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25节

  云定兴在制造精密机械方面确实是一个天才,像曹幼嗣做的水力机械,精密不够,稍微粗糙,但经过云定兴改良后,精度大大提高。

  目前军队用的改良火折子就是他发明的,另外他还在研制燧石击发点火装置,萧夏便用其才,让他主导各种精密机械的研制,发明重力钟就是首当其冲。

  萧夏点点头,“下午让云少监来见朕!”

  “微臣遵令!”

  “还有一事,筹建工学院的事情虽然是工部主导,但需要你们大力配合,朕希望在开春前成立。”

  目前太学下面有算学这个专业学院,但算学主要是研究数学,涉及历法、测量、建筑等等,面太窄了,所以萧夏要求成立工学院、农学院、法学院和造船学院。

  实际上,除了满清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技术发展,主要是军事技术上的需要,但往往认知不足,以及战乱导致技术失传等等因素,发展总是停滞甚至倒退。

  当然也和国力有关,没有足够铁产量,导致有限的铁产量基本上都用在军事上,如果铁产量足够,保证铁壳大船就会在唐宋时出现。

  铁产量不足也和资源有关系,比如辽东、蜀南、河套、北平郡等地,都不易开采。

  何稠躬身道:“请陛下放心,工学院和船舶学院基本上已经筹备完成,明年一月应该就能成立。”

  下午时分,云定兴忐忑不安来见天子,其实他既想被天子召见,但又害怕见天子,他害怕天子记旧仇,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天子记仇,就不可能再封他匠作少监了,或许就像刘文静给他说的那样,天子是看中他的能力,和其他无关,这才让云定兴稍稍安心。

  “微臣云定兴参见吾皇陛下!”

  云定兴恭恭敬敬行大礼参拜。

  萧夏微微笑道:“云少监免礼平身!“

  “谢陛下!”

  云定兴站起身,垂手而立。

  萧夏笑问道:“重力钟研制得怎么样了?”

  “基本上已经成功,目前微臣正在调试,让它能精准计时。”

  两汉到隋朝的计时方法都一样,用日晷计时,然后每个时辰的正点会敲响大钟,告诉全城现在几点了,但阴天或者下雨天就没办法用日晷了,只能改用沙漏或者水漏计时。

  发明钟后,每座县城放一座,大家一目了然,不管阴天雨天都不受影响。

  萧夏大喜,连忙问道:“解决擒纵装置了?”

  钟摆左右摆动,遇到空气阻力,最后都会停下,所以必须要给它一个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势能,让钟摆每次荡到最高处停顿一下,就会形成一个势能,钟摆就永不停止了。

  这就需要一个擒纵装置,其实就是用一块铁片,在大齿轮上挡一下,钟摆很重带动齿轮转动,铁片又挡不住齿轮的转动,但它起到了一个阻碍作用,让钟摆在最高处停顿一下,形成了势能,这种势能恰好抵消了空气的摩擦力。

  所以一定要很精密,这恰恰是云定兴的长处。

  云定兴躬身道:“回禀陛下,已经解决了,再调试一个月就差不多了,明年正月初一,就能先在洛阳启用!”

  “朕很期待,另外朕有两个新的想法,你可以试一试!”

第790章 办报思路

  一般萧夏只提供思路,然后由能工巧匠去实现,而云定兴就是萧夏见过最优秀的能工巧匠。

  云定兴也精神一震,天子提供的图纸让他发明了计时钟,他也很期待又新的思路出现。

  萧夏一招手,两名从事抬来一块木板,木板很厚,被底座固定住了,木板上有很小的圆孔。

  萧夏取了一把伞笑道:“你把它视为一根钉子,我们怎么把这根钉子固定在木板上的呢?”

  萧夏把伞捏紧穿过木孔,手一松,伞就被卡在木板上,怎么也抽不回了。

  这其实就是膨胀螺丝的原理了,萧夏微微一笑,“这下明白了吧!”

  云定兴恍然,他想了想道:“给钉子做个铜外套,底部切开几个口子,像伞一样,铜片张开,钉子就紧紧固定住,不会轻易脱落了。”

  “一点没错!”

  云定兴明白了原理,顿时兴奋道:“微臣回去就试验!”

  萧夏点点头,又道:“上次朕说的骑兵手弩,研制如何了?”

  萧夏一直在考虑给骑兵研制一种单手弩,就像手枪一样,有一个手柄,还有箭匣,每射出一矢,匣内就会自动落下一支箭矢,在马镫上设计一个装置,骑兵只需要单手在马镫上钩拉一下,就上弦了。

  这样骑兵就不用放下马槊,在奔跑中可以单手射弩,骑兵就能如虎添翼了。

  但自动落矢的箭匣并不是新发明,早在汉朝时就有了,就是连弩,只要把马镫上弦这个关键技术解决,弩身稍微改造一下,就成功了。

  云定兴微微叹息一声,“陛下说的是连弩小型化,肯定能做出来,就是射程不够,只有五十步不到,距离陛下要求的百步射程差得远,另外弩匣还是有点笨重。”

  萧夏早已想法,他当即道:“改成铜弓铁箭试试!”

  铜弓可以大大增加蓄能,而铁箭可以变小,使箭匣变得小巧。

  “微臣再去试一试!”

  萧夏又缓缓道:“你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就出在用的材料不对,不要用木质,而要用金属,比如钢或者铜,金属的反弹力要比木质强劲得多,你上次说过的击发装置无法小型化,也是同样的原因。”

  萧夏取出一份图纸递给他,“朕画了一个样本,你回去试一试!”

  “微臣告退!”

  云定兴接过图纸慢慢退下,萧夏按了按额头,其实很多原理他知道,但他做不出来,希望云定兴不要让他失望。

  云定兴走出御书房,打开图纸,只见图纸上是一根丝状的精钢,把它拧成螺旋形。

  西面写得清楚,‘精钢丝卷被渐渐压弯曲,或者拉长,一旦放松,就会反弹恢复原状,反弹的力量可以让铁槌击发,击中燧石,产生火星,从而点燃火绒。’

  名义上萧夏是让云定兴做火折子的击发点火器,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燧发枪做技术储备。

  萧夏给他画了一个弹簧,云定兴一下子就懂了,他如痴如醉地盯着图纸上弹簧,天子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云定兴走了,陆邈笑道:“陛下,刘相国和裴相国来了!”

  “请他们进来!”

  萧夏整理一下思路,今天一天够他忙碌的,但统一天下后,有了更高的目标和理想,让他更加忙碌了。

  不多时,刘文静和裴矩走进来,躬身行一礼,“参见陛下!”

  “两位相国请坐!”

  萧夏请两人坐下,又把今天上午何稠送来的纸拿出来,递给二人笑道:“你们看看这这纸,只要两文钱一张。”

  两人都震惊,才两文钱一张,不会是麦秸纸吧!

  麦秸纸也是两文钱一大张,但很粗糙,只能用来糊窗户,或者富贵人家用来上茅厕,写字根本不行。

  “只比麻纸稍微差一点,但写字完全没有问题。”

  两人对望一眼,忽然反应过来,刘文静笑道:“陛下是想用它来办报?”

  办报不是新鲜事,萧夏在江南就有了《奏文早阅》,每隔一个月办一期,把当月的政令集中印刷在一起,发给各个州县,只不过当时用的是雕版印刷,纸也太贵,便没有普及到民间。

  几个月前,萧夏再次提出办报,报纸可以将朝廷重要信息传达给天下士绅和读书人,防止对方官府对朝廷阴奉阳违,有利于中央集权。

  政事堂都一致同意办报,但问题是纸太贵,产量又不高,所以萧夏便责令何稠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萧夏点点头,“两文钱一张纸,一张纸可以印刷正反左右四面,正好是一份报纸,我都想好名字了,《京师早报》。”

  裴矩迟疑一下道:“陛下,用活字印刷有很多头疼的事情,比如一个‘之’字,一份报纸就有几百个,得准备很多,捡字是个大问题,”

  萧夏摆摆手,“这些都不是问题,刚开始会慢一点,但熟练以后就快了,每个字放在哪里?捡字员都知道,一个人捡字,一个排版,半个时辰就能完成!”

  刘文静想了想道:“陛下,不如先办旬报,一旬一期,把一旬发生的大事和各种政令、圣旨都集中起来,分发给各地官府,然后等熟练了,再开始办日报,文学、生活、市场信息等等,这就是针对普通人的报纸了,人人都可以买。”

  萧夏点点头,“刘相国的话有道理,先办三个月官报,再着手办日报。”

  裴矩连忙道:“微臣推荐弘文馆褚亮来办报,目前他负责朝廷书籍图纸刊印,其人思维敏锐,眼光独到,学识渊博,很适合办报!”

  萧夏欣然道:“可以让他试一试,升他为校检礼部侍郎,让他专心办报,裴相国,办报属于礼部管辖范畴,由你来负责安排创办!”

  “微臣一定做好!”

  。。。。。。。

  从御书房出来,刘文静笑问道:“办报之事,裴相国打算从何入手?”

  裴矩叹口气道:“当然要把活字印刷先解决了,活字印刷解决不了,办日报就不可能了。”

  刘文静微微笑道:“我建议活字印刷裴相可以交给何稠解决,印刷是他们的匠作监的事情,裴相国就找褚亮谈谈办报之事,包括场地,人员、纸张、印墨等等,还有财政开支,具体怎么做,褚亮自己找何稠商议,相国就不用管了,今年各郡秋试和明年的科举才是礼部的大事啊!”

第791章 勇接重任

  褚亮目前出任弘文馆学士,教授包括太子在内的贵族子弟读书,同时也负责弘文馆图书刻印收藏。

  此时,在裴矩官房内,褚亮一脸懵懂地听裴家给他介绍新职务,他半晌才听明白,就是要将每旬的圣旨朝令集中起来印刷,再分发给各郡县。

  裴矩见他有些误会了,完全没有办报的认知,只得叹口气道:“每旬一份圣旨朝令印刷只是一种熟悉和练习,到明天三月就开始真正的办报,什么叫报纸,就是把每天发生的天下大事,重要法律,文人写的好作品,生活常识、还有每天市场上的粮食物资价格都集中印在一张纸上,前后左右一共四面,这就叫报纸,每天一份。”

  褚亮心中一惊,“每天一份,刻板子都来不及啊!”

  “所以不用雕版印刷,而是用活字印刷,什么叫活字印刷,就是一个字一个小方块,拼在一起就是一块板子,印刷完后拆掉重复使用。”

  “这倒是个好办法!”褚亮很赞许活字印刷,虽然他是第一次听说,但用活字确实是解决每天印刷报纸的好办法。

  “你先别急,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需要先把活字制作出来,当然这是匠作监的事情,他们已经一口承诺了,你需要招募人手,找内容的,审核内容的,拼活字的,印刷的,还要找场所,还要找印刷报纸的纸张,很多事情要做,关键你还要找个助手,要精明能干的人,负责做各种杂事,你好好考虑一下,三天内,拿出一个计划给我!”

  下午,褚亮心事重重回到府中,他在自己官房里想了一个多时辰,渐渐有点想明白了,这是一件大事,可以左右舆论,比街坊的各种小道消息强上百倍千倍。

  难怪裴相国说这是天子亲自开创,天子极为重视,但办好一份报纸难度也太大了,办得好是应该的,可稍微犯点错误,就会遇到大麻烦,褚亮也搞不清自己是喜还是忧。

  回到府中,正好遇到长子褚遂贤和次子褚遂良在中堂说话,长子年约三十岁,尚未入仕,主要负责打理家族的良田和店铺,倒是颇为精明能干。

  次子褚遂良年纪二十四岁,从小就有书法极高天赋,目前已在洛阳颇有名气,被聘为洛阳县学书法教授,也是因为醉心学习书法,在入仕上就比同龄人稍微晚了点,目前他正在全力备课,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

  兄弟二人见父亲回来,一起站起身,褚亮点点头道:“大郎到我书房来一趟,老二也一起来!”

  兄弟二人跟随父亲来到书房,褚亮摆手道:“你们坐下吧!”

  两人坐下,褚亮先问褚遂良道:“你的秋试排名洛阳第七,这个成绩在科举士子中只能算中等偏上,明年参加科举的士子估计会突破十万人,所以你要把自己薄弱部分尽快补。”

  褚遂良默默点头,他薄弱处就是对经文不熟,他醉心于书法,把从前学的经文都忘了不少,导致考试时贴经题错了三处,而别人都是一个字不错。

  褚亮取出一个葫芦递给他,“这是练武人用的天王丹,对提高记忆力很有好处,你服用试试看。”

  “谢谢父亲!”

  褚亮点点头,这才对长子道:“我被调职了被任命为校检礼部侍郎,中散大夫,礼部是虚职,我的实际职务是报馆馆主!”

  两个儿子异口同声问道:“报馆是什么?”

  褚亮便把他所理解的报馆和报纸简单说了一年,兄弟二人对望一眼,这是闻所未闻的新事物啊!

  褚亮又道:“整个报馆只有两个人有官职,一个是馆主,一个是总撰,其他都是聘任,遂贤,正好有个职务很适合你!”

  “啊!父亲也要孩儿加入报馆吗?”长子褚遂贤惊喜道。

  褚亮点点头,“我需要一个大管事,负责除了内容以外的其他所有杂事,内容是总撰负责,他每天会把一份报纸草稿给你,剩下都是你的事情,当然,你也会有几名手下协助,但筹备前期,各种事情都得自己跑,选地方,领取拨钱,招募捡字人、印刷匠,接收活字,寻找纸张油墨的供应者等等,好在我们要先创建一份旬报,给我们练习时间。“

  褚遂贤默默点头,这些都是他擅长的,自己应该能胜任!

  “孩儿愿为父亲分忧!”

  入秋以来,皇宫就开始清理宫女、宦官,首先是把天下各地的宫女和宦官都集中到洛阳,一共有一万六千名宫女和五千名宦官。

  按照天子的旨意,皇宫只允许留下一千名宫女和三百名宦官,其他宫女和宦官全部清退。

首节 上一节 425/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