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38节

  “不,子仲所担心的确实都是有理有据,主公将吴郡钱粮尽交于子仲之手,可见识人之明。”

  李基道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

  “主公料想也等我良久了,还请子仲恕基失陪,他日再宴请子仲细述。”

  随即,李基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只是,不等李基消失在转角,糜竺便忍不住再度开口道了一句。

  “子坤,诸事当宜稳,万万不可影响水利开发。”

  李基回首看了糜竺一眼,然后神色沉稳自信的点了点头,方才离去。

  随即,李基重新转头看回面前糜竺所看不见的角度,刘备赫然正站在此处。

  对此,李基不由得感慨:糜竺此人也当真不简单啊!

  或许刘备一开始便在此处听完了李基与糜竺的对话,又或者是半途才到。

  但是糜竺的目的显然易见,糜竺深知直接劝说刘备不可行,亦担心自己同样说不动李基。

  因此,糜竺才特意在这里拦下李基,且料想刘备在得知李基返回府衙之下,必然会出自来迎。

  在这种情况下,糜竺拦下李基所说的话不仅是向李基进言,更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刘备进言。

  ‘果然,但凡是君子就没有一个心眼是单纯的……’

  李基暗暗地吐槽了一下糜竺这一位浓眉大眼之人,然后走入到转角之中向着方才向着刘备行礼。

  只是,刘备一把抓住李基的肩膀,略微摇了摇头示意李基无须多礼后,便直接拉着李基往自己平日理事的侧厅而去。

  随后,刘备令夏侯博亲自在侧厅正门守备,不许任何人打扰自己与李基。

  待入了侧厅之内,刘备拉着李基坐下后,方才开口道。

  “子坤,适才子仲之言你怎么看?”

  李基闻言,心中亦是有了几分感慨,充分地感受到了几分身不由己的感觉。

  随着开发吴郡的水利计划渐渐铺开,此事纵是李基想要停下,也同样有着一批支持者会推着李基继续完成这个计划。

  糜竺的反应,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片公心,更是由于如今糜家已经完全与刘备、吴郡绑在了一起。

  因此,在糜竺意识到水利开发持续进行下去对吴郡深远的有利影响后,几乎会全心全意的支持着这个计划。

  可以说,但凡是反对开发水利之人,某种意义上几乎算得上是糜竺的政敌。

  ‘政治,有时候当真是朴实无华又有趣……’

  李基的脑海之中闪过这个念头,转而答道。

  “子仲所言,想必也是如今吴郡上下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只是碍于主公与基的威望,无人能正面反对主公的决定罢了。”

  “那子坤可是支持于备?”

  刘备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基,甚至眼神之中透露出着一丝忐忑与紧张。

  “倘若子坤当真反对的话,备亦不是一意孤行……”

  不等刘备说完,李基笑着开口道。

  “基与主公,同心同德!”

  刘备闻言,脸上不由得一喜,道。“子坤如此说,那备便放心了。”

  不过,刘备的神色再度生出几分忧虑,开口道。“只是,子仲所言不无道理……”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从身旁将一个装着五六卷竹简的托盘推到了李基的面前,道。

  “时间紧迫,这是锦衣司目前调查到的全部消息。”

  李基见状顾不得失礼,连忙从拿起那一卷卷竹简一目十行的翻阅起来。

  迄今为止,朝廷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且锦衣司的情报网络也同样还没有伸到中原地带,除了吴郡之外,仅仅有一小部分开始尝试着往徐州拓展。

  而这些情报,大多是锦衣司从各个逃难的流民之中汇总而来的信息。

  片刻之后,李基的脸色略有些凝重地放下了手中竹简,开口道。

  “情况比子仲所知的还要来得严峻不少,大旱、大疫算是凑到了一起。”

  不过李基对此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内心称不上吃惊,但也是颇感压力。

  以着后世的研究来看,此刻的大汉正处于将会持续百年以上的“小冰河时期”的开端。

  “小冰河时期”所代表的是容易出现极端气象,各种天灾更易频发。

  因此,李基对于吴郡水利的重视,其中也有着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干旱、水灾等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

  只是,李基没有料到才第二年,中原便再次发生大旱,且还是波及到冀州、青州、兖州足足三州之地的大旱。

  时逢春季,面临干旱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正常播种,更遑论是接下来的收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为了活命只能逃!

  可以预料的是大旱之后,便是大饥!

  且饥荒恐怕也已经初步形成,大疫也是由此连锁产生的。

  前年方才爆发了“黄巾之乱”,尸骨遍野,汉军纵使会特意掩埋尸首,但必然也做不到细细处理。

  饥荒之下,恐怕是有饥民为求活命而饥不择食,继而形成了瘟疫。

  “子坤,最让备为之担心的便是那瘟疫不知状况如何?又是否被控制住了?”

  刘备则也是忧心忡忡地道了一句。

第149章 用备的这个

  瘟疫!

  在这个连风寒都致死量极高的时代,这无疑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甚至流民数量骤然暴增的原因,其中未必就没有是瘟疫所产生的恐惧形成了连锁反应。

  不过对于这一点,李基反倒略比刘备来得要镇定不少。

  或许,李基对于医学知之不多,但一些基本常识无疑是明白的。

  这一次所发生的瘟疫致死率以及烈性程度越高,传染率自然也就随之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吴郡距离中原地区有着漫长的距离,且这个时代赶路全靠腿,不存在跨区域传染的可能。

  假如当真是感染的瘟疫之人,且不说他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靠双腿从中原走到吴郡。

  更重要的是就算产生瘟疫,也必然是先蔓延到徐州,方有可能与徐州隔江相望的吴郡出现。

  不过,李基尽管清楚这一点,但该做出的防备与警惕也绝不会减少半分,且纵使瘟疫并没有在中原地区蔓延开来,但大量流民聚集依然有着卫生与医疗上的风险。

  这让李基略微沉吟了一下,俯首在一份竹简上写了一系列关于“卫生”的问题,其上所书的便是些:

  必须饮水煮沸之水、禁止随处大小便,所产生的粪便需集中于一处排泄处理,出现咳嗽发热溃烂等病症的流民需进行隔离处理等等……

  随即,李基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刘备过目之余,开口道。

  “主公,瘟疫蔓延到吴郡的可能性极低,但亦需谨慎对待,其上所列皆是针对病症预防的有关措施……”

  顿了顿,李基问道。“不知主公派遣何人去负责暂时安置流民?”

  刘备一边认真地看着竹简,一边随口答道。

  “宪和。”

  “那便请主公亲自命令宪和务必要将其上内容执行到位。”李基开口道。

  刘备点了点头,尽管对于竹简上所说的条例觉得似乎有些平平无奇,觉得未必能对瘟疫产生什么效果,但刘备对于李基下意识的信任,还是慎重地将竹简收了起来。

  “子坤,只是这些卫生条例颇为繁琐,宪和还需负责一应粮食衣物等派发,未必就能有足够的精力。”

  “宪和派发粮食衣物?”

  李基的眉头一拧。

  自然,李基并非是怀疑简雍没有这一能力。

  恰恰相反,此前刘备安置流民之时,皆是简雍辅助着刘备处理一应杂务。

  因此在吴郡一众文官之中,简雍无疑是安置流民最有经验之人,否则刘备也不会将此重大任务交给简雍。

  只是此前收纳流民,很快就将流民们转化为吴郡百姓的一部分,让那些流民们迅速地恢复农耕不同。

  如今的吴郡在没有完成水利开发之前,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耕地分配给源源不断而来的流民,且这一次由大旱、大疫所导致产生的具体流民数量未知。

  若是以着简雍分配粮食的风格……吴郡很快就会不堪重负。

  李基的眼睛一眯,建议道。

  “主公,文和亦在吴郡水军之中,此刻以安置流民为重,水军皆调至渡口承载流民,也无战事可言,因此可让空闲的文和接手粮食衣物分配一事。”

  刘备闻言,也觉得颇为合适,当即就准备亲自起草文书之时,李基提醒道。

  “主公,写给文和的文书还请简略,只需言及将分配粮食之事交由文和,且文和万不可饿死一人,余事皆允。”

  刘备听到这里,终于是听出了一点别样的意味,一手拿着毛笔,双眸则是抬起看着李基。

  李基则是坦然地与刘备对视了回去,沉声道。

  “不饿死人,比什么都重要,纵使文和有什么过处,还请主公事后再责罚文和便是,但如今务必将此事交由文和全权负责。”

  简雍乃是个真正的实诚人,且出身寒苦,性格仁义。

  如若是让简雍来负责粮食分配,那么必然是禀承着让流民们尽可能吃饱的想法,吴郡多少钱粮都远远不够数以万计饿了许久的流民狼吞虎咽。

  刘备这一次显然也明白了过来,脸色多了一丝悲戚。

  只是,刘备或许仁德,但也绝非是迂腐之人,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他自是清楚。

  “这如何是文和之过?分明是刘玄德之无能,方使臣子为难,百姓受苦。只要能尽量不饿死人,文和便是大功一件,至于其中过处,备……一力承担之。”

  说罢,刘备手中的毛笔奋笔疾书之下,很快便依照李基之言将文书写完,盖印,糊上封泥。

  随后,刘备走至门外,将这一份文书交给夏侯博派人迅速送往吴郡北部交到贾诩的手上。

  随着这一份文书送出,刘备一直都有些忧心且忐忑的神色不禁缓和了不少,就仿佛是心中的支柱似乎又重新立了起来。

  原本,刘备都不知自己所做是否会有什么大的纰漏,故以在李基未归之前,刘备不得不亲自指挥吴郡上下调动起来,整个人可谓是如履薄冰,甚至不敢入睡片刻。

  如今,刘备骤然感到的是安心,这也让精神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的刘备,重新关上侧厅大门转身之时,脚步略有些踉跄了起来。

  “主公!”

  而正在翻阅着其余文书的李基见状,神色一惊,连忙上前去扶住刘备。

  “子坤放心,备无碍。”

  刘备连连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只是,李基凝神细细地观察了一下,方才发现刘备所掩盖的眼神深处透露的是浓浓的疲惫困乏之色。

  “主公,你不会已经数日未眠未休了吧?”

首节 上一节 138/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