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61节

  十五岁到郡县州府去当斗食小吏和佐史,到了二十便入郡国为百石,待到三十岁,被举为孝廉,就该去京都雒阳去当郎官接受培养了,而后经过郎官的考核与选拔,四十岁就外任一县长吏了。

  可叹他马颖出身名门,第一步倒是跟上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十五府小吏,四

    十还是府小吏。

  如今马颖倒是能和朝大夫相当了,司隶校尉部虽不能和郡国一样被称为朝,但百石从事可要威风多了。

  一个诗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寻常人他都比不上,更别说那些生来富贵,只因父辈余荫便能直接为郎官之人了。

  他的终点,也只是别人的起点。

  不过张公还是小觑他马颖了,虽然对此他只敢暗地里腹诽。

  他怎么会对关羽心生恶感呢,毕竟关羽也是有实打实的军功的啊!

  而且关羽虽胜过了诗中之人,却没胜过生来就能被举孝廉、当郎官的人啊。

  “君此去,当尽心辅助关云长,助他扫除郡县积弊,顺势扬我司隶校尉部的名声。”

  马颖很明白张温的意思,得罪人的事让关羽来,反正关羽是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但扬名的事就不能让关羽专美于前了。

  在这方面,他突出一个经验丰富。

  但马颖也不是没有疑惑,他问张温:“此去河内郡,若是有不能得罪之人的族人犯罪,该作何论处?”

  然后他得到了张温的答案——“现在河内郡有谁比关云长更不能得罪?”

  只是,马颖不知道,若真得罪了人,提拔他的张温会保住他吗?

  马颖不知道答案,他也不愿去深想。

  总归,他是一定要报答张温恩情的。

  就算他止步于此,他的儿子也会有更高的起点。

  “马公在想何事,这般入神?”

  马颖回过神来,见是关羽正关切地看着他,忙摆手道:“君可千万别再这般称呼了,我如何当得啊。”

  为吏多年,他见过许多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之人,尤其是权贵子弟,在名士面前彬彬有礼,可转过头便颐气指使。

  关羽道:“马公何必自谦,我听张公特意说起,马公为吏二十六年,清廉能干,为人正直,府中各项事务无一不精,只因不阿谀奉承,又不愿同流合污,才不得提拔……”

  马颖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么优秀。

  他也明白了关羽这声“马公”应当是真心的。

  马颖虽不知道什么叫人设,但也明白,一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表现比不上张温的称赞,那发自真心的“马公”可就无了。

  虽然已经失去了成为俊才的机会,但马颖只觉被一个货真价实的年轻才俊称真心实意地称为“马公”,让他心中控制不住的高兴。

  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得好好露一手了。

  让年轻人明白明白,什么叫老而稳重。

  马颖问道:“君此番光明正大、不做遮掩的入河内,可是有效仿雒阳时先立下名声,再以名声引河内百姓主动诉冤的想法?”

  关羽道:“是有此想法。”

  “可是乡里之间消息传播缓慢,当初君带着部下巡查半年多,而后才有了雒阳百姓信任景从,河内为郡,远大于雒阳,君欲完成使命,只会更慢。”

  关羽一听就知道马颖有建议,马上问道:“还请马公教我。”

  马颖道:“先派人在郡中巡查不法,而你我则在入河内后最靠近雒阳的河阳县开始,挨个行雒阳事。”

  关羽赞道:“马公所言,正好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啊。”

  

第116章 帝王家

  皇宫之中也是有园林的,南北宫互为镜像,园林也各有一处,只是碍于河流地形,景色有所区别。

  南宫园林位于永乐宫(西宫)之北,长秋宫(中宫)与掖庭之西。

  刘辩去东观时便常从此路走。

  四月,即便气候整体偏冷,大部分的花也都开了,正是花繁叶茂之际。

  灵帝的身体稍稍转好,嫌殿中憋闷,耐不住寂寞,就想要去园中转转。

  他的身体暂时还支撑不了他干其他的事。

  这是他重病以来第一次出门,心情舒畅,也叫上了董太后,何皇后以及三个儿女。

  因为灵帝的病情,董太后与何皇后之间明面上的交锋基本消失了。

  这让灵帝看到了希望,虽然在他卧病在床的那段时间,太后与皇后很有默契的错开了探望照顾的时间。

  东汉的家庭观念更重,这一点不仅反映在经学上,就连皇宫的设置都参考了普通人家的布置。

  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灵帝的成长经历让他更希望家庭和睦。

  所以当初何皇后毒死王美人后他才会愤怒的想要废后。此外,何皇后也是光武帝以来唯一一个非世家豪族出身的皇后。

  当初桓帝无子,想立他宠爱的田氏为后,被陈蕃以田氏出身卑微劝住,转而以窦武的女儿为后。

  当时还有人直接上书,称“汉立飞燕,胤嗣泯绝”,拿赵飞燕和汉成帝无后举例,同指着和尚骂秃驴没啥区别。

  园中风光对于灵帝而言早已司空见惯,倒是刘寿和刘协这些日子终于等到了灵帝出门,很是开心,在园中笑声连连。

  灵帝则躺在刘辩特意让人制作的躺椅之上,与董太后与何皇后说着话。

  暮春时节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刘辩也暂时抛下了政务上的烦恼,他同样在躺椅上,只把脑袋躲进遮阳伞的阴影之中。

  听着耳畔传来的阵阵声音,他竟迷迷糊糊地竟睡了过去。

  最先发现的是何皇后,她取来一床薄被,小心翼翼地盖在刘辩的身上。

  刘寿与刘协发现这一幕,玩闹的动静较之前小了许多。

  灵帝见刘辩睡着了,也压低了声音。

  灵帝对于刘辩在他病重以来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每天侍疾就不说了,近些日子,随着廷尉羊续专事专办,将那些关羽递交上来的案件一一终审定罪,在执行环节当然少不了喜闻乐见的抄家。

  别的烦心事灵帝可以不管,但抄家这事他是一定要派宦官随行监督的。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多了一个分钱的人……

  这些罪人单个的家产论起来大都称不上丰厚,家资十几二十万的比比皆是,超百万钱的屈指可数。

  这也算是东汉的一大奇景,出身豪族者为官时因为家资丰厚,反而更能守住节操。倒是出身寒门者一旦贪腐起来,吃相难看,手段也残酷不知收敛。

  家

    产虽少,但架不住积少成多啊!

  放到灵帝的面前,这全是收获的乐趣啊。

  又过了许久,灵帝忽然对着董太后和何皇后说道:“辩儿这些时日代我处理朝政,很是辛苦。”

  董太后好歹知道场合,没说出什么让刘协帮忙分担之类的话,也知道刘协帮不上忙,不然又是一场大战。

  她也曾在董重那里知道刘辩并未借着董重的部曲犯罪一事牵连董重。

  她厌恶何皇后,也因此不怎么喜欢刘辩。不过,在董太后古朴的想法中,刘辩好歹也是她的亲孙子,就算以后由刘协继承了皇位,也是要给刘辩封个王的。

  尽管以目前的局势,董太后其实心底也明白,大局已定,但她心中仍存着几分侥幸心理。

  毕竟,她儿子可是皇帝啊!

  上个月刘宏急病,董太后慌的厉害,责问张奉和太医们的可不止刘辩一个,但她找不到办法,刘辩却找到了。

  这才有董太后高兴之下赏赐刘辩一万匹绢帛。

  对于向来爱好囤积财货的董太后而言,这份赏赐让她心疼了好久。

  其实听了灵帝的话,董太后原本还有几分说两句关心刘辩的话的念头,但马上又想起前些日子刘辩毫不犹豫地将她赏赐的绢帛又赏了出去,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归根结底,董太后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同时又因见识的局限性,这让她的想法在某些时候会变得儿戏。

  何皇后没有董太后这么多想法,她关切地说道:“辩儿告诉我,国事繁重,一时懈怠或许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明日复明日,何以为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可懈怠。”

  何皇后原本是想为刘辩表功的,却不曾想灵帝听完后,心中竟觉得有些羞愧。

  在灵帝心中,刘辩十三四岁就能知晓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性,这个道理他偏偏到了二十七八岁才真正明白。

  不过灵帝转念一想,刘辩是在他的一手安排下被培养出来的,进宫这两年半他的言传身教,绝对功不可没。

  他高兴起来:“辩儿说得对。”

  何皇后又叹息说:“妾不懂国事,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国家的大事变多了,只是辩儿瞧着,要比去岁陛下出巡时要疲惫不少。”

  何皇后说这话可不是灵机一动。早前何进托人告诉她,刘辩在云台殿受到过三公一起的反对,受了委屈。但何进想到刘辩大约是不肯跟她提的,便托人有了此行,还告诉了她如何让何进到云台殿帮助刘辩的方法。

  灵帝因何皇后之前的话,有了几分斗志,说道:“如今朕身体渐安,辩儿也不必整日埋身案牍之中了。”

  在一旁服侍的张让听得此话连忙劝说:“陛下,华佗昨日看诊时还说陛下需要继续静养,不宜劳心费神……”

  董太后见此,也急忙劝说道:“我儿还当继续养病,国事就交给……辩儿好了,老身觉得,辩儿往常处理国事还是不错的。”

  对于董太后来说,什么也比不过皇帝的康复。

  因心急,董太后的声音大了些,刘辩原本就没睡得多沉,朦胧中睁开了眼。

  

第117章 灵帝的想法

  刘辩尚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刚才好似董太后在夸他。

  怎么感觉是在做梦?

  他脑袋懵懵地正在转醒,却听灵帝正在说话——

  “辩儿是很不错,不过也确实该再次安排人陪同辩儿处理政务了,卢子干毕竟是尚书令,兼顾两头未免有些顾此失彼。”

  刘辩一下子不困了。

  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但目前来看,怎么感觉要快进到大将军录尚书事了?

  刘辩并不知道,灵帝对于大将军何进的观感是有几分复杂的。

  何进的晋升之路是灵帝亲手铺就的。

  当初刘辩出生并成功存活下来,对待当时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灵帝非常激动,第一时间便想册封何氏为皇后。

  他也遇到了当初桓帝想要册封田氏时一样的阻力。

  但灵帝顶住了压力,力排众议。最关键的是,他有儿子。

  之后,他便培养起了何进与何苗,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直到何进成为大将军之后,开始追求起了名望。

  何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掌控。

  对于灵帝来说,如果要拿下何进,只要经尚书台发布一封诏书,一狱卒便足矣。

  但拿下之后呢?

首节 上一节 61/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