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44节

  这一粥一饭之恩,在这个极重恩义的时代,已经足以让无数人愿意以命相报了。

  ‘如此一来,可就省事不少了。’

  李基暗暗地想着。

  起码经此一事,流民作乱的可能性已然降到最低,一个大大的隐患就此消弭无踪。

  剩下的,能否将流民安置妥善,乃至于转化为吴郡乃至于整个扬州的人口潜力,那便要看李基的手段与能力了。

  如今,李基已经派人前往洛阳联络卢植以及何进派系的一干重臣。

  以着卢植之能,只要愿意表态出力,再加上何进派系的一干重臣支持,纵使十常侍有意捣乱,也决计不会造成什么阻碍。

  李基想要的“大义”,必然是能够到手的。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最为要紧的粮食问题,李基这段时间几乎是一边不断地处理关于流民的各种公务之余,一边则是大量收集关于徐州、荆州以及益州的情报,再以“计谋模拟器”进行推演寻求可行的借粮方法。

  其中徐州的情报在糜家的帮助下,所能收集到的情报无疑是最多的。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从徐州借来粮食,最优解在乎刘备。

  唯有刘备亲身前往徐州各郡拜访郡守以及世家,以自身的仁德魅力折服取信于人,方能借出大量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荆州的情报不多,李基只能判断派出作为大儒弟子的孙乾前往荆州游说,必然能够有所斩获。

  荆州的大权与其说是落于各个郡守之手,不如说是被诸多荆州世家联合把持。

  且荆州世家为了与颍川世家相互争抢声望,近年越发凸显尊崇名士风气,若是身为大儒弟子的孙乾前往荆州,必能为一座上宾,继而有机会游说得到荆州世家的支持。

  而孙乾前往荆州的任务除了借粮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开益州通往吴郡的长江通道,避免李基向益州借粮之后,反倒是在长江上被荆州水军给黑了。

  因此,孙乾前往荆州借粮多少反倒是其次,主要是游说荆州世家打开长江通道。

  徐州借粮,仅可解燃眉之急;唯有得到益州的大量支持,吴郡方才不会因为此次赈灾救民而导致府库粮仓亏空。

  而如何凭实力从刘焉那个老逼登的手中借粮,李基也终于推演出了那个未来。

  只是,就当李基提笔正欲书之时,动作略微一顿。

  旋即,李基抬起看向了坐在对面几乎被大量竹简给淹没的顾雍。

  这些时日,也幸得顾雍负责处理吴郡大大小小的各种琐事,且维持着水利开发、造船工场、道路铺设、仁德书院等等大大小小工程进行。

  工作量比之过往,可谓是有增无减。

  正常而言,以上哪一项工程光是进行一样,就足以让一郡上下动员,且府衙官吏们忙碌得不可开交了。

  而吴郡几乎是同时进行着这诸多工程之余,还在全力赈灾救民。

  ‘幸好元叹的能力渐渐已经磨砺了起来……’

  李基暗暗地想着之余,走到顾雍的身旁拍了一下肩膀。

  等顾雍抬起头之时,李基仿佛看到了怨鬼翻身。

  那曾经的翩翩少年郎顾元叹此刻几乎已经像极了数日不修不满的IT男,眼眶、脸颊、太阳穴都明显地出现了凹陷与黑影。

  ‘不会猝死吧?’

  李基心中猛然一惊,良心居然在发颤。

  “元叹,你没事吧?”

  顾雍的眼珠子有些涣散地动了动,脸上扯出着一个皮动肉不动的笑容,缓缓地应道。

  “没事,我能有什么事,区区一郡之政务如何难得住我顾元叹。”

  李基:“……”

  这孩子,不会完全是靠着这一口(不服)气才没有倒下吧?

  假如今后顾雍真正掌管一州政务,发现一州政务的工作量尚且没有此刻的三分之一,他会不会气得当场发癫?

  算了,还是先不要告诉元叹真相好了,否则元叹那一口气一松,恐怕马上就要倒下修养。

  到时候,岂不是要苦了本官?

  再苦不能苦自己,再甜不能甜部下……

  不过,当真对着顾雍不管不顾,李基又感觉自己的良心在发颤在不安。

  罢了……

  李基摇了摇头,在顾雍有些迷惑的眼神下转身离开。

  片刻后,待李基再回来时,手中了一个大木碗。

  待李基走近之时,顾雍才看见那是一大碗水,且在水里还泡着大量的枸杞以及一整根人参。

  “来,元叹,先把这个喝了。”

  李基将那一大碗人参枸杞水放到顾雍的眼前,语气温和地开口道。

  这让顾雍感觉自己的能力似乎是受到了质疑,怒声道。“区区一郡政务,李郡丞这是何意?莫非以为我还需要补一下不成?”

  看着顾雍那激动得打摆的模样,李基低声地开口道。

  “医师说,这人参枸杞水主要是补肾气……”

  顿时,顾雍原本满是抗拒的神色一缓,低头看着那碗人参枸杞水的眼神都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略微沉吟过后,顾雍略微一扶额,道。

  “别说,吾骤然还当真觉得有些精神不振且口干舌燥。”

  说罢,顾雍以大袖遮掩,直接捧起那碗人参枸杞水就是一顿“咕噜咕噜”。

  片刻过后,顾雍若无其事地将那碗已经一饮而尽的人参枸杞水放到身旁,且顾雍原本苍白的脸色也明显地随之浮现了一阵气血。

  这让李基不由得放心了不少,有这么一根老山参给顾雍吊着,起码还能撑个十天八天。

  旋即,李基的脸色一正,方才开口说起正事,问道。

  “元叹,不知你的书法如何?”

  这一问,算是把顾雍给问懵了,也给顾雍给问得都有些不自信了。

  “李郡丞,汝莫非忘了吾师出何门?”

  蔡邕那可是这个时代可堪是位列第一的大书法家,所创“飞白体”被无数士人追捧。

  顾雍身为蔡邕的亲传弟子,书法技艺岂会差强人意?

  “我的意思是元叹不用‘飞白体’的话,书法水平如何?”李基再问。

  “尚可。”顾雍答道。

  李基点了点头,开口道。“那便劳烦元叹为我代笔手书一番,我念,元叹书之。”

  作为记事掾吏的顾雍闻言,当即取来一份空白竹简,研磨提笔。

  待顾雍准备妥当后,李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顾雍手中的毛笔略微一抖。

  【敢问刘使君欲为王乎?裂蜀中之地,占天府之国,自为王侯……】

第156章 凭实力借的

  刘使君?!

  顾雍的脑海里下意识便以为是刘备,然而又猛然地联系到后半段。

  裂蜀中之地,占天府之国,自为王侯……

  这指的明显是益州,而非是吴地。

  而使君往往是对刺史、州牧一流的尊称,不过一般的刺史如未掌握一州实权,往往也不会被尊称为使君。

  类似于刘备这般的郡守兼任刺史,然绝大多数人还是仅会尊称刘备为代表郡守的府君,而不会是使君。

  今,于益州之地称得上使君的,恐怕唯有州牧刘焉。

  可李子坤这是何意?

  为何要书信于刘焉言王事?欲叛主公而投蜀地乎?

  那又为何要让我代笔之?

  顾雍的心中一时乱作一团,感觉手中所提之笔有千钧之重,迟迟动不了分毫。

  “元叹,愣着做甚,快写吧。”

  直至李基提醒了一声,顾雍方才猛然地回过神来,抬起看了李基一眼,明白作为记事掾吏的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方才故作迟钝一般开始书写了起来。

  而看着顾雍那龙飞凤舞般的书法于竹简上下勾连,可堪艺术,李基方才明白顾雍的书法水准远在自己之上。

  旋即,李基在说完开头一句的灵魂叩问后,语气一转,道。

  “曾闻使君先祖刘宇乃景帝之后,荣封淮阳,又转封为鲁王,父传子,刘光封为鲁安王,子再传孙,孙又传子,至使君已近无先祖余荫,更无王侯封之。

  呜呼,惜使君乃高祖血脉,景帝之后……”

  不得不说,刘焉的出身比刘备来得强上不止一丁半点,妥妥的高祖血脉,景帝之后。

  至于刘备追溯的先祖中山靖王与刘焉的先祖鲁王同为兄弟,但光是两位先祖的封地以及王号,就能看出差距之大不是一星半点。

  更何况,中山靖王那是妥妥的人形自走播种机,年仅五十三岁逝世之时就有子孙一百二十余人,祖上余荫可谓凋零。

  等到刘备这一代,已经沦落到织席贩履为生,与普通百姓无异。

  反倒是刘焉出身不凡,又是被朝廷所认可的汉室宗亲,且父亲曾官至郡守,母亲又是如今的青州刺史黄婉姑母,在朝关系错杂。

  更重要的是,刘焉有野心!

  不管是依照历史的先知先觉,还是与刘焉的亲自接触,李基都知道刘焉有野心。

  或许刘焉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但对于朝廷,对于天子,对于大汉,刘焉都没有尊崇的想法。

  积极推动“州牧之策”,又迫不及待地前往蜀中担任益州牧,无一不在暗露着刘焉之心。

  且刘焉上任益州牧也有近半年时间,初掌益州,品尝到那堪比裂土封王的州牧权利之后,刘焉心中的野心必然会不受控制地膨胀。

  须知,莫看益州仅是大汉十三州之一!

  可华夏一州之地的面积资源与人口兵力,比之在半岛南部的三韩加起来还要强得多。

  所以,李基的这一份书信意在进一步勾起刘焉的野心,确确实实地让刘焉看到称霸蜀中的可能,裂土为王的可能。

  只是具体如何在天府之国为王,如何避免被朝廷或天子一念之间夺了州牧之位被迫离开益州,具体的方略李基没有言明。

  反倒是向益州借粮以赈灾救民,至于数量……

  【多多益善】

  【陇西李基,李子坤拜上。】

  随着李基最后念完这一句,为李基代笔的顾雍整个人都已经快要麻了,感觉自己的后背恐怕已经湿了一片,且看向李基的眼神深处也多了一丝恐惧。

  ‘李子坤,心中当真有大汉乎?’

  ‘居然如此教唆州牧重臣叛离朝廷,裂土封王……’

  即使李基的目标似乎是通过这一方略,继而从益州牧刘焉手中换来大量钱粮,可顾雍心中依然觉得可怕,一种难以喘息的可怕感。

首节 上一节 144/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