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41节

  第一道红线就是要求凌空爆炸,原因很简单,骑兵已经纷纷翻身上马了。

  火绳嗤嗤点燃,燃烧到第一道红线,同伴喝令,“发射!”

  又是一片弩机声响起,一千支箭雷腾空而起,射向敌军骑兵人群,一千支箭雷在人群最密集处爆炸,而且都是凌空爆炸。

  无数士兵翻身落马,就算很多人暂时没有落马,但很快也会毒发倒下,那可是十万颗细碎的毒钉啊!杀伤面该有多广。

  两轮箭雷留在马上的骑兵已经不足一半,只剩一千四百人左右,还在不断地毒发落马。

  后面的秦琼终于等完了两轮箭雷射击,他举剑大喊:“骑兵出击!”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两千骑兵蓄势已久,如大河决堤一般杀出来了,马蹄敲打着地面,黄尘滚滚,又仿佛无数支锋利的长矛,锐不可当。

  突厥骑兵不断坠落,只剩下一千一百人左右了,后面追兵已不到百步,就在这时,南面忽然射出密集的箭矢,正是贾务本的三千伏兵,他们全部是步兵,只能用怒箭射杀,而且只有一次机会,贾务本经验丰富,下令射马不射人。

  奔跑中的突厥骑兵措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马翻,四百多匹战马失蹄倒地,骑兵也纷纷摔倒在地,眨眼间,剩下的骑兵风驰电掣般奔远,追来的骑兵如狂风般杀至,落马士兵爬起身要逃,可哪里逃得掉,寒光闪过,鲜血飞射,落马士兵无一例外被斩杀。

  两千隋军骑兵继续追杀,这时,前方传来号角声,这是程咬金率领五千军队开始拦截突厥骑兵了,程咬金带走的五千军队也有两千骑兵,其他三千人则是步槊军,

  三千突厥骑兵只剩下七百人左右,他们一头撞进拦截军队布置的口袋阵,五千军队将他们团团包围,骑兵直接冲上去厮杀,三千步槊士兵则封锁两边的退路,这时,两千追赶骑兵也杀到了,七百突厥骑兵终于面临灭顶之灾,他们不断被刺杀落马,人数越来越烧,很快,最后的千夫长也被程咬金一斧子劈掉了脑袋。

  杀死整整三千突厥骑兵,隋军只付出了两百人不到的伤亡,阵亡仅仅四十余人,箭雷的强大威力再次彰显。

  随着隋军入城,突厥主官土屯和十几名手下逃跑不及,悉数被隋军抓住,被公开处斩,疏勒国王迦师当众宣布,疏勒国为大隋属国,不再效命突厥,不再向突厥缴纳任何税赋。

  疏勒城内一片欢腾,这个决定来得太及时了,很快就是突厥人的纳税期,大家都在愁眉苦脸,怎么应对突厥人沉重的人头税,忽然宣布不再向突厥纳税,百姓们怎么能不欢欣鼓舞。

  次日,秦琼和国王进行了协商,敲定了最后的协议,隋军在疏勒建军镇,驻军三千人,其中莎车驻军一千人,疏勒驻军两千人。

  疏勒国和莎车国同样要拿出资源给隋军,莎车国不建军城,士兵驻扎在城内,莎车国只要拿出一片良田便可。

  疏勒国则要给两片土地,一片是建军城的土地,另一片是耕地,疏勒国和莎车国负责出人出力帮助隋军建设军城。

  这时,国王迦师忽然发现隋军居然携带了一万担茶饼,这可是西域人眼中的宝贝啊!不仅是安西,也是西域各游牧民族的宝贝,粟特人也做茶饼生意,一斤茶饼可以换三只羊。

  一担茶一百斤,一万担茶就是一百万斤,可以换三百万只羊,当然,隋军没有这么心黑,按照市场价,一斤茶换一只羊,主要是用来换取驻军的补给。

  在国王迦师要求下,秦琼给驻军留下了五千担茶饼,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疏勒国和莎车国换取羊只补给。

  三天后,秦琼率领一万两千军队继续北上,杀往姑墨国。

  八月初,一支从遥远北庭过来的使臣队伍抵达了洛阳,这支使臣队伍便是高昌国和伊吾国的联合使臣队伍,他们来洛阳求助,

  和安西是同样的原因,新任突厥可汗统叶护可汗用两年时间坐稳汗位后,开始了自己的战略扩张,向东扩张,他不仅在安西扩张,同样在北庭扩张。

  首先是占领了全部伊丽河谷,大量乌苏人被驱逐出伊丽河谷,突厥使者已经来到高昌国和伊吾国,要求两国臣服于西突厥。

  高昌国和伊吾国一方面和西突厥虚与委蛇,表面答应臣服西突厥,拖延时间,一方面紧急派使者前往洛阳求援。

  高昌国王阚伯雅派长子阚文泰赶往洛阳,路过伊吾国时,作为高昌的藩属国,伊吾国王也同样派出王子跟随阚文泰前往洛阳。

  使团来到鸿胪寺,少卿柴绍接待了两国使团,安排下住宿后,柴绍问清了情况,立刻向裴矩汇报。

  裴矩也意识到情况重大,便立刻赶往御书房。

  御书房内,天子萧夏听取了裴矩的汇报,缓缓道:“西突厥开始东进,会不会和漠北突厥灭亡有关?”

  “回禀陛下,肯定有关系,铁勒各部中,薛延陀和葛逻禄都是支持西突厥,这两大部落最近几个月开始活跃起来,据说葛逻禄越过玄池,开始进入坚昆部的地盘,薛延陀也和思结部争夺金山南部牧场,这些事件同时出现不是巧合,背后一定和西突厥东进有关。”

  “那秦琼在安西也会遭遇西突厥军队。”

  “陛下不用担心秦将军,他率领两万军队,兵力强大,一定能战胜入侵安西的西突厥,关键是西突厥对北庭的入侵,估计会很快,如果我们不尽量出兵,高昌国和伊吾国坚持不了多久。”

  萧夏负手走了几步,着实有些无奈,他想把精力放到海外,但西部却不太平,西突厥始终牵制着自己,如果不把西突厥彻底击败,自己就没办法向海外扩张。

  这时,裴矩又低声道:“如果高昌国和伊吾国被西突厥所灭,其实也未必是坏事,我们一旦击败西突厥,便可以在高昌和伊吾建郡,高昌王就是一个名义上存在。”

  萧夏点点头,“裴爱卿的建议很及时,朕会好好考虑!”

第824章 两难决策

  萧夏又对裴矩道:“高昌国之事,朕会好好考虑,另外,朕之前制定的铁勒制度变革推进如何了?“

  说到铁勒各部制度变革,裴矩着实佩服天子的深谋远虑,天子推出了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在各部建立元老会,推行元老共议制,人数不能少于七人,就是把各部大酋长的权力分走一部分给部落元老,比如对外发动战争这种重大决策就不再是大酋长一人说了算,而必须由元老会决定。

  第二个制度就是酋长分级制,酋长最多可以分为五级,所有酋长无论大小,都一律由朝廷册封,确定其合法性,而且酋长所有子嗣都有土地继承权。

  第三个制度就是在大隋安北城建立铁勒共议会制度,由铁勒各部派长子出任代表,共同商议草原大计。

  这里面一环扣一环,其中第二个制度最狠,就是草原的分封制,本质是削藩,部落下面再分部落,小酋长下面再设小小酋长,朝廷一律承认,这样部落大酋长想出征打仗,以前只要召集十几个部落就行了,现在得召集几百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私心,光利益分配就要吵上几年。

  第三个制度就是对前两个制度的保证,比如仆骨部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雄主,他嫌元老会严重阻碍自己的雄心壮志,便废除了元老会。

  铁勒共议会就会立刻指责仆骨部可汗违法,大家就会纷纷出兵,在隋军的带领下攻打仆骨部,顺便可以合法抢掠仆骨部的财产,重新建立仆骨元老会,选出一个新可汗,那个雄心勃勃的可汗只有死路一条。

  裴矩躬身道:“回禀陛下,已经在顺利推行了,虽然各部可汗有点抵触元老会,但各部的元老们却积极支持,内部在激烈博弈,我们在外面施压推进,应该能成功。”

  “另外两项制度呢?”萧夏又追问道。

  “回禀陛下,另外两项制度实施非常顺利,受到了草原各部的热烈欢迎,他们不懂西汉的削藩历史,只想到子孙利益得到保证。”

  萧夏点点头,“再让理藩院通知草原各部落,朝廷准备攻打薛延陀和葛逻禄,参加者都有利益分配,但必须由元老会决议,如果不成立元老会,那就没有资格跟随隋军出征。”

  “陛下睿智,微臣这就去通告!”

  理藩院和枢密院、御史台一样,都是独立于六部外的朝廷机构,负责管理大隋的各个藩属国,包括西域、漠北和安南各国。

  有了理藩院最大的好处,就是朝廷能够精细掌握各个藩属国的动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一家坐大,防止出现强大的外敌。

  比如云南洱海地区有六诏,就是六个部落,有了理藩院,朝廷就能掌握洱海地区各民族的动向,六诏必须和睦相处,蒙舍诏不能吞并其他五诏,否则朝廷就会联合其他五诏来削弱你,这样一来,南诏国就没有机会形成了。

  裴矩告退走了,萧夏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裴矩建议借西突厥之手灭高昌,虽然有失仁义,但也说到了关键点上。

  北庭和安西不一样,安西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它对隋朝的战略意义就是维护丝绸之路,所以中原王朝采用的策略就是驻军和藩属国制,从汉朝以来就是这样,建立鄯善郡也是因为从吐谷浑手中夺取这片土地,隋朝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缘。

  但北庭不一样,北庭草原广袤,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有大量汉人生活在高昌和伊吾,所以历史上隋唐两朝统治者都是直接在北庭建州郡,建立了伊州、西州和庭州,直接把北庭收入囊中,唐朝甚至直接灭了高昌国。

  萧夏不仅是想在北庭建郡县,更想把整个伊丽河谷和金山南路纳入朝廷直辖,这是萧夏战略计划,也获得了朝廷的支持。

  但这个计划最大的阻碍并不是西突厥,而是高昌国和伊吾国,它们毕竟出兵帮助朝廷收复河西走廊,有这份人情在里面,但如果顾及这份人情,他的战略计划就休想实施了。

  但使用裴矩的策略,任由西突厥灭了高昌国和伊吾国,这样也不妥,这样会导致高昌国的数十万汉人悉数逃回中原,这恰恰是萧夏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萧夏得想一个万全之策,萧夏便想到了‘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大军兵临城下,逼迫高昌国自己解散军队,象征性保留王室,甚至可以让高昌王世世代代生活在洛阳。

  仁义最终还是得给王朝战略让步。

  想到这,萧夏终于下定了决心,当即下令道:“速宣李靖来见朕!”

  不多时,李靖匆匆赶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萧夏微微笑道:“对薛延陀和葛逻禄的不断挑衅,李爱卿有什么看法?”

  “回禀陛下,薛延陀和葛逻禄的背后是西突厥,它们之前一直受漠北突厥的打压,所以还算老实,不敢有非分之念,现在漠北突厥被灭,加上西突厥开始东扩,作为西突厥忠实的小弟,薛延陀和葛逻禄肯定会蠢蠢欲动,不过请陛下不用担心,有苏将军的三万大军,还有草原铁勒各部协助,我们能够灭了薛延陀和葛逻禄。”

  萧夏点点头,“现在朕最担心的是西突厥,西突厥开始东扩,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朕西域战略实施,必须要灭了西突厥,这个艰巨的任务朕打算交给你。”

  李靖毫不犹豫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萧夏满意地点点头,“这一次你是兵部尚书的身份去指挥大战,所以不光是做武将的事情,还有几件重要之事需要你去做,第一,设伊吾郡、高昌郡和瀚海郡,伊吾国和高昌国可以继续存在,但他们皇族只能生活在长安或者洛阳,明白朕的意思吗?”

  “微臣明白,名义上存在,但实质上消亡。”

  “一点没错!”

  萧夏赞许地点点头,又叹息道:“事实上,高昌国和伊吾国并没有什么过错,甚至还对我们有恩,但为了大隋的百年大计,我们只能割舍这份仁义,所以尽量对他们态度好一点,一路护卫他们来长安或者洛阳。”

  “微臣遵令!”

  李靖想了想又道:“微臣还有一方案,是否可以用置换土地的方式,比如用若羌县置换高昌城,请高昌王迁徙去若羌为国王,把伊吾王迁去且末县,这样一来,我们道义上就不会有负担了!”

  李靖的这个思路不错,萧夏欣然道:“这个方案可以实施,让他们自己选,愿意来洛阳生活我们欢迎,愿意去若羌复国,我们可以帮助,总之,选择权在他们手上!”

第825章 夺取龟兹

  三天后,萧夏任命李靖为北庭安抚使,率五万大军和十万头满载粮草物资的骆驼出发西行,浩浩荡荡向北庭开去。

  但高昌王子和伊吾王子都留在了洛阳,给他们安排大宅,在洛阳安居下来。

  此时,安西之战已经打到最后一战,龟兹城之战,在之前争夺勃达岭和战争中,隋军虽然夺取了勃达岭和顿多城,切断西突厥进入安西最便捷的道路,但得到了消息的姑墨国突厥守军放弃姑墨国,全部撤到了易守难攻的龟兹城。

  隋军兵临城下,龟兹城城墙高大坚固,高达两丈三尺,城头上站满了突厥士兵,一个个手执弓箭,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隋军。

  秦琼用千里眼观察城头的突厥士兵,他看到了万夫长主将,也看到了土屯官,城头上的兵力大概在五千人左右,和他掌握的情报相符。

  夺城对隋军很容易,秦琼担心的是巷战,一旦爆发巷战,龟兹城的百姓就会死伤惨重,但突厥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还有机会。

  这时,贾务本对秦琼道:“安西的城墙应该都一样,一共只有南北两个出入口,咱们用箭雷炸开城门,骑兵用最快速度封住两个出入口,再紧急让城内百姓从北城门出城。”

  安西城墙和隋朝不一样,安西各国的城墙本身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防御工事,不仅是防外敌,同时也防内乱,所有民房都不允许紧靠城墙。

  上城通道修建在两座大房子里,一南一北只有两个出入口,南面通道就在城门旁边,而北面的上下城通道则一般修建在王宫旁。

  只要封死两座通道大房子,就能把突厥士兵堵在城头上,防止巷战波及城内百姓,现在最麻烦的是龟兹王宫,突厥军队很可能把龟兹王当做了人质。

  但也可能没有,如果当做人质,突厥士兵会把他们押上城头,现在秦琼并没有看见。

  秦琼沉思片刻道:“南北同时行动,你带两千士兵去南城!”

  贾务本摇摇头道:“启禀主帅,城外没有任何阻挡,我们的兵力调动对方都看得清清楚楚,一旦调兵去北城,对方肯定会加强北城防御,反而会弄巧成拙,再说龟兹王也有侍卫,侍卫会替我们争取一点时间。”

  秦琼想想也对,便程咬金叫上来,对他嘱咐了几句,程咬金连连点头,当即准备了一千骑兵。

  秦琼又对贾务本道:“烦请将军率三千骑兵在周围截杀跳城士兵,尽量不要放走一人!”

  贾务本点点头,“将军放心,我一定会部署周全!”

  贾务本去了,秦琼高声大喝道:“箭雷准备!”

  一千箭雷手奔上前,举弩对准了城门,城头上的突厥士兵一阵惊愕,不知道这时什么意思?

  “点火,第一条红线发射!”

  随着一声令下,一千士兵一起点燃了箭雷,只片刻,一千支箭雷几乎是同时发射,密集地射向城门,霎时间,城门上钉满了箭雷,紧接着‘轰隆隆!’一连串爆炸,一千支箭雷同时爆炸了。

  程咬金大喊一声,“跟我冲!”

  他率领一千骑兵向城门冲去,隋军主力也一起呐喊,冲向城门。

  此时爆炸刚结束,浓烟弥漫,城头上突厥士兵一阵大乱,程咬金的骑兵冲到城下,只见城门已经基本消失了,只剩下边框挂在城门四周。

  一千骑兵如箭一般冲进城内,程咬金大喊:“王校尉,堵住出口!”

  一名校尉率领三百骑兵分出队伍,直接奔向城池左面,果然有一座很大的房子,房子大门紧闭,这里就是南面的出入口了,三百骑兵将三百只火油袋拧开,扔在大门处,,随即扔下一支火把,‘轰!’烈火顿时将大门处吞没了。

  这时,大门忽然向内开启,数百名突厥士兵正要蜂拥而出,外面却是熊熊烈火,吓得他们连连后退,又将大门重新关上。

  隋军争取的就是这一点点时间,这时,无数隋军士兵冲进了城内,封堵住了南面出口。

  与此同时,程咬金已率领七百士兵冲到北城王宫前,只见王宫前站满了龟兹国侍卫,几名能说安西话的士兵大喊道:“我们是隋军,来拯救国王,国王在哪里?”

  为首侍卫大喊一声,王宫的门忽然开启,数百名侍卫保护着国王一家冲出来,程咬金大喜,连忙问道:“上城通道在哪里?”

  有士兵翻译过去,侍卫长大喊道:“跟我来!”

  士兵们翻身下马,拿着火油袋跟随侍卫长奔去,穿过王宫,侍卫长推开一扇大门,外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左边便是一座有上下通道的大房子,院子里还有一扇门通向外面。

  就这时,只见城头上奔来数百名突厥士兵,程咬金大喊一声,“点火!”

首节 上一节 4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