因为舆论的关系,原国在齐人身上使用的招术,到了鲁人身上效果比较差。原因是鲁人觉得接受官职和土地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碍于脸面或是亲戚朋友的关系,选择合作的人有点少。

这一次,鲁人觉得自己又一次胜了齐人,从前认为齐人惟利是图可算是有了佐证。

“寡人治下鲁人逃奔者多也。”智瑶说的是以子贡为首的那一批人,他们在原军对鲁国展开军事行动后,请辞的请辞,挂印而去的更多,留下的人比较少。

首节 上一节 304/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